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水资源承载力范文

水资源承载力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水资源承载力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水资源承载力

一、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

水资源承载力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以及洪涝水患频繁三大问题的日益突出而被提出来的。当时只有在我国的北方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

水资源承载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持续发展过程中各种自然资源承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往往是水资源紧缺和缺水地区制约社会发展的“瓶颈”因素,它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发展和发展规模有至关重要的影响。目前,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学术界尚未完全统一,处于萌芽阶段。但众多学者研究的内容都基本一致,即在未来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在人口、资源与环境三者协调发展的前提下,某一区域内水资源所能持续支持的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其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制订区域社会发展规划提供基本支撑。

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它的绝对性表现在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应控制在水资源承载力范围之内,否则就会造成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恶化、不可持续发展;它的相对性是指不同的生存要求、不同的水资源利用方式会造成水资源承载力的明显差异。

因此,可以预见水资源承载力内涵的研究将统一为在一定的时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条件下,水资源受技术水平限制并依靠技术进步实现可持续利用和维持生态平衡所能够承载的人口、经济和社会的最大规模这条主线上,并以此为准绳推动研究方法的细化和协作的展开。

二、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

目前,常见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有:模糊综合评价法、主成分分析法、系统动力仿真模型、多目标分析评价核心模型、多目标线性规划方法、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密切值法等等。

模糊综合评价的实质就是对主观产生的“离散”过程进行综合处理。学者们运用该方法对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但方法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体现在剔小取大的运算法则方面,使部分有用信息遗失,模型的信息利用率低。将模糊综合评判运用于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评价中,无论是在评判因素的选取上,还是因素对承载力的影响程度上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系统动力学方法模型是在系统流程图设计出来后,对可供水量、可承载工业产值、可承载农业的产值状态方程进行描述。但该模型只是一个初步尝试,模型的建立要受建模者对系统行为动态水平认识的影响,由于参变量不好掌握,易导致不合理的结论,所以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

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能充分利用水资源,提高水资源运行管理效益。但是,这种方法在求解技术上存在一定困难,难以全面考虑系统的影响因素。

多目标决策分析技术是在明确了多目标的数学模型后,列出模型系统的主要约束关系,运用契比雪法求解。结果表明,本法只能为干旱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等问题的研究提供精确的预测和优化手段。

多目标分析评价核心模型,该模型为总控模型,它是将各子系统模型中的主要关系提炼出来,根据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整个大系统内的各种关系进行分析和协调。而运用子系统模型可以对局部状态进行较详细的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证实主成分分析方法的科学性,从而为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三、发展趋势

可以说,目前国内外对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处于初始阶段,还不存在统一成熟的方法。已往的研究大多是根据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从水资源的自然和社会属性角度入手,循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计算水资源承载力地区最大可能供水量和地区总用水量两个部分。影响因素也比较简单。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城镇体系的迅速扩大化,不但计算方法改变,且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逐渐复杂,牵扯面越来越广。经详细研究,可分为社会生态、经济生态和环境生态三方面,每方面包含的因素较多。这三方面相互关联,任何一方面若有变化,都会使水资源承载力发生变化。不过,借助现有的有关科技知识、理论和方法,结合地区间问题性质和决策者的需求,应用已有的和创新的方法是可以解决问题的。

归纳起来今后的发展趋势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第一,每一种方法考虑的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将更细化,具体是其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更强,提供决策的参考依据更充分;第二,以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地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为支撑的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和择优也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结果更科学、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