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范文

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

摘要:针对当前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关键就在于“立足小工程、构筑大水网、做好小水利、发挥大作用”,实现“五指结合”的工作思路,并实施构建多级建管体系,解决山区中水资源长期短缺的现实问题。文章主要解读了当前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常规化管理措施与目的效果。并以某山区为例,探讨了该地区在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发展对策

关键词:五小水利工程;山区;建设;管理

五小水利工程是我国国务院为加强国家地方水利改革发展而做出的最新决定,它提到了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即将水利工程视为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命脉,而“五小”就代表了分支血管,它们的共同发展才能促成健康合力,推进区域农业的顺畅、有序发展。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在水资源地域分布方面都存在时空分布、垂直分布不均匀的状况,某些山区甚至供水能力严重不足,这些都阻碍了地方农业的健康发展。所以为了解决制约地方农业经济进步的现实瓶颈,加速实施五小水利工程,缓解水力资源经济压力是有必要的。

1五小水利工程的常规化管理措施与目标效果

1.1五小水利工程的基本概念

五小水利工程中的“五小”就是指小水池、小水窖、小塘坝、小泵站和小水渠,它们5个的总称就代表当前山区水利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山区水利发展所面临的重点难题。这是因为大部分山区在水利工程建设上受制于各方面因素影响而经济严重滞后,为加速破解缺水难题,尤其是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农业产业瓶颈,就必须采取五小水利工程来寻找突破口,对山区水资源优化配置进行一系列的积极探索与实践,通过五小水利工程机制创新来实现地方农业水利体系优化。

1.2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常规化管理措施与目标效果

对于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所要实现的常规化管理措施就包括5点。

(1)落实管理责任与工程建设制度,做到工程建设过程的“三同时”,即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另外,在五小水利工程中推行“先建设机制、再建设工程”的基本模式思路,保证其工程实施推进的有序性。从实施目的与效果来看,它希望在水利工程开展之前就明确管理权属,落实相关管理职责,将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作为前提条件来做,注重工程实施的逻辑基础树立,树立良好的、健康的工程开展思想,帮助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打好前站。

(2)深化地方某些小型农田的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内容,并明确其内部改革管理机制。就这一点来说,它涉及到了山区五小水利工程的权责体系。因为在五小水利工程中可能会牵扯到农户自用的水池、水窖等设施,所以它也要交由农户自行管理。而那些公共使用的塘坝、水渠等等要交由地方村组组织或相关合作社进行集体化统一管理。这样就做到了将五小水利工程中的所有分支结构内容都加以明确,保证每一“小”都有人管,且做到了管理善始善终,这对于五小水利工程在山区顺利推行展开是极其有益的。

(3)健全地方基层的水利服务体系。一般来说,大部分地区都以流域为基本单元,再根据地区地域形态不同来设立多个基层水利工作站。同时也要做到对原有基层水库管理所的有效保留,在原有人员基础上再增加技术团队,完善服务与培训机制。如此操作能够帮助地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提高五小水利工程实施水平,并有可能增加更多服务内容,丰富地方基层水利服务体系。

(4)加快地方农业水价结构调整。通过调整农业水价来促进改革进程,尽可能的降低农民水费支出,确保农业良性灌溉原则,同时对地方农田灌溉供水量与水价提出客观评定,满足地方农业水利资源有效经济调整建设原则。

(5)积极争取落实工程管理保护经费。通过地方财政将水利工程维修费用纳入到部门年度预算体系当中,并按照每年定额的经费来拓展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体系建设,全面落实管护责任主体,以管理体制改革来带动农业发展,让更多农民群众在五小水利工程中获利。除此之外,在工程类型选择与管理措施实施方面,五小水利工程中不同的工程类型也要对应不同的管理措施。如果是小水池或小水窖工程,由于它们是受益面积较小的工程项目,所以相关部门可以直接将小水池、小水窖交给受益农户进行自行管理。这主要是考虑到针对这两项分支的管理技术要求并不高,所以不需要进行特别复杂的管理技术教育指导,可以完全委托给农户自行管理。在针对小水渠与小塘坝的分支项目管理方面,要考虑到其工程面积偏大,且受益人口相对偏多,管护费用偏高,所以应该针对具体的五小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细则来解决它们的复杂管理问题,即由专人管理。另外某些相关的基础设施要根据地方实际实施的五小水利工程状况来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是将基础设施交由村委或集体性组织定期进行专业化维护管理。

综上所述,五小水利工程应该注重全局性优化管理,针对不同环节采取不同管理措施,尤其是定期或长期的养护管理对五小水利工程的有机促进非常重要。而且地方组织也要围绕全地区范围的五小水利工程管理做足宣传工作,解决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问题,特别是对山区水资源问题的解决[1]。

2案例分析

五小水利工程已经在我国大部分山区展开,希望缓解山区中水资源匮乏的严重不利局面。文章以某山区地区为例,简单探讨了该地区在五小水利工程发展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发展对策。

