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业化学防旱节水的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本文作者:王一鸣单位: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北京
干旱频发和水荒加剧互为影响,共同制约着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干早是我国历史性灾害,从公元前206年至公元1949年期间,共发生大小干旱1056次。据1951一1980年30年的资料统计,每年发生早灾7.7次,平均每年农田受早面积为2067万hmZ,并呈明显增长的趋势。50年代平均每年受旱面积为1153万hmZ,60年代为2160万hmZ、70年代为2593万hmZ,80年代为2500万hmZ,90年代的前4年平均已达到3000万hmZ,干旱造成的粮食减产约占各类气象灾害总损失量的一半,足见影响之大。我国又是一个水资源相当贫乏的国家,尤其是北方严重缺水。全国」80多个城市中的300多个缺水,其中50多个严重缺水;全国约有1/3耕地和2/3的牧区水源紧张,对于农村,我国至少还有8000万农民在早季无法保证足够的用水,水荒的威胁正在加剧。干旱引起水荒,水荒加剧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威胁将长期存在.因而抗早和节水密不可分。对干早灾害应采取“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方针,对水资源应采取“开源与节流并重,近期以节流为主”的方针,农业化学抗旱节水技术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1农业化学抗旱节水技术的研究进展
1.1研究思路
农业化学抗早节水这一领域的研究始终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重视,从50年代至80年代曾掀起数次研究热潮。虽然它属于辅助技术的范畴,有些方面还不尽完善,但其优点十分突出,表现为针对姓强,适应性,应急性好,在干旱胁迫和缺水环境中均能发挥其独特作用,而为其它常规措施所难以替代。尤其是在农作物需水关键时期和已临近发生干旱和干热风时,能充分显示其见效迅速,使用简便,投人经济,无毒无害的特点。作为新技术的应用,它与作物抗旱品种和常规技术共同组成了新的栽培技术体系。对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而言,则被称为是抗逆减灾的农业化学调控,其农业气象减灾作用体现在:灾前应用,如拌种、浸种后,作物根系发达,吸水能力增强,防早意图已贯输其中;临灾应用,如在春早、干热风时喷施,可充分发挥对水分“开源节流”的双重调控作用,显著增强农作物的抗早性;灾后应用,如受早后作为补救措施,可促进作物迅速恢复生机,使救灾功能得以发挥,从而为抗旱节水提供了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1.2具体进展
在研究上我们的做法是争取立项一试验研究一形成学术思想一组装配套技术。“七五”期间农业化学抗早节水技术的研究列入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开展了保水剂、蒸发抑制齐J和土壤结构改良剂等水分保蓄技术在旱地农业中的应用研究,简称“三剂”研究。在山西屯留晋东南早地农业试验区,以“三剂”中的蒸发抑制剂—“抗早剂一号”为重点,系统研究了对旱地玉米的施用方法、不同剂量、喷施时期、品种搭配、种植区域、增产效果及抗旱节水机理等,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并在1987年抗御小麦干热风和玉米卡脖早的应用中效果显著,1988年全县一举推广近700Ohm”获得成功,人民日报及时作了报道。与此同时对“三剂”进行了剂型筛选、效果鉴定、机理研究、配套组装,形成了对种子、土壤、植株都能进行抗旱处理的,在作物全生育期都能抗御干早的农业化学系列技术,并在晋东南旱地农业试验区和北方旱农地区的应用中均获得了成功,在生产上发挥了抗逆减灾的作用,得到当地领导的认可和农民群众的欢迎。“三剂”从试验研究阶段进入生产示范阶段,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农业化学抗旱节水技术的研究开拓了新路,为农业气象减灾技术提供了简易经济有效的措施。“八五”期问在黄淮海地区“作物农业化学抗逆增产综合技术研究”继续作为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除确保抗旱节水的研究重点外,扩大了抗逆减灾的研究范围和内容,初步形成了农业化学抗逆减灾化学调控的学术思想、理论依据、分类体系、技术特点、系列产品和配套技术,使这一领域的研究成为体系,并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在“七五”“三剂”的研究基础上,“新三剂”的研究又列入了“八五”国家攻关项目,要求研制筛选抗旱节水增产效益比当前已有剂型更好的新剂型.经过几年的攻关研究,在保水剂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抗旱型种子复合包•42•衣剂。本剂型的主要特点在于突出以抗旱节水为主的复合多功能,它复合了抗旱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微量元素、微肥和农药(杀虫剂、杀菌剂),既能抗早节水,又能消毒种子,防病治虫,促进生长,补肥增效,从而使复杂的技术简单化,严格的技术实用化。作为一种新型的多功能化学制剂,它在研究上取得了新突破。作为一项抗早保苗的新技术,被农民誉为“农作物的保护神”。
2应用进展
2.l开发进展
在开发上我们的做法是争取立项一开发研究一中试车间一成果产业化。仍以抗早型种子复合包衣剂为例,除了在“八五”国家攻关项目中安排了中试车问和示范推广基地的研究内容外,其开发和应用又专门列入了农业部“科技兴农”专项资金项目,从而加快了产业化的进程。由于抗旱型种子复合包衣剂需要针对不同作物研究配方,所以必须开发研究出系列产品。针对不同地区土壤养分丰缺状况,病虫害发生特点以及新型农药的出现,进行了品种筛选和浓度试验,对原有配方进行了改进和定型,形成了目前应用于生产的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四种新剂型.
