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乡村支农贷款投放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盘锦市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投放分析
盘锦市农村信用社创建于1999年,先后经历了由农业银行、人民银行、银监局管理等几个发展阶段。目前全市农村信用社共有机构网点72个,服务范围覆盖全市农村各个角落。自2001年来,盘锦市农村信用社不断加大农业贷款投放比例,已成为全市农村地区最为重要的金融支撑力量(见表1)。
2.盘锦市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投放情况
盘锦市农村信用社1999年下半年开始正式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经过几年的发展,小额信贷的种类不断丰富,由原来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发展到农户联保贷款、一般农户保证贷款等,并在2001年以后得到了迅猛发展。数据表明,经过近10年的实践,盘锦市贷款投放注重向农业产业进行了倾斜,至2009年12月末,盘锦市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与2001年相比增长271260万元,其中仅农户小额信贷增长为141782万元,增幅分别达到了310.31%和290.09%。其中:盘山县和大洼县的农户小额信贷余额145450万元,占全市涉农贷款总量的98.97%。盘锦市两县所有的农村信用社网点都开办了农村小额信贷业务,在增量贷款中有90%以上是靠小额信贷的增长。
二、盘锦市农村信用社在信贷投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信贷品种少,期限短
盘锦地处辽河三角洲中心地带,地势平坦,多水无山,得天独厚的土地和气候条件,适宜发展农业。盘锦是全国重要的水稻主产区和优质稻米生产基地,也是著名的文蛤出口基地;还有世界最大的苇田,年产芦苇50万吨;有118公里海岸线,20万公顷滩涂湿地及16万公顷淡水水面,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河蟹人工孵化和养殖基地。同时,也正因为盘锦农村经济鲜明的地域性特点,信贷投放也存在着与盘锦市农村经济发展不匹配的问题。主要反映在:
第一,小额信贷贷款品种少,支持传统的业务空间在缩小。目前来看,盘锦市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形式单一,只有农户联保、小额信用贷款、一般农户贷款,很难满足情况各样的产业和个体农户,由于贷款品种的不足,使农村信用社业务空间存在严重局限性。
第二,小额信贷的贷款期限较短。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一般控制在1年以内,“春放秋收冬不贷”的做法与现代农业反季节、长周期的特点不甚匹配,导致信贷与产业结构矛盾日益尖锐。如大洼县地区的特色水产养殖业产业周期为1-3年;农户的养殖业周期为1-3年;农产品加工业、储运业需1-4年;林果业的生产周期1-3年;水稻种植,一般都是当年种,第二年春天出售,而农信社的小额信贷还款周期都是截止年底,这与一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农业生产项目的实际需求不相符合,所以一些农户不得不提前出售农产品,导致农民收入相对减少。
2.小额信贷资金来源不足
第一,资金来源和后续资金得不到有效保障。农村资金分流仍然严重,农民贷款难的问题始终不能得到解决,小额信贷在农村的资金支持同样难以得到保障。有些金融机构在农村“抽血”,农村的一部分剩余收入以存差的形式大量流入城市。但其他金融机构在农村贷款的投放量却远远不如农信社,全市2009年12月末小额信贷17.3亿元,其中,仅盘锦市农村信用社一家就占全额的84.9%。
第二,人民银行虽然给予部分支农再贷款,但相对巨大的农户群农贷资金仍有较大缺口,尽管支农资金有所提高,但是所占比例却并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而且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甚至更短,到收回再贷款时只是一个电话或一纸凭证就便了事,再加之银监部门或主管部门对农信社的贷款规模按期间进行余额控制,这就客观要求农信社必须春放秋收。农信社这边不论是否出现沉淀、出现不良,也不论农业年景是否受灾,再贷款到期必须无条件归还。
第三,从农户资金需求方面看,农村信用社小额信贷的成功运行,使得农户生产规模扩大,资金需求量增加。一方面农村经济新的增长渴望新的信贷支持力度。另一方面,许多获得小额信贷资金支持而走上了脱贫致富道路的农户已经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活广告,在这种示范效应下,需要农村信用社信贷资金的农户肯定会越来越多。
3.信用环境困难大
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其生产周期长,自然风险大,产品附加值低,而且我国农业基本还处于靠天吃饭的阶段,所以一旦农业发生较大变化,农村信用社就有可能面临极大的贷款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人口素质比较低,农村信贷中不乏存在一些“钉子户”或“老赖”户,从而使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回收存在很大困难。但由于政策性的要求农村信用社又必须发放这类贷款,所以在欠发达的农村地区,通常会导致一个恶性循环,即借款人借入资金往往用于消费性用途或维持简单再生产,对于扩大再生产或农业产业化所需的投资无异于杯水车薪,对推动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增长意义有限,同时又大大增加了贷款收回的难度,提高了贷款风险。
