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态系统调整及保护探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山包湿地退化的主要机制
在自然或人为干扰因素叠加作用下,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自然状态会发生改变,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会发生紊乱,根据分析,造成大山包湿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气候干旱,引起水资源短缺。湿地生态状况和水文情势控制着湿地的形成和演化,二者相互影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源的稳定性。近年来,由于降水减少和气候干旱等自然因素,特别是从2008年至2012年春,气候持续干旱,导致湿地生态退化,湿地面积减少、环境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地表水位下降、许多常年积水洼地已完全干涸或只有雨季才有浅水,严重影响了大山包湿地生态的可持续性,湿地水源普遍枯竭,湿地固有的生态结构和功能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
2.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人类活动对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影响。长期以来,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并降低了湿地对水文情势变化的缓冲和调节能力,加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使得极为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物种减少,湿地质量下降,生态功能减弱,不稳定性增加,严重威胁着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
(1)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受经济利益驱使,人类对湿地资源的长期过度开发与使用,保持大山包湿地的生态功能不断下降,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同时,人口的增长引起对土地的大量需求,导致了流域范围内土地资源的大量开发,使得湿地内水资源的供给严重不足,湿地生态系统面临枯竭的地步。自然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升高,生态系统功能受损,威胁了大山包湿地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2)过度放牧。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牧民不断增加牲畜数量。当地海拔高、气候寒冷,占牲畜数量超出了草地承载,使得草地不断退化,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草地生产力下降,湿地退化严重。
(3)泥炭的挖取。大山包当地缺乏燃料,当地群众到湿地中挖泥炭作为燃料,加剧了对湿地的破坏,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加上当地教育水平低下,居民对湿地保护意识有限,使得湿地的保护更加困难。
(4)旅游业的发展。大山包自然保护区景致宜人的原生态风光吸引了大量游客,2008年随着昭阳区到大山包柏油公路的通车,风景区的旅游人数急剧上升,景区产生的各种垃圾增多,对大山包的自然环境破坏也大。逐渐地景观破碎化程度提高,生态环境片段化和岛屿化加剧,导致湿地生态环境功能衰退。保护环境已成为大山包湿地开展生态旅游的重要问题之一。
要解决的大山包湿地的恢复与保育对策
1.加强湿地水文管理,合理利用水资源,改善湿地的基本生态功能。水是维系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的根本因素,水量和水质是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因素。大山包年均降雨量1165mm,但年际变量较大,最大相临年际差值约300mm,尤其是2009年2月至2012年5月的旱灾,处于降水量较少的低水位时期,湿地水资源的保证率会对生态系统的安全性产生直接影响。调剂大山包湿地的水量分配是恢复湿地水系统的要方法,考虑到湿地及周边农业、生活和生态需水要求,全面满足湿地和周边生产、生活用水,须改造现有的一些水利工程,将一些具有潜在湿地发育条件的涝洼地改造成新的湿地,使湿地不会因气候干旱而退化和消失,从而增强湿地生态系统的抗逆性,以消除水文动态空间不连续。
2.实施退耕还林(草)、还湿政策,恢复湿地原有生态面貌。在核心区开展天然林保护、退耕种草、禁止毁林开荒等工作,在保好现有植被的前提下,对保护区内和周边的荒山、荒滩实施人工造林,以减轻湿地退化。政府还推广了湿地生态补偿、生态移民等政策,不仅为当地群众解决温饱、增加收入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为湿地恢复营造了一个更为良好的环境。
3.建立湿地环境监测体系,为湿地研究与管理提供支撑。要保护湿地,需要调查和建立湿地基础信息档案,建立健全湿地环境监测体系,对其水位、水质等实行动态监测,加强湿地的水资源管理。
4.加强湿地保护区域建设。在湿地管理中,不但要重视保护区的建设,更要加强湿地管理,并不断提高公众的参与程度,加深居民对湿地可持续发展重要性的理解,提高居民湿地资源利用与保护的意识,从而减少对湿地的破坏。
5.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湿地生态景观,发展湿地旅游。对于已开发利用不合理的湿地,要调整土地利用的结构,合理开发,发展湿地生态旅游。在开发中还要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湿地生态旅游活动,为他们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使村民能够在湿地的保护与开发中得到好处,有利于提高他们参与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从而避免急功近利的开发行为,实现经济利益的共享,让周边百姓成为生态旅游开发最直接受益者。
6.严格规划湿地内的旅游线路,减少对湿地的影响与破坏。在湿地的生态游行线路的规划中,旅游线路要与湿地的核心区域交错,必要时要对核心区进行围封保育,以防自然环境遭受更大破坏,开发限制在湿地保护区的局部区域之中,使湿地形成一个具有连续的生态系统。相关管理部门要对生态旅游产生的后果进行调查、监测,随时掌握自然界干扰对湿地产生的影响。旅游发展必须建立在生态环境的承受能力之上,对线路、人流量等要及时进行调整,使湿地的保护与旅游业能够协调发展,使旅游与湿地保护产生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结论
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大山包湿地生态发生了明显的退化。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形成与消失占据了主导地位,随着人类向湿地环境的大量索取,成为大山包湿地生态退化的主导力量,极大地改变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使系统正常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受到影响,障碍了大山包湿地生态系统的正常演化,生态系统出现了退化现象。退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保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确保有稳定水源补给的条件下开展,确定适宜的恢复目标,使恢复后的湿地不但能够产生明显的生态效益,而且能够产生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作者:高兴国齐代华陈家德杨占涛王磊单位:云南省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西南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昭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德宏职业学院云南省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