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基于河长制的城市水环境治理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水环境;深圳河流域;河长制
深圳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城市化发展迅速,人口数量多、密度大,经济活动频繁,洪涝频发、用水短缺、水体黑臭、水生态系统破坏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制约深圳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其中水环境问题是目前深圳河流域治理中最为突出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通过深圳河流域“一河一策”的实施,制定合理的治理方案,有效解决深圳河长久以来积累的水环境问题,改善深圳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使城市建设和水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持续提高深圳城市竞争力。
一、深圳河流域概况及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深圳河流域是深圳市六大流域之一,位于深圳市中南部,属独立入海水系,主要由深圳河及其支流组成。深圳河河流发源于梧桐山牛尾岭,流经深圳市的龙岗区、罗湖区、福田区,在深圳湾汇入海洋,是深圳市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界河。深圳河河道总长37km,流域面积297.4km2,其中深圳境内172.4km2,香港境内125km2,平均河床比降为0.9‰。深圳河下游河段为感潮河段,潮流界可达三岔河口。流域内(深圳境内)有大小河流32条,其中一级支流有5条,
二、三级支流
26条,流域蓄水水库共有13座。存在的主要水环境问题有:
1.水质较差,水体黑臭深圳河上游径肚断面为省考核断面,下游河口断面为国考断面,根据考核要求,断面水质考核指标为Ⅴ类。受季节变化影响,深圳河各流域的水质有波动,根据深圳市人居环境网月度监测数据,径肚断面已基本达到Ⅴ类水质标准,部分季节可到Ⅲ类水质标准,而深圳河口断面水质仍未达标,为劣Ⅴ类,主要超标项目是总磷和氨氮。深圳河流域纳入河长制监管的32条河流共设置监测断面23个,部分河道的水质为劣Ⅴ类,主要超标项目为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高锰酸钾指数、氨氮、总磷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等。深圳河流域共有黑臭河流11条,其中建成区内4条,为住建、生态环境部门挂牌督办治理河流,其他区域7条,总长度52.64km。
2.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不足深圳河流域主要包括罗湖区全部、福田区及龙岗区的部分区域,是深圳市的政治、文化和经济中心,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频繁,污水排放量大。但污水管网建设相对滞后,污水管网密度较低,历史欠账巨大。现有污水干管和污水支管系统建设仍不完善,部分地区的排水体制仍以截流式合流制排水方式为主,一些河道暗渠甚至是主要排污通道,影响了河道水质。现有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较低,一级B和二级标准出水占比较高,亟须升级改造。
3.径流量较小,水环境容量有限深圳河流域面积较小,其径流全部依赖降雨补给。虽然流域内降雨量丰富,但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夏季多雨、甚至有洪水,而冬春干旱、河道少水;雨期水流流量大,水流急,而非雨期则有可能干旱断流。总体而言,大部分时期深圳河径流量较小,因此很小比例的污水流入河中就足以导致河流水质恶化,水环境容量十分有限。4.存在底泥污染深圳河下游为感潮河段,由于河道径流量小,水动力条件弱,大量泥沙沉积在河道中无法排出。多年来的污水排放使部分污染物沉积到底泥中并逐渐富集,底泥受到污染。目前,深圳河底泥普遍存在的超标污染物为:总有机碳、酸挥发性硫化物、铜、镍、锌、银和总石油烃等。在一定的条件下,底泥的污染物会释放到水体中,对水体造成二次污染,使深圳河的水质恶化,同时影响城市生态与景观。二、治理目标根据《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深圳河流域将持续推进管网建设、河道整治、治污设施等各类项目建设,使深圳河水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到2020年,完成深圳河流域内小区排水管网正本清源改造,完成全流域入河排水(污)口整治,全面消除流域内11条黑臭水体,全面完善污水处理厂服务区域配套管网“最后一公里”。
三、治理措施
1.大力完善截排系统河流水环境改善的潜在措施可分为“减负”和“增容”两大类。通过完善截排系统,开展入河排污口的整治是“减负”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入河排水(污)口调查摸底和规范整治工作,对各河道沿河排污口采取完善沿河截污、总口截流等措施,将原有排污口污水全部纳入市政污水干管,解决污水偷排、乱排、溢流等问题。根据《深圳市治水提质工作计划》,2015—2020年期间,深圳河流域将完成550个排污口整治,新建干支流污水管网310.6km,实现漏排污水全收集全处理,有效改善河道水环境。
