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创新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电子商务进农村是国家商务部“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的重点之一,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对新常态下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发展的意义、模式进行了阐述,并对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发展的制约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经济新常态下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商贸流通”的可行性路径:以政府为主导力量,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培养农村用户的互联网意识,充分发挥地方特色和品牌意识,鼓励农村青年回乡创业,完善农村物流建设。
[关键词]
近几年我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一方面,传统经济面临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和结构矛盾,经济结构转型迫在眉睫;另一方面,新型经济发展方兴未艾,最为突出的是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的发展。其中,由于人口规模的集聚效应和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使得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在城市发展得较为快速,而农村地区由于人口分散,硬件设施落后等因素,电子商务和物流配送发展相对滞后。新常态下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商贸流通”,一方面是指新常态下农村消费品如何借助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买进来,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下乡”产品;另一方面是指新常态下农村农产品如何借助互联网卖出去,即“进城”产品。此双向流动是新常态下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商贸流通”的主要特点。
一、新常态下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商贸流通”的意义
首先,新常态下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商贸流通”能有效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民就业。近几年,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农村网民数量逐年增加,为开展农村电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据CNNIC数据统计,截至2015年6月,农村网民占总体网民比例为27.9%,规模达1.86亿人次。其中,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网民所占比例更高,促使该区域农村电子商务得以蓬勃发展。据阿里研究院数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淘宝村共计212个,其中浙江、广东、河北、福建等省份所占淘宝村比例较高,这些淘宝村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带动农民就业和提高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新常态下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商贸流通”,能有效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基于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双向流动特点,一方面农民通过互联网选择消费品时品种更多,购物更加便捷;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销售当地农产品,可以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市场规模更大,并且可以零距离接触城市消费者,了解城市消费偏好。随着农村消费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通道的建立,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商贸流通”还将带动农村金融、农村医疗以及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等乡村旅游的发展,这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最后,新常态下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商贸流通”,可以转变农业经营方式,促进农村产业改革。在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下,为满足城市客户对农产品的健康化、新鲜化需求,农户将调整其传统经营方式,通过政府或组织将农户联合起来,改变其生产规模小、分散经营的弱点,形成农业规模化,现代化以及健康化种植方式,对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新常态下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发展模式
有关“互联网+”的商业发展模式,业界还未形成一个统一的认识,本文结合新常态下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双向流动特点,将其归纳为以下六类。
