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林则徐的农业水利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杰出的政治家,经济思想家。由于林则徐是影响重大的人物,故目前史学界对于他多有研究,但是不足之处在于,其内容多限于政治方面,而对经济活动尤其是他的水利主张与实践,却涉略不多,所以,本文拟就此问题作专题论述。
林则徐一向重视中国的水禾停业,这是其农业思想中的重要内容。他在清廷任职期间,积极主张兴修水利,以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他曾专门写过《钱辅水利议》一文,主张在京津一带的低池修水利,以期改良土地,增加粮食生产,从根本上改变自六朝隋唐以来南粮北运、南重北轻的局面,并进而解决潜运上的弊病和浪费问题。林则徐坚持“助农重谷”,提出“农为天下本务,稻又为农之本务,而麟内艺稻又为天下之本务”。他指出,京、津一带的水利问题解决了,化害为利,化害河为益河,稻谷产量自会加增,这样,“上以裕国,下以便民”,“潜弊不禁自除”。因此,他在列举的十二项工作中,“首肿水田,利益国计民生,明当务之急也。”林则徐选择京、津一带作为试点,兴水利,改良土壤,优化农产品结构,并企图在京,津一带取得成效后,“推广各省,普享乐利。”他之所以这样做,“专尚宜今,冀于裕国便民至计。”(1)林则徐的这一主张,成为后来北方开展水利事业的先声,对其后北方农业经济的发展,有革路蓝缕之功。、林则徐主张在北方兴修水利以利水稻生产的同时,又提出在南方兴水利以种麦,改变南方农产品为单一水稻的局面。正如他在1832年9月25日致友人信中所说的那样,“近日正望湖涨消落,堵闭各坝,伸下河得以种麦。”此前10天,即9月15日,奸民陈端等盗决材喃厅于家湾龙窝汛十三堡河堤,造成水灾,林则徐对“桃南有此意外之变,”感到“骇人听闻,”他下令勒拿重犯,严行访讯。”(2)
运河自隋代开通以来,成为我国南粮北运,面北交通的水上要道,但由于历代统治阶级的无能及战争等影响,以致运河长期失修,堵塞现象十分严重。林则徐一方面提出在北方、南方兴水利以改变农产品产最低及单一等问题,还要求疏浚运河,以解燃眉之急。为了挑挖江苏境内徒阳运河段,他在1834年规定了(颁发挑挖徒阳运河新定章程+/又条》,针对过去存在的问题如“有多无实”,“工多偷减,费倍虚糜,”“旷误索扰,”“藉口惰延,希图坐食,”“贪近乱倒”河土等问题,制订了相应措施,以期“剔除积弊,工归实用,项不虚糜。”(3)
林则徐在江苏一带长期为官,对江苏的水利多有贡献。1823年8月正值梅雨时节,“梅雨滞淫,沟膛漫溢,久经开界,积潦未消,加以连日东南风大,水无所归,顷已大署届期,仍难补种。”林则徐对于梅雨成灾的情况,忧心忡忡,他在信中说:“此番积水不消,焦愁莫释,”“雨水过多,岁一不登,则诸事更见棘手。”为解决水灾问题,林则徐“益兢兢耳,”他首先“博采广谙,”“恐民隐不能尽达。”在此基础上,他通令所属广,修水利,抢种庄稼,要求民众力排积水。“有一处涸出,即须补前一处,本地无秧,则或购诸他邑,、一田之种,则或分诸数畦。”对于积水之田,林则徐提出了“围筑坪培”的办法,“譬如十亩洼地,势难尽复,或犹可于一二亩内围筑好捻,将水廊出,以八九亩为壑,不犹愈于全没者乎!”(4)大灾之后,林则徐大力强调水利与农业的关系,对水利事业更加重视。1824年,他上奏清廷说:“上年雨水成灾,积水末消,皆由各河淤塞使然,必须设法疏清,傅资宣拽,旱涝有备”。(5)此后,林则徐为疏浚三江水道,挑清白茹河道,宝山县海塘等工程竭尽全力,成绩卓著。(6)
