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信息化时代农业融资策略分析范文

信息化时代农业融资策略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信息化时代农业融资策略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信息化时代农业融资策略分析

[摘要]

以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为代表的信息化时代剧烈冲击着农业发展,在内部层面上要求重新整合农业传统生产要素,外部层面上带来利用信息传播的多样性,使得我国农业需要转型升级。信息化时代我国农业发展出现了很多新情况和新态势,特别是农业的信息化转型需要资金的支持,但目前我国的农业融资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何为农业融资成功地实现我国农业的信息化转型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可以采取多方面融资策略加以逐步化解。

[关键词]

农业融资;现代农业;信息化;融资策略

以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为代表的信息化时代剧烈冲击着农业发展,在内部层面上要求重新整合农业传统生产要素,外部层面上带来利用信息传播的多样性,使得我国农业需要转型升级。农业的信息化转型需要资金的支持,如收集、加工、处理和分析农业信息,并使其准确、便利地传递到农民手中,提升农民知识水平,运用科学知识来发展现代农业。如何为农业融资成功地实现我国农业的信息化转型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1信息化时代农业发展的新态势

信息化时代,农业的发展出现了一系列不同于传统农业的新情况和新态势,在农业结构、生产要素、经营过程和经营方式等方面均表现出了新特点。

1.1信息化时代农业开始与工业和服务业相互融合

传统农业对自然的依赖程度高,品种单一,绝大多数以满足生存为目标,种植手段简单,单位粮食产量低下,区域概念明显,基本属于自给自足的小农农业。突出地表现为农业生产遵循农用植物或动物自身生长规律和产出极限,人们世世代代耕种同样的土地,种植同样的作物,使用同样的生产要素和采用同样的生产技术。现代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相结合,品种多样化,依靠科技力量能满足不同人群需要,先进的运输、贮藏手段能解决季节性难题,因此现代农业是为以现代产业的理念为指导、以现代科技为支撑、可持续发展的涵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有机系统。

1.2生产要素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发生改变

农业中主要涉及劳动力、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在传统农业中,劳动力充裕,资本稀缺,生产规模小,农民素质低(如表1)。资金在农业生产中主要用作购买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必需品,其用途比较狭隘。土地作为农产品输出的主要载体,由于农药化肥使用量过度,土地效力不断降低,小块经营的土地无法实现增产增量。人的能动性使得劳动力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中起主导作用,劳动力作为一种无偿使用要素,机会成本较大,生产流动性不稳定。现代农业中,生产要素资本化,土地集中形成大规模农场,劳动力成本过高,需要大规模机械设备来替代劳动力,劳动力生产要素在农业产业化中所占比重不断减少,体力劳动减少,脑力劳动增多。现代生物技术替代传统农药化肥,资金主要用于土地承包、设备投入、生物技术使用等方面。

1.3现代农业更加关注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环节

传统农业中农民更关注生产过程,尤其是种植工具和种植手段,收集、传递、使用信息的手段比较欠缺,因此造成一种靠天吃饭、旱涝不保收的现状。在信息化大背景下,生产者需要在生产前基本掌握未来收获季节时的供需情况,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如果无法准确了解、把握未来错综复杂的市场信息,产品的预期结果就难以预测分析。生产过程中,信息技术中数据分析提供给农民多方位、全面性的信息决策处理依据,能够针对不同的生产条件,给出最优的产品生产管理方案,为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提供智能化的信息和决策处理服务。并且通过开发农业多媒体数据库和建立多媒体系统,以模拟病虫害诊断和远程课程培训等形式为手段,实现数字化的多媒体远程服务系统。农产品要作为商品在市场上流通,实现高效益、高收入,就必须充分掌握产品市场供求和农产品价格走势。因此,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研发产品标的信息公开系统、农产品供需信息买卖系统,建立农产品交易平台,开发农产品物流运输系统等,对实现生产销售对接、保障农产品再生产具有重要作用。

