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沟鲶育苗技术研究范文

沟鲶育苗技术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沟鲶育苗技术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沟鲶育苗技术研究

本文作者:蔡焰值1雷晓中1汪亮1杨德忠2王红叶1张娟1周华3石铁鹏3作者单位:1.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2.嘉鱼县大岩湖国家级斑点叉尾鮰良种场3.武汉高龙饲料有限公司

斑点叉尾鮰隶属于鲶形目科,是原产于北美洲的一种淡水养殖及加工的优质鱼类品种。我国于1984年首次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从美国引进后,对其生物学特性、生态环境、繁殖技术、营养饵料、饲养技术、鱼片加工等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自1987年斑点叉尾鮰在我国首次人工繁殖成功后,已推广到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淡水和咸淡水(盐度8‰以下)中饲养,形成了斑点叉尾鮰苗种繁育至鱼片加工出口的规模化产业,并取得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斑点叉尾鮰形成产业化生产后,在商品鱼饲养过程中出现了生长率、抗病力及饵料转换率等下降的现象,对斑点叉尾鮰养殖业的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出现上述现象主要是由于斑点叉尾鮰苗种繁殖与培育技术不规范,表现为在养殖过程中出现仔鱼暂养开食未投喂生物饵料、饵料营养不符合苗种发育的需求、放养密度过大、苗种培育技术操作及管理不规范等,从而导致苗种质量下降。2006~2009年在湖北省嘉鱼县大岩湖国家级斑点叉尾鮰良种场的池塘及黄梅县永安水库、丹江口水库的网箱中进行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试验研究,对苗种培育池塘条件、生态环境因素、营养饵料及投喂方式、放养密度、饲养管理方式等进行研究,为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技术规范的制定以及生产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鱼苗来源

试验鱼苗来源于湖北省嘉鱼县大岩湖国家级斑点叉尾鮰良种场。按种质标准筛选亲鱼进行池塘培育,采取常规培育与春秋强化培育相结合,采用池塘自然产卵与人工孵化收获鱼苗。

1.2仔鱼暂养

将刚孵化出膜带卵黄囊的仔鱼在12~18m2的流水水泥池中进行暂养,要求暂养池池底光滑(铺瓷砖),培育至能摄食浮游动物与配合饵料、体长1.5cm左右的幼苗,放养密度为10000、15000、20000尾/m2[1-3]。仔鱼期暂养试验池塘条件及鱼苗放养相关参数设置见表1和表2。

1.3夏花苗种池塘培育

夏花苗种培育在1400~5600m2的池塘中进行,放养密度为45.0、60.0、67.5、75.0尾/m2,将体长1.5cm左右的鱼苗培育至体长6.0cm左右时分池进行池塘或网箱大规格鱼种培育[4,5]。夏花苗种池塘培育试验池塘条件及苗种放养相关参数设置见表3。

1.4池塘培育大规格鱼种

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池塘面积为3200~3333m2,放养密度为12.00、15.00、18.00、22.50尾/m2,将体长6.0cm左右的苗种培育至体长10.0cm以上的鱼种分池进行第二阶段培育。第二阶段池塘面积为6467~7067m2,放养密度为6.00、6.75、7.50、9.75尾/m2,将体长10.0cm以上的鱼种培育至体重50g以上的大规格越冬鱼种[6,7]。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试验池塘条件及鱼种放养相关参数设置见表4和表5。

1.5网箱培育大规格鱼种

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将池塘培育的体长6.0cm左右的苗种进5.0m×5.0m×2.5m、5.0m×4.0m×2.5m两种规格的网箱中进行培育,放养密度为1000、1500、2000尾/m2,将苗种培育至体长10.0cm以上;第二阶段在6.0m×5.0m×3.0m、6.0m×5.5m×3.0m两种规格的网箱中培育,放养密度为500、600、800尾/m2,将体长10.0cm以上的苗种培育至体重50g以上的鱼种。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试验池塘条件及鱼种放养相关参数设置见表6和表7。

1.6饲养管理

1.6.1仔鱼暂养

首先将水泥池清洗干净后用二氧化氯等消毒剂进行消毒,然后加水至35cm,按放养密度10000、15000、20000尾/m2投放鱼苗,因鱼苗不能受阳光直接照射,水泥池必须用避光物盖好。采用不间断流水,每天排污1次。待鱼苗发育至色素产生并能自由游动时,开始少量多次投喂活体浮游动物和配合饵料,随时观察鱼苗摄食情况及活动状况,定期用消毒剂消毒鱼苗以预防病害。

1.6.2夏花苗种池塘培育

首先用生石灰(1800~2250kg/hm2)消毒池塘以清除野杂鱼,然后加水至60~70cm,施发酵好的有机肥3000kg/hm2,待池塘水体中浮游动物大量繁殖并达到一定的密度时投放鱼苗。刚投放时鱼苗主要摄食池塘水体中的浮游动物,放养后第三天开始少量多次投喂蛋白质含量40%的微型或破碎的人工配合饵料,并逐步驯化鱼苗集群摄食。当鱼苗能集群摄食时,每3~5d向池塘中加注新鲜水,以改善水质条件,每10~15d投预防性药物1次以预防疾病发生。

