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特色农业发展的研究2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
1.1“特而不优”问题凸显
茌平县现有的农产品结构中,初加工产品比重较大,精深加工产品比重较小。一些特色产品,由于加工设备陈旧落后,技术条件差,没有经过精深加工,以原始产品出售,导致农产品产业增值链条薄弱,产品效益无法实现最大化。此外,茌平县农产品国家级、省级品牌非常少,市场占有率低。农民用品牌打市场意识淡薄,经营者只注重品牌的识别和促销功能,致使优质的农产品也无法形成竞争优势和价格优势。
1.2“利益共同体”不稳定
当前,茌平县特色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系不紧密,辐射带动能力弱。企业与农户联结方多为松散型,农户尚未成为市场活动的主体,处于分散经营的状态,难以抵御市场风险,在农产品价格下跌时,企业自身都难以抵抗,更无法确保农户的利益,对农户生产带动力不强。此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及农户之间不时出现违约或毁约现象,未能形成真正的合作伙伴关系。
1.3“特色能人”匮乏
近几年,随着茌平县科技特派员活动的开展,80%以上的农业科技人员从县、乡镇到村,参与技术推广工作。然而,随着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可选择的人才已经非常有限。一些老科技特派员由于看家本领已传授给农民,不能及时得到进修,知识难以得到更新,无法把最新农业科研成果推广给农民,故而出现“本领危机”。此外,农村虽涌现一批“土专家”和“能人大户”,但数量不多,带动作用非常有限。
1.4农业服务能力“短腿”
目前,特色农业的发展对农业技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茌平县相关涉农服务部门却难以适应,一些服务的内容、措施、办法和手段已跟不上特色农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农村基层组织在农民急需的销售服务、信息服务、科技服务、资金服务、法律和文化等公益服务方面的作用非常有限,这些都阻碍了特色农业的发展。
1.5财政政策不配套
政府对农业产业化投入的专项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产业化的发展。当前,在特色农业发展资金方面主要是以贷款和自筹为主,现有的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在发展产业化经营时,多数由本地业主和自己投资为主,虽然各级政府在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扶持,但金额十分有限,加之银行贷款门槛高,造成企业和种养大户不能扩大规模,增加效益。
二、关于发展茌平县特色农业的建议
2.1延伸特色农业产业链条,增加特色农产品附加值
延伸产业链条,一是要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运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提升种子种苗、种植养殖和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统一向农民提供优质品种和科学技术,提升农产品层次,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二是各个乡镇要根据自己发展的特色农业招商引资,引进适合当地需要的精深加工项目,解决农产品生产销售问题,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三是依托十大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各乡镇农产品市场,发展农产品分拣、包装、贮藏、保鲜等加工项目,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专业户。
2.2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创茌平农业知名品牌
实施品牌战略,一是农业企业和生产者要树立品牌意识,做好品牌的市场定位,结合市场消费需求和竞争态势,在市场上选准符合消费需求的、不同于竞争对手的品牌定位。二是挖掘好农产品品牌内涵,把茌平的文化、历史故事、旅游景点融入到品牌创建中,丰富农产品的文化底蕴,提升品牌的文化品位。三是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参加农超对接、农产品展示交易会等活动,培育壮大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品牌。同时加大广播、网络等媒体宣传,扩大品牌的知名度。四是建立品牌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使农产品生产、销售等环节都处于严格的监督之下,确保合格农产品进入市场。
2.3打造更为紧密的特色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一是健全“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由公司技术人员亲自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生产出来的产品全部由公司负责收购和销售,实现一体化经营。二是要鼓励龙头企业同农户签订产销合同,大力发展“订单农业”,规范订单合同,使农户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确保二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三是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支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兴办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也可以创办各类专业合作组织,让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真正融合。
2.4以培育新型农民为重点,加快农业特色人才培养
一是聘请农业专家,定期对农民进行“阳光工程”教育培训,将教育培训与农时季节、生产环节、关键技术紧密结合,通过农民“点菜”、农技专家“下厨”解决种养中遇到的技术难题。二是建议各乡镇组建农村创业型人才库,由农业局出头为各乡镇聘任优秀的乡土人士担任各村乡土农技员,登记造册后由县财政每人每年补贴5000元工资。分期分批选派乡土人才到先进地区学习深造,及时把新品种的使用和最新的技术推广到广大农民手中。三是经常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对基层农技人员分层分类培训,保证农技人员每年必须接受一次集中培训。四是政府要设立农业人才专项资金,吸引农业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去工作,以合作社为试点,对支援合作社建设的农业专业人才给予工资待遇等政策“倾斜”。
2.5着力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首先,财政要新增设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每年安排的专项资金应按年财政增长的比例同比例递增。同时,探索新的投入机制,采取贷款贴息,社会投资参股,有偿借款,给大中型专业基地农户无偿补助等办法,重点支持一批能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龙头企业、基地以及种、养殖规模大户。其次,金融部门积极开展“金融服务‘三农’行动计划”,在支持粮油收购,加工企业所需资金的同时,积极拓展信贷范围,开展“五个一”信贷支农工程,重点支持资信好、效益好、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规模基地和种养大户,并在利率上给予优惠。
2.6转变服务理念,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服务能力
县乡两级政府应进一步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完善体制改革有关政策,增强农业综合服务功能。首先,不断完善管理制度,增强服务效能。要合理设置乡镇农业公共服务岗位,实现有事必有岗、有岗必有责。积极支持科研院所、农民合作社等组织,深入基层开展服务,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其次,要加大财政支出用于农业公共服务项目的比重,重点支持技术服务场所建设和仪器设备配备,逐步为各农业服务站配备专业试验、检测仪器设备,使各服务站真正为农民提供科学的服务。最后,加强培育农业信息员队伍建设。各村要配备专门的信息员,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各类媒体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有利于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等方面的信息,切实为农民生产提供帮助。
作者:尉红梅何红霞单位:中共茌平县委党校
(二)
一、存在问题
