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林木害虫双条杉天牛的发生及防治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双条杉天牛的形态特征及生态习性,总结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关键词:双条杉天牛;形态特征;生活习性;防治方法
双条杉天牛分布于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湖北等省,危害杉木、桧柏、侧柏等树种。它是树干害虫,以幼虫蛀害树干,被害树干有扁圆形的成虫羽化孔,树干被害处有白色新鲜流脂及虫粪,木屑外露,树皮片条开裂易削落。被害树木,树势衰弱,叶色发黄,直至整株枯死。
1形态特征
卵长椭圆形,长2~3mm,宽0.8~1mm,初产时乳白色,具光泽,孵化前淡黄色,半透明。蛹淡黄色,体长15~25mm,头部下倾于前胸下,口器向后,触角向后伸展达腹部第2节。幼虫乳白色或淡黄色,体呈圆筒形,上下略扁;上颚强大,黑褐色;前胸节较头部及其他各体节均宽,侧缘略呈半圆形,背板黄褐色,生密毛;中胸以后数节渐次狭小,气门为椭圆形,褐色,位于中胸的一对最大;老熟幼虫体长18~35mm。成虫体长7~28mm,宽1.6~6.5mm,体形扁阔;全身密布黄色短绒毛,头和前胸黑色,头部向体前方伸出,具有细刻点,口器朝向前下方;触角及足黑褐色。
2生活习性
双条杉天牛在河南地区1年发生1代,以成虫在树干木质部的蛹室内越冬。少数2年1代,以幼虫在木质部边材的虫道内越冬。翌年3月上旬,气温在15℃~20℃时成虫咬破树皮爬出,在树干上形成一个个圆形的羽化孔。成虫出来后,早晚多栖息在树皮裂缝、树杈附近或树基萌芽丛中,于每日上午10:00时左右至下午16:00时左右在树干活动;夜间温度低时有群栖现象。雌雄成虫都可多次进行交尾,并有边交尾边产卵的习性。卵多产于2m以下的树皮裂缝和伤疤处,少数产于根颈部的树皮缝中。卵期7~14d,自然孵化率很高。初孵化幼虫停留在树皮上或取食皮层,经5~10d后蛀入木栓枯皮层。5月间幼虫蛀入韧皮部,危害韧皮部和边材部分,并在边材上蛀成扁圆形不规则的虫道,虫道内充满木屑和虫粪。幼虫蛀食常造成线状流脂,随着幼虫食量的增加,流脂现象也增强,树木枯死主要由此阶段的危害所致。7~9月间幼虫蛀入木质部危害,随着虫龄增加,虫体变大,虫道也由细变粗,粪便及木屑不排出,前蛀后填,一般向下继续蛀害一段距离后,在靠近边材部位筑蛹室。8~10月间幼虫在蛹室内化蛹,9~11月间变成成虫。
3防治方法
3.1营林措施。一是营造混交林。据调查发现纯林受害重,混交林受害轻;但大片纯林内局部营造混交林,不能抑制该虫危害,只有大块成片的混交林,才能控制该虫的发生和蔓延。二是造林时选择抗虫能力强的树种。三是加强林间抚育管理。做好松土、施肥、浇水等日常管护,促进苗木生长,增强树势,提高苗木的抗病虫能力。四是做好冬季疏伐和夏季卫生伐。伐除虫害木、濒死木和枯死木,并除去虫害木根际萌蘖,清除留在林内的枝旺桠,保持林内卫生。对伐倒后的虫害木,要剥皮捕杀幼虫,并设法处杀侵入木质部的幼虫、蛹或成虫,或剥皮后放入水中浸泡。
3.2人工防治。一是在越冬成虫出孔前,在前一年虫害林地内刷涂白剂,防止成虫产卵并毒杀初孵的幼虫。涂白剂要在2m以下的树干均匀涂刷。二是在成虫羽化盛期,可组织人力捕杀。三是在初孵幼虫危害流脂处,用锋利小刀刮皮搜杀幼虫,或用木锤敲击流脂处,击杀初孵幼虫。
3.3生物防治。保护和利用天敌。双条杉天牛的幼虫天敌种类较多,有肿腿蜂、红头茧蜂、矛茧蜂、白腹茧蜂、蜘蛛、螨类、鸟类、寄生蝇、白僵菌等,要充分地保护和利用这些天敌。
3.4化学防治。对初孵幼虫或幼龄幼虫,可采用树干喷药。此时幼虫危害树皮,少数侵食韧皮部,可喷施40%的氧化乐果、25%的杀虫脒等100倍液喷射3m以内树干,或重点喷射流脂处,喷到树皮完全湿透为止,杀虫效果较好。二是当幼虫在韧皮部和木质部边材处蛀害时,可用刮刀在树干基部和不同方位刮开10~15cm长的树皮切口2~3处,刮到见木质部,然后用药棉蘸原液3~4ml,夹在切口上,使药液通过树干输导组织,起到毒杀作用。药剂可用40%氧化乐果、25%的杀虫脒、50%的杀螟松乳剂等。三是成虫发生盛期,施放烟雾剂,熏杀成虫,兼杀初孵幼虫。
参考文献
[1]董铁民,陈晓阳,张学敏,等.侧柏[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中国森林昆虫[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3.
作者:陈凯 单位:夏邑县林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