(一)平台型商业发展模式平台型商业发展模式主要利用网购平台为顾客提供多元化、多样化的产品服务。比如,来自京东商城的“宿豫”模式。江苏宿豫区通过与京东商城开展合作,建成282个京东乡村合作点,并且每个合作点配备一名京东推广员,实施以政府为主导、京东配合的协调推进机制,引导农村“互联网+商贸流通”业的双向流动发展。
(二)资源整合型商业发展模式资源整合型商业模式主要是指通过把各个优质的产品资源整合为一家进行售卖。比如淘宝的“春上垅”土特产直销店,作为来自甘肃陇南扶贫示范网点,该店除了推广本地特产核桃、蜂蜜之外,还整合了新疆大枣、武都花椒、宁夏枸杞、山西小米等多地区的优质农产品进行售卖。另一方面,也可将农村地区较受欢迎的产品进行资源整合,比如淘宝的“飞翔农资”等。
(三)品牌直营型商业发展模式品牌直营型商业发展模式主要指以产品品牌直营店的形式推进全程产业链标准化运作。比如天猫旗舰店的“三千禾”,这家来自于吉林通榆的品牌店,实施的是统一包装、统一形象、统一配送、统一售后的标准化作业,将吉林通榆县的特色农产品如杂粮杂豆、花生、香瓜、草原红牛肉、羊肉等利用互联网销售到全国各地。
(四)O2O型商业发展模式O2O型商业发展模式区别于传统的B2C、B2B以及C2C,是一种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作为近年新兴发展的一种模式,O2O在农村市场上开展得并不顺利,目前被认为最接地气的农村O2O项目仅有“村村乐”一家。“村村乐”主要是通过整合农村现有专卖销售渠道(如化肥专卖、家电专卖、日用专卖等店铺),依托其自有客户资源进行产品推广与销售。物流方面,则依托农村本土资源(如农家店、村邮站、三农合作社等)建立村级推广站,记录村民需求并向村村乐提交产品订单,并统一安排企业进行配送。
(五)私人订制型商业发展模式私人订制模式是指将地理位置相近的消费者以“社群”为单位或“会员”制的形式和当地中小农场链接起来,利用互联网,尤其是微信公众平台或APP向群成员信息,群员以社区为单位向农场发出订单,农场进行统一配送。比如农业领域的“小毛驴”市民农园,就是通过会员制方式定期向会员配送产品。
(六)共享经济型商业发展模式共享经济模式是指以移动互联网为媒介,民众通过公平、有偿的共享社会资源,并以不同方式付出和受益。目前共享经济模式在我国处于起步阶段,在城市地区有一定的发展,比如以情感分享为主题的“蜜糖”,拼车服务的“滴滴”等,在农村地区,实施共享经济模式在未来也将会是一个趋势。
三、新常态下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农村网民规模增速放缓,非网民转化难度加大由于城镇化的发展,中国农村人口事实上包括两个群体,一是农村户籍的在城务工人员,二是农村留守人员。其中,第一部分在城务工人员主要为农村中青年劳力,这类群体由于长期在城市工作,对于互联网以及电子商务的接受程度较高,也是农村网民的主要来源;第二部分农村留守人员,主要由部分中青年劳力、留守老人以及留守儿童构成,这类群体接触互联网的人员较少,接触网购的人员更少,并且绝大多数还属于未触网用户,这类群体转化成网民的难度非常大。虽然近几年有不少电商企业通过农村在城务工人员将电商理念带回去,但也只局限于部分经济稍发达农村地区,对于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来说,认识“互联网+商贸流通”的发展模式的人还不多。
(二)农村信息化程度依然较低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信息化建设有所提高,但主要体现在城郊农村,对于偏远农村,信息化建设依然滞后,宽带覆盖率依然较低。虽然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弥补了PC端的不足,但由于农村地区人员主要是第二类留守人员,这部分群体对于智能手机的消费微乎其微。尽管部分人员拥有智能手机,但由于生活习惯的影响,此类群体很难天天抱着手机上网聊天、购物,他们更倾向于面对面的沟通,致使农村信息化程度依然较低。
(三)大部分农村地区网民“互联网+”意识薄弱近几年,伴随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全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淘宝村,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计212个淘宝村,其中浙江淘宝村62个,广东淘宝村54个,福建淘宝村28个,河北25个,江苏24个,山东13个,四川2个,河南1个,天津1个,湖北1个。通过以上数据,不难发现目前淘宝村主要分布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较少。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对于大多数中西部地区农民来说,由于电子商务发展相对落后,大多数农民还不能完全接受网购这一事物,他们仍习惯于集贸市场这类面对面的购买方式,这种方式可以直观感受商品品质,并且易于讨价还价以及商品退换等。而网络虚拟商品,由于看不见摸不着,农民普遍接受度不高。
(四)农村地区物流配送发展滞后1.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由于我国长期城乡“二元制”的发展,导致农村物流配送体系远远落后于城市物流配送体系。虽然农村地区已经基本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网络,但由于农村人口较为分散,不适合物流资源的整合。因此,在我国农村地区目前还缺少专业的运输组织,缺乏有效的物流资源集聚地,导致农村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此外,农村地区很大一部分流通产品为生鲜农产品,但由于缺乏冷链物流技术,生鲜农产品的流通性大大降低。2.物流配送网点规模较小。由于农村物流配送成本较高,导致很多物流企业不敢盲目布局农村物流市场。目前农村物流网点主要由邮政配送,并且“最后一公里”还未打通,末端网点基本局限于县区或乡镇所在地。因此,农民收发货需要自取,这不仅大大浪费了时间,还让农民对于电商的便捷性感到怀疑。3.物流管理水平低。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物流主体以私营个体户为主,专业的物流公司还比较少,现有物流企业普遍经营管理水平低、设备设施落后,成本较高,资源无法得到有效利用。4.物流人才缺乏。如前所述,农村人口包括两个群体,一是农村户籍的在城务工人员,二是农村留守人员。由于第二群体中中青年劳力相对较少,且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农村物流人才普遍缺乏。
