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如何应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范文

如何应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如何应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如何应对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国种养殖业集约化程度的提高,种植业中的化学品投入大幅度增加,带来了严重的农业面源污染;农作物秸秆、畜禽粪便等过去被农民作为燃料和肥料的重要资源,也随着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被丢弃不用,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如何在确保我国米袋子和菜篮子安全的前提下,解决好农业生产自身带来的面源污染,已成为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必须正视和认真对待的关键问题。本文对湖南省桃源县的畜禽养殖污染问题进行了分析,试图对此问题找出一个可行的答案。污染现状桃源县是湖南省的粮食大县和养殖大县,其养殖业的主体是蛋鸡和生猪。2011年,全县家禽存栏4232.26万羽,生猪存栏177.5万头,各类规模化养殖场达3500多家。

据该县畜牧水产局估算,全县养殖畜禽每年排放粪污量达560多万t,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一是空气恶臭难闻。近年来,桃源县的养殖业正逐步走向集约化、规模化,形成了一批生猪和蛋鸡养殖密集小区。据当地群众反映,由于多数养殖户都是将鸡粪随意露天堆放、倾倒,不做任何处理,天热的时候鸡场周边几公里范围内都恶臭熏天。穿过这些养殖密集区的2条主要交通干道,桃源至陬市段、桃源至三阳段,则成为远近闻名的“臭廊”,行人掩鼻而过,车辆快速通行。二是土壤污染。不少养殖户将养殖场建在自己的承包地上,畜禽粪尿直接排放到周围的农田。少数养殖场虽进行了简单的沉淀、过滤或者发酵处理,但最终废液还是向周围的农田排放。

连续多年的粪便排放积累,远远超过了周围农田土壤的安全承载量,导致土壤理化性状改变难以耕种。青林乡珠明村一养殖户喂养50头母猪,虽然自建了1个小型沼气池处理了部分粪便,但是大部分猪粪尿还是直接排放到田间,造成附近2hm2良田无法耕种。据桃源县有关部门初步调查统计,全县这类因严重养殖污染不能耕种的农田已达数百公顷。三是水体污染。调查发现,在养殖密集区,由于养殖场任意排放粪便污水,区内大小河流池塘都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质乌黑发臭。当地群众反映,原先这些河里鱼虾丰富,现在不但一条鱼都没有,连手都不能洗了;前几年,该县四喜养殖公司猪粪尿沉淀池溢出排放,把下游的“田河水库”变成一个大“猪粪坑”,水质变为劣Ⅴ类,治理难度很大。更为严重的是,在一些养殖年限较久的乡镇,如漳江、深水港、青林等,由于畜禽粪尿的长期直排,粪便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已经渗透到地下污染了地下水,有些地方被污染的深度已达几十米。

养殖业带来严重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政府管理缺位,也有农民种养殖习惯的原因。一是养殖场建设缺乏规划和管理。桃源的畜禽养殖业不同于传统的一家一户作坊式的小规模散养。它的突出特点是规模化、集中和高密度。既有蛋肉鸡存栏10万只、生猪几万头的大规模养殖户,也有沿河道集中分布的中小规模养殖户。养殖密度高度集中时,如缺乏相应完善的粪便收集处理设施,很容易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桃源县的畜禽养殖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政府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做好养殖户的疫病防控、市场开拓等生产发展方面,而对于环境问题并未给予更多的关注。一直到养殖规模很大,环境问题很突出的时候才引起足够的重视。哪些区域可以建养殖场,养殖场的密度应为多大,相应的粪污处理设施和综合利用措施有哪些,县里并没有总体规划。养殖户主随心所欲,想在哪里建就在哪里建,选址只考虑自己方便。有的场建在公路旁,有的建在河道旁,有的建在水库周围,有的建在粮田当中,有的甚至建在饮用水源附近。大量养殖场聚集在人口稠密的村镇当中、公路沿线以及河流水塘周边,完全不考虑周围环境的承受能力和污染物的输送途径,结果就是建到哪里污染到那里。缺乏规划布局、建场审批和管理是造成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二是没有完善的粪污综合利用渠道。桃源县畜禽养殖场具有粪污收集和处理设施的很少,绝大多数养殖场将粪污直接排入河湖或堆积在养殖场周边,造成地表水体的富营养化。该县养殖的主要品种是蛋鸡,鸡粪也是主要的污染源。前些年桃源县鸡粪主要是用于洞庭湖流域的淡水珍珠养殖,因为珍珠养殖造成水体严重污染,政府严格限制水体施用鸡粪,鸡粪就没有了“出口”,只好就地堆积、排放。近年来,农业系统在大力推广沼气,但因为鸡粪成分不太适用于沼气生产,导致养殖户积极性不高;同样因为鸡粪成分的原因,鸡粪也不适合用于稻田肥料,而水稻正是桃源县种植业的主要产业。这样,在当地就很难找到鸡粪利用的“出口”。这不仅仅是桃源一个县的问题,也是我国南方稻区普遍面临的问题。三是农民没有施用有机肥的动力。桃源县生猪存栏量大,猪粪产量也很大,猪粪既适合用于沼气,也可以用于水稻种植,按说在当地消化不应该是问题,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首先是劳动力问题。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在乡种田的多是老人和妇女,施用猪粪又脏又累,见效又不如化肥快,所以没人愿意用,拿当地养殖户的话说种地农民就是“白给都不要”。有的养猪场虽然建了沼气池,但产生的大量沼液同样送不出去,因为是液体,种田的农民没有办法拉。如果养殖场主动向外输送又需要有管道,养殖户承担不起这个投资。

