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析农业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必然会需要一批擅长新技术,具备新素养的农业产业工作者。农业高职院校在这个关键时期,必须抓好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任务与责任,为新型农业产业提供新血液。本文笔者首先阐述了什么是新型职业农民,并深入研究我国当下农民生存与发展现状,对于农业高职院校应该怎样开展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工作提出了几点对策,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方面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高职院校;培育对策
“新型职业农民”这一词,在2012年时就已被提及,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再次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作出重要批示,对教育工作进行了明确部署。从2012年到2017年,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问题被反复提及,这就证明,中央政府对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问题的高度重视,它已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战略工作。目前,从事农业劳动者的人们,普遍还没有受到高等教育,都还在进行着传统的农业劳作。在农业产业链中,一直得不到高技术人员的投入,农民除了种地不知该做什么其他工作,对于农民的培育问题也得不到高度重视,这些都是我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过程中的阻力,直接加剧了农业劳动者的社会地位与社会对农业劳动者素质高要求之间的矛盾。为了培育出具有高技能、高素养、有文化、有情怀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高职院校必须从桎梏中走出来,肩负起责任与使命,帮助我国农业劳动者进行转型升级。
1新型职业农民的界定
对于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概念,很多专家学者针对农民这一职业的根本定位、作用与影响、职业新特质等方面进行了解析,并给出了社会定义。新型职业农民这一概念,是基于农业产业变革与农村经济发展两方面来讲的,本质上具有多层次性和动态性。如何理解多层次性,需要从思想理念、技能素养、职业道德三方面切入。首先是思想理念,新型职业农民应该是有思想高度、认知宽度,具有独立自主意识,对新事物保持包容与开放的感观状态,同时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自强自主,选择从事农民这一行业,是出于本身的高度兴趣,对行业的完全认知,具有坚定的从事理念,而不是被动地、被社会因素、身份地位等掌控的前提下从事这行。其次从技能素养方面,新型职业农民需具有高级信息技术知识,懂得农业专业技能,掌握农业经营理念,具有完整、系统的知识储备,不但熟练掌握农业产业的运作流程,还能在工作中学以致用,融会贯通,完美解决所遇到的问题,还能时时更新自身知识储备库,不断吸收新知识。最后是职业道德,新型职业农民必须具备爱岗敬业、尊重互助、和平平等、创新合作等职业道德素养。动态性则是发展过程中,职业技能与人群涌现的动态化。新兴职业农民一部分从普通农民队伍中出现,他们经过培育与改造吸纳了高、精、尖技术,掌握了现代观念与农业专业技术;另一部分则是时展进程中涌现的致力于增强农业产业,推进产业发展的新型人群。
2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必要性
2.1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迫切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改革进程的深度开展,农业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农业经济改革,我国已推出了系列调整措施,催生了诸多新产业与新业态。2017年更是推出了《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指出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农村的经济调整与改进,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这个时候,急需一批新型职业农民运用其具有的新兴技术、职业理念、专业技能与创意构想加入推进农业经济、产业转型发展的道路中。
2.2农业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必然需求
当今社会,接受高等教育的公民与日俱增,为适应经济转型发展,提升农业产业发展进程,开展农业从业者的教育工作势在必行。但如何对农业从业者开展专业教育,所开展的教学内容如何体现专业化与特征化,突出农业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与教学特色,就需要农业高职院校深度思考如何有特色、有针对性、有差异化、高应用性的设置教学内容。办好农业从业者的新型转型教育,不但可以为当地的农业产业输送高技术人才,同时可以为高职院校进行推广,塑造本校的院校品牌,提升社会号召力,有利于高职院校的持续稳定发展。
2.3广大农村迫切需要职业教育
2.3.1农村劳动力资源枯萎,急需科技知识的滋润经济的发展带来物价的提升,再加上城镇化建设,直接导致农村的年轻务农人员大量离开,选择收入更高、收入来源更快的城市去发展。劳作主力军的离开,农村中只剩下留村务农的妇女以及年龄偏大的老人。妇女与老人都属于体能偏弱类人群,在务农这块缺乏动力与活力,并且普遍文化较低,大部分可能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缺乏高等知识浸润。缺乏科技技术的引入与支撑,直接导致农村劳动资源的枯竭。只有科技知识的滋润,才能让年轻务农人员愿意留下,同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
2.3.2农业职业教育缺失,急需科技知识的补充年轻务农人员的流失、对职业教育的无视、农村人文素质的退化,直接导致农业高职院校没有了存在的必要。一方面农业高职院校的减少,直接降低了农职教育的普及程度,院校中农业专业学生越发减少,从事农业教育工作的教师也选择离职,还有的农业高职院校选择改行,直接取代了名字中的“农”字。另一方面,由于对农业职业教育的无视,农村务农人员没有得到文化教育,无法掌握新型农业技术,无法达到现今社会对职业农民的高要求,与有技术、懂经营、能管理、勇突破的专业素养距离越来越远。
