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棉花竞争力比对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995年新疆自治区向国务院提出建立新疆优质棉生产基地的设想之后,在国务院、地方政府和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新疆依靠地域辽阔、光热条件好、昼夜温差较大、干旱少雨的灌溉农业、人口密度低和人均占有耕地多等多项优势,积极发展棉花生产,并一跃成为国内第一大产棉区。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的变化,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国家农产品扶持政策的走向,给新疆棉花产业带来了不少新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研究了解新疆棉花“十一五”竞争力状况,并将它作为提升其“十二五”竞争力的客观依据。
1国内外棉花现状分析
1.1国外棉花现状世界棉花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美洲大陆、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都是比较温暖的地区,自公元1500年就开始种植棉花,已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种植经验。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育种技术和种植工艺的革命,又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棉花生产。棉花生产在20世纪50年代的迅速发展之后,从60年代开始逐步放缓。棉花种植面积变化不大,棉花产量的增加主要依靠单位面积产量的逐年提高。尽管近50年来世界棉田面积在个别年度出现减少的现象,但世界棉花产量还是呈现增长态势。目前,世界棉花生产局面形成了相对集中的4大棉区,即第一产棉区在亚洲大陆南半部,具体包括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中亚、外高加索和部分西亚国家,棉花产量约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50%以上;第二产棉区位于美国南部,其棉花产量约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20%以上,是世界棉花的最大出口区;第三产棉区位于拉丁美洲,其棉花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0%左右;第四产棉区处于非洲,这里是世界高品级长绒棉的主产区。棉花国际贸易中有近一半的产棉国参与了棉花出口贸易,每年有将近50%的棉花及相关产品要输出国外。此外,由于受市场供求、生产水平、价格波动、纺织业发展状况以及世界经济发展情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世界各产棉国的棉花出口贸易状况起伏不稳,引发了世界棉花贸易格局的变动。
1.2国内棉花现状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棉花生产快速发展,棉花产量保持增长,一跃成为世界第一产棉大国。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农业经济也不可避免地融合到世界经济之流中,成为世界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中国棉花产量约达到590万t,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约2850万t)的20.7%,与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一道成为世界5大产棉国(美国、印度、巴基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产量占世界棉花总产量的比重分别是14.6%、22%、9.21%、5.96%),棉花种植面积约为540万hm2,占世界棉花种植总面积(约3200万公顷)的16.86%;单产约达到1290kg•hm-2,比世界棉花平均单产(约768kg•hm-2)多522kg•hm-2[1]。此外,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棉花消费国,每年中国的棉花消费量约占世界棉花消费总量的1/4,据估计2010年中国棉花进口量将同比增长15%。因此,中国棉花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变动对国际棉花市场和棉花价格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尽管中国棉花产量在世界产量中占很大比例,但还是个棉花进口大国,出口棉花的数量相当少,在国际市场上的市场占有率也很低。鉴于本国棉花将长期面临供不应求的局面,我国提出了棉花产业必须坚定立足国内生产为主、进口调节为辅的发展思路。而近几年的生产变化中可看出,在我国产棉区中,继长江流域棉田急剧萎缩之后,黄淮海产棉区农民的植棉热情亦随之下降,棉花生产受到严重威胁,同时我国棉花生产重心就出现无法逆转的西移态势。因此,不少业内人士建议,应着重发展以新疆为代表的西北内陆棉区,提高我国棉花整体竞争力,以确保我国“棉花安全”底线。
