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劳务输出对农业影响调研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随着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大量富余,外出务工的农村劳动力不断增多。农村劳务经济,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文化、技术、人才和信息交流,促进农村土地规模化经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农村劳务输出也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制约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濮阳市农村劳务输出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濮阳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11年底,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达到62.8万人,占农村劳动力人数的33.3%,且多数为男性。从年龄结构看,19—40岁之间所占人数较多,达40.6万,占劳动力转移人数的64.5%;从外出务工地域看,出省务工的人数越来越多,2011年省外务工人数达35.2万,占务工总人数的56%,且主要是流向东部,在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务工的占45%。
二、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后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一)农业劳动力资源匮乏。由于大量精壮劳动力外出,留乡务农的劳动力呈现文化素质较低、年龄偏大和以女性为主等特点,学习、接受和应用农业科技的能力相对较弱,致使推进濮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缺乏优质的劳动力资源。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受到制约。近年来,濮阳市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道路和饮水工程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加大了义务投工和集资的难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土地实际利用率下降。一方面随着年轻力壮、文化素质较高劳动力的大量转移,家庭留守人员无法经营或不能完全经营土地,必然导致土地利用率下降。另一方面,务工收入在农民家庭收入中比例的逐年增大,使大部分农民不再把农业生产作为经济收入的唯一来源,务农积极性不高,土地利用率下降,土地撂荒开始成为时下的农村社会问题。
(四)农业科技推广缓慢。由于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和文化水平稍高者大部分外出务工,留守劳动力看不懂农药、化肥、除草剂的使用说明书,更谈不上搞配方施肥、土壤分析、新技术种植养殖等,田间耕作凭传统经验种粮,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推广速度较慢。从而致使农产品科技含量得不到提高,产业结构升级不快。
三、促进农业稳定健康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一方面,要针对当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的结构变化,切实抓好先进实用技术的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努力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科技、会经营的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另一方面,要加大转移就业培训力度,提高外出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
(二)促进农村土地合理流转,提高土地利用率。一方面在坚持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探索出租、代租、转租、转包、托管、入股、置换、返包、转让、代耕等多种土地的流转方式,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的发展,提高土地利用率。另一方面,要对土地相对集中的农业生产能手在资金、技术、税收等方面予以倾斜和优惠,提供政策支持,切实提高土地投入。
(三)完善农村金融服务,重点扶持农村种养大户。要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加大农业信贷力度,降低农业信贷门槛,降低农业贷款利率,在信贷服务方面向种养大户和重点项目倾斜。要把握农业结构调整方向,找准支持农业发展切入点,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效益好的农业生产经营项目中,根据发展需要,要适当扩大单户贷款限额,开发适应规模化经营的信贷品种。
(四)改善农机具装备结构,提高农机化作业水平。要抓住国家实行农机购置补贴的机会,加大舆论宣传和政策引导力度,提高农业机械作业效率和覆盖面,实行机力代替劳力,弥补因农业劳动力不足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良影响。
(五)加大节本增效技术推广,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要围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这一主线,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旱育无盘抛秧、农作物病虫综合防控等一批节本增效的农业新技术,通过降低劳动强度、节约生产成本、提高单位产量和农产品品质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科学生产。
(六)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农业生产成本。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完善可以加快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减少农业投入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生产环境。要因地制宜,对一些基本农田改造要统筹兼顾,把排灌设施、机耕道路建设相结合,对农村的水利设施要加大投入,搞好大中型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畅通灌溉渠道,产生“长藤结瓜”效应,使农业用水流得进、排得出,为农业生产发挥旱涝保收的作用。
(七)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推行农村社会化服务。针对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的情况,组织农户开展互帮互助活动,在品种选用、农资供应、统一技术指导等方面提供社会化服务。围绕主导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通过鼓励农村种养大户、运销大户、农机大户、农技推广机构、基层供销部门、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和农村基层组织利用各自优势,兴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龙头,组织农民进行生产,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并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