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创业生态系统的众创空间构成范文

创业生态系统的众创空间构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创业生态系统的众创空间构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创业生态系统的众创空间构成

[摘要]

众创空间是经济常态下,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经济发展新引擎而发展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根据众创空间的理论内涵与研究意义,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创业生态系统的相关理论成果,将创业生态系统作为众创空间研究的理论依据,提出了众创空间的六大构成要素,即政策、市场、人力资本、金融、文化和支持。在此基础上,提出以社会力量为主体建立多元组织体系,以公共服务为内容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以活动培训为形式营造良好人文环境等途径发展众创空间,引导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创业生态系统;众创空间;构成要素;发展路径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经济新常态,所谓新常态,就是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处于相对稳定的中高速增长阶段。然而,经济增速的换档回落更是要求我们抓住这一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在这一宏观经济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1]为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激发亿万群众的创造力,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系统性的提出发展众创空间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与重点任务。因此,研究众创空间的结构要素、运行机制与发展路径等问题对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经济发展新引擎来说意义重大。

一、众创空间的理论内涵与研究意义

众创空间由创客而来,是创客们以创新创业等社会实践方式改变未来世界的承载器与活动空间。在2015年年初,因为国务院总理的关注,由“Maker”一词翻译而来的“创客”开始引起国内各界关注。创客们以用户为中心,以共同开放创新为特点,以创业实践为平台,从而打造了互联网环境下新型创新创业模式,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所谓众创空间,是在创客空间和创新工厂等孵化模式的实践基础上,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有效集成创业服务资源,提供全链条增值服务,实现创新与创业、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来帮助小微创新企业成长和个人创业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综合创业服务平台。可以看出,发展众创空间是顺应网络时代特征,适应时展的新兴产物。一方面,国际社会对于创新创业的关注度逐渐上升,例如美国早在2011年就推出了“创业美国”计划,创业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我国经济发展的许多领域仍然是以国有大型企业为主,体制化因素造成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发展水平低下。同时,在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创业者又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创业环境。为此,党和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简政放权、促进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因此,通过政府提供集成化政策支持,运用互联网等技术强化开放共享,以市场导向为基本原则,创新服务模式,发展一个为创新创业服务的综合性平台,可以极大的增加全社会创新创业的活力与质量。

二、众创空间研究的理论依据:创业生态系统

创业活动,尤其是技术创新型创业,不仅能够促进就业,而且能够带动技术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因而受到各个领域的广泛关注。然而创业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多主体参与、多因素作用的复杂特性,使得创业行为的出现与创业活动的成功与否都变得不可预估。因此,对于创业活动的研究除了对企业的战略行为进行研究之外,还应从更宏观的视角去研究其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近年出现的创业生态系统理论,正是从生态学的视角去研究在创业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各个层面的因素对创业活动产生的影响与作用机理。因此,本文尝试基于创业生态系统理论,研究分析新创企业在创业过程中所面对的复杂环境,从而明确众创空间的构成要素,用以指导众创空间的发展,提供不同的路径选择。从本质上说,创业生态系统属于组织生态学的研究分支。自Tansley于1936年首次提出“生态系统”概念以来,国外许多学者都曾经尝试运用生态学理论来分析创业行为。[2]Cohen指出创业需要非正式网络、正式网络、大学、政府、专业服务机构、金融服务以及人才池等要素,并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创业要素模型。[3]DanielJ.Isenberg在文章《如何开始一场创业革命》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创业生态系统的概念,从政府的角度分析了创业活动需要的要素资源,他认为创业生态系统由市场、政策、融资、人力资本、文化以及其他方面的支持六个要素构成,当创业人员拥有上述支持之后,创业成功的概率就会被大大提高。这些要素所形成的整体环境就是创业生态系统。[4]在创业生态系统的构成方面,国内学者林嵩解释了创业生态系统的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不同的属性特征,从资源汇聚、价值交换及平衡调节三个方面分析了其运行机制。[5]赵涛、刘文光等指出了区域科技创业系统的生态学特征、结构模式及其功能机制,构建了科技创业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肖勇军提出了科技园区创业生态系统的要素模型,该模型包含了有机体和无机体两个部分。有机体部分主要由政府、科技园区、金融机构、大学科研机构和中介机构组成;无机体部分指的是创业的生态环境,由经济、政治、社会和自然生态因子等组成。此外,张玲斌、董正英基于非财务指标对创业生态系统中创业企业分别与政府、研究机构、风险投资之间的种间协同效应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我国的创业生态系统仍存在一定缺陷,政府应有选择性的提高政策扶持效率。潘剑英研究了科技园区的创业生态系统特征,基于对多个科技园区的实证研究,着重分析了企业在进行科技园区这一创业生态系统之后的适应选择、竞合行为机制与嵌入发展机制。

三、众创空间的构成要素

众创空间作为一种新的孵化模式,必须要提供创业企业及其成长所需的所有资源与服务,例如技术设备等创新支持,投融资渠道,及时的市场信息与优惠政策,基础生产办公设施,专业创业服务体系以及创新创业文化氛围等,促进先进人才和企业加入众创空间,提高新创企业的存活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促进企业与众创空间的共同发展。因此,从创业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众创空间是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分析众创空间的构成要素,目的是为了实现众创空间的上述功能,为新创企业创造一种良好的生存与发展空间。本文以美国百森商学院的百森创业生态系统项目框架为基础,分析众创空间应具备的六方面要素。

(一)政策以政府为主体,体现政府对创新创业的鼓励与保护力度,推出利于众创空间内的个人或创业企业发展与生存的各项政策支持。在《指导意见》中,不仅提出“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完善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等方向性意见,更具体的给出了在企业工商注册、办公设施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包括利用财政政策引导众创空间的发展等。政策的出台、宣传与实施一方面给相关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另一方面也利于在整个社会层面增强关注度,营造创新创业的文化氛围。

