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乡村振兴下农业发展分析(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2020年是我国脱贫攻坚胜利收官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开局之年,在此背景之下,对玉林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分析其优势及劣势,通过SWOT分析法,对玉林市休闲农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有关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玉林市;休闲农业旅游
休闲农业是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现代化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休闲农业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契合点,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促进作用[1]。自2015年开始,连续四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其中201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将休闲农业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举措。玉林市作为广西的农业大市,休闲农业起步早、种类多、特色鲜明,近几年发展迅速,已在区内外有一定的知名度,但随着玉林市休闲农业的逐步壮大,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制约着休闲农业的健康发展。项目组通过对玉林市休闲农业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乡村振兴新形势下的建议与发展思路。
1玉林市休闲农业发展现状
玉林市是广西农业大市,农业发达,农民人均收入较高,休闲农业旅游资源丰富,休闲农业旅游起步早、知名度高。早在2007年,玉林市就开展了“农业生态游•体验新农村”主题旅游活动,并设计了7条精品旅游线路,内容非常丰富,很好地结合当地的资源开展活动,对游客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2]。近年来,玉林市打造了五彩田园、北流会仙河公园、龙安小渔村、八桂清湾乡村公园等一大批精品休闲农业示范区,收益显著。据统计,2019年玉林市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3 144.38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消费210.56亿元。2015年至2019年,乡村旅游接待游客数年均增长33.25%,乡村旅游总消费年均增长40.08%。目前,玉林全市共有各类休闲农业园区50多个,农家乐旅游点300多个,农业生态旅游农户1万多户,星级乡村旅游区、星级农家乐200多家,拥有陆川县、容县、北流市三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表1是玉林市具体的休闲农业旅游区名单。
2SWOT分析
2.1优势(Strengths)
2.1.1基础条件好
休闲农业的前期投入水平较高,发展休闲农业需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自2016年以来,玉林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4年稳居广西第1位,农民生活水平较高,为休闲农业的开展提供了经济保障。此外,玉林市农业产业发达,具有发展休闲农业的优势。近年来,玉林市政府也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加速发展,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发展,助力现代农业升级发展。同时,玉林市的休闲农业起步早,发展快,优秀项目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现已打出了“五彩玉林•田园都市”品牌,形成了以五彩田园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休闲农业示范基地。
2.1.2资源优势明显
除上文中提到的五彩田园等特色休闲农业品牌外,玉林市还有大批农业资源优势,比如,容县的沙田橘、陆川县的橘红,还有以“荔枝之乡”“中国百香果之乡”闻名的北流,玉林市充分利用这些名优农产品的资源优势,将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和休闲农业产业相结合,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被评为“广西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和“广西五星级乡村旅游区”的陆川县橘红山庄,就是以“橘红”为核心,融入“五彩药园”发展,通过合理规划与科学运营,成为一个以橘红产业为龙头,特色农业生产为支柱,休闲农业旅游为主干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类似的还有将优质沙田柚与生态农业相结合的容县柚场农庄、博白县的桂牛乳业水牛小镇生态旅游区等,都是产业融合发展的优秀项目。
2.1.3地理位置优越
玉林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南部,处在两广接壤处,邻近粤港澳大湾区和广西北部湾城市群,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北部湾核心城市南宁相邻,是广西对接珠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的桥头堡,周边都是我国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地区,客源市场潜力巨大。而且,这些经济发达地区的民众很多都工作生活在大都市内,远离农村,很少有机会去体验田园风光的旅游区。因此,玉林市要抓住这部分潜在消费者群体,如果充分利用好区位优势,做好宣传与推广工作,抓住这些核心地区的客源,将会对扩大旅游市场、吸引境内外游客、提高知名度大有帮助。
