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汶川特色农业品牌设立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震中汶川农业标准化的基本县情
汶川县按照“遵循规律、以人为本、趋利避害、优质高效、加快发展”的重建思路,结合县情,确立了全县灾后恢复重建的战略定位、总体构想、基本要求、工作重点和奋斗目标。战略定位———面向四川、服务全州,努力把汶川建设成为阿坝州新型工业集中发展区、岷江河谷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羌禹文化生态体验区。总体构想———建设一个中心,打造两条走廊,发展四个区域。基本要求———融入成都经济圈,打造阿坝州南大门,建设魅力新汶川。工作重点———突出住房重建、城镇重建、设施重建、产业重建、精神家园重建。为此,汶川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农业标准化工作,近年来已先后多次召开全县农业标准化工作会议;县政协也通过视察和专题调研,对农业标准化工作予以大力推动。全县各级党政部门以实施农业标准化为抓手,众志成城,积极推进特色农业品牌的建设步伐。
1.1.1建设了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经过多年的努力,震中汶川县建成了“南部茶叶、猕猴桃两大产业带,北部以甜樱桃为主的特色水果产业带和无公害蔬菜产业带”,有1个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优质茶叶标准化示范区”,有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威州镇甜樱桃”、“蔬菜(甜椒、大白菜)”。
1.1.2打造了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精品“汶川大樱桃”知名品牌
汶川县农业标准化职能部门始终坚持“以质取胜”的服务方针,把优质服务融入“汶川大樱桃”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同时,充分运用质量监督抽查、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等手段,帮助“汶川大樱桃”生产基地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查找质量问题和安全隐患,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能力,完善“汶川大樱桃”标准体系,使“汶川大樱桃”真正成为惠泽广大群众的效益品牌。
1.1.3积累了一些发展震中汶川特色农业品牌的经验
在实施农业标准化的进程中,完善县农业标准化推进协调机制,重点推广“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模式,突出工作的有效性,加大“汶川大樱桃”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推进力度,抓好质量提升工作,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汶川大樱桃”特色名牌,促进了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发展。这种发展模式在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土地综合利用、市场开拓、农民增收等方面积累了不少有益经验。
1.1.4培养了一支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的人才队伍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汶川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充分发挥牵头和协调作用,和涉农部门一道,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培养和锻炼了一支标准制定、宣贯、实施、技术指导的人才队伍,切实提高了农业标准化工作的绩效。
1.2震中汶川农业标准化建设仍处在爬坡上坎阶段
上述情况表明,农业标准化在加快震中汶川特色农业产业化进程、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做强做大做优特色产业等方面贡献明显。与藏区其它县相比,震中汶川县农业标准化的特色农产品无论是示范项目,还是示范规模以及品牌创建,都走在了前面,成为藏区农业发展的新看点、新标志。但也应看到,震中汶川农业标准化建设仍处在爬坡上坎阶段。
1.2.1标准化社会化大生产的特性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矛盾日益突出
标准化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农业标准化也一样,它需要科学的分工、密切的配合和集约化生产。目前,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模式缺乏必要的分工,农业标准化生产的所有工序从头至尾均由同一个生产单元完成,广大分散经营的农户普遍缺乏资金、生产技术、营销能力、管理经验等标准化生产的基本要素,这种模式与社会化大生产分工较细的共性要求是不相适应的。农户在农业标准的实施过程中,很难严格按照标准要求组织生产。比如:克枯辣椒、雁门菠菜等原本优良的农产品质量出现波动下滑的趋势,也是因为一家一户的生产模式,使得疫病防治、农药残留控制等工作无法一一到位。
1.2.2农业融资模式无法满足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需要
在调研中笔者了解到,涉农的金融机构虽然采取了多种措施,想方设法地为农民提供金融支持;但是,因为抵押、担保等条件要求,农业项目的融资受到很大的限制。即便是这样,作为融资主体的广大藏羌农民因为个体分散和弱小,融资数额也相当有限,无法满足农业生产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需求。
1.2.3土地利用模式制约了农业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