1.6.3池塘培育大规格鱼种

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池塘消毒方法与鱼苗培育相同。苗种入池前用2%~3%的食盐溶液对鱼体进行浸泡消毒,苗种放完后再用二氧化氯对池塘消毒1次。苗种刚入池时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投饵采取少量多次,进一步驯化鱼苗集群摄食;当其能集群摄食时按鱼种体重比例标准进行投饵。第二阶段采用上述方法准备池塘,将体长10.0cm以上的鱼种培育至体重50g以上的鱼种。每10~15d投预防性药物1次以预防疾病发生;鱼苗下塘7d后每公顷投放体长5.0~6.0cm的白鲢1500~2250尾、花鲢300~375尾,同时每10~15d加注新鲜水1次,以调控池塘水质。

1.6.4网箱培育大规格鱼种

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分两个阶段进行,分别在丹江口水库与黄梅县永安水库开展生产试验。苗种进网箱前用2%~3%的食盐溶液和2000万U的青霉素溶液对鱼体进行浸泡消毒,进网箱后每天用二氧化氯消毒1次,连续消毒2d。苗种刚进网箱时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开始采取少量多次投喂以诱导苗种集群摄食,然后再按鱼种体重比例标准投喂;饲养23~26d、鱼种体长在10.0cm以上时进行第二阶段的培育,把鱼种培育至体重50g以上的越冬鱼种。

1.6.5饵料投喂管理

饵料是苗种培育的基础,根据苗种不同发育阶段对营养的需求及时调整饵料营养标准。仔鱼暂养时先投喂浮游动物5d以上,然后逐渐用蛋白质含量40%的配合饵料投喂,待鱼苗能够摄食配合饵料时进入夏花苗种池塘培育。苗种体长在1.5~6.0cm用蛋白质含量40%的配合饵料投喂;体长在6.0~10.0cm用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投喂;体长在10.0~20.0cm用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投喂。投喂量根据水温的不同有所差异:水温10~15℃时投喂量为鱼体重的1.0%~1.5%;15~20℃时投喂量为鱼体重的2.0%~2.5%;20~25℃时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0%~3.5%;25~30℃时投喂量为鱼体重的3.5%~4.0%。每天上午8∶00以前、下午6∶00以后各投喂1次。

2结果与分析

2.1斑点叉尾鮰仔鱼暂养

刚孵化出膜的斑点叉尾鮰仔鱼卵黄囊较大,不能自由游动,且其喜欢在弱光处集群活动。因此,必须将其在流水池、网箱、暂养框等设施内暂养至能摄食浮游动物和配合饵料时才能在池塘中进行苗种培育,这是整个苗种培育的基础。2006~2009年进行斑点叉尾鮰仔鱼水泥池暂养培育试验,结果见表1和表2。由表1可知,放养密度为10000尾/m2时,斑点叉尾平均成活率为93.79%,而放养密度为15000尾/m2时,平均成活率为78.08%,20000尾/m2时的平均成活率为64.84%。由表2可知,采用浮游动物与配合饵料相结合的投喂方式鱼苗的平均成活率为91.35%,仅投喂浮游动物的鱼苗平均成活率为71.64%,仅投喂配合饵料的鱼苗平均成活率为77.45%。不投喂饵料完全依靠鱼苗卵黄囊的暂养方式鱼苗平均成活率仅为55.47%。

2.2斑点叉尾鮰夏花苗种池塘培育

斑点叉尾鮰夏花苗种培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大规格鱼种的成活率与质量。夏花苗种培育是将体长1.5cm左右的仔鱼期暂养鱼苗在池塘中培育成体长6.0cm左右的苗种,其培育要经过鱼苗器官发育完善、食性转换、生态环境的适应等环节,池塘条件、放养密度、饵料营养及投喂方式等是夏花苗种池塘培育的关键技术要点。2006~2008年进行斑点叉尾鮰夏花苗种池塘培育试验,结果见表3。由表3可知,池塘培育夏花苗种的池塘面积在1400~2533m2时,苗种平均成活率高达83.28%,而2533~5600m2的池塘苗种平均成活率为69.79%,比前者低13.49个百分点。苗种培育池放养密度为45.0尾/m2时,苗种平均成活率可达83.83%,而放养密度为60.0~75.0尾/m2时,苗种平均成活率为73.03%,前者平均成活率比后者高10.80个百分点。放养密度为45.0尾/m2时苗种的平均出池规格为6.0cm,而60.0~75.0尾/m2的放养密度其苗种的平均出池规格为5.1cm,前者出池规格比后者大0.9cm。夏花苗种池塘培育以浮游动物与配合饵料相结合的投喂方式进行,其苗种的平均成活率为78.07%,而以瘦水池塘与配合饵料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育时,苗种的平均成活率为63.65%,前者平均成活率比后者高14.42个百分点。投喂斑点叉尾鮰专用苗种饵料培育苗种的平均成活率为73.65%,而投喂普通饵料的平均成活率为70.72%,前者平均成活率比后者高2.93个百分点。