4.信贷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农村信用社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以各县镇居多,农村的现实环境使得农村信用社的信贷管理制度相对比较落后。一方面很多农村信用社缺乏贷前的缜密审查制及有效的贷后管理机制,或者即使存在一些相应的信贷管理制度,但由于农民素质较低,分布分散,难以配合农村信用社做好相关的调查工作,往往使得各项管理制度难以落实到实处。另一方面,部分农村信用社信贷人员本身业务素质不高,对各种信贷制度敷衍了事或是根本不贯彻执行,结果使得贷出的款项常常处于一种松散的无法管理状态。信用社贷款五级分类的管理就存在很多问题,例如:信贷档案的不完整性、贷款借新还旧频繁、贷款转移用途难以鉴别、互保互贷的贷款难以进行风险评价、借款人信用信息不对称等等,使得信贷风险增加。
5.较高的违约成本
由于农信社贷款有着专门的用途、确定的借款人,固定的期限,贷款发放无论是用于生产经营还是消费,受借款人生产经营周期和资产转换周期的影响大,流动性较低,贷款回收难度就大。一旦发生了还款危机,信用社将面临巨大的违约成本。因为农村信用社为防范和转移风险,即使要求借款人提供抵质押等担保物品,但这类担保物品多为房屋、建筑物、机器、厂房、土地使用权等专用性较强的资产,制约其变现的因素较多,而存单以及可上市的股票、债券等流动性高的资产不多,导致贷款如不能按期收回,其违约成本相当高。
三、加强农村信用社支农贷款投放的对策建议
1.根据农户需求适当增加贷款品种、延长贷款期限
作为地方农村信用社,应该根据当地的经济特色,创新小额信贷品种,灵活为客户提供信贷业务。传统的小额信贷,品种少,形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因此盲目的照搬不但发挥不了小额信贷的优势,而且很容易打击广大农户对于小额信贷的积极性。
(1)科学设计农户小额信贷的利率、期限和金额。首先,依据风险大小、信用高低和农户的偿还能力,适当控制贷款利率的浮动,实行差别贷款利率。综合考虑借款人信用等级、贷款金额、贷款期限、资金及管理成本、风险水平、资本回报要求以及当地市场利率水平等因素,在浮动区间内进行转授权或自主确定贷款利率。其次,根据农业生产的实际,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使农业生产周期与农业资金周转速度相衔接,克服人为缩短贷款期限和违反农户意愿安排贷款的做法。根据盘锦市农业生产的季节特点、贷款项目生产周期和综合还款能力等,灵活确定小额信贷期限。应允许传统农业生产的小额信贷跨年度使用,要充分考虑借款人的实际需要和灾害等带来的客观影响,个别贷款期限可视情况延长。最后,要尽量提高小额信贷额度,确定符合农户资金实际需求的贷款额。农户小额信贷以“小”为特征,主要解决单个农户的资金需求,发放的贷款额应至少能维持农户整个生产周期的资金投入量。根据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借款人生产经营状况、偿债能力、收入水平和信用状况,因地制宜地确定农村小额信贷额度。
(2)创新贷款品种。要积极探索、创新适合“三农”特点、具有差异性和多样化的小额信贷新产品。例如大力发展林权质押、土地使用权质押、订单农业、农村厂房抵押贷款等信贷新品种,满足农村多元化的信贷需求。另外,现在各银行金融机构广泛发行信用卡,对一些有稳定收入来源的客户可以进行短期透支,相当于短期无息贷款。联系实际,信用社也可以针对农户这种特殊群体,对农民发放小额的贷记卡,村委会进行审核担保,对有资格的农户发放贷记卡,减少手续,方便快捷。
2.建立完善的政策支持体系
政府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鼓励金融机构为中低收入人口提供贷款,给予农户各种优惠的政策,使小额信贷具有社会性,从而能够增加社会福利。
(1)税费或资金成本的优惠政策。可以通过对税费或资金的减少来帮助农村信用社发展小额信贷。如在再贷款利率方面给予适当的优惠以降低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成本或调整支农再贷款期限以适应农业生产周期,或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减免小额信贷营业税与所得税,通过减低因农户业务不断扩大而带来的资金压力,鼓励农村信用社多发放小额信贷。
(2)资金支持政策。人民银行可以通过加大资金支持来化解农村信用社历史包袱,进而鼓励农信社加大对支农贷款的投放。如扩大对农村信用社发行和兑付专项票据的额度。同时,对一些特殊的省(区)增加或扩大发放专项贷款的额度。
(3)存款准备金率的优惠政策。人民银行可以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来增加支农资金来源,进而加强对支农信贷的投放。2009年,大部分农村信用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1%,比大型商业银行低4.5个百分点,其中,涉农贷款比例较高、资产规模较小的1379个县(市)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准备金率为10%,比大型商业银行低5.5个百分点。按照2009年11月末存款余额测算,大约可增加农村信用社资金来源2700亿元。
3.有效防范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
盘锦市农村信用社最关键的问题之一是风险控制,而风险控制机制的建立,不仅需要政府积极发挥监管作用,还应当积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制度,例如,采取“比例借贷、分级监管”制度,“农户联保”制度等,加强贷前审查和贷后管理,农村信用社自身也要营造一个诚信的大环境。要加强信贷人员的培训与培养工作,依法放贷,依法管贷,对于各种信贷业务要有始有终,言而有信。同时又要经常关心信贷项目的进展情况。同时强化外部监督,从源头上管理贷款行为,建立农村信用数据库,作为放贷的参考等。孟加拉乡村银行的小组模式以及我国平遥试点的风险补偿基金和多用户联保制度等,都是值得借鉴的风险防范模式。风险是银行信用活动的本质属性,是不能完全避免的。因此,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防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想既治标又治本,必须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常抓不懈,逐步形成科学严密的内控运行体系,确保农村信用社安全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