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棉花轻简化高产培育重点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近年来,在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棉花)和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在江汉平原植棉区开展了棉花轻简化超高产栽培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取得了显著成效。及时总结相关经验,扩大集成技术辐射推广面积,可为促进江平原棉区棉花大面积的平衡增产提供参考。
1选择优势抗虫棉杂交种针对市场上棉花杂交种多乱杂的情况,棉农在选择时需遵循三个原则:即通过审定的抗虫杂交种F1;结铃集中,高产稳产;抗病虫、耐高温,适应性好。推荐选择近年来在湖北省棉花高产创建中表现突出的强优势抗虫杂交种,如中棉所63、KB02、鄂杂棉10号、EK288等。
2育苗基质化,培育健壮苗棉花营养钵育苗移栽技术在培育壮苗,促进早发,提高产量和提升品质方面发挥过重要作用。但由于育苗用工多,搬钵、移栽劳动强度大,越来越不适应当前农村劳动力结构的现状,而且该技术出现严重退化,育苗风险大,成苗率低。如低温烂子烂芽,病弱死苗多;高温烧芽烧苗,线苗僵苗普遍,目前多作为常规保苗技术措施。棉花基质育苗移栽及其革新技术穴盘基质育苗移栽技术省种省工,苗壮病少,是棉花育苗技术的创新。通过与地膜覆盖移栽相结合,实现配套技术本地化,并制定针对性强、操作简单的湖北省地方标准《棉花基质育苗移栽技术规程》(DB42/T488)。按技术规程操作,育苗成苗率高、根系发达、移栽后缓苗期短、成活率高,省工节本增效明显。
3合理增密,株行配置适宜近年来,棉花到底栽多大的密度合适,困绕着棉花生产管理部门、推广部门及棉农。“十一五”期间,通过长江流域杂交棉密度联合试验研究和湖北省不同生态区五因素五水平试验研究,明确了湖北棉区合理密度为3.0万株•hm-2,这比生产实际多约7500株•hm-2。因棉农对增密有一个逐步认识的过程,建议在现有密度上逐年递增,不强求一步到位;推荐抗虫杂交棉种植密度为2.4万~3.0万株•hm-2。在此范围内,热量和雨水多的宜稀,反之宜密;肥田宜稀,瘦地宜密;早熟品种或株型紧凑的品种密度宜稍大,植株高大、株型松散的品种和晚熟品种,密度宜稍小;早茬棉宜稀,迟茬棉(麦油后棉)宜密。同时,合理增密必须与株行距配置相结合。棉田株行距配置采用等行种植(即宽行窄株方式,行距100~110cm,株距33~38cm)或宽窄行种植(宽行110~120cm,窄行60~70cm,株距37~46cm)。增密技术还需与减氮增钾、主动应变与化调相结合。
4肥料缓控化,省工节本增效棉田习惯施肥管理多而繁琐,且受气候、人工等影响,难以充分发挥肥效。研究表明采用棉花缓控释肥技术,改常规4~5次施肥为1~2次,基本实现肥料养分释放速率与棉花生长所需基本同步,解决了棉花生长关键时期(花铃期)因干旱或雨涝无法追肥,或施肥后遇雨涝易造成死苗等问题;而且节省用工,肥料利用率高,增产显著,能有效缓解劳力矛盾,适应当前农村劳力现状,是棉田轻简化管理的重要措施之一。根据试验示范结果推荐缓控释肥(N,P2O5,K2O质量比为18∶9∶18或17∶17∶17)施用方案为:底肥每公顷施缓控释肥600kg+饼肥750kg,花铃肥每公顷施氯化钾150kg+尿素300kg;或者缓控释肥1500kg+饼肥750kg作底肥一次性施入。
