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实践范文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实践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实践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教育教学模式实践

摘要:高职院校的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其人才培养模式也多具特色。本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在建设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与高等职业院校特色专业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按季实践、分段循环”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也建立了“四学段工学结合、三层次能力递进”教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水产养殖;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模式;探索;实践

当今,高职院校都清醒意识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关键在于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特色;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1]。在建设中,本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强化教学、学习、实训相融合的教育教学活动;推行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式[2];加大实习实训在教学中的比重,创新顶岗实习形式,强化以育人为目标的实习实训考核评价[3]。经过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专业教师的共同努力,该专业被认定为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重点专业和湖北省特色专业[4],目前,该专业又被确定为国家骨干专业[5]。本文就我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作一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1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1.1发挥行业指导作用,促进校企深度合作

依托农业行业,由我校牵头,在院专业建设理事会、校协(行业协会)合作、校园(科技园区)合作、校企合作、校校(中职学校)合作的基础上,联合部分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共同组建成立了湖北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6]。同时,成立以湖北省农村农业厅为主导、湖北省水产局指导、企业参与、“行、企、校”联合办学的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理事会负责协调成员关系,指导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培训及兼职教师聘任、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实训实习与就业,先进技术研发应用与推广、员工培训等工作,促进校企深度融合。

1.2适应区域产业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

湖北区域的水产业的发展为技术技能型水产养殖技术人才培养和现有从业人员培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在“中博班”、“正大班”、“华扬班”、“好润班”的基础上,我校水产养殖专业推进产教结合与校企一体办学,实现专业与产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等“三个”对接[7],逐步形成了具有专业特色的“按季实践、分段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引领下,学生的学习能力、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都得到加强,实现了校企联合培养人才。

1.3紧贴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专业结构布局

根据企业订单要求,参照水产养殖、水产动物病害防治和渔药、饲料营销等岗位职业资格标准,深入行业、企业进行充分调研,进一步明确各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围绕人才培养目标,构建专业课程体系;以校企合作为中心,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开发与之相应的专业课程和教学模式。

2完善教育教学模式

2.1积极推行“四学段工学结合、三层次能力递进”教学模式

在“按季实践、分段循环”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水产养殖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四学段工学结合、三层次能力递进”新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是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突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学生经过多次工学交替,逐步提升专业基本技能、专项技能和综合技能(见图1)。它把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四个学段,工学结合,实现通识能力和岗位基本能力、岗位核心能力、综合技能、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层次递进,技能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第Ⅰ学段:(第一学期),学习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学生在校内学习基础知识,进行基础技能训练,掌握基本技能,为将来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第Ⅱ学段:(第二、三学期),学习专业课程。学生在校内实训基地边学习边进行基本技能实训,并被安排一个月时间在校外实训基地开展以常规鱼类苗种繁育为主的专业实习活动,掌握专业技能。第Ⅲ学段:(第四学期)从本学期4月中旬到8月底(包括2个月暑假),根据企业用人的需要和学生就业的意愿,学生在预就业企业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学徒式”实习,进行强化训练,着力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使学生能较快地适应生产实际。第Ⅳ学段:(第五、六学期),从11月下旬开始到毕业,学生在预就业企业实行顶岗实习,掌握专业的综合技能。

2.2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

2.2.1构建基于养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融合岗位技术领域的任职要求对专业课程进行系统设计,构建专业课程新体系,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围绕养殖生产过程“筹—养—防—治—销”这条主线,进行职业岗位分析(表1)。本专业工作岗位分初始岗位和发展岗位两类。初始岗位包括淡水水生动物养殖员、淡水水生动物苗种繁殖员、水生生物病害防治员及技术服务与营销(饲料、渔药)员等;发展岗位是指本专业毕业生在企业一线连续工作3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专业能力、社会能力的进一步锻炼,可以从初始岗位升迁到发展岗位。发展岗位包括:水产养殖场业务经理、技术总监、技术场长,水产饲料企业或渔药企业的区域经理或部门经理等。从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入手,针对专业所涉及的职业岗位(群),确定了岗位(群)的典型工作任务,并转化为教学工作任务(表2),构建了基于水产养殖生产与病害防治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图2)。

2.2.2核心课程建设根据水产养殖技术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能力培养需要,结合湖北省水产业发展状况,将淡水水生动物养殖工、淡水水生动物苗种繁育工、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等职业资格标准,无公害水产养殖等农业行业标准和最新技术引入教学内容,与合作企业共同开发“池塘养鱼”、“养殖环境水化学”、“水产动物病害防治技术”、“名特水产动物养殖技术”等四门专业核心课程和教材。

3加强实践教育体系建设

3.1实训中心建设

通过完善或扩建,现已建成一个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实训中心(表3)。

3.2“厂中校”建设

目前,我院已与湖北省水产良种试验站孝南基地合作建设了1个名特水产品繁育生产的“厂中校”。该“厂中校”集教学、生产、培训、技术服务、技能鉴定于一体,能同时容纳50人进行名特水产品生产实训,并能承担淡水水生动物养殖工、淡水水生动物苗种繁育工等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2016年,我们将与武汉中博水产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第2个“厂中校”,重点承担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

3.3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及管理。在原有22家合作企业的基础上,运用“行、企、校”联动机制,选择行业内12家口碑好的企业作为紧密合作对象,如正大集团、海大集团、武汉华扬动保集团、武汉新洲涨渡湖黄颡鱼(国家级)良种场等。

3.4运作管理机制建设

本专业规范和加强了校内、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并与多家企业共同探索实训基地的运作管理机制。如明确岗位职责及分工细则,严格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落实学院“双百工程”(百名教师下企业,百名企业进校园),严格执行实训教学计划等。校企共同参与顶岗实习管理,落实顶岗实习学生考核制度、效果评价制度、阶段检查制度,学生的顶岗实习效果得到极大提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升学生职业素质和就业质量的有效途径。“按季实践、分段循环”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四学段工学结合、三层次能力递进”教育教学模式在我院水产养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中,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学生成为各大企业竞相聘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9〕13号.

[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4]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4年立项建设的省级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与特色专业名单的通知.鄂教职〔2015〕4号.

[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项目认定的通知.教职成厅函〔2019〕8号.

[6]湖北省教育厅关于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鄂教职成〔2012〕11号.

[7]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

作者:田曙曦 陈文钦 周乔 单位: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