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全域旅游下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条件,会给“三农”问题带来契机,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而全域旅游转变了传统的乡村旅游同质化、单一化的现状,成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助推器。课题组通过分析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三者间的耦合关系,以西峡县为研究区域,科学规划旅游产业发展、文化城镇化建设、旅游特色小镇等落脚点,提出了西峡县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路径体系,旨在为西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全域旅游;西峡县;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融合
0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从而实现广大农村的“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振兴目标[1]。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出台,明确指出: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2]。通过查阅文献发现,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具有同等价值,二者互促共进[3]。新型城镇化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前提条件,会给“三农”问题带来转变,而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助推两者间的深度融合,加快农业农村各项事业的改革发展,形成资源高效整合的发展格局。国家文化和旅游部部长于2016年全国旅游工作大会上提出了“全域旅游”概念[4],即以系统、综合理念为根本出发点,全面整合某一区域内的旅游资源、环境资源、文化资源、建筑资源等,通过统筹谋划积极开展一体化营销服务,全方位、全过程满足消费群体的旅游体验,从而实现产业融合发展的目的。当前,全域旅游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西峡县已于2020年4月24日上榜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认定及创建名单[5],促使全域旅游逐渐成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鉴于此,课题组以西峡县作为主要的研究区域,经过梳理文献和实地调研,了解到西峡县通过全域旅游促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取得较好的成效,促进了当地农业和经济的发展,针对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比如服务设施不完善,旅游资源开发深度不够,同质化严重、数字化程度不高,各乡镇间产业融合度差异较大,贫困村与非贫困村政府扶持力度不一贫富差距大等一系列问题,提出具体的优化途径。
1全域旅游、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关系分析
目前,关于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三者之间协调关系的研究少之又少。本课题拟从经济学视角采用耦合协调的研究方法研究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三者之间协调关系。具体而言,全域旅游、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完整发展的系统,三者间是相互交叉、渗透的“共生”的关系[6],乡村振兴助力新型城镇化不断集约化、聚集化及规模化,而新型城镇化依赖于乡村振兴所带来的资源流通、产品供给和绿色生态屏障,而全域旅游转变了传统的乡村旅游同质化、单一化的现状,有效整合乡村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的融合[7],不断培育新的旅游业态,加之旅游资源的高效流通,成为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助推器。全域旅游、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三者间的统筹发展在于不同资源要素在城乡间的高效流通和合理化配置。从推力效应角度进行分析,在劳动资源、旅游资源上,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为第二、三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资源和旅游资源供给,很大程度推动了全域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优化。
2西峡县区域概况
发展全域旅游,西峡县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西峡位于豫西南伏牛山腹地,豫、鄂、陕三省交界处,自然环境良好,被誉为“绿色王国、天然氧吧”,是全国可持续发展生态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8]。近年来,西峡县立足于现状,加强顶层设计,科学引领,确立“一核一带一园三区”全域旅游布局,实现了县域旅游资源的高效整合,有机契合了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同时,西峡县作为生态资源大县,紧紧把握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型城镇化推进的必由之路,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高起点、高标准进行统筹谋划,聚焦重点,示范先行,切实推动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乡村“升级版”。与此同时,西峡县构建多元化、多渠道的全域旅游、乡村产业、城镇化投融资机制,促进乡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和旅游资源的不断聚合。以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县为统领,积极推进县级、镇级及新农村建设,为全省推进新型城镇化提供经验。
3全域旅游视角下西峡县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路径
3.1以科学规划为行动引领对接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融合
基于全域旅游视角,要想推动西峡县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不断融合必须确立“城乡一盘棋”的发展理念[9],加快顶层设计,促进城乡旅游资源互补,做到两者间的协同发展,建立良好的耦合关系。做到统筹引领、科学谋划,分区域、分类、分层次推进全域旅游资源不断融入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全过程。加快西峡县的《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等规划落地生根,促进全域旅游与城乡空间布局、农业产业发展、乡村文化发展等方面的有效衔接,推进多规划合一。此外,要加强全域旅游与优势产业的融合,比如抓好“旅游+农业”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西峡农业休闲产业,依托独特的山林经济和特色的种养业,创新猕猴桃、香菇等乡村商品的营销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当然西峡县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间的不断融合需要双轮驱动、协同发展,坚持以科学规划为引领,以全域旅游为动力源泉,充分考虑不同乡镇乡村振兴与新型城镇化的耦合关系,通过规划、调研等渠道充分了解实际情况,进行系统性的规划,做到全域旅游资源的整体性发展,实现旅游资源的高度整合。比如西峡县坚持共享理念,统筹不同乡村的全域旅游资源,从顶层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在乡镇重点建设了恐龙小镇、丁河猕猴桃小镇、双龙香菇小镇、太平镇度假小镇四个特色小镇,形成了全域景区的发展格局,推动了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融合进程。此外,在全域旅游背景下,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两大战略融合具有理论上的合理性、时代上的必然性与逻辑上的自洽性[10]。加快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契合度,必须对标乡村振兴的整体规划,包括任务目标、时间表、路线图,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全域旅游资源与生产、生活、生态的相互协调,全面激发城乡向着更深层次发展、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城乡衔接度不断加强,全面提升社会群体的生活幸福感。依托全域旅游规划,重点补齐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过程中不足和短板,重点加强互联网、交通、康养、旅游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实现城乡互联互通,切实保证乡村振兴成果全覆盖。