2.2劣势(Weaknesses)
2.2.1用地问题突出
用地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违建现象突出。一些项目以临时生产用房、农业附属设施建设的名义或直接利用设施大棚,改变土地性质和设施用途,违法违规用于经营餐饮、住宿、娱乐等非农经营的,打用地政策的“擦边球”[3],“大棚房”问题严重。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且在全国各地都有出现,屡禁不止。玉林市休闲农业发达,经营者在开发扩建自有项目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占用耕地、违规将农业用地非农化使用等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土地权属、用途界限不明,给了违规占地用地的可乘之机;二是部分农村管理者管理水平不高,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意识不足,容易对经营者进行包庇或默许等。根据玉林市专项行动协调推进小组办公室的统计数据,玉林市休闲观光农业经营企业因违法建筑物拆除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达3亿多元,间接损失无法估量。因此,企业积极性受到严重打击,投资意愿不高,导致休闲观光农业将长期处于一个停滞期[4]。2)相当一部分遵纪守法的经营者无法及时地获取用地批准,导致项目进展缓慢,无法开展进一步的建设。在调研过程中,很多休闲农业的个体经营者反映,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申请不到土地指标,加之国家目前对农用地非农利用的管控非常严格,对违规占地的打击力度很大,因此经营者不敢贸然动工建设,而政府的用地审批速度又较为缓慢,制约了休闲农业的进一步发展。
2.2.2融资困难
休闲农业旅游是一项投入成本高、回收慢的产业,由于休闲农业所面向的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周边的县市区内,一般游览时间也不长,多数为一天左右,且多集中在周末、小长假等,因此客流量受节假日影响较大,客流分布不均,淡季与旺季人流量差异大。尽管玉林市农民收入水平较高,但要在淡季维持旅游区的运行,负担高昂的开发建设和管理维护费用仍然较为困难,往往入不敷出,难以为继。一些规模较小的休闲农业经营者很难筹集到足够的资金,国家在这方面的支持力度也不足,资金问题较为显著。
2.3机遇(Opportunities)
2.3.1政策支持
农业农村部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指导休闲农业发展。2016年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2017年出台了《关于推动落实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政策的通知》,2018年出台了《关于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的通知》等。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对休闲农业的发展也在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2017年广西农业厅联合多部门印发《关于加快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2019年广西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印发《关于2019年休闲农业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2020年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等。一系列利好政策为休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
2.3.2休闲农业旅游产品需求的增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在物质生活得到充分满足之后,开始追求更深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比如旅游等。但随着传统旅游方式新颖性逐渐降低,民众对于旅游产品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传统的观光旅游已不能满足大众的需求,人们开始追求远离城市喧闹、回归田园的旅游方式。这种情况下,休闲农业旅游逐渐成为旅游市场的新宠,休闲农业旅游景区多位于城市周边乡镇,且游览时间不长,方便城镇居民利用工作闲暇或周末等短期休假前去游玩。同时,它能够提供农业体验等很多传统观光旅游涉及不到的内容,因而市场对休闲农业旅游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2.4挑战(Threats)
2.4.1休闲农业的同质化
近年来,休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在全国遍地开花,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玉林市的休闲农业同样也发展迅速,各类休闲农业旅游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不乏特色鲜明、知名度高、效益显著的名牌项目,如上文中提到的五彩田园等。但随着数量的上升,休闲农业景区的总体质量却在下降,部分景区同质化现象很明显,相似度高,缺乏自身特色。究其原因,大部分经营者为当地农户,他们大多没有受到过很正规的培训与指导,缺乏休闲农业开发经营的专业知识与经验。此外,他们大多为小本经营,没有足够的资金和时间来考察调研市场、消费者需求以及做长久的规划等,再加上玉林市有很多成功的范例,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借鉴”成功经验,以求节约时间及资金,走快速发展的捷径,从而忽视了对自身产品精髓的充分挖掘。因此,休闲农业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