1.4由单一农户分散经营到规模经营

传统农业中农户作为单一生产个体,自耕观念严重,基本依靠传统种植手法,分散经营使土地生产力低下,产出不能达到最优,是一种低效率农业。马克思曾这样描述过小农经济,农耕人口孤立分散,他们的生存条件基本相同,自产自销,自给自足。小农之间只存在地缘关系,他们取得生产资料多半是靠与自然交换,而不是靠与社会交往。农民要想在传统农业中获得更高利益,在当时条件下基本不可能。而现代农业的规模经营可以提高边际产出效率,获得更大收益。因此运用信息技术工业化生产,将农产品商品化。现代农业必然要求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而商品化必须要达到规模化,而一定的规模化则要求相当程度的集中化和专业化。这对于家庭农场、合作社和一体化企业来说,既要有相当数量的生活资料和农业生产资料的供给,又要通过系列化、标准化和专业化的加工、分级、包装、贮运,以适应多样化的市场需求。

1.5现代农业中土地产权重视程度增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生,把土地以家庭承包的形式分给农户,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是由于土地产权模糊,使用权与所有权相分离,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归个人,大部分农地都面临着“公地悲剧”,即农民在有限的使用期内,尽最大程度满足自身利益,忽视了土地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被破坏后无恢复能力。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式是规模生产,土地相对集中,土地作为现代农业重要组成部分,土地产权必然成为制约发展的因素。因此,产权明晰是发展农业的保障之一。适当延长土地使用年限,土地以片、区域为依据划分,行政区域与地理位置相结合,因地制宜明确产权责任。

2我国农业转型面临的融资困境

2.1国家财政支持农业资本不足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弱质产业,虽然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农业的基础地位,从农业投入总量来看,政府对农林水投入的总量近年虽有所增加,但农业投入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重不断下降。据统计,国家对“三农”支出费用从20009年的7253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14002亿元,总量增加了近一倍,但是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却有所下降。从总体来看,农林水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重都不足10%。

2.2金融机构对农业支持力度过小

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做好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切实发挥涉农金融机构在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的作用。但实际上,金融机构从“三农”吸收的存款并没实际用于农业生产中,一方面是因为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农业生产具有季节性,可用于担保资产不足,资金回收难度较大,因此金融机构在对农业贷款力度上保持谨慎做法。另一方面在于对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回收周期长,资金回报率低,相对于资金流转迅速的企业来说,银行等金融机构更愿意对其放贷。随着金融机构的改革,更多的农村信用合作社逐步发展为农村商业银行,自负盈亏、追求企业利润最大使得资金运作更加商业化,真正涉及农业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少。

2.3现有农民合作组织融资规模难以突破

农民合作组织作为一种企业组织形式,在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诸环节中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目前现有农民合作组织融资主要是社员入股、筹资、拨款等形式,规模普遍较小。由于担保困难、审批手续复杂等原因,向商业银行借贷比较困难。截至2014年底,我国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28.88万户,其中包括当年新登记注册用户30.95万户。面对如此迅速的增长速度,现有的融资支持(包括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不论从规模上还是政策上都难以支撑合作社的成长与发展。

2.4农户融资受到政策制约

农户融资难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从2003年起,连续13年中央都把解决农户融资困难写在“一号文件”中。农户个体在融资上存在信息不对称现象,一方面农户希望从金融机构可以获得更多资金,另一方面农户缺乏信用记录来做担保。这种贷款融资上的信息不对称导致金融机构不愿对农户进行大规模放贷。农户作为单一收入群体,其收入来源大多与作物种植有关,可用来进行担保抵押的抵押物较少,即使有房屋、农具等,金融机构对此类抵押物并不敏感,原因有二,其一是当贷款无法偿还时,金融机构对收回抵押物存在情感障碍,其二是此类抵押物处置比较困难,目前还没有形成这种交易市场。

