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业科研院所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探析范文

农业科研院所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探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业科研院所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业科研院所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探析

摘要:文章以信阳市农科院为例,提出了打造国家创新体系战略节点、建设淮河上游农业创新高地、勇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任、承载引领产业价值提升使命等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力量的目标追求,阐述了推进种业技术创新、推进绿色模式创新、推进土壤改良研究、推进环境预警监测等增强乡村振兴创新供给能力的责任担当,列举了加强新品种和新技术转化应用、加强绿色提质增效模式推广、加强农业科技精准帮扶示范、加强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等树立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样板的重点任务,指出了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凝聚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培育良好的科研生态系统、统筹农科系统一体发展等夯实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基础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农业科研院所;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力量;精准科技示范

农业科研院所是由政府建立和支持,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有组织、规模化农业科研活动的公益性机构,是思想智库、知识源头、人才重镇和创新引擎,理应高点定位,担当战略使命,在乡村振兴中当先锋、打头阵、做示范,成为新时代乡村高质量发展的“领跑者”。文章以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信阳农科院”)为例,介绍了其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举措。

1聚力打造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力量

农业科研院所是执行政府意志的战略性科研体系的组成部分。其核心价值是,在关系农业长远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领域,由财政集中投资和组织开展计划明确、重点突出、影响深远的研究开发,保证农业科研的战略性、精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农业科研院所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科技力量,是农业科技发展的中流砥柱。这是新时代农业科研院所作用的新定位,发展的新坐标。要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1],发挥农业科研院所在实施乡村振兴重大科技任务中的战斗堡垒作用,从创新体系、创新生态、创新能力建设入手,不断增强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话语权、示范性、引领力、贡献度。

1.1打造国家创新体系战略节点

信阳是农业大市,生态环境优越,物产丰富,地理位置重要,贡献突出,特色鲜明,潜力较大。农业科研有“三张牌”:农业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淮河生态经济带上游支点和中原经济区、武汉经济圈、皖江经济带交汇点。要用好国家战略红利,面向国家战略、区域战略找准定位和谋划思路,在服务国家和区域战略中推进自身发展。要树立精准科研、精细科研、精品科研的“三精科研”发展理念,追求卓越目标,下足绣花功夫,深耕集群优势,加强适应淮河上游、大别山区农耕文明多样性的高水平学科群建设[2],打造淮河生态经济带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3],夯实国家和河南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信阳支点”[4]。1.2建设淮河上游农业创新高地信阳农科院是国家稻麦油茶等主要农作物重要的生态育种基地和中间试验基地,是河南省水稻、茶叶、稻茬麦、油料、绿肥、麻类、植物保护和农业科学观测研究的主体机构,是农业农村部首批重点建设的36个国家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之一。建有国家科技平台12个,省级科技平台15个[5]。稻作学、茶学进入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工程一期。多年来,信阳农科院坚持把农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和生产问题转化为科学问题,在主要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新技术、新模式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创新成果,推动了大别山北麓的“绿色革命”,擦亮了“中国毛尖之都”、“中国优质糯米之乡”等区域公共品牌,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区域农业发展作出了贡献。新时代,要夯实科技基础,谋划实施一批最能体现信阳资源禀赋、最契合国家战略使命的项目,塑造以品种、技术、标准、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创新竞争新优势;强化战略导向,勇担粮食安全重任,破解科技发展难题,把农业作为战略产业发展起来;加强科技供给,服务区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主战场,推动科技与产业“同频共振”;深化改革,构建区域农业科技共同体,做好各级各类科研使命的衔接,提高遂行多样化乡村振兴任务的能力和水平;弘扬创新精神,建设服务区域乡村振兴的人才队伍。

1.3勇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任

农业科研院所是农业科研的主阵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主战场,在强化科技创新的源头供给上潜力巨大。要对标“三个面向”,瞄准最具备基础、最迫切需要、最可能突破、最具牵引力的重点领域靶向发力、持续攻坚,提升创新集中度和创新竞争力。在战略布局上,要把握基础研究“总机关”,用好学科交融“催化剂”,激发协同创新“动力源”,改进评价体系“指挥棒”,树立工匠精神,真正担当起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农科重任”。

