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地方农业旅游SWOT浅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湘西地区是较为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拥有厚重的历史文化,神奇的山水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在中国乃至全世界具有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中国休闲农业旅游是近几十年来兴起的一种旅游形式,是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与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农旅交叉产业。中国内地在2007年旅游业总收入达1540亿美元,其中有400亿美元是乡村休闲农业旅游的收入。国内学者对休闲农业含义的争议主要集中在是姓“农”还是姓“旅”上。主要有:台湾“行政院”农委会、范子文、郑健雄、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张永贵等侧重于休闲农业的农业特征,认为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王兆礼,曾乐春(2004)、刘德歉、肖静(2006)、周舜年(2007)等认为休闲农业是一种交叉性农业,即有农业的特征又有旅游业的特征。郭焕成、郑辽吉、俞晨侧重研究休闲农业的旅游特性,认为休闲农业是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根据以上分析,认为休闲农业旅游是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结合自然环境、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等农业自然与文化资源,适应人们观光、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
一、湘西地区休闲农业旅游的概况
湘西休闲农业旅游就是指以湘西乡村地域为背景以其特有的与农事相关乡村风土、风俗、风景组合而成的乡村风情为吸引物,吸引旅游者进行休闲、观光、体验等的旅游活动。近些年湘西休闲农业取得重大发展,已基本形成了以少数民族原生态文化为依托的民俗体验型、以特色作物栽种来吸引游客采摘果蔬的农业观光型、以原始风光为依托的乡村休闲观光型、以城市为依托的农家娱乐型四种类型。湘西休闲农业旅游既有一般乡村旅游的共性,更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核心内容应该是乡村风情(即独特的风土民俗)。即:风土———特有的喀斯特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风俗———地方民俗文化、民族文化、饮食文化、民族社会生活;风景———可供欣赏的田园风光、乡村景象。
(一)swot模型概述
SWOT模型分析法也称态势分析法,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内部优势因素、劣势因素、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调查后将其罗列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进行全面分析,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制定改进现有战略、提升分析主体竞争力的具体战略。
(二)湘西地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优势
1.休闲农业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湘西地区,冬暖夏凉,气候适宜。加之湘西地区农村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民风民俗,为湘西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由于山河相间的地貌格局,景观气候的垂直变化相当明显,为山地立体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川山丘地带盛产杉木、楠竹、柑橘、称猴桃、板栗、茶叶等农林经济产品;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水稻、玉米、芝麻、烟草等农产丰富。山地丘陵区不少人迹罕至之地林海茫茫,有植物种类102科、631属、1445种,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物质基础。
2.自然、人文景观多奇,民族风情丰富。湘西历史文化具有多元性特点,居住着苗、瑶、侗和土家等30多个少数民族及以里耶古镇秦简而著称的秦文化;以花垣茶洞等边境小镇为特色的边城文化;以凤凰黄丝桥石头城军事城堡等;还有南长城文化、贬谪文化以及特殊历史时期以“桐油、杉木、鸦片”贸易兴盛一时的“特货”商贸文化、楚巫文化、屯堡文化,这些文化都独具风韵。由于山区地貌的分隔,各民族发展的水平不一,使得不少地区较多的保留着本民族习俗。各民族风俗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互融合,构成湘西独具特色的民族民俗风情。
3.客源市场前景广阔。休闲农业的客源主要是本地区城镇居民,湘西地区目前没有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但根据湘西开发“布子走棋”的城镇规划,2020年的城镇化水平为46%,常德、邵阳、怀化、张家界、吉首五大中心城市的人口规模均将超过35万,其中常德、邵阳、怀化还将成为50万人口规模的大城市;旅游景区的分流客流也是休闲农业的重要客源市场。构建一个以张家界为中心,以吉首、凤凰、新宁为重点,以永顺、龙山、沪溪、古丈、麻阳、沉陵、芷江、洪江、通道、武冈、城步、隆回、桃源、石门、醛县为节点的旅游城镇网络,使之成为湘西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支撑和依托。这表明湘西地区的景区周边型休闲农业客源市场潜力可观。
(三)湘西地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劣势