猪粪、污水、沼液没有去处,养殖户就随意倾倒、排放。另一个原因就是有机肥性价比不高,与化肥相比没有竞争力。桃源县曾经建过一个利用鸡粪的有机肥厂,产品虽然不臭不脏,但价格太高(1000元/t),农民用不起。加之当地水果蔬菜面积小,销路不畅,厂子最后还是垮了。四是养殖户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和资金。用当地干部的话说,现在环保的事情是领导在讲、搞大企业的老板也知道,但老百姓不管!从事养殖业的普通农户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多数养殖场建设中只考虑生产,不考虑配套的粪污处理设施。全县各类规模化养殖场3500多家,建有多级沉淀池和过滤池的仅有少数,配套建有沼气池的只有几家大型、标准化养殖场,其他绝大多数养殖场都是将粪污直接排入沟港河道或露天堆放。当地不论普通农户还是规模化养殖场,资金都比较紧张,所以在投资建设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因陋就简,只考虑最基本的生产设施,不考虑配套的粪便污水处理设施。少数大中型的养殖企业虽然对畜禽粪便进行了一些处理,修建了过滤池和沼气池、引进了“零排放”养殖技术等,但考虑运作成本,往往也只是稍作示范而已,实际并没有起多大作用。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对策措施资源特征决定了我国将长期面临着农产品供给的巨大压力。如何在确保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安全供给的前提下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也是一个涉及子孙后代生存的问题。既不能因为保环境而“因噎废食”,也不能以发展的借口牺牲环境,要给子孙后代留下足够的发展空间。既要继承和发扬光大我国传统农业几千年来好的做法,也要利用市场经济的思路通过经济手段引导农民在发展生产的同时,使保护环境成为其自觉行为。同时,也要加大政府监管和执法力度。加强养殖业发展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一要逐步推行养殖业分区管理。在人口密集区、水源地、重要河流等区域划定禁养区和限养区,在适合发展养殖业的区域设置适养区。在禁养区内不得新建、扩建畜禽养殖场,之前建成的畜禽养殖场应逐步搬迁或关闭;限养区内严格控制畜禽养殖场的数量和规模,不得随意新建、扩建规模畜禽养殖场,已建的群众意见较大的各类畜禽养殖场应当逐步搬迁或关闭;适养区内按照规模适度、种养结合的原则,严格按照审批程序有计划、有条件的发展。二要根据当地农业产业结构、土地承载量等要素,进行养殖容量评估。新建、扩建各类畜禽养殖场都要以地定畜,畜禽粪便还田时,不能超过当地最大农田负荷量,避免造成面源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三要坚持生态健康养殖发展方向。优先发展生态型和资源综合利用型畜禽养殖场,鼓励在密集养殖区域建设农业示范基地。加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途径的研究解决畜禽养殖业污染的根本出路是将畜禽养殖业纳入整个农业生产体系中,促进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必须将畜禽生产、粪尿与污水处理、能源与环境工程,以及种植业、水产业等统一进行考虑,把环境污染减少或控制到最低限度,最终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对于类似桃源县这样的南方水稻产区,必须解决畜禽排泄物,特别是鸡粪及其产物在水稻田的利用问题。即便是深加工的有机复合肥,由于成本问题也不便远距离运销,所以畜禽粪便处理首先致力于就地、就近还田消化,否则必将造成当地环境污染。同时,要继续探索各种“零排放”或“减排放”的生态养殖方法,以综合利用为主、设施处理为辅,大力推行种养结合的循环养殖模式,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总量。

加大对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国家要加大对养殖场治污的政策支持力度。对配备粪污处理设施并且达标排放的示范养殖场,要有奖励、有支持。中小型养殖场要继续通过以奖代补的政策,鼓励其不断完善排污设施并且投入使用。对于利用畜禽粪便生产生物肥料、生物质能等综合利用项目,应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从用地、税收、补贴等多方面予以扶植,尽可能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品的竞争力。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向广大农民,特别是有养殖意向的农户,大力宣传环保知识,力求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加强对畜禽养殖户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大力宣传畜禽污染的严重性,提高畜禽养殖场(户)从业人员的环境意识和管理水平。要本着“谁污染,谁治理”原则,使广大畜禽养殖户明白自己肩负着治理环境、消除污染的责任,促使畜禽养殖户及早注意环境保护,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现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