2.4.2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保问题
休闲农业存在的前提是其独特的农村景观和农事体验,而休闲农业的体验活动也必须根据农业资源的季节性、地域性、生长性、活动性等特征来设计[5]。休闲农业旅游区一般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而且游客多集中于节假日和周末,大量人口涌入,有可能超过景区的环境承载力。此外,休闲农业旅游区多分布在农村地区,紧邻农田耕地,在开发运营的过程中,很容易破坏基本农田、耕地红线等,对我国耕地保护产生威胁。因此,要保护旅游资源,保障土地的可持续发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指导精神,经营者必须要进行合理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严格遵守土地利用规划,避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2.4.3周边市区的竞争挑战
近年来,玉林市的休闲农业取得了一定成就,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随着休闲农业产业在广西的广泛推广,玉林周边县市区的休闲农业也在蓬勃发展,同时也产生了一批优秀的项目,比如南宁美丽南方、钦州北部湾花卉小镇、北海的沿海特色休闲农业等等。这些项目与玉林市相距很近,且各具特色,风格迥异,在与玉林市争夺周边客源及潜在客源的竞争中,处于强有力的地位。在此情况下,如何增加自身的竞争力,提升产品质量,吸引更多游客,是玉林休闲农业经营者需要考虑的问题。
3发展策略
3.1SO策略:紧抓机遇,扩大优势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措施,助力农业农村发展。在国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玉林市要牢牢抓住机遇,驶入休闲农业发展的快车道,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政策上和资金上的支持。同时,要进行充分的调研与考察,借鉴先进经验,充分挖掘自身特色,利用自身农业资源丰富、休闲农业起步早、休闲农业发展成熟的优势,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充分考虑消费者需要,兼顾各类游客的需求,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突出的优秀示范区。
3.2WO策略:利用机遇,克服劣势
玉林市要充分利用当前国家大力支持休闲农业以促进乡村振兴的机会,积极向国家争取土地、政策方面的支持,但同时也要保证对农田的保护,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保证口粮绝对安全。2020年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规定,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前提下,允许存量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可以用林场来发展休闲农业。玉林市林业发达,林地广布,在调研中发现,很多地方林场的林地被荒废,无林木种植。对可用于发展休闲农业的林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将对解决用地难问题大有帮助。玉林市应当在现有政策下,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这对于玉林市休闲农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3ST策略:依靠优势,抵御挑战
玉林市要依靠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挖掘自身特色,打造特色品牌,避免同质化现象的出现。玉林市还可以利用自身特色农业产品的优势,发展特色观光农业产业,良好的自然条件是农业观光园发展的基础,观光农业园是旅游与特色农业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发展方向[6],五彩田园就是成功范例。玉林市要借鉴五彩田园的成功经验,但同时也要避免出现千篇一律的“五彩田园”,要充分调研市场需求,做好目标定位,开发面向各类游客的休闲农业产品,将诸如农事体验、农家乐、中小学生课外实践创新研究、农业科技成果展览等新兴业态融入到休闲农业旅游中去,打造特色鲜明、产业良好的旅游品牌。
3.4WT策略:减少劣势,回避威胁
除了要充分利用可用之地外,还要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要优先保证粮食安全,牢牢守住18亿亩的耕地红线。在建设过程中,要时刻按照“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基本国策,避免土地的浪费和污染,同时,还要对辖区内的“大棚房”问题继续加大整治力度,拆除违规建筑,打击违法违规占地用地行为,加大宣传力度,使休闲农业的经营者树立起合法用地的意识。
参考文献:
[1]苏红键,廖永松,韩磊.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用地困境与对策建议[J].上海城市管理,2018,27(6):41-43.
[2]邓庆文,邱先强.广西玉林市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资源与前景[J].中国热带农业,2012(1):54-56.
[3]杨骁.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设施用地供给困境的思考[J].农村工作通讯,2020(18):21-23.
[4]陈果东,钟子民,陈良坚,等.玉林市休闲农业用地思考[J].南方农业,2020,14(3):184-185.
[5]周广礼,王军.休闲农业开发中的主要生态环保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中国发展,2014,14(5):23-26.
[6]程秋华,陈谢慈,李素霞.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观光农业园现状评价:以广西玉林“五彩田园”为例[J].甘肃农业,2019(6):103-108.