2.实施雨污分流在大力完善截污管网的同时,需同步开展雨污分流工作。目前,深圳河流域一些老旧的城区、社区等仍采用合流制管道进行排污,在雨季时,雨水径流可能会大于管道设计流量,地面会产生雨污混合水漫溢,同时截留的雨污混合水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冲击负荷,严重干扰了污水厂的稳定运行。因此,必须对城市合流管网系统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深圳河流域新建城区和旧城改造区将严格实行雨污分流措施。根据现状建筑分布及用地情况,深圳河流域的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可分4类片区:水源保护区、城中村、待完善小区、重点旧城改造区。根据计划,2018年前全部完成水源保护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部分条件成熟小区、有市政管网配套设施的小区完成雨污分流改造;2020年前全部完成城中村、待完善小区、重点旧城改造区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深圳河流域内污水100%排往污水处理厂。
3.实行河道生态补水深圳河流域面积狭小,流域内河流均为雨源性河流,径流量小,生态基流不足。通过生态补水,对河流进行有效“增容”,是改善深圳河河道水环境的有效措施。目前深圳市水资源总量缺口较大,主要通过外调水源补充,无法运用本地水资源量进行河道环境容量补水。通过海绵城市建设和资源化再生水利用,有效利用深圳的雨水和再生水资源,是增加河道水环境补水水源的一个重要举措。通过建设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湿塘、雨水湿地、蓄水池、雨水罐、调节塘、调节池等,采用源头削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等多种手段,净化积蓄雨水,作为河道补水的一个重要来源;同时,采用多种技术(如SMI微生物滤床系统、清水型生态系统、太阳能增氧工程等),对污水处理厂的再生水进行提标改造,使出水水质从一级A标准提升至地表水Ⅳ类,满足深圳河流域的水环境和水生态用水需求。
4.开展底泥疏浚和内源处理深圳河经过多年的河道治理,水质有了明显改善,在排污口等点源污染问题逐渐得到解决的情况下,由底泥污染释放造成的内源污染是深圳河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目前深圳河底泥质量为第三类或劣于第三类,估算总体积约为109万m3,是造成上覆水体水质变差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对深圳河底泥污染,主要采取环保疏浚和原位生化处理,在维护排洪功能前提下对污染严重的河段进行疏浚。另外,在深圳河干流下游处淤积位置进行清淤或建沉砂池,以应对可能由支流、上游和排污口带来的淤泥。对疏浚出来的底泥进行固化/稳定化处理,处理为回填料或深度固化为应用砖,辅以岸边排污口整治改造和河岸维护改造,从而改善河道环境。
四、结语
深圳河流域是典型的高度城市化区域,污染负荷重,水环境问题已成为深圳河流域治理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完善截排系统,实施雨污分流,实行生态补水,开展底泥疏浚和内源控制等措施,实现“减负”和“增容”,可有效解决现有水环境问题。近期,深圳持续推进以源头雨污分流为核心的正本清源工作,实施水源保护和黑臭水体治理,尤其是由溢漏造成的水质安全风险,保障河口国控断面水质达标及河道水体水质改善。深圳河流域的水环境治理应从全流域统筹的角度出发,以流域为单元,协同开展流域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等工作,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工程方案,在整合或调整现有流域治水工程项目的基础上,明确各规划阶段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有效推进流域系统治理和水生态环境整体改善,促进深圳河流域社会经济和自然的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继昌.河长制———河湖管理与保护的重大制度创新[J].水资源开发与管理,2018(2).
[2]艾小榆,梁海涛.中小河流“河长制”长效管理模式探讨[J].广东水利水电,2016(5).
[3]深圳市治水提质指挥部.深圳市治水提质指挥部关于加快全市黑臭水体治理的通知[R].2016.
[4]深圳市水务局.深圳河湾流域综合治理方案[R].2017.
[5]宋宜嘉,梅凯,王先明.我国城市合流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的思考与对策[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3,20(1).
作者:闵凤阳 王家生 朱孔贤 章运超 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河流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