1.4承载引领产业价值提升使命

提高乡村价值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遵循,提高产业价值是产业振兴的根本出路。要走科技增值之路,加长研究链条,推动融通创新,实现高效创新、高价值创新,让农业产业更具竞争力。要推进品种、品质、品牌“三品”建设,引领淮河上游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发展。要推进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化,突破“一产化”资源“盲点”,发掘农业农村多功能性,推进价值显化和价值增值。发掘稻田湿地、油菜花海等绿色生态价值,推进绿色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生等三产业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水稻、小麦经济,推动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三产融合新业态创建。做强茶叶等优势产业,引导发展“高端、小众”特色农业。发展美丽经济,推进农业清洁化、绿色化、智能化改造。给农业插上产业之“芯”、科创之“心”、动能之“新”的翅膀,展现“农科价值”。

2聚力增强乡村振兴创新供给能力

实现乡村振兴,农业科研要上新水平。端稳“中国饭碗”,推动产业振兴,良种、良法、良田、良态缺一不可。要着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彰显农业科技创新的集中度、显示度,着力支撑现代农业经济体系建设,努力在河南科技兴农中走在前头、行在前列。

2.1推进种业技术创新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农业转型,品种先行。强农重种,主攻产业之“芯”,在超级稻和高档优质稻、油菜、弱筋麦、茶叶、油茶等种业领域进行联合攻关,加快培育一批高产稳产、绿色生态、优质专用、适宜全程机械化的新品种,在维护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上贡献“农科力量”。

2.2推进绿色模式创新

勇当乡村振兴排头兵,以生态环境友好和资源永续利用为导向,解决绿色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和废弃物资源化。做好农作物病虫草害绿色精准防控、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预警与全程控制、农产品质量标准创新、农机农艺融合技术、作物绿色增产增效技术集成创新[6],在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农业上展现“农科形象”。

2.3推进土壤改良研究

耕地特别是土壤耕作层,一旦遭到污染或破坏,短期内难以修复,必须着眼长远,实施“藏粮于地”,推动“养地革命”。以“改土养地”和“减肥增效”为核心科技,实现“提升土壤质量”和“作物优质高效”双重目标,构建信阳土壤资源保护与持续利用技术模式,力争在打造生态标准农田、提升土地生产能力、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上走出“农科之路”。

2.4推进环境预警监测

补齐信阳在土壤质量、农业生态等方面的长期系统监测的短板,肩负国家赋予的使命,开展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提供科技支持。强化长期定位观测监测工作,优化农业基础性、长期性科技工作布局,以扎实的工作推动信阳农业基础数据逐步完善,不断提高工作的显示度和影响力。

3聚力树立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样板

实现乡村振兴,农业科研院所要当好先行示范排头兵。对产业振兴需求层次的保障度和贡献度、在解决乡村振兴问题中的参与度和影响力是衡量院所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准。农业科研院所要提高政治站位,担负起职责使命,使出看家本领,聚力实现科研与服务的职能融通,聚力实现学科专业与区域产业的多点对接,聚力推动大别山区现代经济体系建设和淮河生态经济带上游高质量发展。

3.1加强新品种和新技术转化应用

强化应用牵引,加快转化应用一批绿色、优质、高效的作物新品种,绿色提质增效与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新技术,绿色高效的农药、肥料等新产品,节能低耗智能化的农机装备等,形成一批典型应用试点,让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

3.2加强绿色提质增效模式推广

坚持绿色发展,打造乡村产业振兴新优势。围绕农业新产品质量安全、提质节本增效、生态环境安全等重大技术需求,以调结构、创品牌、增效益为根本导向,集成组装一批符合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融合发展、创新发展的综合技术模式,打造水稻、茶叶、小麦、油菜、花生、蔬菜、食用菌绿色增产增效模式的升级版。不种优质稻、特色稻,就没有出路。发展水稻产业,眼光不能仅仅局限于水稻,要提升“水稻+小麦”、“中稻+再生稻+绿肥”等绿色高效模式示范效果和综合效应,强力支撑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

3.3加强农业科技精准帮扶示范

突出精准为先,把打好脱贫攻坚战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首要任务,实施科技精准帮扶示范行动,集成和应用一批精准帮扶模式和技术体系,建设科技扶贫、精准脱贫的引领示范区。加大送科技下乡力度,加强优势和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乡村环境整治等领域的技术集成,发展农旅融合等新兴业态,帮扶新型经营主体开展新模式和新技术推广应用,着力提高贫困村“造血”功能和自我发展能力,树立科技扶志、扶智、扶贫新典型。