作者:殷宪源 叶明琴 单位:广西大学农学院
第二篇:乡村振兴下农业产业发展对策
摘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农业是农村的支柱产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农业经营主体多数是小农户,解决小农生产经营的难题、助力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笔者基于贵州省小农户的视角,结合乡村振兴,分析了贵州省个体农户经营农业的特点和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关解决方案。
关键词:乡村振兴;小农户;农业发展
1相关背景
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延续17年聚焦农业农村农民问题, 2018年的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为了促进农村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各级政府释放了很多政策红利,包含土地政策、财政政策等,从多角度促进乡村振兴。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的任务之后,农村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乡村振兴。在此背景下,农业产业发展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更多的人不再局限于温饱,对吃、穿、住、行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农业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有机食品和绿色农业成为人们的追求。相应地,农村生产的高质量产品受到更多人的青睐,从而带动了农村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农业的范围更广了,含义更深了,农业从只需种植、养殖,到现在需要担起休闲文娱、科普教育、养生养老等多种功能,产生了诸如体验农业、休闲农业等多种新兴农业产业新业态。“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也是农村重要的经济支柱。完成了脱贫攻坚的艰难任务,农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美好的未来有了更高的憧憬,同时对农业产业发展有了更高的信心。乡村振兴到了关键时期,如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农业产业该如何发展,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贵州省是小农户作为主要经营主体的省份,农产品的生产几乎都是由小农户完成的,但小农户在社会的发展中属于弱势群体,在市场竞争中,他们没有足够市场信息渠道、缺乏学习技术能力的机会,不具备资金筹措的优势,故与现代化农业的发展存在差距。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小农户应该如何发展农业产业、如何与现代农业衔接应当引起人们的关注。
2相关研究综述
产业结构调整,二、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快,但农民的收入仍然主要来自农业[1]。经济是发展的基础,农民收入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根源。城乡融合越发紧密,为农村带来发展途径、为农民带来更多资源,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大创新,同时也成为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农村产业结构逐步产生变化,农业虽然处于第三产业的中低层,但它仍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农村产业滞后、产业链不完整是制约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因素。走好产业振兴的道路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现亟须解决的现实问题,发展有质量有特色的绿色经济产业可以带动一方经济增长,富裕一方的农民[3]。产业是农村地区重要的经济保障,是农民增加收入和过上富裕生活的重要保证。同时,发展农业也能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乡风文明,为生态宜居奠定基础。农业经营主体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4],可以把传统小农户组织起来,实现连片耕种,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5]。实现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需要充分发挥小农户的主体作用[6]。多数观点认为小农户要实现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就要体现小农户的时代价值。
3小农户的界定
小农户是指务农为主的农户个体经营形式。农户的生产资料由家庭购买,归家庭所有,以家庭劳动力为单位,劳动的产物归家庭所有,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营形式。总的来说就是务农的小户人家自己劳动,劳动所得首先满足自己家庭的消费需求,自己消费不完的产品才会被流通到市场上换取货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方面,“小”并不是优点,反而是农户生产的痛点。因为,农户生产规模小,能够换取资金的部分就少,且换取来的多数资金花在了维持自家生活的需求上。以贵州农户种植蔬菜为例,很多农户因为土地有限,种植蔬菜的土地面积少,不能量产,无法形成规模优势,农民收入不稳定。此外,小农户在生产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小农经营不利于机械化的推广、购买生产资料存在困难、农产品销售难等问题。
