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物科学素质教辅的浸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张宝华单位:山西大同大学朔州师范分校
渗透生物前沿知识,充实学生的科学知识。
在课堂上,适时介绍一些生物学的新成果、新进展,不仅能够吸引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而且有助于加强学生对现代生物知识的了解、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例如,1990年一位患有“先天性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综合征”的4岁小女孩,在美国接受了世界上第一例临床基因治疗,科学家从其体内取出白细胞转入正常基因,再重新输入体内,经2年的持续治疗,她最终恢复了健康。之后,基因治疗作为一项全新的疾病治疗手段迅速发展,然而,失败也接踵而至。目前,绝大多数基因疗法的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基因治疗无论从技术上还是伦理学上,都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由此,学生对基因治疗就有更深入、科学的了解。另外,简单介绍“国际人类蛋白质组计划”、“组装细胞”和“干细胞研究”等课题的研究,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主观认识。
重视生物科学史教育
新版生物课本中增加了许多资料分析、科学前沿、科学家的故事等版块,在这些版块中,不仅记载了一些生物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且体现出科学家认真、实事求是、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和灵活多样的科学方法,是十分宝贵的教育资源,尤其是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素养教育的良好素材。例如,孟德尔对生物的遗传现象有浓厚兴趣,他选取豌豆做实验材料进行8年的杂交实验,并应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假说并反复论证,最终成功揭示了遗传学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通过这些介绍,教育学生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反复论证的科学态度。
再如,遗传学奠基人摩尔根用果蝇作实验材料做了大量实验,一次偶然,在众多红眼果蝇中发现一只白眼果蝇,认真、严谨的钻研习惯,使他没有轻易放过这件小事,而是继续研究,最终发现了遗传学的第三定律,并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细胞学基础。由此,可让学生学习他们细致观察、大胆假设、严格求证的科学方法。
另外,教材中“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酶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等史例,通过对一些经典实验和逻辑分析的再现,还原了这些生物学概念、原理的来龙去脉,从而帮助学生准确、牢固地掌握新知识,并从中学习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方式。而1990年正式启动的人类基因组计划由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法国和中国共同承担完成,这是科学界合作的典范,科学无国界,将深刻启发学生发扬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提高实验动手能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及科学探究能力。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实验学科的特点,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或亲自设计实验。不能只让学生机械地按照教师或教材要求一步步操作就草草了事,而应与学生共同分析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分析,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并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尝试,真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同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鼓励学生将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利用,不仅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使他们深刻认识到科学知识的重要性。例如,通过对孟德尔两大遗传定律的学习,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遗传病,可以使学生了解到某些常见病的遗传规律及婚前检查的必要性。再如,通过对生物多样性及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学习,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环境污染、盲目开采等,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和科学开发的重要性。这样,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应用科技知识、关注社会问题,同时体现科学的价值观念。
综上,在学校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物科学素养教育是重中之重。我们要在认真学习和领会课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和学校的实际,有目的、有计划、多渠道地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