黄河水患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大难题,有关这一问题的记载史不绝书。1841年8月2日黎明,开封府城西北+余里南厅祥符汛三十一堡的黄河堤防决口,奔腾咆哮的黄河,又一次制造了大水灾,滚滚洪水一泻千里,“豫省之开、归、陈,皖省之风、颖、泅六属被淹。”“鸿雁哀声流野外,鱼龙骄舞到城头。”(7)开封古城在发水的第8天,城墙坍塌逾几+丈,危在旦夕,好在群众万余人用苇簿、布袋等极力堵塞,方勉强保全危城。这次水灾给河南等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朱琦在《河决行》中说:“传闻附廓三万家,横流所过成荒沙。水面浮尸如乱麻,人家屋上啄老鸦。老鸦飞去烟尘昏,沿堤奔窜皆难民。难民呼食饥欲死,日给官仓二升米。”(8)消息传到京城,道光帝匆匆下令东河河道总督文冲堵口,军机大臣王鼎、通政司慧成督办河工,又于8月19日下令林则徐前往东河祥符工地效力。
林则徐自1839年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烟,后由于投降派的陷害,到1841年7月旨谕遣戍伊犁,那么,为什么林则徐又被召至河南治水呢?这与他颇多治黄经验不无关系。林则徐曾主张灌湖水以刷黄河之底,他在1832年9月25日致友人信中说:“御黄、束清两坝现俱极力启徐,并开昊城七堡等处以资宣泄,如灌湖之水能由北口畅口,以刷河之底,则历年黄河积淤高仰之病,转可渝除。”(9)林则徐认为,黄河的治理应与其它江河湖泊联系起来预以考虑。他在1833年初致信陈寿祺说:“如洪泽湖蓄淮济运,即以敌黄,在前人可谓夺造化之巧。自河底淤高,而御坝永不能启,一洪湖之水,涓滴不人于黄,而谁导之归江。而港汉纤回,运河吃重,高邮四坝,无岁不开,下河七州县,无岁而不鱼鳖!’’“欲救江、淮之困,必须改黄河于山东入海,而以今之黄河,于淮涸出洪泽湖以为帝藉。江、浙之糟米,可以稍轻,而运费遂有所从出。”(10)这种通盘考虑全国的水利事业,将有利于问题的根本解决。
1841年9月,林则余在扬州接到赴祥符河工地效力的谕旨后,匆匆奔赴前往。督办河工的王鼎,为人颇为正直,但缺乏治水经验,因此,他顾不上林则徐远途劳顿、体弱多病,“动辄询咨”,以致林则徐“竟无刻暇”。林则徐认为,这次黄河堵口工程刻不容缓,建议王鼎利用秋天少雨的时机,迅速组织附近民众,赶造三道挑水坝。王鼎接受建议,“急切催工”。此外,林则徐又写信给陈德培,“令亲孙州判自南河奉调来工,渠于河务甚能了澈,良湛倚重。”(n)林则徐“追随星使(王鼎)、朝夕驻坝,”二日夜坐与士卒同番镭。”(12)以致“奔驰成疾,既岁鼻蛆,又患脾泄”。(13)林则徐一心忙于治河,导致那些想借水灾捞财的贪官污吏十分不满,他们散布谣言,中伤林则徐,“肝胆披沥通幽明,亿兆命重身家轻”,(14)林则徐面对流言蜚语,毫不退避,视若无物,继续为河工尽心尽力。