4理性经济人与小农经济理论
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小农也是“理性经济人”,“传统的”农业经济也是纯竞争性的市场经济[7]。因此,小农户作为传统农业的经营主体,在现阶段的社会发展中同时也是市场中的理性经济人,也会做出最佳资源配置的抉择。按照舒尔茨的这一理论演变小农经济会消失,取而代之的是资本主义。但事实是,在我国高度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背景下,多数农村人口仍然愿意居住在农村,半工半耕的小农家庭占到农业经济人员的绝大多数,也占到产业工人的大多数,他们的经济抉择与工人和资本主义企业存在很大的区别。经济学家恰亚诺夫的“小农经济理论”指出家庭的劳动力开发程度取决于家庭的消费需求,其目的在于说明农民的劳动完全是为了维持家庭的基本生存需要而不是追求利润,提出了小农经济与资本主义农业的异同。小农家庭既承担生产功能也承担消费功能,故经济行为同时受生产和消费两者的影响。恰亚诺夫认为农民劳动的自我开发程度与自身的需求满足程度和劳动艰苦程度相关联,并且之间存在某种确定关系。
5贵州省小农户农业产业生产基本情况
农村产业兴旺须要破除体制机制阻碍,重新考虑供给与需求的关系,疏导更多的影响农业生产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向农村农业聚集,提高农村产业供给的品质,持续乡村经济的旺盛生机。贵州属于比较落后的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传统农业思想根深蒂固,小农户经营方式在农村地区传承历史悠久。贵州的很多农民仍然是靠传统的种植方式养活自己,在生产和生活上处于自给自足的模式,自己筹备生产资料,自己摸索生产种植技术,自己找销路销售生产出来的成品。小农户虽是自给自足,但也属于“理性经济人”,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小农户也在逐渐向市场靠拢,寻求更多经济利益。贵州省目前的农户正处于农业产业调整的转型期,在这一转型的过程中,小农户经营的优势慢慢地浮现出来。因为小农户从生产到消费采取的是家庭运营方式,产多产少都是自己家庭承担,所以农民在农业生产和管理方面更加精细,也不需要监督,从而减少了人员管理的成本。中国面临人多地少的问题,尤其是在贵州——山地丘陵多、可耕种面积较少,小农户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越是在贵州这种人均耕地少的地方,小农户的农业生产显得尤为越重要。根据“小农经济理论”,为使经济收入最大化,小农户会合理安排农业生产,拥有自己的生存策略:尽可能投入劳动力,以放大单位土地使用效率;或种植经济作物;或采取兼业运营,在非农忙时节兼营手工业或务工补贴家用。
6农业产业发展存在的困境
6.1经营主体散弱小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解决了农民的吃饭问题,个体运营的农业生产呈现出制度的特点,但同时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农户分散经营的缺点也逐渐显现。农民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单位是个体农户,虽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近40年,但农民仍然采取自给自足为主的经营方式,农户之间的组织化程度不高。由于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高以及价格低等特点,贵州省的多数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务工,留在农村继续农业生产的大部分是老人、妇女和小孩。从整体来看,贵州省小农户的经营方式存在经营主体散、弱、小的特点。
6.2农业竞争力弱
小农的生产经营规模小,以家庭为主要生产单位,自产自销,带有主观感情色彩。贵州省由于地形地貌的原因——地无三里平,山地居多,而且较为分散,不适用大规模的农业机械,例如播种、收割等多靠人力和畜力完成。且农户生产的农产品多为满足家庭内部的需要,对于产量没有明确的要求,若要增加产量须得增加化肥农药用量,产品质量便会下降,故农民宁愿产量少也不愿使用过多的农药化肥。小农户的生产方式与西方国家的大农场农业生产经营规模相比,小农户经营的农业生产的竞争力弱,且农业生产具有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小农户的生产手段不先进,科学技术应用水平低,难以应对农业生产的风险。
6.3农业产业链短
小农户农业经营主要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本特征,多数农户都是采取小而全的生产方式,生产的技术状况、使用生产要素和生产方法长期保持不变,得到的多是初级农产品。对于贵州省的多数小农户来说,可以将新鲜农产品拿到市场上销售,如农户刚从地里面摘回来的蔬菜,第二天就得赶紧运到集市上卖,卖不出去的蔬菜存放不了几天就会坏,导致农户经济受到损失;对于种植的多数水果,农户也只能售卖新鲜的水果,没有加工,没有性价比高的销售渠道。农户的生产经营分散、规模小,农业加工需要技术和成本,小农户没有足够的资金对产品进行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价值。故农产品的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
7农业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7.1统购统销过剩农产品