(五)配套设施和政策不健全目前,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正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政府引导以及各大电商、物流巨头进军农村市场,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业”将得到快速发展。然而,除了现阶段农民“互联网+”意识普遍不高和农村物流落后外,与其相关的配套的设施与服务也比较落后。以农村金融为例,目前,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网点比较少,网银服务相对落后,总体金融服务还难以支撑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此外,对于鼓励发展农村电商、农村物流的相关配套政策也比较缺乏。
四、农村地区实现“互联网+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路径探讨
(一)政府主导,带领农村地区实现“互联网+商贸流通”的发展通过对全国发展前列的农村电商调研发现,无论是淘宝的“桐庐”模式、“成县”模式,还是京东的“宿豫”模式,都是以政府为主导,通过与电商平台建立战略合作,推广本县域农村经济。以“桐庐”模式为例,桐庐县通过与阿里巴巴集团紧密合作,共同探索推进“农村淘宝”项目试点。具体操作为政府顶层设计,着眼于整体改变农村消费方式、生产方式和销售方式去推进农村电商发展。通过“农村淘宝”项目打通上下行物流通道,播撒农村电商的种子。另外,通过建立农产品电商产业园,扶持一批专业电商平台为龙头,运用组织化的方式,整合提升农村产品资源,解决“无标”、“无认证”等关键问题,拓展网上销售市场。以政府为主导,推进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可以增加消费者对当地农产品的信任;并且以政府为主导,可以为物流、电商等第三方企业提供资金、税收等政策支持。
(二)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信息化程度加快村级信息网络建设,按照乡镇补贴一点、村里出一点、电信企业优惠一点的“三个一点”思路,实现信息宽带网络连到农家。加大各类农业信息网站建设,扩大影响。对农村种植大户、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龙头企业进行信息化扶持。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事业,鼓励科研院所或社会组织开展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服务,培训农民上网技能。通过降低农村信息收费标准,扩大农户上网比例。
(三)以农产品电商为切入点,培养农村用户的“互联网+”意识在我国广大农村,还保持着传统的消费、生产方式,要培养农村用户的“互联网+”意识,必须从他们的切身需求出发。由于中国经济社会的二元制发展,导致我国农村居民收入普遍较低,对于多数农民而言,发家致富是他们的毕生目标。因此,在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商贸流通”,可以通过帮助农民增收的方式(即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扩大农产品销量,实现增收;另一方面利用互联网,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通过农产品单价提高实现增收),加强农民对“互联网+”的认识,从而过渡到互联网消费模式,实现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的双向流动。
(四)结合地域特色,以品牌之路,加强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的发展农村地区发展“互联网+商贸流通”必须结合自身地域特色,找出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农产品,以专业化、品牌化的包装进行差异化经营。比如“阳澄湖大闸蟹”,吉林通榆县的“三千禾”等。
(五)鼓励在城青年回乡创业,发展农村商业新模式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青年回乡创业,投身农业。例如笔者所关注的“好农场”,就对这类回乡创业、投身农业的青年进行了一系列的报道,其中不乏很多成功者,这类人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新的商业发展模式,比如:CSA社区支持农业模式,私人订制模式,共享经济模式等。因此,以政策引导,鼓励有识青年回乡创业,通过发展农村商业新模式,带领当地农民,共同促进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的快速发展。
(六)完善农村物流建设,助推农村地区“互联网+商贸流通”的发展1.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冷链物流发展。加大县域范围内物流配送中心、冷链运输、冷库储藏以及农村物流站点等基础设施建设,并结合现代物流技术标准对“进城”农产品实施统一包装、加工、配送服务,从而加快农村地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2.鼓励多方参与,创新农村物流配送模式。首先,鼓励物流企业与邮政企业合作,利用邮政企业点多面广的优势,在邮政网点现有基础上改造为农村物流企业。其次,鼓励圆通、申通、顺丰等物流企业巨头在农村地区建设物流配送网点,利用其丰富的物流管理经验提升农村物流业的发展。再次,利用现有农村运输服务站,培育一批新型农村物流企业。最后,利用农村其他服务网点,例如农村小卖店、农村技术服务站等开展农村末端物流配送服务。3.加大农村物流人才培养,支撑农村物流发展。首先,通过加大对农业物流的投入,开发农业物流人才,增加农业物流人才存量。其次,通过到先进物流公司培训、交流等方式,加强农村物流管理与经营人才的培养,提高物流管理和运营水平。再次,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培养农业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等高层次规划设计人才。最后,建立农村人才储备库,为农村物流人才提供后续支撑。
作者:贾晓燕 单位:中州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