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物流专业岗位实践技能提升路径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实践技能提升是一项重要的目标。如何结合区域物流产业发展特征,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物流实践技能是学校要长期思考的问题。顶岗实践是提升专业岗位技能的有效途径,适合的课程设计、校企合作、学生管理是提高顶岗实践教学效果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物流专业;实践技能;顶岗实习
1区域产业与物流人才培养
义乌地处浙江中部,以小商品专业市场为龙头,带动了周边产业与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物流是义乌商圈庞大商业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部分,联托运物流是适应专业市场发展的一种高效的运输方式。然而在贸易方式变革、专业市场电子商务化、快递行业蓬勃发展的进程中,粗放式的物流模式已经逐渐显示出效率低下的趋势。专业人才的支持与科学的规划是物流公司转型升级的必要支持。对于企业而言,专业的实践型人才短缺越发明显,人才培养成本越来越高,这些问题亟待解决。企业跟学校合作,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实习等方式培养适合的人才,有效降低人力资源培养成本,招聘适合的理论与实践兼备的专业人才,提升市场竞争力。高职院校如何培养适合区域产业发展的人才是第一要务,就业是招生、教学、专业发展的指挥棒。教学要跟得上产业与市场发展的脚步,就需要师资、课程、实习实践的不断更新。师资与学生进入企业,缺一不可。师资通过进入企业学习,在产学研方面与企业深入合作,一方面给企业理论指导,共同研究,优化现有模式,提升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将企业的实践运作案例加入到日常教学与专业建设中,推动教学与市场的融合。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实践,通过现代学徒制,直观地认知岗位技能需求,规划学习生涯,提升专业的实践技能。
2“顶岗实践”的学习模式
“顶岗实践”的学习模式,需要从学制设定、学生选拔、企业合作、师资指导、效果评价等多方面进行规划与实施。2.1“4+1+1”的学制设定“4+1+1”的学制即为前4个学期在校进行全日制的理论课程学习,第5个学期进入学校指定的合作企业进行顶岗实践,第6个学期是毕业综合实践环节。其中第5个学期的顶岗实践是以实践课程的模式进行,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签订协议,实习期为6个月。学生在这6个月内,没有特殊情况不得更换企业,但可以申请在企业内部轮岗。与第6个学期相比较,第5个学期的顶岗实践的规划性更高,要严格按照学校与企业设定的教学计划完成专业实践。第6个学期,学生可以选择继续留在顶岗实践的企业,也可以重新选择实习单位。2.2企业选择与专业方向学校会按照专业方向选择不同类型的企业。例如学校按照“快递物流”“电商仓储”“联托运”设定三个实践方向,分别在每个方向考察调研,选择几个备选企业,再根据学生报名情况,最终确定合作企业,进行校企合作。一般来说,备选的企业都是物流专业的紧密型合作企业,具有较好的合作经验。在实践教学前期,企业与学校一般在课程设定、师资共建、交流研究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合作经验,具备了合作基础,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做好了前期工作。2.3实践课程设定顶岗实践以一门专业课程的形式进行教学实施与管理,依照专业方向进行过程指导与考核。企业为每个学生指定实践导师,通过“学徒制”的方式进行实践指导。学校的指导教师通过教学软件,批改学生每周一篇的实习周记,与学生沟通,并定期到企业进行专业指导。课程的考核则由企业导师与学校指导老师共同进行,两部分成绩都通过考核后,才能取得该课程的学分。
3联托运企业介绍
3.1企业背景
盛辉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作为“联托运”专业方向的一家校企合作企业,创建于1992年,国家AAAAA级物流企业,是集物流方案策划、货运、普通货物运输、甩挂箱运输、三级危险品运输、仓储配送、货物包装分拣和汽车维修检测功能为一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集团围绕义乌小商品专业市场周边,在义乌、金华、永康等地开设多个托运站,结合区域产业特征,探索适合的物流模式。盛辉集团自2017年开始与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开展人才培养合作,签订了合作协议。盛辉物流集团拥有经营场所70多万平方米,自有运输车辆1300多部,员工6700多人。集团于2002年,对运输车辆全部安装使用“电子行车记录仪”;2005年,开发并建成“信息技术运营管理系统”;2009年,引进GPS卫星定位系统和开发第二套信息技术运营管理系统(ERP);2009年,“盛辉”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2010年,建立并推广全国客服呼叫中心,系列举措为对接物联网、推广条形码、卫星导航、通信技术等,实现智能化管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集团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后劲。