5科学化调,安全简单高效随着棉花化调技术的发展,化调药剂种类愈来愈多,施用时间也从苗床发展到全生育期。生产上用的较多的生长调节剂是缩节胺一类的生长抑制剂,或称生长延缓剂。目前化调还存在盲目性、单一性、阶段性和机械性四个方面的问题。盲目性就是不懂技术,一味追求主观效果,未能根据棉花的生育期特点及长势长相合理地把握使用时机和使用量,未能把握好化学调控的有效间隔期,以至重复使用;单一性就是对几个不同类型调节剂,不是因苗制宜地搭配使用,而是偏向某一种。阶段性就是认为化调只是控制棉花疯长,只在下大雨、疯长后才使用抑制剂,长势一般的棉田不控;机械性是不根据地情、苗情和天气情况灵活掌握使用种类、时间和剂量,以致调控效果不显著,甚至有的一次性使用过量,导致棉花无法正常生长。同时,由于化调使棉花叶色变深,易忽视追肥,造成棉花的产量损失。棉花化调总体原则为前促后控。苗期用促进型调节剂,培育壮苗,壮苗早发;中后期主要用缩节胺塑造株型,总量控制在90g•hm-2左右,根据地情、苗情和天气状况,按叶序模式“前轻后重,少量多次”用药。近几年,一些“傻瓜”型调节剂型,如AFD、棉太金和泡桐片等,因操作简单、调控效果好、安全性高,在抗虫杂交棉集成技术示范中应用效果明显,深受棉农欢迎。
6病虫草害,突出重点安全用药棉花病虫草害较多,在做好常规病虫防治的同时,重点抓好“一草、两病、三虫”的综合防治,即棉田杂草,枯黄萎病和红叶茎枯病,盲蝽、斜纹夜蛾和烟粉虱的防治。根据试验示范确定棉田除草剂安全使用准则如下:一是正确选择除草剂品种,根据杂草类型和时间选择合适的除草剂类型,防止错用。棉花苗床期发芽前除草剂选用乙草胺、甲草胺、丁草胺等;发芽后,茎叶处理除草剂选用精禾草克、盖草能、精稳杀得等;棉花大田选用41%草甘膦、12.5%盖草能、15%精稳杀得等。二是除草剂药械专用,并在每次使用后清洗干净。所有喷雾器不能与杀虫剂、杀菌剂和激素混用,原则上每使用一种除草剂应洗净,特别是喷施草甘膦药桶应洗净;三是喷洒草甘膦、盖草能等苗后茎叶除草剂时需带防护罩加扇形喷头定向喷雾,宜用小孔径喷片,口径以0.8~1mm为好,可减少药液流失提高防效,避免土壤污染,产生药害。四是避免大风和炎热中午施药,最好在无风或清晨或黄昏时施药;五是切忌在寒潮来临前用药,气温回升时再用药,以免发生药害;六是沙性土应适当减少用量,避免药害。棉花枯、黄萎病以“农业防治为主,辅之药物防治,实行综合治理”的原则。生产试验表明,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实行轮作换茬,改造病田;选用抗(耐)病性好的品种;增施有机肥,调配氮、磷、钾比例,补充微量元素,叶面喷肥促病株恢复;采用基质育苗移栽方式;清沟起垄、诱导根深扎,及时清除病田棉秆、枯枝落叶等田间管理措施,综合治理,对抑制发病率,减轻“两萎病”的蔓延危害均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棉花红叶经枯病通过增施有机肥和钾肥及后期叶面喷肥加以预防。虫害重点抓好盲蝽、斜纹夜蛾和烟粉虱的防治。盲蝽选用3%~5%的啶虫脒+41%新农宝+5%高效氯氰菊酯防治,早晚防、雨后防、田边地角都要防。斜纹夜蛾主要选用1%~3%甲维盐或5%氟铃脲,辅配药选用40%~48%毒死蜱或5%高效氯氰菊酯防治。烟粉虱选用25%吡呀酮或10%烯啶虫胺防治。推广病虫害防治社会化服务模式,群防群治,机防统治,提高防效。
7管理机械化,及时效率高棉花生长期长,栽培管理环节多,各项技术措施要在一定的时间内操作完成,靠人力、畜力作业不仅效率低、劳动强度大,难以保时保质完成,也不适应新形势下农村劳动力的结构。此外,在江汉平原棉区,特别是血吸虫疫区正逐渐推广以机代牛,将大大促进棉田生产管理的轻简化、机械化。目前棉田示范推广机械化操作的项目有:整地、开沟、整厢、铺膜、灭茬、施肥、治虫、培土、灌溉、棉秆粉碎等。
8防灾有预案,高产有保障近几年,发生灾害性气候成为常态,因此在棉花轻简化超高产栽培集成技术研究与示范中,立足防灾减灾,做到灾前有预案,灾后有补救,把受灾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如2008年8月下旬的强降雨,2009年罕见的“五月寒”和伏秋连旱天气,2010年的苗期持续低温阴雨天气等,对江汉平原大面积棉花生产都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但示范区棉花集成技术示范成效明显,子棉平均达5250kg•hm-2以上,节本增效4500元•hm-2以上,示范辐射带动效果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