3.4加强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

注重集聚发展,打造乡村振兴科技示范试点、示范样板。统筹全院产业技术体系工作,结合省院“现代农业科技示范精品工程”,打造若干乡村振兴综合科技示范县;加强乡村振兴的科技引领示范,启动建设一批乡村振兴科技示范村[7],增强标杆意识、丰富标杆内涵、提升标杆档次,建设淮河生态经济带“最精彩的一段”。

4聚力夯实乡村振兴科技创新基础

坚持科研事业优先发展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两个优先”,更加重视发挥院所创新对区域发展的基础、关键和引领作用,以重大科研布局和基础条件建设,以及平台建设、人才集聚、科研生态、系统融合为抓手,切实提升服务乡村振兴能力。

4.1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

要加强重大基础建设、平台载体、重大项目等的谋划,着力打造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节点。要聚焦创建淮河上游生物种业技术创新中心,创建大别山区作物生物学与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在优势领域重点学科实现省级以上研发平台的全覆盖,迅速提高科技创新的集中度和显示度,把创新平台做实做强。

4.2凝聚乡村振兴人才

科技创新,人才为本。要改进评价体系,加强创新、转化、支撑和管理这四支科技人才队伍建设[8]。农业科研是充满情怀、抱负和灵感的科学探索。要鼓励科研人员“十年磨一剑”,树立把研究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真正担当起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时代重任,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让成果之花在沃土上开放。

4.3培育良好的科研生态系统

现代科研机构创新能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科研生态系统的优劣[9]。近年来,大院大所科研创新开展得如火如荼,与之相比,基层院所的科研创新却不温不火。究其原因,主要是基层院所科研投入严重不足,创新研究“缺粮少弹”,成果转化“土壤贫瘠”。要打好农业科研这张牌,就必须突破困局,引来源头活水。越是创新发展,越要有良好的科研生态系统作支撑。发展科研事业,推动乡村振兴,既要有“创新的种子”,还要有“创新的土壤”。要加强财政对农业科研的稳定支持,以稳定支持增强创新能力,以重大成果驱动农业农村发展。

4.4统筹农科系统一体发展

农科系统上下统属、学科相接、人缘相亲、文化一脉,本就是一家人,要摆脱“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坚持“一盘棋”思想,推动系统各创新单元从各自为政向“一盘棋”科研综合体转变[10]。要坚持生态链思维、共同体思维,聚焦基础性、战略性领域的研发合作,构建区域生态化、体系化创新共同体,合力打造有竞争力的农业科研院所群,进而形成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支撑带。国家院所要发挥龙头作用,加强互补互动标杆性平台建设;地方农科院要做强门户科研,“补链”、“延链”、“强链”,强化创新规模效应、衍生效应,带动区域农业产业能级和核心竞争力提升。信阳农科院要当好国家农业科学“试验田”、河南省农科院“南大门”,为创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市提供“农科方案”、贡献“农科力量”。

5参考文献

[1]白春礼.科学谋划和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5):446-452

[2]柳世君,柳楷婧,扶定,等.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学科建设探讨——以信阳市农业科学院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7,36(3):15-18

[3]段仁周,柳世君,扶定,等.建设豫南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5,34(4):11-14

[4]段仁周,柳楷婧,马汉云,等.信阳市农业科学院“十三五”农业科研发展规划探讨[J].农业科技管理,2016,35(5):7-10

[5]孙晓冬,李斌,褚农农,等.浅谈对北京主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9,38(1):45-49

[6]寇建平.新时期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J].农业科技管理,2018,37(3):1-4

[7]徐义流.乡村生态振兴的科技路径[J].农业科技管理,2018,37(6):1-4

[8]吕迎春,樊廷录,汤莹.农业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9,38(2):47-49

[9]徐长春,杨雄年.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实践与启示[J].农业科技管理,2018,37(4):1-4

[10]赵博,李豪,路燕,等.促进河南省农业科研系统协同创新合力发展的实践探索[J].农业科技管理,2018,37(2):25-28

作者:李杰 扶定 程辉 柳世君 单位:信阳市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