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黑李主要病虫害识别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美国黑李原产美国,栽培历史悠久,适应性强,果实色泽艳丽,味道爽口,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苍南县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属中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对栽培美国黑李十分适宜。因美国黑李市场价值可观,效益高,果农栽培积极性高。近年来栽培面积逐步增多,规模不断加大,同时也存在着各种病虫害的严重发生,导致一些果农难以识别病虫害的危害,大大削弱了美国黑李的产量和经济效益。针对此问题,笔者通过几年的实地调查,总结了美国黑李在生长过程中主要病虫害的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
1褐腐病(又称黑腐病)
1.1症状识别
此病主要为害果实,在果面初生褐色斑点,湿润腐烂,迅速扩及整个果实。在病部中心形成灰色至灰褐色绒球状菌丝团,呈轮纹状排列,病果失水干缩变成僵果。也能为害花、叶、枝等多种部位。
1.2发病规律
病菌在枝梢的发病组织或僵果内越冬。第2年春借风雨传播,通过病虫伤口、皮孔、机械伤口侵入果实。
1.3防治措施
彻底清除树上、树下的病枝、病果、烧毁或深埋,以消除越冬菌源;进行果园秋翻;在初花期喷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在果实近成熟期,喷200~300倍波尔多液。
2流胶病
2.1病状识别
主要为害枝干和果实。枝干受侵染后皮层呈疣状突起或环绕皮孔出现直径1~2cm的凹陷病斑,从皮孔中渗出胶液。胶先为淡黄色透明,瘠脂凝结渐变红褐色。以后皮层及木质部变褐腐朽,其他杂菌也开始侵染。死枝的枝干有时可见黑色粒点,果实受害也会流胶。
2.2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在枝干越冬,供雨水冲溅传播,可从皮孔或伤口侵入。
2.3防治措施
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性;为减少病菌从伤口侵入,可对树干涂白加以保护,休眠期刮除病斑后,可涂赤霉素的100倍液或密度1.03g/L的石硫合剂防治;生长季节结合其他病害防治,用75%百菌清800倍液,或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腐霉利可湿粉剂1500倍液喷布树体。
3穿孔病
3.1症状识别
(1)细菌性穿孔病。为害叶片、新梢及果实。叶片受害,最初产生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为褐色或紫褐色周围有黄绿色晕圈,不规则形或圆形病斑。天气潮湿时,病斑背面常溢出黄白色黏稠状菌脓。重病时,穿孔连成片,叶片枯焦脱落。
(2)霉斑穿孔病。为害枝梢、花芽、叶片及果实。枝梢被害,以芽为中心,形成黑色长圆形病斑,边缘紫褐色,出现流胶、枯梢。
(3)褐斑穿孔病。叶上病斑呈圆形,中央褐色至灰色,边缘红褐色或紫红色。病斑两面都产生褐色霉状物,发病后期穿孔、孔边缘整齐。
(4)斑点穿孔病。主要为害叶片,病斑褐色、圆形,边缘红褐色或紫褐色,上面有黑色水点。发病后期叶上出现穿孔。
3.2发病规律
原菌主要在春季渍疡斑内越冬,春季抽梢展叶时,通过雨水传播,从枝条、果实的皮孔、叶片气孔侵入。5~6月份开始发病,春暖多雨时,发病早而重。夏季若雨水多,会造成大量晚期侵染。
3.3防治措施
结合冬剪,除去病枝,消除落叶、落果,烧毁或深埋,彻底消灭越冬病原菌;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抗病能力;春季发芽前,喷4~5°Bé石硫合剂或1∶1∶100~200倍波尔多液,杀死潜伏病原菌,到5~6月份可喷65%代森锌500倍液。