土地使用权的分散和不成片,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造成过多的土地闲置、土地撂荒,减少了农业标准实施的载体,已经严重影响了农业标准化项目的顺利实施。
1.2.4农业投资风险的承担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农民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积极性
近年来,猪肉、粮食、蔬菜等农产品价格的大幅波动和无数次农产品价格的频繁变化,充分证明农业项目是一项高风险的投资项目。汶川县一些地方出现的一年栽苹果树,二年砍苹果树,三年又栽苹果树的事件,极大地影响了广大农民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积极性。这样类似的事件,不能简单地归责于当地党政干部决策不科学,其根本原因还是没有真正的风险承担机制。投资自主、自负盈亏,谁投资、谁受益,是所有投资行为的基本原则;而政府引导甚至组织实施的项目,一旦产销出现问题,损失的却是广大农民群众。不但影响农民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积极性,而且还会破坏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1.2.5本土农产品特色品牌“撂荒”的现象依然存在
品牌的创建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要获得相关机构认可的品牌极其不容易。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地方特色品牌由于缺乏进一步打造和开发,还未获得相关机构认可就被闲置一边,正逐渐被人们遗忘,没有起到品牌应有的辐射效应。本土的三江腊肉、水磨茶叶、克枯花椒、龙溪土鸡、绵虒豆花等特色品牌,具有地方特色,有知名度,有买方市场,但没能够进一步做大、做响、做亮。
2.做大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品牌的必然选择
2.1工业标准化工作给农业标准化工作的启示
2.1.1实施农业标准化的必要条件
标准化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产物,它要求生产技术、管理方法、市场营销等行为需要由一个组织来统筹协调,分工实施,不可能也不应该由某一个生产单元来独自完成。从农业发展的进程看,现代农业已经不再像传统农业那样,仅仅依靠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这两个生产要素,它还包含资本、新技术、科学管理、新闻信息、综合市场等新型生产要素。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模式运行的农业企业,是能够将这些要素有机的组合起来并获得最佳秩序,并能将农业生产和销售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农业生产真正成为市场经济中充满活力的元素。因此,农业标准化作为标准化工作的一部分,只有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来运行,才能做大、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品牌。
2.1.2利用抓工业的理念谋划抓农业是思维定势
从农业标准化的生产过程来分析,农业标准化是将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科学管理、信息资源用于农业生产的一个关键过程。现代农业需要的工序细分、质量安全、管理专业化等,必须要有组织的实施。利用抓工业的理念谋划抓农业,以标准化联结城乡产业,实现农业工业化,是世界发达国家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基本规律。
2.2大力发展现代企业制度模式运作的现代农业企业
2.2.1特色农业品牌的载体
从农业特色品牌的创建来分析,品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品牌是资产,品牌又是资本,企业是品牌的载体。品牌需要企业按照市场规律有组织、有计划的打造和创建。自主经营的企业是市场中最具活力的细胞,农业企业能够将田间地头和大市场紧密地联系起来,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的反映。本土优势企业做亮了,品牌才具有技术经济含量;良好市场声誉的品牌反过来又能够促进企业的发展。震中汶川的特色农业品牌必须要以企业为载体来加以实施、加以优化,必须大力发展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模式运作的现代农业企业。
2.2.2特色农业品牌的后盾
从风险保障机制来分析,按照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模式运行的农业企业,能够实现投资自主、经营自主、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并有效的防范和化解风险;同时,作为独立运行的企业主体,才能够按照现代融资管理的必然要求,拓宽融资渠道,获得更好的金融支持。因此,汶川县要做大、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品牌,就必须以现代农业企业为有力的科技后盾。
3.做大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品牌的方法
