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山区旅游农业发展路径与政策保障范文

山区旅游农业发展路径与政策保障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山区旅游农业发展路径与政策保障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山区旅游农业发展路径与政策保障

摘要:受社会历史与自然地理条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山区经济仍以传统家庭式农业经济为主要形式,未能实现向机械化农业的转型,导致生产力低下,农民收入水平增长缓慢。在当前的后工业化时代,山区过于脆弱的生态环境已愈发难以支撑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而旅游产业强大的融合力使得其能够实现与农业的紧密结合,从而有效带动山区农民增收、改善山区自然环境。因此,发展山区旅游农业是解决山区“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产业融合;山区旅游农业;发展路径;政策保障

据国家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达到46.1%,首次实现了对第二产业的超越,至2017年这一占比达到51.6%,比第二产业高出11.8个百分点。这说明在当前的后工业时代,第三产业展现出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其中,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表现最为抢眼。2017年,旅游产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9.13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1.04%。借助旅游产业的融合力,带动农业的发展,尤其是山区农业的发展,既是推动旅游产业供给侧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农村功能由单一的生活向生活、生产、服务综合转变的重要路径。

一、山区旅游产业与山区农业融合的必然性

(一)产业结构融合的要求从世界经济的发展足迹看,产业结构在每次科技革命中都会发生变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原本分立化的产业格局正在被逐渐打破,出现产业融合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生,国家的行业间、地区间将会出现企业的兼并重组,最终形成融合属性的产业。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在产业管制方面逐渐放松,并出台系列政策促进产业融合,使得产业融合的速度日益加快,农业也开始与其它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使得农业与旅游业联系起来,由于旅游活动能将农业的体验作用表现出来,无形的旅游活动提升了有形农产品的价值,有形农产品的价值促进了无形旅游活动的实现。旅游者的休闲与体验的需求成为农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另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生活的各种弊端随之显现,人们渴望享受乡村的宁静,回归自然,渴望摆脱城市的喧嚣与快节奏,寻找心灵的放松,乡村旅游产业应运而生,农村的农业资源也成为旅游活动的重要内容,人们的消费需求将农业与旅游业紧紧联系起来。

(二)引入系统性思维的要求系统是由多种事物组成的统一体,这些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系统性思维是一种需要考虑各部分之间联系的整体性思维。一般情况下,为了把握事物的普遍规律,并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处理,人们通常会将一个整体问题划分为几个小部分来研究,这样有助于将注意力集中在重点问题部分,避免时间与精力的浪费,进而快速完成任务。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即无法使人们正确地把握整个整个事件的系统性。这便要求人们进行整体性思考,培养系统思维。这种系统思考方式的引入推动了产业融合,休闲农业旅游的诞生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产生于系统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帮助人们认识到农业与旅游业之间的内部联系,打破了农业与旅游业间的界限,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三)农业改造的要求根据现代农业的发展趋势,农业需要向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且能够产生一定正向社会经济效应的方向发展。发展旅游农业经济对现代农业发展与农村文化建设都有重要促进作用,并由此衍生出了农业的服务功能,这一功能将会为提升农民的收入、优化产业结构做出新的贡献。另外,现代农业要想快速发展,必须与旅游产业进行融合,将二者通过统一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联系起来。一方面,农业由于旅游产业的服务性增加了服务属性;另一方面,农业为旅游业增加了休闲娱乐和传播农业文明的服务内容。

(四)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由于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各种农药和肥料的使用严重污染了土壤与环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逐步严峻。21世纪以来,我国环境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农业资源日益短缺,这对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重要影响,制约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而产业融合可以将各产业的资源进行整合,发挥协同效应,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二、山区旅游农业的发展困境与保障缺失

