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创建初探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意义
(一)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
近几年我们国家承受着严重干旱的考验。在干旱灾害来临的时候,农田水利工程突显出举足轻重的作用。水资源的短缺,也将颠覆传统落后的大水漫灌。现在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湖区干涸,饮水困难的情况。国家调度灾区多座水库停止发电放水抗旱,这样建有农田水利工程的灾区就可以及时抗旱,而没有农田水利工程或者农田水利工程遭到破坏的地方就没有办法解决水源不足的问题了。严重的旱灾面前,突显出了农田水利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二)农田水利建设的主要任务
尽快对现有农田水利工程设施进行全面整修、续建配套,除险加固,渠道防渗改造,充分发挥现有农田水利工程设施的效益;推广节水灌溉技术,要因地制宜、土洋结合,采取渠道防渗、浇灌、管浇、喷灌、滴灌等多措并举;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质量控制;加强领导,稳步推进。所以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地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业抗御水旱灾害的能力,才能为农业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提供可靠的水利保障。
二、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农田水利设备老化。年久失修我国农田水利工程特别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主要依靠农民投工投劳、因陋就简兴建而成,工程建成时就存在着标准低、配套不全、质量差、设备及技术落后等问题。经过几十年运行,现在大部分工程都到了设计年限,工程老化失修,设备报废、效益下降问题严重,难以为继。综上所述,如果不迅速扭转农田水利老化失修、设备报废、效益下降的严重局面。而任其发展下去,将危及国家粮食安全。
(二)管理薄弱,运行困难是以农民投工投劳、筹资为主的农田水利发展机制亟待改变。我国改革开放前,农业生产以生产队为基础。农民种粮与兴修水利利益一致,积极性高;改革开放后,土地承包到户,农村劳力缺乏,农民对兴修集体所属的农田水利积极性不高。再则,随着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广泛采用水泥、钢材、塑料管材及施工逐步机械化、专业化,在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中真正需要农民投工投劳的比例大幅度下降,以农民投工投劳的传统方式修水利,既不经济也不符合实际情况。其次是在农业水利管理上,存在产权不明晰、维护管理责任不落实、运行困难等问题。农田水利主要靠基层乡镇水利服务站进行管理,但在农村乡镇管理体制改革时,水利服务站被撤销了。农民自己的管水组织是农民用水户协会,但多数农村尚未建立,灌溉用电价格高,农民承担不起,存在“只浇救命水,不浇增产水”现象,影响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效益。
(三)国家重视程度不够1980年以前,平均每年国家对水利投入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比例为6.7%。1980—2007年下降到2.84%。按目前国家对大中型灌区骨干工程改造的投入规模计算,需要75年才能完成。随着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经济不景气,国家投入大量资金拉动内需,其中在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上也投入了相当一部分,这将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打开新的局面。
三、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一)提高农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公众中的重要性农田水利是农业和农村具有公共性、公益性的重要基础设施,属公共财政支持的范围,世界各国都是如此。在这一新形势下,国家应加强领导,下大决心,大幅度地增加投入,将关乎国家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农田水利搞好。大兴农田水利有利于扩大内需、返乡农民工就业安排及农村的节水、节地、节能。
(二)加强管理,建立有效机制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是弱质产业,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世界各国兴修农田水利都是以国家投入为主,农场范围以内是以农场主为主,我国也应确立以“国家为主、农民为辅”的农田水利投入机制。深化农田水利管理体制改革,鼓励各地组织返乡和当地农民成立农田水利专业施工队,按市场经济原则,承担当地农田水利施工任务,并建立农民用水户协会,加快农田水利设施管理体制的改革。
(三)统一规划,大幅度增加投入,实施全国农田水利发展计划农田水利工程门类多、数量大、分布广,需要资金额巨大。目前,国家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规模小,部门多,标准不一。缺乏统一规划、统一计划和综合考虑。建议由水利部牵头,根据农田水利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任务,做好全国农田水利发展规划。对农田水利所需节水机具、施工机具及材料、用水、用电等实施财政补贴政策,并且是水价等合理化,让农民觉得农业用水用的值。
(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防止水对人的伤害的同时,防止人对水的伤害。当前主要是防止人对水的伤害,不仅要注重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更要注重水资源的节约保护;不仅要注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要注重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改变一味“深挖沟、高筑堤”、人与水争地的做法,给水以出路;改变竭泽而渔、不加节制地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做法,还水于生态;改变饮鸩止渴、随意排放扬水的做法,造福于后代,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