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机采棉调查与发展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随着集约化大农业的发展,机采棉已成为世界棉花生产发展的方向,在发达的植棉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以色列等国,棉花全部采用机械采摘。1996年起,新疆兵团也开始了推广机采棉的尝试。经过5年不懈努力,兵团在机采棉的种植、采收和加工等诸多关键环节取得了突破,2001年开始,机采棉进入大面积推广阶段。据新疆兵团发改委资料,2009年新疆拥有采棉机586台,机械化收获面积达10多万hm2,2010年机采棉面积超过11万hm2。机采棉的发展与推广体现了其相对手摘棉的优势,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显现出了它的缺点,因此必须全面、系统地分析,才能获得显著的效益回报,这也是保持21世纪新疆棉花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课题组通过对新疆兵团南北疆棉花种植基地、各地州的纤维检验机构与棉花收购企业、新疆棉花研究所和纺织企业实地的调查、专家访谈、相关资料分析等,对新疆发展机采棉的利弊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提出新疆采棉机械化发展的建议,为新疆“一白一黑”战略的制定,以及从棉花种植、轧花加工到纺织领域整个棉花产业链有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意见。
1发展机采棉的意义
1.1实现农业现代化、解决机械化瓶颈问题的必由之路棉花生产机械化技术包括机械耕整地、机械铺膜播种、机械化田间管理、机械采收、机械拔棉秆等。目前,在兵团棉花生产中,除采收环节外,其他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棉花采收机械化成为制约新疆棉花产业发展的瓶颈。
1.2抑制新疆棉花成本上升,解决采棉用工瓶颈问题在近十几年中,新疆的棉花产量不断翻番,1994年为89万t,2000年为150万t,2007年为290万t,是历史最高[1]。但棉花生产成本上升、效益下降的问题也日益尖锐。作者对兵团相关部门调查得知:2002年前最高年份时支付拾花费为2.6亿元;而2008年共雇用拾花工68.6万人,支付拾花费16亿元,支付的采摘费已占棉花纯收入的42%~50%。人工拾花费用从2000年每千克0.35元上升到2009年每千克1.5~2.0元,加上间接费用,已经超过每千克2.2元;2010年为每千克2.0~2.8元,最高达到了5.2元。而机采棉成本从2000年每千克0.5元上升到2009年0.7~0.8元,再加上降级、减产等其他成本不超过每千克1.35元;2010年为每千克0.8~1.2元。因此,推广机采棉对抑制新疆棉花成本上升的作用十分明显。同时,随着新疆的棉花产量的提高,采棉用工问题也日益尖锐。在采棉全部依靠人工时,采棉劳力消耗约占棉花生产总用工量的1/3。需百万民工摘棉花,不仅雇工困难,而且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而一台采棉机每天采收13.33hm2,相当于1200~1500个拾花工,可从根本上解决采棉用工问题。
1.3抵御外棉低价竞争美国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种植国家,同时还是世界最大的棉花出口国家。由于美国政府给棉农巨额的棉花补贴与相关完善的综合服务,使得其棉花价格维持在一个低廉的水平。而由于采棉成本等的快速上升,国内棉花价格快速飙升,已经从2002年前的竞争优势变为劣势(表1)[2]。因此,采用机械采棉,降低采棉成本,是改变棉花价格竞争力劣势的一个有效途径。此外,印度棉以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优势成为新疆棉的又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
1.4适应地理环境,提高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的需要新疆气候特征是夏季、冬季长,春秋季短,因此拾花期较短。从新疆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调查得知:在南疆的拾花期为70~90d,而北疆拾花期只有大约45d。而棉花采摘快慢对棉花品级有很大的影响,棉铃开裂7d后纤维强力最高,10d后开始下降,在吐絮后曝晒停留40d,纤维强力会降低50%,因此必须及时采摘才能保证棉花的品质。由于传统手工采棉收获期过长,一般到11-12月才能基本采净,常因采棉不及时造成棉花受损,丰产不丰收———曝晒引起纤维强力降低,遭霜打引起严重降级,甚至因来不及采摘而烂在棉田中。而机采棉却能保证在每年10月底前采尽棉花,可减少因来不及采摘导致的损失。
1.5减少对外棉的依存度,降低纺织企业风险棉花生产的稳定关系到纺织工业的发展。纺织工业是中国传统的支柱产业,更是中国社会就业、出口创汇和农民致富不可替代的重要产业。近几年,我国棉花自给量为70%~80%(表2),其中国内70%的商品棉为新疆供给。由于棉花价格占到了棉纺产品成本总额的70%左右,如果中国不发展新疆棉,中国棉花市场由美棉等外棉控制,中国的纺织业将处于任人宰割的境地。
