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旱区种业发展策略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作物的种子、种苗,良种畜禽的冻精、胚胎、种蛋等是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农业科技革命的先导是种子革命。在现代农业发展中,种子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已经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种业。现代农产品市场竞争的核心将逐渐转向良种竞争,农产品产量提高、品质改良、农产品加工等的竞争过程中,种业将会起关键性的作用,在农业各项增产技术措施中,良种的贡献份额已占到3040%。在国家新一轮种子发展战略中,要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的种业科技优势,进一步促进旱区种业科技创新和种业发展。
杨凌示范区种业资源优势
杨凌示范区地处我国中西部,农业科研平台健全,农业科技实力雄厚,科技成果众多,农牧良种产业初具规模,周边地区生物资源丰富,具备实施种业创新工作的良好基础。
与生物育种相关学科门类齐全,科研平台条件具备
目前,杨凌示范区拥有植物病理学、土壤学、农业水土工程、果树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等7个国家重点学科:作物遗传育种、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等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个;拥有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植物营养学、蔬菜学、茶学、植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态学、森林培育、森林保护学等省部级重点学科25个;有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和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旱区作物高效用水国家工程实验室)、17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5个国家、省部级研究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和省部级野外台(站)。其中与小麦、玉米、油菜、苹果、葡萄、园艺植物、林木、经济植物、中药材、肉牛等生物育种密切相关的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l2个、工程中心13个、其他科研平台7个,近1000名科教人员从事生物遗传育种研究工作。
育种技术成果众多,为国家贡献较大
杨凌以“农科城”享誉国内外,先后取得科研成果5000余项,获奖成果1800余项,其中国家级奖励104项,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累计超过2000亿元。累计审定品种超过200个,在育种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重要科研成果。先后培育了60多个小麦优良品种,实现了黄淮流域小麦品种的四次大范围更新换代,培育出我国小麦推广面积第一的“碧玛一号”、长期主导我国小麦品种的“小偃6号”和黄淮麦区第一个杂交小麦品种“西杂一号”等。在玉米育种方面,陕单9号、陕单902、陕单911和陕单8806等玉米品种为陕西乃至全国粮食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西农八号”西瓜品种,“秦冠”苹果品种均为我国具有重要影响的园艺作物品种。杂交油菜品种“秦油2号”(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应用于生产的杂交油菜品种)、双低优质油菜杂交种“秦优7号”(我国目前适应区域最广、年推广面积最大的双低优质油菜杂交种)、“陕油6号”和目前世界上最高含油量的油菜品种“秦油33”等,实现了三项重大突破。
面向全国建立繁育基地,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长期以来,杨凌依托农业科技资源优势,不断创新、完善推广模式,逐步形成了多元化的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杨凌的育种科技工作者立足陕西,着眼全国,建立了16个省区160多个新品种示范繁育推广基地,示范推广面积逾亿亩。这些基地的建立,培养了当地群众较强的科技意识和育苗、育种技术,激发了群众参与良种生产和销售的积极性,同时也显著提高了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
建立了面向全国的种苗销售网络,具备产业化发展的基础
结合各类良种繁育、示范、生产基地建设,建立新品种种子产业网络体系。以种子企业为主体的品种推广产业链日益扩大,形成覆盖陕西,联系全国的农作物种业点、线、网基本健全的销售体系。种子企业在北方干旱地区建立品种示范繁种基地32个,建立良种贮备库10多万立方米,加工厂30多个,加工机械4300多台套,种子检验仪器4000多台件。企业基地以良种为龙头,集成优良栽培技术、优良农药化肥、优良机械设施,良种与服务一体化发展,使新品种示范推广更具活力。企业在促进畜牧业发展方面,逐渐形成了育(引)种、繁育、饲料、防疫四大体系配套的系列化服务网络体系;在林木种苗产业方面也已经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管理体制和示范、繁殖、推广体系。
国际种业合作逐渐加强,科技聚集效应初现
近几年来,示范区同加拿大、以色列等国签订了《中以加渥太华宣言》,共同建设杨凌现代农业国际科技合作园和杨凌以色列合作农场,与埃及国家农业研究中心签订了《中国和埃及农业科技合作备忘录》,在埃及联合共建中埃农业综合示范基地。与复旦大学在转基因动、植物领域共建西北转基因动物研究平台,与美国耶鲁大学就农业生物技术研究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达成协议,与荷兰以及我国台湾省也有合作。
杨凌示范区种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建国60余年以来,杨凌的农业科研及新品种选育推广涉及小麦、玉米、油菜、西瓜、苹果等农、林、牧、瓜、菜、果等各类产业,为我国农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在发展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下,还存在着研发动力不足、自主创新乏力、产业总量不大等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严重制约着杨凌种子产业的进一步做大做强,需要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种业研发的协作机制和合力尚未形成
杨凌拥有健全的科研创新平台和众多的育种研发人才,在以往的工作中,各个平台之间在打破条块分割,优化育种机制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但是由于受课题申报体制影响,课题组分别封闭运行,种质资源得不到共享,研究方法不能互通,导致育种工作低水平重复,缺少强势领域的重大突破,致使众多的资源优势难以发挥,没有取得重大突破性创新成果。此外,由于受体制影响育种单位形成了以大专家、大教授为垄断的科研现状,众多优秀中青年技术骨干得不到重用,导致优秀人才流失。
优良品种的推广缺乏政策体制保障