“十一五”期间,藏区的阿坝州在加强标准研究、加快标准制订、完善标准体系、强化标准管理上狠下功夫,制定《无公害畜产品麦洼牦牛系列标准》等农业地方标准73个(其中:省级地方标准4个),将《麦洼牦牛系列标准》等16个州级地方标准翻译成藏文,作为牧民群众通俗易懂的藏汉双语标准,基本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标准体系。大中型企业稳步推进“双采”工作,阿坝铝厂、四川省治权集团峨塔水泥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全州建成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33个(其中: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22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9个),已考核合格的项目25个,覆盖全州13县,涉及蔬菜、水果、中药材、藏系绵羊等特色农畜产品和主导农畜产品。农业标准化示范种植面积达16万亩,示范养殖规模达70万头,特色效益农牧产业链条延伸至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带动九寨沟天然葡萄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等10余家州级龙头企业发展,组建阿坝州甜樱桃专业协会等219家专合组织,带动示范户4万余户,实现经济效益超亿元。为此,笔者认为:针对震中汶川农业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该借助阿坝州“十一五”期间标准化工作的新台阶,依靠科学方法,坚持重点论,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实施农业标准化,切实解决现实中面临的重点问题,因势利导、趁势而上地做大、做强、做优特色农业品牌。
3.1采取职能定位,解决农业标准化工作中的角色错位和越位问题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农业标准化的实施主体是农业企业,政府不能也不应该成为实施主体。但在实践中发现,政府职能部门有时未能完全准确把握自身的角色,有意无意的充当了实施主体,大包大揽所有繁杂事务,造成了错位和越位。事实上,在农业标准化工作中,政府只能定位在引导、服务和监督职能上。在引导上,要改变直接参与农业标准化项目建设的做法,由微观管理和调控向宏观管理和调控转变。在服务上,要按照“小政府大服务”的执政理念,通过制定宣贯标准、培训技术人员、建立健全服务组织、统一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各类技术服务,采取体系性的有效措施,为农业标准化的实施提供支撑;要鼓励龙头企业积极争创农产品品牌,从而做响品牌、做大企业。在监督上,要加强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监督检查,清理整顿农业投入品的市场,严防假冒伪劣农资坑农害农,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防范于未然。
3.2采取融资政策,解决农业标准化项目建设的资金瓶颈问题
资金问题仍然是制约当前农业标准化发展的一大瓶颈。可以这样说,没有较大的投入,农业标准化就不可能顺利实施,也就谈不上大的产出。通常情况,只有大投入,才会有大产出,也才会有高效益,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地方政府必须出台倾斜性政策,千方百计地拓宽农业标准化的融资渠道。一方面,政府可以出台政策,对已建成的示范项目实行以奖代补的激励机制,鼓励项目业主,调动其积极性;另一方面,重要的是向社会融资,可以通过将震中汶川的一些优势项目进行包装,向社会招揽致力于发展汶川农业的企业和企业集团,投资汶川农业项目;积极鼓励县内发展较好的农业标准化大户和能手,联合投资组建股份制农业企业;政府还可以组建农业投资担保公司,为业主提供担保贷款,不断缓解建设资金的短缺问题。
3.3采取土地入股,解决土地集约化经营的土地分散问题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模式运行农业标准化,土地分散在一家一户的现状不容回避且应加以正视。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扬弃就是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政策长期不变的前提下,震中汶川要积极探索土地有效流转的新模式,解决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模式来运作农业标准化过程中,必须逾越的土地分散的这道“土地坎”。通过政策性鼓励、引导农民以土地作为资本,投资入股农业企业,让农民成为农业产业企业的员工,形成利益均沾的共同体;然后,动员专种大户、农业龙头企业适度规模成片租用农民土地,并统一集中开发;甚至,政府可建立农业产业化园区,即由政府将土地进行直接征用后,在确保土地用途性质不变的前提下,再公开挂牌招引农业产业化企业,由入驻企业来推进实施农业标准化,这无疑是解决土地规模化、集约化中出现问题的有效途径。
3.4采取基金投入,解决风险防范的机制缺陷问题
如果说,目前实施农业标准化工作还不尽人意的话,从一定意义上解析,这与没有从根本上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有必然的联系。在当今科技信息时代,任何一项投入,投资主体都要进行风险评估和防范,方可达到最佳决策。当前,藏区对农业标准化项目的投资,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任何风险防范机制。因此,震中汶川建立和完善风险防范机制迫在眉捷。实践证明,要投入基金,建立农业投入风险专户,切实降低农业投资的风险;要投入基金,建立和完善作为农业产业工人的新型农民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要投入基金,建立农业产业工人的劳动保障制度,并通过这些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最大程度的保护投资主体和农民的合法利益,才能阳光灿烂。
3.5采取重点突破,解决横向统筹协调的具体障碍问题
强化统筹协调,沟通横向联系,抓好农业标准化项目的示范、建设、深化和新项目的申报工作,重点做好精品项目的建成,开辟震中汶川农业标准化精品示范区的绿色通道;进一步监督与指导企业按标组织生产,加强“双采工作”,赋予标准化体系涵盖先进的技术经济,逐步提高企业自我管理与自主创新能力;结合“3•15”、“世界标准化日”和“质量月”等活动的开展,深入农村、进入企业,做好基层第一线的信息反馈,并通过报刊、杂志、互联网、电视、广播等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标准化法律法规,营造做大、做强、做优震中汶川特色农业品牌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