4李袋果(又称囊果病)
4.1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果实,也可侵染枝梢叶片。病果呈袋状,往往中空,无果实或果核变小。病果开始呈灰绿色,逐渐肥大,后期表面灰白色,病果失水皱缩,颜色加深、易落。叶及幼梢被害后肥厚呈畸形,产生灰白色粉状物。
4.2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在芽鳞片或树皮粗隙中越冬,第2年春季侵染发病,很少再侵染,4月下旬到5月上旬为发病盛期。
4.3防治措施
可在发病初期,摘除病枝集中烧毁;在花芽露白时喷3~5°Bé的石硫合剂;如当年发病严重,可在落叶后喷2%~3%硫酸铜液1次。
5李疮病(又称黑星病)
5.1症状识别
主要为害果实、叶片和新梢。发病时多在果实肩部产生暗褐或暗绿色圆形斑点,果实近成熟时病斑发展成紫黑色或黑色。病斑侵染仅限于表层,表皮组织木栓化,随果实生长,病果发生龟裂呈疮痂状。枝梢被害呈暗褐色椭圆形病斑,常发生流胶现象。叶片病斑多出现在叶背,形状不规则,初为灰绿色病斑,后变成褐色或紫红色,最后病斑干枯或穿孔。
5.2发病规律
病原在枝梢病组织中越冬,来年春天经风雨传播侵染。6月开始发病,7~8月发病最盛。多雨潮湿利于病害发生,春季和夏初下雨是引发病害的重要条件。
5.3防治措施
彻底剪除树上病枝并烧毁;发芽前喷施1.03~1.04g/L石硫合剂,花后2~4周喷布2~3次65%代森锌500倍液及0.5∶1∶100硫酸锌石灰液;在生长后期,结合其他病害防治喷70%百菌清600倍液或70%甲基托希津1000倍液。
6李小食心虫
6.1形态特征识别
成虫体长6~7mm,翅展11.5~14.0mm,体背面为灰褐色,前翅前缘有18组不很明显的白色钩状纹。卵椭圆形,扁平、乳白色、半透明、孵化前转黄白色。老熟幼虫体长12mm,玟瑰红或桃红色,腹面色浅,头和前胸背板黄褐色,上有20个深褐色小斑点。腹部末端有臀栉5~7齿。1年发生2~3代,成虫或幼虫一般在树冠下距离树干35~65cm处、深度0.5~5.0cm的土层或石块、草根下结茧越冬。
6.2防治措施
加强李园管理,及时消除落地果,集中烧毁或深埋,春季翻耕树盘,以消灭越冬幼虫;成虫发生期,喷2.5%溴氰菊酯乳油300~4000倍液、20%杀灭菊酯乳油400~5000倍液,连续喷2次;灯光诱杀或糖醋诱杀。
7桃红颈天牛
7.1形态特征识别
成虫体长26~27mm,体壳黑色,前胸背面棕红色或全黑色,有光泽。背面具瘤突4个,两侧各有刺突1个。雄虫前胸腹面密布刻点,触角长出虫体约1/2,雌虫前胸腹面无刻点,但密布横皱,触角长于虫体。每2年1代,幼虫在树干内越冬,成虫6~7月间出现。
7.2防治措施
在6~7月间成虫出现时,可用粮、酒、醋混合液(比例1∶0.5∶1.5)诱集成虫,也可采取人工捕捉;有新虫粪排出的孔,放入1粒磷化铝0.6片剂的1/8~1/4,然后用泥团压实;成虫发生前树干涂白;及时除掉受害死亡树。
8桃蛀螟(又称虫心虫、食心虫)
8.1形态特征识别
成虫体长10mm左右,翅展开20~26mm,全体橙黄色。前翅,胸部、腹部及虫体背部上均有黑色斑点,雄蛾腹部第9节末端黑色,雌蛾则无,1年发生4~5代,在树皮、树洞、土石缝草丛中作茧越冬,第2年5~6月出现,6月上旬产卵。
8.2防治措施
消灭越冬幼虫,4月底对树体刮老皮,冬季消除园内周围杂物集中处理;黑光灯诱杀;成虫高峰期选用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20%灭扫利乳油2000~2500倍液防治。
9枯叶蛾
9.1形态特征识别
成虫茶褐色中大型蛾,雌蛾体长约45mm,翅展90mm;雄蛾略小。成虫触角双带状,前翅有3条深褐色带蓝色荧光的波状横纹,后翅有2条波状横纹,短而宽,前后翅外缘均呈锯龄状。1年1代,6~7月出现成虫。
9.2防治措施
结合果园管理或修剪,捕杀幼虫,就地消灭;在3龄之前喷5%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