现在农村已不完全属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了维持家用,农户在生产农产品时会生产更多的产品拿到市场换取资金。但是,产品能不能卖出去一直是农民担忧的问题。当市场不景气时,农户产出的产品卖不出去,这会打击农民第二年的种植信心。农村是一个广泛的集体——大而杂,个体生产经营存在分散广和数量少的问题。而且农户的生产是根据季节调整的,同一区域的农户种植同一作物,造成当地市场上的同一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农民收入受到影响。这时候若政府或乡镇的龙头企业集中收购农户卖不出的农产品,统一进行销售,让优质的农产品流向更广阔的市场,农产品价格就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农民的收入得以稳定。农民的收入增加了,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农产品产量才会稳步上升。
7.2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要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就得提升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农村地区生产的产品大多是初级农产品,或者是农户家里自己稍微改进一点点的半成品,市场价格低。农业的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农民的收入就很难提高。对于世世代代生活在农村的传统小农来说,生活的必需品大多是经过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来的,他们有手艺,动手能力强,具有加工技术,可是传统的小农思想束缚了他们的发展,在满足自己的生活之余很难规模化地生产产品。同时对于小农户来说,他们没有承担风险的能力,害怕加工出来的产品无法销售。小农户并不缺少农产品加工技术,只是农产品在产业链的末端没有出售保障。所以,提升农业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增加价值链、引导消费、扩展农业市场是很有必要的。
7.3发展绿色产业,振兴绿色生态农业
产业发展是农村改革的前提,要想乡村兴,首先产业兴。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他们开始追求健康和养生,休闲农业和健康农业受到关注。贵州省属于山地地区,不适合大面积地发展工业,所以不会产生大面积的污染,可利用贵州省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高质量的绿色生态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发展乡村产业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农民收入,同时确保粮食安全、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和生态的空间布局,统筹发挥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聚力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生态农业,更好地促进农业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
8结语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是农民收入的根本保证。小农户在现代化农业发展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农村的产业结构面临调整,需要构建适合小农发展的新型农业体系,推动小农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解决小农户的销量问题能增强农民对农业生产的信心,延长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有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小农的精耕细作是农业生产的一大优势,其生态、有机的生产方式能生产出适合市场需求的高品质的农副产品。新的小农经济时代正在走入人们的视野中,发展前景广阔,是实现农民富足、农村绿色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田佳妮.我国农民收入与三大产业关系的实证研究[A].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第四届农业政策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与制度建设论文集[C].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6.
[2]赵俊亚.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的意义、困境与路径探析[J].农业经济,2021(3):93-94.
[3]谢乾丰,朱艳琳.乡村振兴战略视域下如何走好产业振兴之路:以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为研究对象[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20,14(3):31-37.
[4]王建军,张宇,李明远,等.巩固提升脱贫地区农业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J].河北农业,2021(4):14-17.
[5]刘成芳.以产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工作的探索[J].区域治理,2019(31):40-42.
[6]祝林林.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困境与出路:基于乡村振兴视阈下的小农户主体性[J].改革与战略,2020,36(11):92-100.
[7]黄宗智.中国新时代小农经济的实际与理论[J].开放时代,2018(3):62-75+8-9.