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育种和生产经营相互脱节,制约了新品种选育、推广及产业化的速度,成为示范区种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弱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因机制体制问题,科研机构和育种人员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审定的品种没有推广价值。另一方面,育种者的利益与生产经营不挂钩,导致墙内开花墙外香等诸多问题。虽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进行了积极尝试,但效果不佳,譬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目前参股杨凌高科等企业,注册成立了金诺种业,但是效果不佳。尚未探索出解决科研和市场良性对接的运行机制和合作模式。
种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竞争力不强
杨凌种业与国内外种业巨头相比,在经营观念、科技创新、品牌意识、服务观念、管理体制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仍处在小打小闹、各自为政、小富即安的发展阶段,缺少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带动。同时,受传统种业发展思想影响,大学科研院所办种业、专业人员办种业、离开市场办种业的情况仍然比较普遍。现有种业企业的管理人员基本上是以大学的专家、教授为主,种子产业的管理、营销以及复合型人才严重缺乏,致使企业经营理念落后,市场营销能力不强,优良品种也不能快速得到推广。
种业发展的服务配套能力有待提高国外跨国种业巨头和国内种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证明,种业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需要大量的资金进行运作,而杨凌种业企业本身规模就比较小,加之固定资产投入少,在银行贷款受到限制,又缺乏扶持种业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不利于种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此外,受非市场因素的较多影响,开放公平的竞争环境尚未完全形成,产业保险制度、种子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诚信体系没有建立,种子大市场尚未形成,也使种子产业难以做大做强。
振兴旱区种业的思路
在国家新一轮种子发展战略和国家科技部的部署下,杨凌示范区在振兴种业方面将依托“一城两区百园”的联动机制,通过实施种业创新工程,建成集种质资源保护、种子生产和检验检测等功能齐全的种业创新平台,育成一大批有突破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引进和培育形成3~5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探索建立一个功能配套、运行灵活、科研与产业经营紧密结合、具有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适应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新型种业体系。
发挥“一城两区百园”的联动机制
杨凌示范区将进一步深化与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和滨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之间的合作,利用市场机制,发挥各自比较优势,形成科研、产业、市场的紧密协作机制,在种业产业发展中发挥更好作用。在科研协作方面,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管理同步,推动产业发展的政策共享和信息互通。在机制协作方面,将一城两区的技术资源、成果资源向100个园区广泛辐射,以百家园区为依托,促进种业科研成果的推广示范。
搭建种业科技创新平台
按照“整合、共享、服务、创新”的基本思路,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利益机制整合现有工作平台、科技成果、人才等存量资源,组建杨凌种业创新工程中心,搭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种业创新平台,建立种子研发协作机制,集聚国内外种子研发团队,组建种业科技创新联盟,实现开放运行、资源共享、网络协作和集聚创新功能,建立常规育种技术、杂交育种技术与现代生物育种技术相结合的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
引进和培育育繁推一体的种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积极引进或培育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通过鼓励种业企业兼并重组等方式,迅速扩大规模,以小麦、玉米、油菜、果业等产业为突破口,培育优势明显的种子、种苗企业,鼓励种业企业在省内外建立种子生产和加工基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实力。
引进培养一批科技创新人才
依托创新创业人才基地,在种业研发领域,加快培养一批学科带头人、中青年学术骨干、推广专家和青年学术后备人才。通过实施高层次优秀人才引进计划,组建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创新团队,进一步提高种业创新能力。通过创造优良的科研创新环境引进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高层次技术团队在杨凌建立工作基地。通过以上措施为杨凌种业研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加快引进和培育动植物新品种
加大与美国、加拿大、以色列、荷兰等国家的合作力度,引进、驯化国外优良新品种;采用常规育种技术、转基因育种技术、分子定向育种技术、细胞工程育种技术以及辐射诱变育种技术等培育动、植物新品种。特别是在优质专用小麦、高产多抗玉米、优质多抗蔬菜、双低高产油菜、特色林果等方面取得较大突破。在优质肉牛、奶山羊、肉羊、瘦肉型猪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良品种培育上取得明显进展;在出口创汇型经济动、植物特色品种培育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建立杨凌国家级种质资源库
按照“安全保存、高效利用、共享服务、主权保护”的指导方针,以确保国家种子安全和抢占农业科技制高点为目标,围绕旱区优势领域,建立一批种质资源库、种质资源圃、离体库(试管苗库、超低温库)、DNA库、种质繁殖更新基地、引种站,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保护、鉴定评价、编目保存、交流展示和开发利用,种质资源材料与方法的创新等。
探索科研与生产有效结合的新机制根据发展需要和市场需求,以利益为纽带,探索种业龙头企业、育种机构和育种专家分工协作的利益分配机制,实行科研成果按销售提成奖励机制,在品种开发转化为经济效益之后,使品种销售与育种人利益长期挂钩,直至品种退出市场,保障育种机构和专家的利益,调动其进一步开发新品种的积极性,构建产业链创新的无缝对接新模式。
建立育种一扩繁一推广“三位一体”现代种子产业体系
通过在杨凌搭建种业科技创新平台,强化育种职能;通过在海南、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省区建立制种基地;通过已经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建立的160多个新品种示范推广基地,建立干旱半干旱地区新品种示范推广体系。鼓励引导育繁推一体化龙头企业在旱区开展新品种推广,从而形成和建立育种—扩繁—推广“三位一体”现代种业体系,促进旱区种业科技创新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