3.2以旅游产业发展联动对接“高效城镇化”和“乡村产业兴旺”
城乡间的乡村资源要素密切流通和产业发展的联系,应充分发挥乡村振兴战略在城市要素配置的调控作用,以全域旅游为抓手,推动旅游资源在城乡产业的互通和乡村产业高效联动,从而实现“高效城镇化”与“乡村产业兴旺”的有效融合。一方面,要发挥西峡县中心聚集产业优势和规模化经济效益,提升城乡旅游资源的整合力度。以县为中心向周边乡镇、村积极辐射,同时各区域的旅游资源优势带动产业发展,促使城乡间旅游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导下实现快速流通和配置。同时,在全域旅游资源流通过程中,为农业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助力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实现全域旅游资源全面整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农业休闲产业或农地经营权流转机制,发展多样化的农业旅游经济模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农业经济发展,并在促进城乡资源互通过程中加快产业发展和新型城镇化。与此同时,牢牢树立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以全域旅游生态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城市和乡村是全域旅游的共同责任体和受益方,应采取多元化措施主动对接新型城镇化发展,促使乡村居民能够共享乡村振兴带来的成果。一方面,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不断提升全域旅游产业的绿色发展水平,严禁通过污染环境来创造效益,严禁污染区域环境。在实践过程中,同步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及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提高西峡县旅游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积极推广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从源头切实减少县域产业环境污染问题,严禁旅游产业附属污染物和垃圾污染乡村。另一方面,在完成以上措施基础上,积极把乡村旅游资源转变为经济优势,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实现城乡生活富与生态美的统一。比如,西峡县为推动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的良性互动,在县域内共建全域旅游发展模式,采取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的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乡村资源的整合,构建了“一产助推旅游、二产服务生态、三产激活全局”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
3.3以文化城镇化对接乡村乡风建设
乡村乡风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得以融合的内涵所在,是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环境保证,因此,以文化城镇化衔接乡村文化建设,促进文化旅游资源的相互渗透。一方面,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融合过程中,要充分挖掘不同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传统风貌,比如仲景小镇的古街雕花门窗、青砖瓦墙、古朴老宅,还有特色民宿、八方美食、青年旅社等缤纷荟萃地道的“西峡味”,将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的传统性、民俗性与新型城镇化相互衔接,切实增加西峡县全域文化旅游资源的独特魅力。要充分挖掘西峡县传统文化资源的经济价值,并形成文旅产业核心,形成文化旅游、产品、建筑、服装、销售、加工等一体化的产业链,进一步强化文化城镇化建设。另一方面,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在加强乡村乡风建设的同时,应主动对接现代文明产业,大力培育文明乡风,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4以旅游特色小镇为突破点实现城乡融合
要想实现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有机契合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挖掘全域旅游的核心内涵,找到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间的平衡点,重点聚焦如何利用全域旅游资源,最大限度促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质的飞跃。毫无疑问,旅游特色小镇是一个很好的渠道。所谓“旅游特色小镇”,顾名思义,要凸显出乡镇旅游产业的“特色”,包括资源特色、文化特色、地域特色及风貌特色等等,建设符合西峡县有区域特点、可持续发展的旅游小镇。同时旅游特色小镇的外在设施和环境必须满足宜人宜居,彰显西峡当地文化,给消费群体一种很好的旅游体验感。与此同时,要根植乡村振兴战略,依托西峡县旅游资源,加快西峡县各区域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工作,并形成具有特色化的旅游主导产业。与此同时,全域旅游必须按照“全域旅游化、农旅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以美丽乡村为主阵地,以乡村振兴为抓手,推动特色旅游资源的整合,构建多层次的以旅游特色小镇,比如现在已经建成的五里桥镇、马坡理想小镇、仲景小镇等一个个特色小镇,同时将太平养生度假小镇、丁河简村等特色小镇纳入县域旅游资源规划及开发建设中[11],以丰富旅游产品形态,让美丽乡村如花绽放,描绘出西峡的秀丽画卷。
4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其中最大矛盾点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这已经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和全域旅游战略,正是三者间资源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过程中,在解决城乡发展不均衡根本问题。西峡作为中原发达地区旅游型小城镇发展的缩影,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融合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全域旅游视角下针对三者关系的定量研究较少,从三维层面对全域旅游引导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融合发展的研究凤毛麟角。因此,有必要从耦合经济学的视角,深入研究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建设各要素间协调状况的好坏,结合城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对策略。
作者:马涵蕾 乔梦亭 单位:南阳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