虽然林则徐克尽公职,但一木难支将倾之大厦,堵口工程进展很慢,本应于腊月底告成,结果仅完成了工程量的2/3。林则徐说:“中州河事,旧腊本可合拢,所以迟回反复者,只由于在工文武心力难齐,譬如外科之治疡疽,未必肯令一药而愈,适局势屡变,几成大险之症,而向之明知易愈而不愿其速愈者,至此亦坐视而莫知所措,言之可为寒,合。”(15)即使如此,林则徐仍我行我素,每日黎明即赴工地督工,深夜方才休息。
1842年3月19日,祥符大工终于合龙了。王鼎对功劳最大的林则徐十分感激,他在庆祝宴会上,让林则徐坐首席,并奏告道光帝说:“林则徐襄办河工,深资得力。”林则徐凭着自己的治黄经验及正直爱民之心,为中原人民做了一件颇堪称道的佳事。林则徐虽然为治黄费尽心机,督办王鼎等也上奏力予陈请,但道光帝还是下令“林则徐于合龙后,着仍往伊犁。(16)”林则徐到新疆后,伊犁将军布彦泰让他“掌粮晌处事(17),”林则徐赋诗道:“要荒天遣作箕子,此语足壮羁臣羁,”(18)决心为新疆农业水利竭忠尽智。
新疆地大物博,荒地极多,林则徐十分了解这种情形,故而力主兴屯田。他说:“巴尔楚克者,回疆要地,平衍饶水草,若晒渠导流,大兴屯政,实以耕种之民,为边徽藩卫,则防守士兵可减,度支省而边防益固。(19)”随后,林则徐提出捐办阿齐乌苏垦地,得到布彦泰的许可,1843年冬,林则徐开始着手初垦。阿齐乌苏荒地,本为八旗兵屯地,因乏水废弃,若欲开垦,必须解决水利问题。为此,林则徐制订方案,打算修龙口工程,“拟引哈什河之水以资灌注,将塔什鄂斯坦回庄旧有渠道,展宽加深,即开接新渠引人阿齐乌苏东界,并间段酌挖支渠,傅新垦之田便于浇灌。(20)”1844年6月,龙口工程兴工。林则徐承修的龙口工程首段,地形复杂,难度极高,林则徐督率民工建坝筑堤,钉桩抛石,刨挖石坎,用了四个多月的时间,终于筑成了一条长六里有余,宽三丈、深五、六尺至丈余不等的水渠。水渠开通后,阿齐乌苏垦荒进展极速,三棵树、红柳湾、阿勒卜斯等地二十万亩土地得以开垦,并进而带动了其他地方致力于开垦事宜。
1845年初,林则徐受道光帝之命,赴南疆等地周勘。在查勘过程中,他发现南疆地域广大,荒地极多,沙漠一望无际,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阿克苏河、塔里木河纵横其中,但因未能开发水利,故河水不能充分利用,或渗人地下,或被蒸发。林则徐对此极为痛心,他说:“南八城如一律照苏松兴修水利,广种稻田,美利不减东南。(21)”因此,他极力倡导兴修水利。在伊拉里克,林则徐从二百余里外引大、/J、阿拉浑河之水,建龙口束水石坝,另筑大渠、支渠及泄水长渠。在喀喇沙尔,他倡导修中渠一道,支渠两道,接引北大渠之水,又挖大渠一道,支渠四道,退水渠一道,引开都河之水,灌溉荒地。(22)在吐鲁蕃,他开通龙口至黑山水渠,另广推卡井,“增穿井渠”,从而使吐鲁蕃“变赤地为沃壤。”(23)新疆人民称林则徐所推广的卡井为“林公井”,表达了他们的感激之情。
林则徐在新疆兴修水利的过程中,充分吸收了劳动人民的宝贵经验,并推陈出新。如在修筑伊拉里克工程时,林则徐就用败毡垫渠底,“以前渠道末开,水无收束,一致沙石戈壁,任其散漫潜人沙中,而东边之板土戈壁,水流不到,转成一片荒滩。”而今却顿然改观。(24)林则徐广兴水利,为新疆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一些治水经验在今天仍不无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