1.6解决当前手摘棉异性、异色纤维问题当前手摘棉中纺织企业最头疼的问题是棉花中的异性(异色)纤维,在纺织厂大批人员清除异性(色)纤维,费用为每吨600~800元。尽管如此,因异性(异色)纤维引起的质量问题还是时有发生。而机器采摘异性(异色)纤维含量少,且容易管理,运输方便。
1.7激发技术创新,实现采棉机国产化推广机器采棉激发了国内采棉机的研发。由新疆石河子市与中国贵州航空工业集团平水机械公司、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联合科技攻关研发的采棉机已经实现了批量生产,其采棉机性能指标与进口采棉机相当,而价格仅是进口采棉机的60%~70%。与使用进口原装设备比较,每公顷可降低采摘成本约4500元,很受农户青睐。
2发展机采棉面临的问题与不利因素
2.1利益机制不完善,卖棉难成为机采棉发展的障碍在作者调研中发现,机采棉推广存在“两高四低”的现状,即棉农和采棉机手积极性高,团场、轧花厂、棉麻销售系统和纺织企业积极性不高(2010/2011年度除外),主要原因是机采棉节省费用完全由种植户受益,未考虑清理加工线改造、加工成本增加与销售环节差价以及纺织企业成本上升(或效益下降)等因素,整个产业链利益机制不完善。同等品级的采棉机与手采棉相比,其内在质量偏低,并且新疆机采棉还有残膜,这使得企业使用新疆机采棉的纺纱成本与纺纱难度增加,成纱质量也降低。因此,新疆的纺织企业(包括兵团所属纺织企业),除了一些企业试验性地使用一些机采棉外,几乎没有纺织企业批量使用机采棉。目前新疆机采棉主要是低价销售给山东等一些以生产中低档气流纺牛仔产品为主的企业,总体来说市场疲软。
2.2机采棉品级质量问题
2.2.1品级质量。关于机采棉品级质量,作者从两方面进行对比:与新疆手摘棉进行比较和与进口美棉、印度棉进行比较(表3)[3]。表3的数据说明:(1)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由于采棉方式的改变,皮棉质量至少下降1级,平均下降2级,并且同等品级的机采棉内在质量低于手摘棉。(2)无论是新疆机采棉还是美国机采棉,其综合质量均低于手摘棉。(3)新疆兵团的机采棉技术已经基本成熟,机采棉的综合指标已经接近美棉。(4)由于新疆优越的自然条件,棉花总体品质较高,因此新疆机采棉的品质虽有所下降,但总体上仍处在我国棉花的中等水平。(5)结合调研发现,新疆机采棉有残膜问题。
2.2.2影响新疆机采棉品级质量的根本因素。影响机采棉品级质量的根本因素是棉花品种、新疆干燥的气候与脱叶剂问题。美国的棉花带气候湿润,棉株为杨树型,果枝始节高度在40cm以上,枝杈不多,一株只有5~6个铃,并且吐絮集中,同时其脱叶剂是一种落叶激素,喷施后可使叶片快速脱落,但不会焦枯变脆,棉花中即使混入棉叶,也很好捡出。而新疆长期以来棉花科技都是以高产优质为根本目的,较少考虑吐絮的集中度,地膜栽培、早密矮的品种以及干燥的气候特点使得新疆机采棉相对于美棉有更多的技术难关要攻克。首先,新疆棉花的始节高度低,一般为8~10cm,机采棉专用品种也仅为18~20cm。采收作业时,极易吸附田间残存的地膜与地面尘土。其次,新疆使用的脱叶剂实际是一种枯叶剂,喷洒后由于气候干燥与枯叶剂的综合作用,棉叶迅速干枯,且极易破碎,加上果枝分布是一种茂盛的树型,落叶不易掉到地上,机采时破碎的叶片极易混入棉花中,很难清除。这些因素造成新疆机采棉中有残膜问题,且棉花碎叶与尘土明显高于美棉。此外,催熟的棉纤维性能的一致性也不高。由于新疆机采棉的上述特点,而我国棉花品级主要是依据外观来定,轧花厂必须增加清理次数及力度才能使皮棉达到较好的外观,但多次的打击使纤维内在质量受损程度较大,加上残膜问题,这就使得新疆机采棉在价格上竞争不过美棉,质量上比不过手摘棉[4]。
2.2.3其他影响品级质量的因素。(1)配套农艺技术。机采棉配套农艺技术包括品种选择、播种方式、化肥运筹、化调、打埂、脱叶催熟及采收等,一些适宜机采的农艺措施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机采棉棉田管理作业规范性不够。(2)轧花加工。轧花技术是机采棉最为重要的配套技术。目前兵团已建成的机采棉清理加工设备和配套设备一般为全套国产设备或引进设备与国产优质设备搭配,但工艺上大多直接沿用引进工艺,缺乏与当地加工条件相适应的改进和提高,在机采和加工环节上也没有严格执行有关操作规程,这些都一定程度地影响了机采棉的产量和品质[5-6]。2.3机械设备不配套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机采棉的应用缺少统筹规划,存在着机械设备不配套问题,表现在:(1)机采规模与加工能力不配套,造成设备闲置或来不及加工的状况;(2)轧花加工设备也没有完全配套,造成轧花加工不能最大限度保持棉花品质。
2.4机采棉工作发展不平衡调查中发现,机采棉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单位领导重视,积极性高,推广面积大,增长速度快,技术措施落实到位,质量和效益显著;一些单位重视力度不够,积极性不高,推广面积不大,甚至有所下降,技术措施落实不到位,质量较低或效益不高。
3对策与建议