一是农业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沟渠、机耕路不配套,导致旱不能灌,涝不能排,农业机械难以有效利用;二是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低。缺乏龙头企业的引导和带动,千家万户的小生产同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相衔接的矛盾日益突出,龙头企业发展滞后,农村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产业链较短而不健全;三是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方式单一。进入市场的农产品几乎都是初级产品或初加工产品,且以农户自行销售为主,产品各自为价,市场竞争力较弱,效益低下;四是劳动者素质偏低,青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从事农业生产的大多年老体弱,文化水平较低,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运用能力差,开拓创新性不强;五是土地流转难度大,大多数群众靠土地生活的思想还很严重,各家各户自主经营,极大地阻碍了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进程。
二、对策
2.1优化区域布局,推进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区的集群发展
根据娜姑资源优势,围绕创建高原特色农业基地和示范园目标,推动和建设优势特色农产品不同类型、不同产业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优势特色农产品向优势产业带集聚。在低热河谷地区,选择以会娜软籽石榴、蜜枣、王家山黄果、耐晚霜核桃、早、晚优质葡萄、冬早蔬菜为重点的特色经济产业为现代农业园区核心产业,建立会娜软籽石榴产业为县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带动会泽石榴产业的快速发展;建立耐晚霜核桃、早、晚优质葡萄、冬早蔬菜为镇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带动早、晚优质葡萄、冬早蔬菜的快速发展。在温热坝区,选择优质稻、小春马铃薯为核心产业,兼顾山区优质玉米为重点的优质粮食产业为现代农业园区,建立优质稻、小春马铃薯产业镇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带动优质稻、小春马铃薯产业的快速发展。把娜姑打造成集特色种植、休闲观光体验为一体的“生态田园、特色果园、绿色菜园、观光花园”及旅游休闲新镇。
2.2加大投入,推进农田水利化
整合发改、财政、农业、林业、水务、中低改办、科技等相关部门的重大项目、资金,集中投入高原特色农业,形成推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加大资金统筹管理力度,设立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资金管理专户,确保资金及时、安全、高效投入到建设中。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抓好中低产田改造,使示范园区100%达到“地成块、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高稳产农田标准。
2.3培植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经营化进程
加大涉农龙头企业招商引资力度,扶持一批有特色、有优势、有前景的龙头企业,引进具有领先水平的技术、设备,并从政策、信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推动高原农业特色化、特色农业规模化、规模农业品牌化、品牌农业工业化。在扶持发展龙头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农民营销大户、中介服务组织、农技人员领办、创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产业化生产基地,形成产业化的群体优势和规模经营,提高农民在生产经营中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不断完善利益联接机制,协调好生产、加工、流通各个环节的利益关系解决好利益分配问题,实现企业、农户、专业合作组织经济利益最大化,努力构建多赢格局。统筹规划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布局,在重要农产品集散地、优势农产品产地市场建设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益。
2.4机械化装备农业,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
加快开发和推广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装备设施。优先发展适宜优势特色农业需要的小型农机,完善和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激发农户提高使用农机的积极性,使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逐年提高。构建新型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完善农机基本经营制度,提高农业机械的规模化和集约化水平,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2.5强化科技支撑,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一是加大农业科技服务力度,加大优质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力度,积极研究与之相配套的各项丰产栽培技术,促进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应用;二是大力实施“百亩核心区、千亩展示区、万亩示范区”的“百千万”高产示范创建活动,以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规模化的优势带动优势农业产业园区的发展。三是建立农机农艺协作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农机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提高农机化技术和装备水平。四是以科技入户工程,基层农技体系改革项目为工作切入点,实行零距离服务,定点、定户、定产业、定面积、定效益上门服务,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真正把农民培养为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型职业农民和实用人才,成为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生力军。
2.6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和规范土地经营权流转
建立健全镇级土地流转服务站、村级服务点,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和信息服务平台,培育流转中介服务组织,推行土地流转合同备案和鉴证制度,加强土地流转用途监管,规范土地流转行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采取租赁经营、反包倒租、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使土地、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种要素向产业园区、种养基地、合作社经济组织、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和龙头企业聚集,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2.7挖掘名镇名村文化资源,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
做大做强以历史文化名村白雾铜运古道万里京运第一站、滇东北罕见的亚热带风光小江、以礼河、金沙江的汇合处三江口壮观景象、通省大道云峰古驿道等为主的特色旅游业,开发生态旅游,体会“乌蒙磅礴”、“金沙水拍”,体验当年京运的艰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形成相互带动提升第三产业发展。
三、结语
发展高原特色农业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特色农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宣传发展高原特色农业重要性、发展目标、建设重点以及各类优惠政策,共同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积极参与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良好氛围。分年度、分阶段、分产业及时总结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成功经验,探索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条件下推进高原特色农业的新路子,加以推广运用,才能加快娜姑镇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步伐。
作者:金树会唐存凤尹富永单位:会泽县娜姑镇农业技术推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