1.缺少规划、旅游产品开发的深度不够。部分政府对休闲农业旅游的认识不够,致使在整体规划上区域内景区开发具有趋同性,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现象明显。同时景区内旅游产品开发深度不够,有些景区以庭院观光和大众娱乐为主,缺少休闲、文化和保健等旅游产品。游客只能享受到基本的服务,略显单调与枯燥。娱乐设施较为简陋且为一些大众化的活动,缺少新意,还处于初级阶段的休闲农业旅游形式。
2.市场意识淡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景区内村民还处在坐等游客,被动接受的状态,还不善于运用市场营销手段来引进客流。有些比较偏远的景区甚至没有相应的宣传和路线标志,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落后,大部分游客来自城市,卫生条件是他们自身健康的首要因素,这就要求经营者注意旅游环境尤其是接待设施的卫生标准,努力使其达到都市旅游者可以接受的水平,而建筑的外观也要突出地方民俗特色,避免城市化倾向,否则会使游客失去体验乡村野趣的独特感觉。
(四)湘西地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机会分析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和乡村旅游,与此相呼应,湖南省人民政府也将大力发展休闲旅游农业纳入到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中把发展休闲旅游农业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对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树立农村新风尚和新农村建设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大湘西民族地区是全国著名的老、少、边、穷地区,也是国家重点扶贫的武陵山贫困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纳入了祖国西部大开发的行列,可以在较大程度上享受国家西部开发的优惠政策。
(五)湘西地区发展休闲农业旅游的威胁分析
1.旅游资源的替代性较强。由于农业休闲观光旅游进入中国的时间还不是很长,而且这种旅游产业是依托原有的自然资源、农业资源进行产业重组、资源开发、旅游产业与农业结合,因此形式创新性差。其竞争关系是广泛的,资源类型相似、规模形似的城市之间容易产生产业的替代关系,资源的独占性很弱。
2.农业观光休闲旅游资源重复,特色不突出。比如各地的农业观光休闲旅游都有农家乐的形式,而且大多为私人性质,组织形式单一,没有形成规模效应、管理欠规范,不易形成“回头客”效应。
三、基于SWOT模型的湘西农业观光休闲旅游战略
湘西地区发展农业观光休闲旅游应本着规范管理、突出特色、扬长避短的原则,以整体优化、整体推进来弥补单项旅游资源的不足,以特色品牌的构建和宣传突出鲜明立体的形象,具体对策如下:
1.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加大扶持力度。一是政府要把休闲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设立休闲农业发展的财政专项资金,用于休闲农业项目建设的扶持和奖励。二是省、州财政部门应对获得四星级以上的休闲农庄给予财政贴息支持。三是鼓励金融机构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信贷支持,简化审批手续,优惠贷款利率,适当放宽担保抵押条件。四是工商、税务、国土等职能部门要在多方面实施优惠政策,简化办证手续,在收费上尽量减免,鼓励休闲农业发展,把休闲农业做大做强。五是高度重视休闲农业招商引资工作。要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广泛吸纳社会各界资金,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开发休闲农业新项目,发展休闲农业配套产业,带动休闲农业向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展。
2.挖掘原汁原味的乡土文化,发挥特色优势。原汁原味的乡土地域文化,是休闲农业旅游的独特卖点。湘西独具特色的民族习俗,令旅游者倾慕陶醉。如苗族表演上刀梯、踩桦犁、吃碗碴、摸油锅等民间绝技;土家族的摆手舞、毛古斯舞和挖土歌以及赶集、哭嫁、社巴节等节庆习俗等等。这类“精神植被”,正是湘西休闲农业旅游的精髓。一方面必须深人挖掘,优化整合;另一方面必须加强民族文化“原生地”的保护。只有坚持真、善、美的主题化原则,走与生态、文化相结合的道路,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挖掘民族地域文化中丰富的营养,满足人们精神和心理方面的需求,才是湘西休闲农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3.精心选择好发展模式。在经营模式上,一是坚持“社区事务社区参与”和坚持国际化起点,强调文化性及其原生性原则,采用“政府+公司+农村旅游+旅行社”的模式,发挥旅游产业链中各环节的优势,通过合理分配利益,避免休闲农业开发过度商业化,保护本地文化,增强当地农民的自豪感,为休闲农业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是在区位选择和布局模式上,鉴于目前湘西地区大城市尚不发育,而景区旅游却在快速发展,客源市场以邻近地区和国际国内游客居多的实际,在布局模式上可同时采用城市周边型和景区周边型模式,但应以景区周边型为重点。三是要根据湘西不少地区具有自然生态环境优越和民族民俗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村寨不少的实际,应大力发展特色村寨型旅游。
4.提升农业观光休闲旅游产品的档次,增加文化、科技含量,做成旅游精品。根据现有的基础和发展趋势,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认真贯彻落实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为理念,以生态环境建设为基础,以休闲旅游市场的发展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致富为目的,以农户自营的“农家乐”、“渔家乐”为重点,以“绿色农业”、“生态休闲”为目标,依托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景观、民俗文化和农林牧渔特色优势产业。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