2新疆棉花竞争力现状分析“十一五”期间,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稳定在140万hm2左右,棉花产量保持在250~300万t。其中,2008年为历史最高年份,棉花面积、产量分别达到178万hm2和300多万t。2003年以来累计调出棉花1800多万t,超出同期全国棉花进口量200多万t,2006—2008年年均调出棉花300万t,有力地支持了我国棉纺工业的高速发展,也为保持国内棉花60%~70%的自给率奠定了基础(表1、表2,以下各表数据均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和相关省区的统计年鉴)。“十一五”期间,除了新疆外棉花生产竞争力最为突出的是山东省,其产量基本稳定在100万t以上,成为国内仅次于新疆的主产区。河北省棉花在国内市场也表现出比较稳定的竞争力,市场份额一直保持在9.5%的水平。而河南省和江苏省在国内市场份额呈现逐年下降,说明棉花的竞争力下降。1997—1998年,国务院提出的“要放缓新疆棉花发展步伐,适当减少长江流域棉花面积,进一步压缩黄河流域棉花面积”的政策部署已成为现实。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新疆棉花在国内市场中处于很重要的位置。在收成最好的2008年,其市场份额为40.39%,“十一五”的后两年内生产量呈现微量下降,2010年预计为260万t,但在国内市场的份额基本没变,因为近两年国内棉花产量出现普遍下降。结果这种产量的下降促使2010年棉花价格的进一步上涨。
3新疆棉花竞争力因素分析
3.1生产规模与单位产量新疆棉花生产处于西北棉区的边缘产区,目前的规模在我国是最大的。从生产规模看,2007年为178万hm2,约占全国当年播种面积593万hm2的30%。2009年新疆的播种面积减至141万hm2,全国棉花播种面积也减至495万hm2,但仍然占全国的28.46%。这就说明新疆棉花在国内棉花生产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性地位,另一方面在区内与其它作物对耕地资源的竞争中也处于较好的位置(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基本保持原有的优势,也是这5年间在棉花市场竞争中的赢家。河南、江苏、河北三个主产省生产规模收缩较多,特别是河南一个省减少播种面积20多万hm2,江苏省减10万hm2左右,这两省占到了2009年全国收缩面积的1/3多。我国棉花产业向内陆优势棉区转移的趋势非常明显,与此同时,一些可以种植但不是最适宜区的所谓边缘区,由于其产品品质差、产量低、效益差而逐步退出。新疆通过推广矮密早栽培技术、膜下滴灌等技术,提高棉花单产水平。其中,兵团平均单产达到2325kg•hm-2,喀什地区采用膜下滴灌技术之后,棉花最高单产达到3000kg•hm-2(表4)。以上数据表明,“十一五”的前4年内,新疆棉花单产比1995年增长26%以上,2009年已达到1791kg•hm-2,比1995年增长33%,高于全国其它地区平均单产525kg•hm-2。
3.2生产成本随着新疆棉花种植投入的增加,与国内主产省区相比,其成本上升到较高水平,同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从表5中可以看出,新疆棉花的收益率相当客观,它创造的净利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明显高于河南、河北和江苏省,仅次于山东省。净利润的增加主要得益于单产水平的提高(表5)。从新疆棉花成本结构分析,物质与服务费用占41.1%,劳动力费用占37.7%。在物质费用中,化肥、农膜、农药和租赁作业费分别占总成本的12.8%、3.5%、3%和12.6%。新疆棉花成本与主产省相比居于首位,但成本结构上有所差异,前者物质费用高,而劳动力成本低,后者则相反。由于新疆属于新开发棉区的国家棉花基地,加之湿度较小,病虫害发生较少,用药成本自然较低。新疆棉花的优良品质和较高的单位产量,抵消了略高的生产成本带来的不利影响,保持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3.3耕地成本对农户而言,耕地资源是有限的,不能根据产品竞争力配置。他们关心产品竞争力,与此同时更关心有限的耕地能带来的利润。因此,本指标是针对我国农产品生产成本中不能准确反映耕地成本而设计的。耕地成本是指某种农产品产生一定数量的农田收益所占用的耕地面积,它一般定义为[2]:耕地成本=耕地面积/利润额。本文研究中耕地面积单位:hm2;利润额单位:万元。新疆棉花耕地成本基本都在2.0hm2•(万元)-1以下,唯一连续十多年保持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棉区(表6)。由于新疆棉区具有较好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土地资源,产量相对比较稳定,耕地成本的微妙变化主要取决于市场价格的变化,即价格处于高位时,利润空间加大,纯收益增加,耕地成本下降,相反则上升。2000年新疆耕地成本上升到1.8hm2•(万元)-1,全国平均水平上升到2.5hm2•(万元)-1,河北省出现耕地成本降到有史以来最低点的良好局面,这应该得益于河北省的地理位置优势。河南省和江苏省的耕地成本自从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呈现递增趋势,越来越失去比较优势。山东省的耕地成本一直比较稳定,基本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产省里在比较优势方面唯一跟新疆不相上下的省份。而新疆棉花生产成本高却耕地成本低,其主要原因是棉花品质好,销售价格较高。
3.4存在的问题
3.4.1棉花收益不稳,影响农民植棉生产积极性。“九五”期间,植棉收入高是新疆棉花生产快速扩大的主要动因。“十一五”期间,随着植棉成本的上升、国家对粮食生产和发展林果业的扶持力度加大,棉花的比较效益渐渐下降。
3.4.2新品种研发滞后,影响棉花核心竞争力。“九五”期间,新疆棉花以绒长、色白、均匀度好、“三丝”少出名,新陆早5、6、8号和中棉12、19号等品种,在提高单产、改善品质等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十五”以来在新品种研发上滞后,主打品种不突出,虽然选育出一些丰产性较好的品种,但在适应性、抗逆抗病性等方面没有突破,品质方面也无法跟以色列棉花竞争,长绒棉在品质上与埃及棉花差距更大。