(一)发展困境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全民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随之提升,旅游成为近年来人们生活、娱乐、休闲的重要选择。山区旅游是以山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为依托开展的旅游服务产业。近年来,我国山区旅游在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下得到了蓬勃发展,但山区旅游的产业化、规范化、可持续化发展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其一,山区旅游产业化发展缺乏科学合理的旅游资源规划。我国幅员辽阔,山区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以城市旅游和人文旅游为依托,农村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模式发展迅速。目前我国山区旅游仍以地区内协作发展为主,旅游资源体系建设未能突破地域限制,实现跨区域旅游资源协同配合。其二,山区旅游缺乏完整的农业生产体系作为支撑。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改革和完善我国农业生产体系与农业经济体系,农业生产现代化、科技化、规模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山区旅游主要依托山区自然景观资源。而在此背景下,我国山区旅游产业发展并未重视加强与农业生产体系的有效合作,现代农业提倡绿色、可持续发展,而山区旅游在打造绿色旅游产品的时候忽视了与生态农业的资源共享。其三,山区旅游缺乏生态农产品产业的辅助。目前,我国山区旅游产品仅依靠单一的自然资源旅游为支撑,未能有效利用和开发山区旅游产品体系,例如:地区传统文化资源的利用不足、山区旅游与农业生产未能实现有效结合,生态农产品的生产与营销脱离了山区旅游的有效支持。我国农业生产理念、方式与技术正在经历巨大的变革,山区旅游产业的发展,仍需要积极寻求来自于农业生产与农产品经济的有利支持。其四,山区旅游缺乏完善的市场开发与营销体系支持。山区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作为支撑,旅游资源体系丰富。但我国山区旅游普遍缺乏科学的营销战略与市场开发,一方面,由于我国山区旅游产业化发展程度较低,旅游服务链不够完整,导致游客旅游体验感欠佳,影响了山区旅游游客品牌与口碑建设;另一方面,我国山区旅游体系建设与市场营销也缺乏来自地方政府的有效管理和科学引导。其五,山区旅游产业发展缺乏完善的配套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关键,山区旅游普遍存在交通不便利,吃、住、行等生活服务保障不足的问题,具体包括:饮食口味和卫生欠佳、住宿条件不足、各级配套服务之间的沟通与衔接效率低等。

(二)保障缺失我国山区旅游不仅缺乏完善的资源支持,也缺乏完善的保障体系建设。其一,山区旅游缺乏完善的规划管理。目前,我国山区旅游行业还未被证实纳入旅游管理范畴,山区旅游行业仍存在诸多管理问题。一方面,山区旅游资源协调缺乏来自政府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旅游资源跨区域开发管理制度有待完善;另一方面,山区旅游项目建设审批程序复杂,项目审批忽视了对项目环境保护的综合评估,旅游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严峻。其二,山区旅游缺乏优惠政策保障。发展山区旅游已成为目前我国开展农业经济转型与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扶持项目,但在山区旅游方面的政策倾斜仍十分有限。例如:山区旅游项目建设还缺少专业旅游发展资金的扶持,也缺乏减息贷款等国家金融政策的保障与支持。其三,山区旅游缺乏行业标准体系保障。当前我国山区旅游项目审查仍缺乏完善的行业标准体系,尤其缺乏对山区旅游环境保护的标准评价。其四,山区旅游行业发展缺乏完善的人才体系保障。目前,我国山区旅游从业者以本地居民为主,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服务水平、创新思维与能力都十分有限,山区旅游规范化、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困境便是缺乏人才体系保障。

三、产业融合理论视角下山区旅游农业的发展路径政策保障

(一)发展路径第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山区旅游农业的快速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有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由于山区的气候条件、地理条件、水文条件等与平原地区差异较大,农业产业结构与农产品结构类型也有所不同,山村旅游发展所依赖的自然条件与农业经济环境明显不同,山村旅游产业发展应立足当地的旅游业发展水平,根据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合理规划布局。包括完善交通设施、建设景区一体化服务体系、结合农产品加工与销售路线拓展山村旅游产业链。第二,建立完善的旅游农业生产体系。在进行旅游农业生产体系建立时,需要结合山区的旅游消费市场行情,明确市场定位,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同时,山村旅游发展也应充分结合本地区农产品特色、农业产业结构特色和自然资源特点,打造兼具自然、文化元素的山村旅游产品体系,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结构,例如:有条件的地区可以种植生态有机水稻,并向游客出售有机水稻,以此来拓展山村旅游产品结构层次,提升农产品经济价值,以旅游带动当地农业经济发展。在果蔬类产品的种植方面,应建立高标准的有机蔬果生产基地,对山核桃、猕猴桃、橙子等山区传统蔬果品种进行优化种植,并加快引进新品种,这样可以迅速占领城市的蔬果市场,并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机会,还可以吸引游客带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在特色养殖方面,应建立土鸡、土鸭、土山羊等特色品种的养殖基地,并建立牲畜的加工、配送体系,以满足旅游市场对肉类的需求,并丰富旅游农产品市场。在花卉的养殖方面,应对原有的菊花、油菜花、芍药花、杜鹃花等品种进行优化,并培育新型品种,实现多种类种植,这样不仅可以满足旅游景区对花卉的需求,还可以为当地生态保护做出贡献。第三,建立完善的旅游型农产品精加工与营销体系。旅游型农副产品主要指在在本地生产、含有本地区农业发展特色且能以商品形式向游客售卖的农副产品,包括手工艺作品、农产品等等,其发展是旅游农业产业链条的延伸。为了更好地发展旅游型农副产品,应结合当地旅游市场的需求,对农产品进行加工,提升农产品的价值,通过手工制作、规模化生产的方式,为游客提供绿色、有机食品。另外,可通过建造特色品牌的农副产品,提升特色产品的档次。例如,对木耳、香菇、竹笋、野菜等山区野生植物做粗加工,销往当地饭店,或进行精加工后通过电商平台销往终端消费者。第四,建立完善的市场开发与营销体系。旅游农业的发展与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息息相关,首先,为了保证旅游农业有足够的客源,需要从乡村旅游景区的建设与发展着手,通过建立完善的宣传与营销策略,提升山村旅游的市场知名度与认可程度,以吸引更多游客资源,同时能够促进旅游农业的发展。其次,政府应建立规范的营销标准,树立令当地居民满意、商家满意、客户满意的农产品生产标准,保证产品的安全健康,打造绿色旅游形象。最后,应打造完整的旅游营销联动体系,将交通、餐饮住宿、游览、购物、娱乐、养生等旅游服务项目融合到一起,实现旅游营销规模化发展。第五,建立和完善旅游服务配套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的关键,也是发展旅游的重要硬件支撑。其中完善的道路系统犹如山区旅游农业发展的血脉,可以方便游客与农产品的流动,连接旅游农业生产点、旅游景区、商品销售地等各节点,从而有效促进旅游农业的发展;服务接待设施可以丰富游客旅游体验感、增加旅游舒适度,进而提升对农产品、农家饭的安全信任度。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旅游农业发展地区在交通运输系统和服务方面都有待提升。因此,一方面,应建立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点,方便旅游景区、农产品生产地、农产品销售地、饭店、旅店之间的对接。另一方面,应增加富有当地特色饭店的数量,确保哪里有游客、哪里就有饭店,并在特色、服务、布局上下功夫,在原材料的供给方面应突出绿色无公害、健康、安全。

