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农业高质量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提要]吉林省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农产品品种多而杂,产业结构不合理,品牌多而不亮,农业生产方式粗放,资源浪费严重,总体质量不高。面对上述问题,从提高农业生产标准、促进农业产业融合,打造特色产业品牌,质量安全监管,强化科技支撑、人力支撑、资源支撑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018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重要部署。近期吉林省为了进一步落实视察东北讲话精神,吉林省开展了“解放思想推进吉林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其目的就是推进吉林省经济的全面振兴。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有助于经济的振兴,因此要紧抓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契机,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目前,吉林省农业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进程中,虽然农产品供给的数量上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但是总体质量不高。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产品品种多而杂,特别是低端农产品有余,而高端农产品不足,然而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自给性消费明显减小,质量型消费、家外消费明显增加,现有的农产品无法满足人民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二是农业总体体量大,但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的发展更多的仍是原始的种养,产业链条短,产业融合度低,附加值不高,缺乏国际竞争力,而且农民收入渠道窄。三是缺乏品牌的培育和保护,导致品牌多但是不亮,品牌之间相互倾轧,严重内耗,市场营销力小。四是农业生产方式粗放,资源利用率低,对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如何破解农业低水平、低质量发展的难题,推动农业向高质量发展,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推进吉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提高农产品质量
目前,食品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重点问题。保证优质安全的农产品,要从源头上也就是生产环节抓起,要按标准进行生产。然而,目前吉林省的农产品无论从生产到加工都缺乏安全控制标准,导致生产无序,农药化肥大量使用,但是利用率低,大量的化肥农药沉积在土壤中、水中和生态环境中,致使农品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进而在国际市场上往往由于农残超标等原因导致产品价格下降,毫无竞争力。因此,吉林省首先要加快制定各类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标准,特别是吉林省的特色农产品,例如水稻、玉米、人参、林蛙等。同时要增强农民安全生产的意识,通过多渠道、多平台宣传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的使用规范,并要求严格执行。其次,支持和鼓励中小规模的经营主体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国家级和省级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最后要扶持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率先实行标准化生产,发展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扩大“三品一标”种植面积,提高吉林省农产品的整体质量水平,进而提高国际竞争力。
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业转型升级
产业融合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然而目前吉林省产业融合度不深,农民更多停留在原始的种养业,农业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偏低。2017年,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之比为2.2∶1,与发达地区还有明显差距。以人参产业为例,吉林省人参产量占世界人参产量的65%,而韩国人参产量不及我省1/3,但是产值却是我们的25倍,最重要原因是由于产业链条短,出售的都是原字号的产品,而韩国人参已经广泛应用的食品保健品等领域,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极大的提升了产品的价值。因此吉林省应该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推进各类生产要素优化配置,促进农业生产、加工、流通、休闲及其他服务业有机融合。在此基础上打造新产业和新业态,促进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特色产业的发展。最后要创新龙头企业培育机制,构建粮食、畜产品、园艺特产业“三大”精深加工板块,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向农业的下游要效益。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
三、打造吉林特色农业品牌,提升国际竞争力
农业品牌的培育、建设和保护对于提升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因为它是产品质量与生产者信誉的体现。所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必须把农业品牌建设摆在优先的位置。吉林省由于缺乏对农业品牌的培育、整合和保护,导致品牌多而杂,而且品牌之间相互倾轧,严重内耗,不能一个拳头对外,导致吉林省的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毫无竞争力可言。以大米为例,目前吉林省大米品牌600多家。因此吉林省应该打造吉林特色农业品牌,通过品牌建设来推动吉林省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要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工程,突出抓好大米、人参、鹿茸、食用菌、杂粮杂豆等品牌整合、培育、宣传和保护,特别是巴音朝鲁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要求把“吉林大米”的品牌做响,品质做优、企业做强,效益做大,以品牌建设促进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其次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商标注册与品牌创建,同时加强品牌宣传推介和市场开发,加大吉林品牌农产品宣传推介力度。最后要强化农产品品牌保护和监管,规范市场竞争秩序。避免品牌冒用,给企业和行业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进而严重扰乱市场竞争秩序。
四、健全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长期以来,农业的主要任务是保供给,增加产量是第一位的,由于农业产业链条长,经营主体多,因此给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同时由于安全监管的基础差,人员匮乏导致监管能力不能满足监管任务的需求,这个问题在基层尤为突出。因此要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要完善安全监管体系,建立省、市、乡三级监管体系,明确分工,落实监管责任。二是强化省级综合性质检中心的风险监测与信息预警能力建设。同时加快建设市级综合质检中心和县级综合质检站,满足经营主体对农产品,特别是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的检疫检验的需要,并为“三品一标”产品的认证提供便利渠道。三是建立完善农副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从源头抓起,同时加大属地管理和责任追究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五、强化农业科技装备研发转化,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吉林省农业质量不高、产业大而不强,最根本的是产业素质不高,仍以传统的粗放的经营方式为主,严重阻碍了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高质量发展。因此,发挥现代科技装备支撑力量,首先要加强在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等领域的研发力度,进而减少农产品品种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其次,加强农机装备的研发和推广、解决农业机械质量差、功能弱、马力小、普及程度低等问题。最后,要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机制,农业科技成果只有与农业相结合,转化为生产力,才能真正发挥其效能。然而,目前吉林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不足40%,与发达国家的70%~80%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应加大对农技推广部门包括实验用地、资金、项目等方面的支持,促进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同时,组建一批典型示范基地,以项目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和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最终使得农业科技成为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
六、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职业农民,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支撑
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经营主体,目前吉林省家庭农场23,100家,农民合作社突破8.5家,龙头企业突破500多家,但是总体质量不高,特别是农民合作社空壳和能人把持现象严重,与农民利益关系度较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同时小农户和兼业农户长期存在,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导致农产品质量差,效益低,无法面对大市场的竞争。因此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的确定既要利于发展现代农业,又要考虑到不同的规模目标所释放的社会效益,要结合吉林省省情和各地区土地规模的实际确定适度规模,在现实生活中要避免最求过大规模的倾向。发展适度规模经营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经营主体。因此,应加快培训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要充分发挥各类培训机构的作用,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尊重农民意愿,培养出一批以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骨干和种养大户为主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完善职业农民管理体系和教育培训体系,提升经营主体掌握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能力。运用市场办法,引导各类生产经营主体融合发展、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多形式提高农业发展质量。
七、加大农业资源保护力度,走绿色兴农之路
吉林省以往的农业发展主要是拼资源、拼环境,农业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而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农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在促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首先通过推行轮作休耕、秸秆还田等保护性耕作技术,发展循环农业等措施加大对农业生态保护力度。其次要合理使用投入品,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和农药也尽力使用绿色肥料、有机肥料,农药也尽可能使用低毒低农残的,减少面源污染。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减缓对生态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破坏,走绿色兴农之路。
参考文献:
[1]抓准农业转型升级关键词——专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J].农民科技培训,2018(2).
[2]吉林省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6-2030年)[J].吉林农业,2016.6.8.
[3]迟明亮,隋志田.桦甸市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查与思考[J].基层农技推广,2018(7).
[4]王忠海.抓住“七化”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J].甘肃农业,2018(9).
作者:杨朝丹 单位:中共吉林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