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师校生物科学才能培育方式的优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作者:王芳宇周春何丽芳曹丽敏单位: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衡南县第二中学
加强师范教育
目前在我国的师范教育中,特别是在地方高师院校中普遍存在“学术性”太强,而“师范性”不够,主要表现在不少学校缺乏具有教学经验的学科教育教师;而且教育专业课程偏低,大多低于15%,甚至有些学校低于10%,而国外教育理论课占总学时的比例,英国为25%,德国为30%,法国为20%。因此,对目前的地方高师院校来说,一方面应培养具有生物科学素养的学科教育教师,以提高学科教育水平和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应增加教育类课程所占比例,教育类课程应包含教育理论类课、教育技能类课和教育实践类课。
其中教育理论类课除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外,还应开设一些如教育史、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和教育经济学等选修课程。教师技能类课可开设如教育教学技能训练、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教育与心理咨询(辅导)、板书设计、班主任工作、课外活动辅导等;教师实践能力系列,可包括教学过程、课堂管理、语言与交流技巧和微格教学等。此外还可开设教育工程类课程,如学校教育学、青少年心理学、教育评价与测量、教育科研方法等。
加大实验教学的比重
一直以来,限于各校的条件,地方高师院校大多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而生物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而不可避免地造成部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不足。为改变这一现象,近年教育主管部门提出了加强“三性”实验(即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自主探索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设计性和探索创新性实验)在实践教学中的比重。
因此,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一方面增加实验教学特别是“三性”实验在教学中的比重,建立“教学———科研———实践”三结合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参与科研与实践,通过科研与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学生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并通过这些活动的实施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为以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建立“实训”与“实习”相结合的教育实践模式
改革传统的大四短期集中“实习”教育实践模式,建立“阶段实训”与集中“实习”相结合、常规实习与“顶岗实习”相结合的教育实践模式,并适当延长集中实习时间。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师范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积极探索地方高师院校与中、小学建立“教师发展学校”的途径和模式。“走出去”,即建立高师院校与基础教育对接的合作教育模式,变“实习”基地为“实训、实习”基地。
即在教学论等教育学科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直接进入中小学教育教学现场,听课、观摩、交流、研讨学习,让学生在真实的教学课堂情景中观摩、体验、感悟新课程教学,主动发现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问题。“请进来”,即既聘请有理论造诣的学科教育专家来校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技巧和教学方法等学术讲座,也应聘请从事基础教育、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中学名、优、特教师进入学科教育课堂,进行新课程教学法现场示范、讲解案例,结合教学案例,解读课程标准和教材,并组织学生与这些特聘教师进行研讨交流。常规实习即是师范生在大四的第一学期到实习基地中学,在专任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为期8-10周的集中教学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师范生用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并通过实践,发现问题和自己的不足,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顶岗实习”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师范生实习的方式,即是高年级师范生(一般是大四学生)在学完骨干课程,经过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后,到中小学实习一个学期,承担原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顶岗实习”一是增加了师范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克服了常规实习时间短、实践机会少的不足;二是有利于增强师范生的教师职业意识,加深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同;三是有利于师范生及早发现问题,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纠正;四是可与在职教师的“置换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国培计划”的顺利实施。“教师发展学校”是由美国的霍姆斯小组1986年在《明天的教师》(Tomorrow’sTeachers)中提出。
通过“教师发展学校”使教师职前教育与在职教育融为一体,同时变单纯的“职前教育”为“终身教育”。此外,通过“教师发展学校”可改进师范生的实习,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习,促进师范生的专业发展。总之,在新一轮生物基础教育改革中,高师院校只有进行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师教育模式的改革,才能使其培养的学生不至成为教育改革被动的适应者,而是成为推动者和引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