2.3斑点叉尾鮰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

池塘培育大规格鱼种试验的关键技术要点是池塘条件、放养密度、饵料营养、病害防治、鱼种越冬管理等[8]。2006~2008年进行斑点叉尾鮰大规格鱼种池塘培育试验,结果见表4和表5。由表4和表5可知,第一阶段放养密度为12.00~15.00尾/m2时,斑点叉尾鮰的平均成活率为88.77%,而放养密度为18.00~22.50尾/m2时的平均成活率为72.08%,其平均成活率比前者低16.69个百分点。第二阶段放养密度为6.00~6.75尾/m2时,鱼种平均成活率为87.99%,放养密度为7.50~9.75尾/m2时,鱼种平均成活率为80.11%,前者比后者高7.88个百分点。第一阶段斑点叉尾鮰的平均产量为0.13kg/m2,第二阶段斑点叉尾鮰的平均产量为0.32kg/m2。结合鱼种平均产量和成活率进行综合分析可知,体长6.0cm左右的苗种培育适宜的池塘面积约为3333m2,体长10.0cm以上的鱼种培育适宜的池塘面积约为6667m2。

2.4斑点叉尾鮰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

2007~2009年斑点叉尾鮰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的试验结果见表6、表7。由表6可知,第一阶段体长6.0cm的鱼种进箱放养密度为1000尾/m2时,平均成活率为86.07%,而放养密度为1500~2000尾/m2的平均成活率为66.28%,后者平均成活率比前者低19.79个百分点,第一阶段单位面积产量基本维持在8.73kg/m2以上;第二阶段体长10.0cm的鱼种进箱放养密度为500尾/m2时,鱼种平均成活率为86.89%,而放养密度为600~800尾/m2时,鱼种平均成活率为71.15%,比前者平均成活率低15.74个百分点,第二阶段单位面积产量基本维持在20.46kg/m2以上。从表7可以看出,第一阶段体长6.0cm的鱼种进箱放养密度为1000尾/m2,鱼种平均成活率为82.80%,平均产量为8.61kg/m2;第二阶段体长11.5cm的鱼种进箱放养密度为500尾/m2,平均成活率为86.44%,平均产量为23.59kg/m2。

3小结与讨论

斑点叉尾鮰苗种健康培育是商品鱼饲养的基础,苗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商品鱼的成活率、生长率、抗病力等。斑点叉尾鮰的苗种培育必须经过仔鱼暂养、池塘夏花苗种培育、池塘或网箱大规格鱼种培育等三个培育环节[9,10]。

1)仔鱼暂养是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的基础。仔鱼暂养必须在流水水泥池中进行,水泥池面积约为12m2、放养密度在10000尾/m2以下为宜,采用投喂浮游动物与蛋白质含量40%的配合饵料相结合的投喂方式苗种成活率较高。

2)斑点叉尾鮰夏花苗种培育以池塘面积1400~2533m2、放养密度45.0尾/m2为宜,放养的鱼苗应能主动摄食浮游动物,体长在1.5cm左右。首先将池塘消毒、施肥以培育浮游动物,当池塘水体中浮游动物达到一定密度时投放鱼苗。放养后第三天开始用饵料诱导鱼苗集群摄食蛋白质含量40%的配合饵料。夏花苗种生长至体长6.0cm左右时分池进行池塘或网箱大规格鱼种培育。

3)大规格鱼种在池塘或网箱中培育均可,其关键技术要点在于必须采用两个阶段培育,并且鱼种在越冬前体重应达50g以上。

池塘大规格鱼种培育的第一阶段适宜池塘面积约为3333m2,放养密度为12.00~15.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苗种生长至体长10.0cm以上时分池进行第二阶段培育;第二阶段适宜池塘面积约为6667m2,放养密度为6.00~6.75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

大规格鱼种网箱培育的第一阶段网箱面积以20~25m2为宜,放养密度为10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苗种生长至体长10.0cm以上时分箱进行第二阶段培育;第二阶段网箱面积以30~33m2为宜,放养密度为500尾/m2,投喂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

4)饵料是斑点叉尾鮰苗种培育的保障,鱼苗开口饵料主要以浮游动物为主,同时配合投喂蛋白质含量40%的配合饵料。体长1.5~6.0cm的苗种投喂蛋白质含量40%的配合饵料为宜,体长6.0~10.0cm的鱼种投喂蛋白质含量36%~38%的配合饵料为宜,体长10.0~20.0cm的鱼种投喂蛋白质含量36%的配合饵料为宜。

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