作者:刘泽芬 鲁静芳 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第三篇:乡村振兴下农业科技咨询服务探讨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实现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而科技创新则是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它是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根本保障。以科技手段打造全新的乡村振兴发展之路,充分满足农村的产业发展需求,以实用技术服务支柱型产业,促进乡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科技咨询服务的核心理念。充分利用技术人员在前沿技术、特色产业、市场信息、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资源优势,开展结对帮扶,强化科技创新服务主体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的支撑作用,形成科技扶贫大格局,助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科技咨询;服务模式
1开展农业科技咨询服务的主要意义
1)科技咨询是通过专业的技术人员或行业专家,以现场交流、会议、信函等多种方式,为需求方提供常识或技术难题咨询。大力开展农村科技咨询服务,提升农业科技水平,是全面推进优秀农业成果转移转化的重要途径[1]。农业科技咨询以专业的农业技术知识为核心,融合科技、信息、经济、法律等多方面的科技人才及专家的意见,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社会组织,提供智力决策方案,帮助企业创新发展,为企业和科研院所搭建沟通桥梁,实现高效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农业科技咨询的大力发展,为农业增长方式的蜕变带来新能量[1],加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将成为乡村振兴、农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有效助推器。2)科技咨询活动的有效开展需要遵循一定原则。农业科技咨询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将最新的农业科学技术予以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帮助农民更好地管理和促进农业发展。因此,科技咨询活动的开展要秉承公正和科学原则。不能一味地迎合企业的需求,而是要从企业发展、农业发展、农民实际出发,做出的每一项决策、每一个科学结论都应科学、正确。另外,科技咨询机构是独立机构,不依附于任何部门或者企业而存在,接受政府或者企业的委托,但是其工作方式和内容却不受其限制,保持相对独立性,这样才能保证科技咨询结果的客观公正。
2农村科技咨询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市场重视程度不够
目前,科技咨询在农村市场缺乏拓展,大多数中介机构和决策管理部门对这项工作不够重视,有些仅把科技咨询工作当成科普知识宣传,未真正认识到科技咨询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这使得农业技术和农业科技成果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虽然科技咨询业在一些发达城市的前景还不错,但是在农村仍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大多数中介咨询机构,以城市为主要业务市场,未深入探索农村市场需求,农村地区技术项目实践经验较少,对农村市场的关注度和敏锐度相对较低。这也导致很多咨询机构形成“重城市项目、轻农村市场”的固化思维[2],科技咨询业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所需的发展环境和氛围还未真正形成。
2.2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近年来,我国为促进农业发展,加大了科技创新的投入比重,科技咨询工作也更受重视,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这也导致了国内农业科技咨询工作缺少支撑。农业的发展受环境因素制约,抗风险能力较弱,再加之农业科技收益率不高,农业企业和农户参与积极性不够。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农业企业基础设施支持力度,但优势产业和大多数农产品仍然品质不够,缺乏深加工能力和竞争力。同时,国内外市场中,农产品的佼佼者和代表性产品不多,超市销售渠道拓展有限,致使农业科技咨询资金投入总体规模偏小[3]。
2.3农业科技人才匮乏
农业科技咨询业现代化程度有待提升,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化服务水平不够,大多为半路出家,而且专职人员比重较小,缺乏咨询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业务技能,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能力建设仍需加强,与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及客户对咨询项目的要求还有差距。
2.4农业新产品、新技术咨询意识不强
咨询市场需求受社会科技经济发展阶段、地区发达程度影响,一些企事业单位对市场信息和咨询不够重视,对科技咨询业在优化配置、改进管理、辅助决策等方面的作用认识不充分,因而造成科技咨询业内热外冷。部分示范园和种植大户对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的风险表示担忧[3],对争取绿色认证、产品包装及产品标准的意识不强。农村从事生产的劳动人员年龄普遍偏大,整体文化水平不高,对新技术和新成果的接受过程缓慢,用科技助推农业生产的认识薄弱,这阻碍了农业科技咨询服务的推广和发展。
3开展农业科技咨询服务的模式探讨
3.1“农业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模式
以第三方科技咨询机构为依托,联合农业高校、科研机构以及农业企业,共同开展重大科研项目研究、示范基地建设,充分协调农业高校各类现有资源,发挥专家、人才、技术及成果优势,通过开展新技术、新成果的示范和推广,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形成科研、教学、推广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4],探索出农业高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科技咨询新模式与新机制。