(二)政策保障第一,合理规划,规范管理。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将发展旅游农业纳入地区农村工作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工作计划中,成立农村旅游经济发展专项管理部门,明确各部门权责,旅游农业开发小组的成员应涵盖农业部门、旅游部门、财政部门等相关部门领导,小组组长应由县市政府领导担任,同时,还应建立专门的旅游农业开发办公室,组建地区旅游行业协会,借助行业内部优势资源与管理技术,为山村旅游行业发展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旅游行业协会也应协助地方政府制定旅游行业发展与管理制度,明确山村旅游项目开发与管理标准,简化项目审批流程。应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气候环境条件、旅游发展状况和农业发展状况等,制定合理的旅游农业项目规划,引导农业向旅游业的合理化转化。另外,在进行山区旅游农业发展前,环境卫生保护部门应积极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办法和有效资源开发与保护措施,加强山村旅游环境保护宣传工作,防止旅游农业的发展对山区环境造成新的污染,违背可持续发展理念。第二,出台合理的优惠政策。其一,政府应设立专门的旅游农业发展资金,用于对旅游农业发展地的周边环境卫生改造、道路建设、通讯设施的完善等,并对新开发的旅游农业项目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同时,金融机构应对旅游农业开发项目设立专门的贷款计划,并简化贷款程序,对优秀的重点开发项目进行贷款支持。其二,旅游农业本质上是农业发展的另一种形式,因此,其发展仍可以享受国家关于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鼓励、优惠政策。第三,出台行业标准。山村旅游是以自然资源为依托,以促进地方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为导向的新兴农村经济发展形式。以旅游业为依托的农副产品生产加工也应符合绿色、生态发展的标准,为游客提供各类绿色健康无污染的农产品。进行绿色标准化生产,可以增加游客对旅游地农产品的可信度,从而刺激游客消费,带动旅游农业的发展。第四,完善人才培养政策。人才是山区旅游农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当深化与行业协会的合作,由地方政府出资,行业协会牵头,为山区旅游农业的从业者提供完善的、持续的教育培训服务,提升从业者的整体就业水平与服务质量。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应当与地方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向院校明确人才需求,由旅游部门、农业部门与院校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达成人才培养协议,以便院校输出对口人才,为山区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同时,根据院校的人才输出数量与质量,为院校提供一定额度的办学经费,刺激院校的人才培养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刘安乐,王成,杨承玥,等.边疆山区旅游城市的交通与旅游发展耦合关系——以丽江市为实证案例[J].经济地理,2018(1):196-203.

[2]屈小静,曾渤.农村景区体验式旅游研究——以湖北省木兰山景区为例[J].农业经济,2016(8):44-45.

[3]曹飞,邵景安,邓华,等.影响山区农业活动收入因素分析——以重庆武隆县4个村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37(5):73-80.

[4]张俊峰,杨红,李虎,等.北京山区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与展望[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11):109-116.

作者:林罕 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