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低碳农业发展理念与形式范文

低碳农业发展理念与形式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低碳农业发展理念与形式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低碳农业发展理念与形式

从资本主义初期至今,随着科技进步高歌猛进,人类对自然认识不断深入,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人们对大自然由敬畏改成无畏,由顺应改成凌驾。尤其是工业革命以后,伴随着化学工业与机械工业的运用,化肥、农药等的大量施用,农业产出效率大大提高同时,单位粮食产量能源投入与碳排放激增,对气候自然力的扰动频繁、猛烈,农业生产进入高效高碳阶段。高碳的化学农业生产方式导致污染强度大、污染周期长、治理困难的面源污染。面源污染直接导致臭氧破坏、温室效应、酸雨、水污染、水资源短缺等问题,使区域气候恶化,极端天气频发,造成农业生产能力下降,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供给。高碳的生产方式引致土地日益贫瘠、土壤碳库水平下降、农产品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遭遇挑战。

吉林省地处白山黑土的松嫩平原,是世界三大黑土地资源之一,素有“大粮仓”的美誉。然而,调查显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高碳的生产方式已导致吉林省黑土地对生物、生态和粮食的原生态承载力递减,有些区域甚至出现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和沙漠化现象,黑土地综合生产能力的自然力基础日渐脆弱。随着人类对高碳高效农业的反生态做法的反思,人为降低气候灾难意识的提高,民众、企业与政府趋向于认同了农业发展方式只有走出高碳发展误区,转化为能源低投入、高效利用、二氧化碳低排放的现代低碳高效农业,才能实现天蓝、地绿、水清、人类健康的天人合一生态目标。这种高效低碳农业既有优于原始社会低效低碳农业的高效,又有优于化学高碳农业的低碳,是一种人类积极主动选择生态型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是一次质的飞跃。

从主体功能区的角度出发,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大省、商品粮基地,农业是区域重点产业。虽然目前商品粮增产百亿斤粮食计划已基本实现,但粮食的可持续增长,就目前的地力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据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研究,吉林省的区域环境水平、区域生态水平、区域抗逆水平三个“指数”在国内排名靠后,位列第22。说明吉林省农业发展模式是以环境牺牲为代价,不具可持续性。改变发展模式,要求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低碳升级。

一、吉林省低碳农业发展思路

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吉林省在农业低碳化转型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为全面低碳化发展奠定了基础。未来应在种植、养殖与林业碳汇方面下功夫。首先,种植业低碳化发展。吉林省在减量农业、绿色农业产品认证、秸秆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都为下一步的低碳种植业全面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低碳种植业发展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区域资源禀赋特点,遵循低碳农业发展规律,选择适应本地区的发展模式,实行多元化、差异化发展;坚持低碳高效原则。低碳种植业应该在不降低产量的情况下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既不能恢复到最初的低碳低效农业,也不能发展当前的高碳高效农业,要实现生态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减量替代原则。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减量、替代,用农家肥替代化肥,用生物农药、生物治虫替代化学农药。用可降解农膜替代不可降解农膜;循环利用原则。把循环经济的理念灌输到低碳种植业发展中,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为资源永续利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不断提升对发展低碳种植业的认识,在生产、流通和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进行低碳化升级,发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和土壤碳汇工程,从而让百姓吃到放心的粮食蔬菜。

其次,畜牧养殖业的低碳化。《牲畜与气候变化》指出,牲畜及其副产品实际上至少排放了325.64亿吨二氧化碳当量的温室气体,占世界总排放的51%,远远超过粮农组织先前估计的18%。目前,吉林省在畜牧种植业协调共进的循环农业、沼气池建设以及低碳畜牧养殖技术方面已有较多的实践。未来发展低碳畜牧养殖,应坚持如下原则:资源节约原则。“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发展低碳畜牧业应尽可能地节约使用各类资源,注重节约用水、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消耗,提高畜禽生产效率,实现减投节能;综合效益原则。加强低碳畜牧养殖业的科技自主创新,以最适量的物质投入,获取最大的产出效益。生态安全原则。畜牧业的低碳化不仅涉及农业资源与环境保护,更涉及农业生产技术转型、食品安全、国民健康。低碳畜牧养殖是生产绿色畜牧产品的过程,既要收获优质产品,又要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生产生态双安全。科学系统原则。发展低碳需要养殖业,要有统筹的思维,即要考虑如何从技术、制度、管理等方面避免农业生产对环境的破坏作用,实现农业环境友好,提高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农用资源的节约和可持续利用。通过政府的规范引导、人才队伍的建设、增加资金和科技投入,大力提升社会各界对低碳畜牧业发展的认识、发展标准化和循环化的畜牧养殖业,做好低碳畜牧养殖产品的深加工、加强畜牧业生产污染的治理。最后,碳汇林业的发展。依托于长白山原始森林,吉林省是全国闻名的林业资源大省,具有发展碳汇林的自然优势。在自然条件方面,目前吉林省拥有经济林面积约为7.92万公顷,天然林面积571.2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148.22万公顷。②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多部政策法规,强调要在继续大力造林,扩大森林面积的同时,加强现有森林保护与经营,进一步提高森林资源质量,增强森林固碳能力,增加森林碳汇。

③虽然吉林省的碳汇林业建设尚处起步摸索阶段,还没有正式进行碳汇林业建设试点,也没有启动林业碳汇项目,但发展趋势和潜力已日渐明显。针对吉林省碳汇林建设现状,本文认为应该坚持如下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把碳汇林业的建设与应对气候变化和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相结合,在保持和增强吉林省森林碳汇能力的同时,以碳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政府与市场协调发展原则。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和鼓励公众主动参与碳汇林业的建设。引入竞争机制和市场法则,综合运用政府补助和市场机制,减少国内应对气候变化成本,推进吉林省资源碳市场的发展;充分争取碳汇基金项目原则。吉林省在发展过程中应坚持积极争取国际、国内碳汇项目资金,辅之以自筹资金,多方筹集资金来共同发展林业碳汇事业。