3.2以龙头企业为依托,合作社和农户联动模式
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合作社和农户为载体,是助推产业扶贫的主要方向之一。通过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农民增收,打造一批农产品特色镇、专业村,发展农产品加工、农业服务、农村旅游,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第三方科技咨询机构挖掘龙头企业需求,分析匹配合作社类型,协调建立合作渠道,成为合作社与龙头企业联结的纽带。凭借科技咨询机构专家资源,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法人培训活动,进一步提升产业化和市场化运营能力。
3.3政府高校合作模式
借助高校院所的实验和研发优势,开发新型农业技术。科技咨询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协调高校院所采取技术转让、技术入股、联合开发等合作形式,根据市场需求,共同把农业高新技术转化为农业高新技术产品[4]。通过政府与高校院所签订合作协议的形式,建立示范区、组建研发中心和育种基地,进一步培育新品种,促进产学研合作,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4加强农业科技咨询的对策
4.1加强部门协作,健全农业科技咨询体制
政府部门与中介机构合作,形成农业科技咨询合力,加快咨询活动的产业化步伐。1)基于现代农业智能化、科技化的需要,由科技部门协调科技咨询机构,共同编制农业科技发展计划,深入农村地区开展农业基础研究、技术指导和经验交流活动,为新品种、新技术提供科技咨询服务,助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5]。2)为进一步刺激农业企业的科技咨询需求和意识,由地方政府出台优惠政策,对积极开展农业咨询的中小型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力争培育一批优质农业咨询机构。
4.2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队伍建设,从而为企业提供高水平科技咨询服务。加强科技咨询从业人员的入行门槛和资格认定,对现有从业人员分期分批地实行专业知识培训,定期举办各类讲座,持续提升从业人员的素质。以农村数字信息员、基层农技推广员、农业科技中介机构从业人员、农产品经纪人等为重点,通过现场培训、远程培训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批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农业科技服务队伍。大胆引入市场机制,对从业人员实施市场化激励机制,促进农业技术创新。
4.3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农业科技咨询服务体系建设
1)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优化“三农”资金投入,鼓励银行、保险、期货等机构,构建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科技投融资体系。2)形成以农业企业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农技推广站和科技咨询服务机构等多类主体联合的农业科技咨询服务体系[5]。3)鼓励专家进入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开展科技咨询、技术培训活动,提供专项农业项目的指导,进一步助推农业科研产业化。
4.4提升全社会的咨询意识,加强咨询机构信息化建设
抓住乡村振兴战略重要机遇,一方面,利用“互联网+”、新媒体等现代手段,在城市和农村地区加大科技咨询知识宣传力度,引导农户、企业以及社会科技力量参与农业科技咨询,增强“借智、融智、聚智”意识,通过科技咨询引导先进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5]。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形成咨询先行意识,通过现场咨询和科技推广,营造农业科技咨询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支持科技咨询权威机构设立数据库,分享经典案例,加强行业信息交流。同时,利用数据库和数据挖掘等新型技术,开展科技咨询分析和决策,挖掘预测性、分析性信息,提升科技咨询的效率和质量。
4.5建立市场规则,规范行业秩序
科技咨询属于智力高度密集的产业,农业科技咨询更是具有行业的特殊性,需要加快建立农业科技咨询服务体系,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咨询行业规范及制度,将咨询机构行为制度化、规范化,明确咨询活动与结论的超脱性、客观性和公正性。规范农业科技创新行为,遵循社会化、规范化的发展原则,以切实服务农民需求为导向,是营造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良好环境的有力保障。
5结语
科技咨询对创新创业及农业产业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相关部门或机构应该重视该项活动的开展,并通过资金、信息技术、人才、机制等方面的投入、支持和完善,促进科技咨询的深入开展,满足农民需求的同时,奠定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科学基础。
参考文献:
[1]曹承忠,罗长寿.“互联网+”农业科技信息咨询服务的研究与应用[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16,30(6):28-32.
[2]张明亮.关于我国科技咨询促进创业创新及产业发展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9,16(17):168-169.
[3]吴志文.科技咨询业的问题与法律规范探讨[J].中国林副特产,2003(3):1-3.
[4]张治华,李振永,王兆川,等.科技助推乡村振兴战略模式探讨:以宁夏农科院院地、院企合作基地和科技型企业为例[J].宁夏农林科技,2019,60(4):32-38.
[5]陆成元.以科技扶贫促进乡村振兴的策略分析[J].南方农业,2018,12(30):127-128.
作者:李昱婷 单位: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