2.1案例项目概述

某地是某省省内的扶贫攻坚乡,它是典型的高海拔山区(2200m以上),拥有喀斯特岩溶地貌,地处高寒地区,雨过水走、水过草枯,水土资源流失严重,整体表现为水资源匮乏,地方农田灌溉十分不利,农业发展缓慢。同时,该地区由于地处偏僻,经济条件相对较差,也缺乏大规模的水库建设地质条件,所以大型水利项目难以进入该地区水利工程建设计划。相对而言,它的小型塘坝、小水渠、小水池等等相对较多,且都以村镇为基础,但整体表现为抗旱能力弱、效益低且投资规模小而散,所以全乡水资源调整布局依然不利,农业生产水资源供应基本看天脸色,一到旱季旱情十分严重,地方群众吃水困难,已经影响到了民生发展。

2.2案例项目

地区的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概况该案例项目地区在2015年以来开始充分利用村镇小水渠、小水塘、小塘坝等等实施五小水利工程,其基本建设模式以“蜘蛛布网”为主,并遵循“高水高用、低水低用”基本原则,建设了一整套无泵站式自流饮水建设模式,同时围绕五小水利工程核心位置建设了200处大水池和两座小型水库,扩大了小水池(400处)与小水窖(1350个)规模,供水管网面积也达到了400m。该地区五小水利网络的建立希望实现地区农业经济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并促进产业发展,为地方农业优化奠定坚实基础。在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后,也希望区域内2/3的农田实现蓄水灌溉,并带动地方企业及种植大户发展,希望增加人均耕地亩均收入,并同时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

2.3某地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现存问题

该地区在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方面虽然考虑周全,但依然还存在诸多现实问题。除该地区山区整体水资源短缺以外,其水库安全隐患也相对较多,存在一定的水库蓄水能力不足问题。另外,该地区在水利基础设施方面存在严重老化,约有上千个水窖处于瘫痪状态,而且还有一部分处于带病运行状态,它们在日常使用中存在渗漏现象且不具备良好的蓄水功能。再一方面,该地区没有稳定的资金供应,由于是贫困地区所以来自于地方政府的补助标准也相对偏低。比如说它针对每户的平均补助在2000元左右,而根据现实市场行情来看,以一口20m3的水窖为例,它的平均造价都在5000元以上,所以说这一补助水平显然是杯水车薪的[2]。

2.4某地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发展对策

在面对上述现实问题上,说明该地区在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中还存在严重障碍,为了解决这些障碍问题,地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应该思考优化发展对策,解决现存问题。为此,该地区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以下3点对策。

(1)强化组织管理工作落实。当前该山区地区缺水问题严重,需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为此地方政府也必须建立领导小组将地方水利建设项目列入考核标准,实现水利建设补助标准考核。为了明确该地方的“五小水利”建设工程内涵,也希望做到增加蓄水,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管理,保护生态目标,做到“立足小工程、构筑大水网、做好小水利、发挥大作用”,不断优化山区水利建设基本思路,加快地方五小水利工程的建设步伐。

(2)统一科学规划管理。当地为了促进五小水利工程管理进程,专门派遣相关人员进行山区实地摸底排查,考察了近30个水源点,对山区区域的所有水利规划项目进行指标整合,抓住改地方山区五小水利建设所存在的弱势点,并抓住项目建设契机,立足上述所提到的“立足小工程、构筑大水网、做好小水利、发挥大作用”建设思路原则来敢于打破行政区域,对当地上万亩山地进行统一规划建设管理。考虑到当地山区海拔较高、连片开发难的特点,该地区专门设计了山区水利工程蓝图,为当地五小水利工程形成纵横交错的管网连接,并在其中构建了分布全乡的大水网结构。保证水库中的水源能够成功输送到大水池中,而大水池的水能进入到山顶和田间地头,与小水池、小水窖及地方预设水龙头形成联动。换言之,就是通过铺设管网形成综合水利结构布局,具体布局结构如下:水源——小塘坝(大水池)——小水池——小水窖——地边水龙头——天地供水方式。上述水利结构布局将当地原本独立、分散的五小水利工程布局点连成一片,实现了山区水利资源的顺畅供应,也实现了对当地水资源的合理调配,真正实现了“高水高用、低水低用”目标。而且,地方供水保证率也有所提升,让当地完全摆脱了传统水利困境。

(3)强化建后管护。该地区在强化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也提高了对群众的整体管理水平。具体来讲,该地区就在村委会、村小组与村民范围内建立了管理主体,基于“公开、民主、规范”原则来管理调配地方水资源,争取做到地方水利设施的产权化、水网用水的市场化与蓄水调水的系统化三位一体。另外,该地区还建立了标准化水管站,成立了用水协会和区域水管小组,为地区构建了自用、自管的水利资源建管体系,基本实现了对地方山区水利水网的规范化管理。在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以后,该地区也在水利设施管护方面有所加强,保证地方工程运行与农民农业发展始终有水可用[3]。

3结束语

五小水利工程是我国专门针对山区等贫水地区的重要水利发展举措,它要求地方要立足地理特征与水利资源、农业发展现状构建五小水利工程思路,并采用蜘蛛布网、长藤结瓜的方式来加速工程建设,实现“五指结合”,满足各级建管体系建设要求,解决山区一直以来的水资源短缺难题。

参考文献:

[1]胡朝碧,王长青.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做法浅析[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5,35(10):46-47+45.

[2]杨荣福.云南大理州“五小水利”工程建设成效[J].中国防汛抗旱,2015,25(3):95-96.

[3]杜江.永平县龙门乡农村五小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7,(8):178-179.

作者:赵家明 单位: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通关镇水务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