通过设立育林基金、建立多种形式碳汇体系、培育碳汇交易试点,发挥森林资源大省的林业碳汇优势,为区域经济、环境做贡献。

二、吉林省低碳农业模式

我国低碳农业发展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南方经济发达地区。福建采取了福建台湾农业研究中心主导模式,通过发展碳汇农业、有机种养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开展低碳农业实践。广西主要采取立体生态循环、绿色植保保护、免耕栽培、科学节肥减排、高效节水灌溉、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可再生资源替代等模式发展低碳农业;江苏采用立体种养节地模式、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农用化学品替代与休闲观光农业等发展低碳农业。吸取国内低碳农业经验,结合省情,整合优势资源、规避劣势与风险,选择的发展模式如下:

(一)低碳农业产业集群式模式

产业集群是指在有限地域的特定产业或产品生产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企业及其相关支撑机构(包括供应商、生产商、顾客、地方政府、中介组织、知识生产机构等),依靠比较稳定的分工协作和纵横交错的网络关系,形成的有利于产业组织协调的空间集聚体,代表着介于市场和等级制之间的一种新的空间经济组织形式。④根据吉林省自西向东依次为草原、台地和山区的地形地貌特点,对低碳农业发展进行区域差异化设计,可以整合区域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低碳粮食、绿色畜牧业与绿色中草药生产加工集群,从而提升区域农产品整体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其中,西部草原地区,发展绿色畜牧养殖业。围绕绿色畜牧养殖业,培育无污染的肉、乳、特色产品与加工企业,以大型企业为龙头,形成绿色畜牧产业集群。中部台地(黑土地),是世界闻名的黄金玉米带,承载着粮食供给压力,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其黑土地地力优势,减少化肥施用,增加绿色有机肥,生产有机粮食,并形成集生产、加工为一体的粮食产业集群;东部山区是绵延起伏的长白山山脉,是天然的中药药材库。充分发挥药材库优势,培育绿色中药材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区域药业产业集群。将绿色畜牧业、绿色粮食产业及绿色中药产业三个子集群有机结合,形成互助共生的吉林省大农业低碳产业集群。

(二)低碳农业“5R”模式

在农业生产中遵循循环经济“5R”原则,即以循环经济方式发展低碳农业。所谓循环经济的“5R”原则,即为减量化(deduce)、再使用(Reuse)、再循环(Recycle)、再生性(Reproduce)与替代性(Replace)原则。⑤其中,农业的减量化原则,靶向农业生产输入端资源过度投放。要求从生产源头节约使用资源,用较少的资源(化肥、农药、除草剂等)实现既定生产目标;再使用原则,靶向农产品低效利用。旨在延长产品与服务的生命周期,高效利用资源,减少排放;再循环原则,靶向农业输出端资源的一次性利用。要求生产出的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之后,能够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当成垃圾丢弃;再生性原则,靶向农业生产中使用的不可再生资源。要求农业生产尽可能使用可再生资源,要在保证资源再生性前提下,使资源的消耗速度慢于资源的再生速度;替代性原则,靶向农业生产使用的不可再生不可替代资源。要求,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吉林省通过遵循农业“5R”原则,促进低碳农业发展,如采取如精简包装、秸秆资源化、沼气和太阳能利用等方式。

(三)农产品碳标签模式

目前,在低碳经济发展大潮中,美国、日本、韩国及欧盟国家纷纷设计建立食品、家电、汽车等低碳认证机制,产品张贴碳(足迹)标签,鼓励减少碳排放,承担相应的气候生态责任。吉林省发展低碳农业,应借鉴发达国家经验,对农产品实行碳标签制。加强对低碳农产品认证的法律法规建设力度,通过对农产品碳足迹认证升级,促进低碳农业发展长效有序发展。对低碳农产品实施碳标签制升级可以采取以下方法:首先,在农产品初级品生产环节上制定碳排放标准,促进生产源头的低碳化;其次,在农产品加工环节上制定碳排放标准,促进加工过程低碳化;最后,在流通环节上制定碳排放标准,促进农产品流通过程低碳化。通过全程控制实行整个农产品生命周期碳足迹的减量化。

(四)林业碳汇模式

针对吉林省林业发展现状,为了充分发挥吉林省的林业资源优势、有效利用林业政策红利,应通过积极推进林业碳汇可交易化,促进林业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和谐统一。集结政府、科研机构、金融企业等各方力量,通过政府政策引导、学术专业机构科技保障和金融企业的资金支持,构建林业碳汇交易机制、搭建林业碳汇交易平台、培养专业碳汇交易人才,从而实现碳汇林经济效益的有效补偿。其一,设立育林基金。吉林省发展碳汇林业,增加资金投入,专款用于造林绿化增加碳汇。各级政府要积极组织义务植树,严格执行退耕还林政策,中西部地区要更新改造“三北”农田防护林,开展荒漠化治理,加强“四旁”绿化。其二,加强已有林地保护。根据吉林省的实际情况,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其三,建立碳汇交易市场。目前,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本省情况,积极申请引进碳汇林业项目,选取合适的地区率先搭建林业碳汇交易平台,利用市场机制促进林业碳汇发展。

作者:刘静暖刘宇孙媛媛杨扬单位:吉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