在中试车间的建设上,我们与黄淮海试验区所在地的山东陵县农业局共建,即共同投入、共同负贵,共同实施,共享成果,建成了中试车间。当年生产出抗旱型种子包衣剂40t,在陵县的春播保苗中发挥了作用,受瓢农民的欢迎。1994年生产160t,1995年生产160t,三年累计生产360吨,两年累计应用面积已超过60万hmZ,新增社会效益d55o万元,增强了自身的运转能力。
2.2推广进展
在推广上我们的做法是争取立项一建立网络一协作推广一成果效益化。成果转化的关键在于推广应用,推广应用的关键在于长期坚持,至今已有十年之久,抗旱剂一号就是实例。当1988年在山西省屯留县推广700ohm’时,还列入不T推广项目.我们在一手抓研究的同时,坚持用另一手抓推广,在晋东南地区推广,在山西省推广,在北方早区推广,在南方季节干旱区推广,均取得了成功,形成了规模效益,并得到有关部门的认可,先后被列为农业部和国家科委的推广项目。1989年列为农业部“丰收计划”项目;1990年列为农业部“八五”国家重点农业新技术推广项目;1”l年列为国家科委、农业部、水利部农业节水大面积推广项目,1992年列为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兴农”项目,1993年列为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即国家科委的中国成果推广计划(CAsP).这些项目的实施在抗旱节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90年代继“抗早剂一号”后,我国又研制了第2个黄腐抗旱剂—FA早地龙。我们从一开始就全力投入,进行试验研究,抓好示范典型,实施产品监制,进行宣传讲课,并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牵头,负责组织指导全国的推广工作。一方面协助农业部植保总站和国家科委成果办公室成立了两个部门系统的全国FA早地龙推广协作网;一方面又与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取得联系,作为抗旱科技成果纳入各地抗早部门议事日程,成为一项旱作农业抗早减灾的措施组织实施。
为了加速农业化学抗旱节水技术的推广应用,采取了技术培训、电视讲座、科技录相、报刊报道、广告宣传、印发资料、图片展览、现场示范、推销产品、技术咨询、总结交流等多种方式,促进了成果的转化,使其变成现实的生产力,产生规模效益;在推广应用中再发现新间题,开阔思路,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3发展前景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从70年代初即从事农业化学抗旱节水技术的研究应用,特别是“七五”到“八五”连续十年的攻关研究和推广应用,已为抗旱节水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当初从某一化学制剂的应用开始,发展为多种制剂系列技术;从作物某一生育期的应用,发展为针对种子、土壤、植株全生育期的抗早处理,从某一单项技术的运用,发展为组合配套技术的实施,并形成了抗逆减灾农业化学调控的系列技术,其中以抗旱节水的化学技术更为成熟,并正带动抗逆减灾其它方面的研究。在农业气象学科中已逐步形成了这一领域的优势,从项目实施、系列产品、适用技术、生产厂家、试验基地、推广网络,形成了以研究为主的研究一开发一推J’-三结合技术体系,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九五”开始,国家对抗旱节水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抗早剂一号”已被列为国家科委“九五”重中之重的推广项目,抗旱剂和保水剂亦被列为农业部“九五”重点推广的十大节水早作农业技术之一,任重而道远,然而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