(二)市场众创空间的主导思想就是以市场为导向,强调市场化运作,创新成果是否具有商业价值,创业企业是否能够成功归根结底必须要靠市场进行检验。而为了提升新创企业的成功概率,众创空间一方面需要相关中介服务机构,如市场调研机构对市场动态进行即时把握,提供相应的市场动态信息,引导企业的创新方向。另一方面,众创空间内部的许多企业已经拥有丰富的网络资源与市场信息,甚至其本身就是需求方,可以为其他新创企业所用,为他们带来早期客户。

(三)人力资本《指导意见》中,发展众创空间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可以看出,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大学生是众创空间重要的人力资本之一。众创空间是科研成果进行市场转化,带动科研人员创业,同时也是大学生们进行创业型就业的重要平台。同时,科研人员和大学生在进入众创空间之后,利于形成更高效的协同创新联盟。此外,众创空间还应以相关培训中介机构为主体制定多种形式的人才培训培养计划,提升他们的管理、营销等多方面的创业能力。

(四)金融资金对新创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此,提供投融资等金融服务是众创空间应具备的基本要素之一。以银行或其他金融服务机构为主体,通过互联网众筹、天使资金及区域性股权市场等方式,为众创空间内个人或企业提供多种创业投融资服务,节约新创企业的财务成本。

(五)文化营造创新创业的“软环境”是众创空间的重要功能之一。《指导意见》中也提出“积极倡导敢为人先、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大力培育企业家精神和创客文化,将奇思妙想、创新创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业活动”。通过文化氛围吸引更多的具有相同价值导向的人才或企业进入众创空间,利于创新协同,利于形成创业网络,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水平。

(六)支持众创空间并不完全是“互联网+”形式存在下的虚拟空间,其存在的前提条件就是必须要有为创业者服务的基本的办公生产场所,提供创业所需要的基本设备,例如一些科研仪器等,同时履行众创空间基本的运营管理职能。利用国家给予的如房租、宽带接入费用或公共软件等方面的财政补贴,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硬环境”。众创空间的六大构成要素由不同领域的行为主体来提供,包括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中介机构和投融资机构等在内,这些行为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相对稳定的创业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市场交易费用与运营成本,又促进了彼此间的合作与创新,引领着创业的发展,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力,因而,在当前的商业环境下,众创空间可以被视为促进创新创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四、发展众创空间的路径选择

(一)以社会力量为主体,建立多元组织体系众创空间提供着从包括知识、技术等在内的创新活动开始,到满足多样化个性化市场需求的创业实践的全链条服务,在服务过程中,科研机构、创新性企业、中介组织和投融资机构等行为主体的构成应以社会力量为主。为吸引社会力量进入众创空间,建议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积极整合、落实已经出台的各项人才引进计划,吸引优秀人才“留下来”。二是改进目前科研人员的评价与激励模式,鼓励优秀人才“走进去”。三是开展多项面对高校毕业生、青年创业人员等创业创新培养计划,建立众创空间建设主体的备用人才库。

(二)以公共服务为内容,完善政策支撑体系社会力量是众创空间的建设主体,体现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但其成长过程需要政府提供公共服务进行扶持,政府服务与市场机制互为补充,实现众创空间的可持续性发展。政府为众创空间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引导方面,包括降低创新创业门槛、加强财政资金引导、完善创业投融资机制等相关政策的落实等;二是专业支持服务,包括技术交流平台、业务培训、资源共享等;三是市场推广服务,包括展会展览、项目推介、产销对接平台等。明确公共服务内容的同时,仍然要厘清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与模式,包括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对象、环境等内容。

(三)以培训活动为形式,营造良好人文环境人文环境是众创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众创空间推动创业创新的动力源泉就是来自于活跃互动的开放氛围,创新思维才能互相碰撞,产生更高水平的创新成果。为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一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宣传创业创新文化,起引领作用。二是供助一系列活动开展创业创新的宣传工作,以成功企业为例,激发省内外的科研人员、社会青年和高校毕业生的创业创新意识。三是进一步强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意识,利用社区开展相关形式的培训活动,增加表彰与奖励力度,使创业创新成为全社会的普遍价值观。综上所述,创业生态系统是借助生态学研究与创业企业有关的多种行为主体,以及对创业产生影响的各领域、各层面的多种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作为创业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众创空间构建了有利于创新创业活动的生态环境。本文从创业生态系统的视角研究了众创空间的六大构成要素,即政策、市场、人力资本、金融、文化、支持,要素提供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实现了众创空间的功能。在此基础上,应以社会力量为主体,以公共服务为内容,以活动培训为形式多途径发展众创空间,引导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参考文献:

[1]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5-03-05].

[2]沈漪文,卢智健.创业生态系统概念辨析[J].商业经济,2013(8):93-94.

[3]CohenB.Sustainablevalleyentrepreneurialecosystems[J].BusinessStrategyandtheEnvironment,2006,15(1):1-14.

[4]IsenbergDJ.Thebigidea:Howtostartanentrepre⁃neurialrevolution[J].HarvardBusinessReview,2008,86(12):107-111.

[5]林嵩.创业生态系统:概念发展与运行机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4):58-62.

[6]赵涛,刘文光,边伟军.区域科技创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与功能机制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1(24):78-82.

[7]肖勇军.基于生态理论的科技园区创业环境对创业绩效影响的实证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2.

[8]张玲斌,董正英.创业生态系统内的种内协同效应研究[J].生态经济,2014,30(5):103-105.

[9]潘剑英.科技园区创业生态系统特征与企业行动调节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作者:戴春 倪良新 单位:安徽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