3.4.3原棉优势尚未形成棉纺优势。一是棉花加工产业链短,初级产品多。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纺织规模占全国的6%,居西部12省之首,棉纱产量仅仅占全国的1.5%;二是企业生产成本较高。虽然工人成本低于内地同行业30%,但由于工人技术水平较低,区内纺织万锭用工达120人,这就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以上。另外,南疆电力严重不足,电价高于北疆石河子市60%左右,加上远离消费市场,总体运营成本高。
3.4.4政策扶持力度相对降低。15年来国家对新疆棉花基地给予很大支持,除对生产基地建设的投资外,还给予良种、保险保费、出疆棉花及棉纱制品运费等财政补贴政策。但是在近年国家不断加大粮食生产扶持政策力度、农产品比价发生变化、棉花比较效益下降的形势下,上述扶持政策就显得力度不够。
4提升新疆棉花“十二五”竞争力的战略对策
4.1加大新疆棉花产业的支持力度在科学合理制定新疆棉花“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发展规模、布局、工作任务、重点项目的前提下,加大对基础设施、生产基地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支持力度[3]。在基础设施方面,在统筹兼顾地方与兵团利益、上下游产业关系、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开工一批“卡脖子”工程,抓紧突破南疆水电瓶颈制约,为进一步延长棉花产业链创造条件;在基地建设方面,要加大棉花良种研发、高产栽培、节水技术等科研设施投入,有效改善科研条件。抓紧改造中低产田,支持棉区发展节水灌溉,切实完善棉田灌溉渠系;在产业发展方面,结合《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新疆纺织业发展目标,合理加大国家技术改造专项资金对新疆纺织工业技术进步的支持力度,更好地建设优质棉纱、棉布、棉纺织品基地。在财政扶持方面,鉴于新疆在我国棉花生产中的特殊地位,可以参照东北粮食补贴政策,给予新疆棉花产业以区域性的扶持政策。通过扩大财政对棉花产销的补贴力度,可以将新疆棉花生产纳入农资综合补贴范围,按棉花面积核定补贴额度。对外运棉花,要按照不同产地运距制定差别运费补贴标准。
4.2尽快找出新疆棉花收储的有效机制新疆棉花产量既大又远离销区,明显受运输瓶颈制约。新棉集中上市时,虽然历年的“卖难”问题有所缓解,但“运难”问题多年未能得到解决。可以参照《关于扶持家禽业发展若干意见》,研究制定新疆棉花购销储运调控预案,切实改变现行的每年新疆棉花政策一事一议的历年做法,逐步找出新疆棉花购销储运的常态化调控机制,在完全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通过调节市场供求,引导市场预期,可防止棉花生产和价格的大幅波动,因而增强政策时效性,稳定棉花生产预期,最后能解除新疆发展棉花生产的后顾之忧。调控预案必须在避免过多干预市场价格和兼顾棉农合理收益的基础上,通过制定预警指标体系和相关价格政策,有效保护和调动农民种棉积极性。鉴于新疆地理位置相对封闭,棉花占全国的比重大,其他省(区)无法相比,可以在新疆试行以目标价格为核心的反周期补贴制度,每当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将价差直接补贴给棉农,因而既体现市场规律和政府干预,又保证棉农收益,更不会影响新疆棉花竞争力。
4.3加强棉花生产研发和现代产业打造首先,品种是棉花生产上的重要环节,为提高棉花核心竞争力,关键要培育突破性的良种,这样才能真正打造新疆棉花品牌。要充分挖掘能抗枯萎病军棉系列的品种资源优势,以此在棉花抗病品种上有所突破。还要选择有潜力的早熟品种资源,将丰产性与生长周期匹配,抓紧解决南疆棉花生长期长问题;其次,要加快现有棉花品种的筛选和组成,有效解决品种“多、乱、杂”问题。同时要加强长绒棉研发,缩短与埃及等国外棉的差距,以适应高端产品的原料需要。良种自然需要良法,要加强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根据品种特点,研究得出的栽培特性,充分挖掘现有主打品种的增产潜力;复次,新疆地广人稀,人均占有耕地资源多,具备推进规模化种植的条件。因此,兵团可以积极发挥在节水灌溉、推进农业机械化方面的示范作用,把推广农业高效节水技术、旱作节水技术作为转变传统棉花生产方式、推进现代农业的抓手,实现节本增效;最后,要把推进机采棉技术作为加快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环节,加强规范化、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严格执行合理的收购标准,实现产品优质优价,逐步形成棉花经销企业与棉农的利益共同体,切实构建现代产销模式。在不断提高自身生产加工能力的同时,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真正成为新疆现代棉花产业的排头兵,以打造现代棉花产业,使全区棉花生产再上一个新台阶。
4.4循序渐进发展新疆棉纺业新疆原棉出疆,既量多又体积大,车厢的装载率仅为71%,单位运量价值远低于棉纱,因此应积极发展下游产业,将原棉出疆渐渐转为棉纱及相关加工品出疆。要针对远离消费市场,信息相对滞后,基础设施较差、水电供给不足,劳动力素质较低的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推进区内棉纺业有序发展。北疆基础设施相对较好,运输方便,市场信息相对充分,具备加快发展的条件,可吸引内地龙头企业集团将其产业链一端移入新疆发展,构建跨区域上下游相紧密联系、协同发展的产业链。南疆要抓住各省援疆和喀什经济特区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改善南疆基础设施,抓紧加强工人职业技能和农村青年劳动力就业培训,为今后延长棉花产业链创造有利条件。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打造自主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