3提高农业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效果的有效途径
3.1树立正确培育理念,清醒定位
农业高职院校首先要明确本校的教育理念,准确职业定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经济建设也得到了很大改善。生活条件的转变带动了农村的发展势头。这对于农业高职院校来说,增加了开展农业教育事业的外部客观因素。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教育内容要随着农村形式转变而变化。如今农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涌现了大批规模化经营模式。例如新闻多次报道过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农机大户等新兴职业农民。这类新型农民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与职业技能,同时擅长经营,是农村经济建设的主力军,也是未来接受过职业教育的新型职业农民的雏形,与传统农民相比,需要重新对他们进行定位。
3.2构建符合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模式、改革培养手段
农业高职院校在开展农业劳动者的专职教育时,要充分考虑到农民的时间限制,他们劳作较忙,空闲时间较少,经济情况也不算好,这就需要高职院校制定相对应的教育模式。在教育形式上,长期教育与短期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重点教育相结合,为了适应农民的空闲时间,多以短期教育为主,这样就可以利用他们的空隙时间传授知识。另外,职业院校也可以派遣授课教师、专家到农村当地去教学,这样一来,节省了农民的路途时间,也更容易增加他们接受教育的兴趣。另外,开展职业教育工作,不能只注重短期教育结果,要坚持工作,致力于全面培养职业农业技术人员。教育工作不可局限在普通农民身上,对于村级干部也要进行教育普及。可以选择开展村干部教育培训班,教学内容可有针对性的选择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推动他们的带头引领工作。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取得效果的,要将科研成果推广到每一处农村,每一个家庭中去,这样才能发挥职业教育的切实作用。
3.3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推行农民易于接受教学方式
现如今互联网已得到普及,农村也有了网络覆盖。农业高职院校可以利用互联网,多样化对农民进行专业教育。开放网络共享平台,将教学内容在上面,进行一个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另外还可将课程直接公布在网上,让农民可以自行选择课程内容和上课时间,同时增加在线答疑、在线教学等功能,这样一旦有什么疑问直接可以用网络解决。丰富多样的网络学习模式,让农民可以在务农之后自由的学习,甚至在家躺着也能学习到新知识。高职院校可以定时派遣教师来到当地授课,进行现场指导,农民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需求来选择所学的技术内容。运用网络进行授课,没有空间和时间的限制,随时想学随时能学,这样一来,一些偏远地区的务农者也可以学到专业农业知识。
3.4致力于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对于新兴职业农民的教育工作,不能仅局限在专业技术的教授,同时要注重开展文化、思维理念、管理经营、创新等方面的教学内容,使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农业转型升级当之无愧的主力军。农业高职院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工作,首先要注重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这也是提升农村整体素质的关键所在,同时可以降低农村劳动人口进城务工的转化率,提高农村人口吸附力,将过去老旧的农村人口负担,转变成为农村的优势人力资源。因此在教育的内容设置上,素质教育必须占据重要部分。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传输党的政治理念、职业道德、人性素养等正确观念,摒除怪力乱神、封建迷信等思想,帮助他们树立农业产业意识,打通市场大门,通过科技、理念的传授,让农民翻身做主。另外,高职院校开展的教育工作与教育内容,要贴合当地农村的实际发展情况。传统的农业劳动者可能更关注在社会地位这方面,但是接受专业教育的新型职业农民则是更加注重掌握新型技术、接受市场营销知识、懂得管理方面的内容,他们扮演着智利载体的角色。所以在开展教育工作过程中,要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的发展状态,突出区域性人才教育差异,不断的调整教学内容,不断的适应当地发展规模,这样所进行的教育工作才能有的放矢,发挥实效性和实用性。
4结语
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这一块,农业高职院校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单单开展教育工作还不够,还要在工作开展过程中,根据环境、科技、产业的变动,整合资源,完善教学体系,借助互联网和科技的手段,丰富教学模式,为我国培育更多具备高素质、高文化水平、懂技术、敢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作者简介:张彬,女,讲师。
参考文献
[1]何静.涉农类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2017(11):51-53.
[2]张海芳.农业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7,45(16):252-254.
[3]田启超,马世波,孟庆旺,张堰.高职院校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策研究[J].山东畜牧兽医,2018,39(05):62.
作者:张彬 单位:眉山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