3信息化背景下的农业融资策略

3.1提高财政资金扶持效果

农业基础建设以及农业科技投入是现代农业发展不断壮大的重要保证。中央公共财政在资金使用方式上应该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支出比重,能有充足的资金扩大农田水利设施、农业机械设备、农村道路等。农业基础建设还可以实行资金的有偿使用和设施的有偿服务,按受益者合理负担的原则,鼓励各项资本的投入。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中央财政对农业的支出资金主要从工业、服务业中划拨,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农业科技主要是指农业科学技术的引进、发明和推广,主要体现在种业研发、先进设备引进、运用科学手段种养殖、科学管理等方面。使得农业增产增收,增量的同时又保质。财政用以增加对农业基础科技研究及其推广应用研究的投入,特别是对农业生物工程等应加大预算资金支持力度,对于农业可行性项目,可用贴息贷款和减免税收的办法进行扶持。并且整合各类农业补贴资金,对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予以重点扶持、持续扶持,组织带动农户的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探究不同财政政策工具的有效性,改进资金扶持方式,发挥财政政策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3.2发挥金融机构主要融资渠道

充分利用银行在地方上的人脉、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地方吸收存款用于当地贷款支出。重点在村镇进行投资,为本地现代农业中小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为农户个体进行资金融资服务。创新银行贷款模式,对农业基础设施等中长期项目适当延长贷款年限。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比重,重点以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合作社发展。对当地农村信用社提供优惠政策支持,扩大其对涉农领域的贷款力度,以更优惠的利率服务三农,使其在农村、农业、农民发展上发挥更大的灵活性。

3.3鼓励发展民间金融

多数正规金融机构对农业生产的不确定以及信息的不对称使中小微农企业在向银行贷款时存在信用风险,抵押担保物的单一也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引入民间金融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中小微农企业借贷困难。民间金融服务方式的灵活性可以因地制宜的制定还款日期和还款方式,缓解中小微农企业还款压力。民间金融的地缘性和人缘性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弥补正规金融机构的缺陷。此外民间金融机构对担保抵押物的划分比较宽泛,不再仅仅限定于实物抵押,信誉担保的引入促成了一笔笔民间金融机构和中小微农企业民间借贷合同的签订。

3.4创新互联网金融融资模式

互联网金融有其独特优势,它可以将影响农业因素进行细分,利用网络平台,通过云计算构建中小微农企业信贷评价系统,大量、简便、高效的为中小微农企业提供信贷服务。互联网金融在作为借贷方存在外,还可作为第三方交易平台为资金借贷提供交易渠道。其操作模式大致可归纳为资金需求者在网络上需求信息,一个或多个投资者为其提供融资金额。这种模式有利于投资者分散投资风险,但需要对互联网金融从法律、市场准入、市场运作、市场推出、安全、信用等方面进行监管。

[参考文献]

[1]余保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现代农业的统一性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

[2]韩连贵,王恒等.中国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参考,2014(07).

[3]钱克明,彭廷军.关于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报告[J].农业经济问题,2013(06).

[4]曹骏.我国民间金融对农业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04)

[5]余薇,秦英.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小微企业融资模式研究[J].企业经济,2014(12).

[6]周应恒,耿献辉.“现代农业”再认识[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07).

[7]郭佳琳.金融借贷资金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3.

[8]马秋芳.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合肥:安徽农业大学,2008.

[9]张千山.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J].南京农专学报,2002(03).

[10]王东阳.世界农业型态变化与现代农业的发展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04).

[11]付子顺.推进农业产业化与实现农业现代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06(04).

[12]周应恒,耿献辉.现代农业内涵、特征及发展趋势[J].中国农学通报,2007(10).

[13]詹嘉放.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阶段的应用[J].广东农业科学,2010(02).

[14]潘启龙,秦富.中国的城市化与农业发展:基于世界视角的比较分析[J].农业经济,2013(12).

[15]闫文收,吕德宏.中国的农业资金与农业发展[J].北方园艺,2011(04

作者:梁莎莎 张世龙 单位:浙江海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