3.1统一思想,提高对推广机采棉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由于一些政府部门对推广机采棉重要性、紧迫性认识不到位,思想不统一,对推广机采棉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造成目前多数人对推广机采棉持怀疑或观望态度,使机采棉推广工作进展缓慢。因此,统一思想,提高对推广机采棉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是当务之急。3.2加大适合机采的棉花品种的培育,重点解决棉花品种、脱叶剂的问题建议自治区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学校、科研机构和农业一线的科研人员共同研究攻关,重点解决机采棉品种与脱落叶剂两大课题。首先,在棉花品种培育中,要培育出结铃部位高(40cm以上),吐絮集中,可青秆成熟的棉花新品种[7]。其次,研究不会使棉叶干枯而促使其离丛脱落的脱叶剂。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机采棉的残膜与杂质问题,使机采棉的品质问题得以解决。
3.3加大机采棉推广的政策支持,增加补贴,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
3.3.1采棉购机与加工配套设备补贴。机采棉技术总体投入、一次性投入均很大,投资回收期长。一台国产采棉机的最低售价在120万元左右,进口采棉机在160万~200万元,一条配套的机采棉清花加工设备生产线的投入一般在1000万~1200万元,再加配套专用子棉自卸网箱车和高额的技术维护费用使得大多数团场无力承担。目前,在这方面的补贴只有一项———每购买一台采棉机兵团补贴20万元,其投入力度远远不够。建议:(1)国家与新疆兵团两方面给予出资补贴;(2)对购买机采棉配套的清花加工设备也予以补贴。兵团机采棉办公室提出“每年从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农机技术推广经费和农业技术推广经费中拿出2000万元专项对机采棉配套机械设备进行补贴;兵团每年预算2000万元资金专项对机采棉配套机械设备及技术改造给予支持”,意见合理,建议考虑施行。
3.3.2营销和促销环节的优惠、补贴政策。由于棉花质量的因素导致机采棉的纺织成本上升或利润下降,这是机采棉推广难的最关键因素之一。因此,为新疆乃至中国棉花的长远发展,政府还需在营销和促销环节对机采棉采取一些相关的优惠、补贴政策。上述补贴的性质与美国的综合服务的性质相同,一定要兼顾产业链各方的利益,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使其受益者涵盖中国棉花产业链的全体———棉花生产加工和纺织领域。在上述环节加大政策支持时,一定要兼顾产业链各方的利益,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
3.4机采与手采并行,满足不同需求,发展特色精品棉现阶段纺织企业的规模和产品档次向两端迅速延伸,产品也为多元化。不同的企业、产品档次和产品品种对棉花的各项指标要求是不同的,其侧重点也不同。这就要求原棉也要多元化。具体到细绒棉来说,应机采与手采并行,满足不同需求。机采棉解决一个量的问题,手摘棉保证一个质的问题。兵团手摘棉在全国手摘棉中有两大优势:品种的一致性好,异性纤维少。兵团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提高手摘棉的附加值,推出特色精品棉。这个特色精品棉就好比小麦的面包专用粉、拉面专用粉一样,是针对纺织企业生产不同品种高档纱的需求推出的。要实现这一目的:首先,要确定买卖双方都认可的标准问题;其次,要解决精品建设的资本化运营问题;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货源问题,形成规模市场。所有这些都需要政府支持才能实现。对长绒棉仍实行手工采摘,以保持其优秀的纺纱性能与较高的附加值。
3.5其他措施
3.5.1规范轧花加工设备和工艺。探讨机采棉纺织生产特性,并推广掌握。建议自治区政府出台政策,支持学校、科研机构和农业一线的科研人员共同研究攻关,在轧花加工领域与在纺织生产上进行设备、工艺、技术的优化、改造研究,配合上游,实现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加效益的目的。
3.5.2采棉机借鉴“麦客”形式,提高使用效率。目前,新疆机采棉技术应用仅限于兵团,而且是以团或师为单位进行采收的,采棉机使用率低。有关政府可以借鉴“麦客”(小麦联合收割机跨区作业)的形式,通过政策引导,以兵团带动地方,由北疆向南疆进行跨区作业,提高采棉机的使用效率,缩短投资回收期。
3.5.3采取灵活机动的收采方式,增加抵抗风险的能力。前面已经谈到,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机采棉的品质低于手摘棉,但如果棉花成熟后不及时采收,造成的损失更大。因此,采取灵活机动的收采方式是增加抵抗风险的一种有效措施。如采取以适合机采的模式进行棉花种植,到采摘期根据劳动力情况决定机采或手摘。另外,发展小型采棉机也是一种方向。
4结语
机采棉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能一味强调推广速度与面积。因为北疆地区相对南疆地区风沙少、人员稀,采摘时间短,可在北疆优先推广,起到示范作用,而后在南疆地区逐步展开。机采棉技术的发展直接影响新疆棉花产业的发展,要使机采棉技术稳定、健康发展,各相关部门必须重视,从棉花产业链角度出发,采用政府扶植、资本关注和科技提升“三种势力”合并推动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