3.2发展趋势与校企合作
近些年,电子商务的发展推动了义乌小商品专业市场物流模式的转型升级,对于传统联托运企业而言,既有机遇,也是挑战。在电子商务引发的贸易模式与商业环境的变化过程中,市场范围的扩大,订单量的总体提升给联托运公司带来了发展机遇,而订单的小批量、多批次的趋势,也必将改变联托运公司的作业模式,带来成本压力。如何合理规划作业流程,为传统联托运企业规避风险、把握机遇,是企业的需求。高校人才的培养紧跟市场趋势是当务之急,如何把市场的最新发展与岗位需求信息传递给学生,是教学内容更新的必然需求。企业与学校各自目标需求的契合点,推动了双方合作顺利开展。
4顶岗实践中的问题
4.1课程设计与岗位需求的吻合度
虽然校企合作的前提是双方在很多方面的深入沟通与交流,但学校与企业目标存在的差异不可避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课程设计与岗位需求的吻合度。对于学校而言,如何将顶岗实践设计成为一门实践课程,融入到教学计划的课程体系中,有目标、有规划、有体系、有内容的完成教学任务,是开设这门课程的首要目标。如果能在师资共建、学生就业、课程建设、科研项目等方面有所积累,则更是锦上添花。然而,对于企业而言,如何能够培养一批实习学生,最终成为企业员工,则是首要目标。校企目标在微观层面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双方合作的具体工作的开展。
4.2学生自我定位与实习岗位的适应度
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已经积累了一些物流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了一定的职业素养,但其自我定位还是一名在校大学生。企业能够提供的多是基础操作岗位,特别是对于物流专业而言,包裹分拣、订单查询、货物配送等对专业技能要求并不高的岗位是安排学生实习的首选,而这些岗位对员工学历要求不高,多是低技能、重复性、高强度的“体力活儿”。顶岗实习前,学校与企业都会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多的了解岗位工作,但是当实习学生真正进入岗位之后,往往还是会存在一定的心理落差,这些心理感受可能会影响学生对专业的客观认知,甚至会影响学生就业选择的决策。4.3课程考核与岗位考核的匹配度学校的课程考核以全面认识岗位、了解业务流程、理解理论与实践融合为目标,更多的是希望学生能够有个总体的、宏观的认知。因而,学校的课程考核也是一个全面的、概况性的测评。企业对实习学生在岗位技能与业务流程方面的要求并不高,更多的是考察学生的工作态度、团队意识、交流沟通能力,这些是员工融入企业与未来发展的基础。企业对实习学生的考核更多的是性格特征、交际能力的评价,能够更好地融入企业团队,踏实工作是考核的重心。课程与岗位考核的差异自然不可避免,这反映了学校与企业在目标设定方面的差异,对于目前的教育体系,可能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
5对策与思考
学校在人才培养与专业建设中,应该充分地重视区域产业特色与企业的岗位需求。研究每个岗位对人才的需求详情,分析这些需求与现阶段产业的契合度、未来发展趋势。特别是针对小商品市场的转型升级、电子商务的普及,总结岗位需求的核心点。专业建设应该把握课程设置与岗位需求的吻合度,从模块开设、就业方向、实习实践的角度研究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物流专业应依据义乌区域商贸物流特色,以“需”定“岗”,以“岗”定“学”,充分发挥区域物流资源的优势,多方面、多层次地进行校企合作,构建适合岗位能力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专业建设中,应该强化产学研合作,研究与实践校企深入合作的路径。产学研合作是带动企业学校深入融合、教学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直接动力。如何发挥高校教师的科研能力,将理念、理论与企业实践相结合,最终形成生产力,为企业带来效益,从而影响企业的用人观念,重视人才培养与储备,形成校企合作的直接动力。例如,专业建设中,可以尝试以某一门课为抓手,在与企业的合作中进行课程改革,一方面,通过课程的理论体系指导企业的具体实践,给企业带来效益。另一方面以课程的教学改革,带动专业方向的改革,提升课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梯队型融合度。此外,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学校不仅仅要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培养团队合作精神。而这些都可以在顶岗实践的课程设置中有所体现,通过合理的师资配备、考核方式与目标定位,将综合技能的提升与素质培养融合在物流岗位实践课程中。
参考文献:
[1]董彦龙,王东辉.基于“淘宝村”、“电商产业园”的电商空间集聚现象研究——以浙江金华市“义乌商圈”为例[J].商业经济研究,2017,(12).
[2]董彦龙,王东辉.基于区域产业的物流管理专业特色发展研究[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4).
[3]陈克军,华文立.顶岗实习课程管理的实践探索——以高职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对外经贸,2015,(01).
作者:王东辉 单位: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