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发展地膜植棉分析及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通榆县位于吉林省西部,科尔沁草原东部边陲,属松花江与辽河水岭洪积台地,东部以平原为主,西部沙丘分布较广。全县耕地面积22.67万hm2,土壤类型以风沙土、碱土为主;年均降水量为407mm,近年还有逐年减少的趋势。风沙干旱碱是通榆县的特点,农业生态环境比较差。近几年,通榆县委、县政府在探索发展生态农业的过程中,打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式,针对十年九旱的气候特点,经过大量的考察论证和试验示范,做出了大面积推广地膜植棉的决定。2010年,全县共种植3333hm2。在棉农和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平均公顷产子棉3000kg,公顷纯收入18000元,大旱之年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在同等条件下是种植玉米的3.5倍,充分显示了其在通榆县种植业中的发展优势。
1地膜植棉的优点
1.1棉花开发能增收。通过大面积地膜植棉实践,可以初步看出,地膜植棉能取得较高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产量较高。通过在全县的好、中、差棉田调查,平均公顷产子棉3000kg,其中好的地块每公顷子棉产量可达6000kg。二是收入较高。一般情况下,地膜植棉的公顷纯收入均在1.5万元左右,远远高出其它大田作物。三是销路好。从通榆县的周边和境内环境看,存在工业皮棉和民用絮棉两大市场(白城市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工业皮棉需求量为每年2000万kg,通榆县民用絮棉需求量每年在15万kg),通榆县生产的皮棉达不到需求量的20%,供不应求,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拓,前景十分广阔。地膜植棉的效益高、销路好,是广大农民快速增收的康平之路。
1.2棉花开发能减灾避灾。目前,通榆县农村经济还很落后,农业基础薄弱的现状不可能很快改变,相当一部分农民仍“靠天吃饭”,一遇灾年就有不少户因灾返贫。地膜种植棉花具有低投入高产出、抗灾稳产两大优势,特别是庭院植棉管理方便,不占用主要劳力和大量时间,比大田增收20%左右。2010年,通榆县八面乡阳光村韩某种植棉花0.2hm2,春季大旱没浇上水,仍收获子棉400kg,收入2000元。发展地膜植棉,符合发展减灾、避灾农业的要求,在生态条件恶劣的通榆县乃至白城市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1.3棉花开发能改善生态环境。通榆县地处内陆高纬度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仅有400mm左右,而蒸发量却高达1800多mm,水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由于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下降,水资源严重匮乏,有的地方甚至饮用水都出现困难。所以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已经迫在眉睫。棉花是木本作物,根系发达,叶片小,耐旱,尤其采用地膜覆盖栽培,能防止土地沙化,保护生态环境。棉花生育期需水量仅是其它旱田作物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同等条件下灌溉单位面积稻田用的水可灌溉百倍面积的棉田。大面积开发地膜棉花,可减缓地下水资源过度开发。同时,棉花生产科技含量相对较高,还可以改变农民长期以来广种薄收的习惯;棉花的高效益和集约性,可节省出大量的耕地进行轮作或退耕还林还草,从根本上改变生态环境,优化生存条件,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棉花生产存在的问题虽然2010年大面积推广地膜植棉获得成功,但通过1年的生产实践发现,在棉花生产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一是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认识不足。认为种棉花费工费事,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对棉花生产心有余悸,积极性不高。二是科技力量薄弱。棉花生产在通榆县是新生事物,现有的科技人员没有学过棉花栽培,指导大面积生产的科技力量明显不足。三是产业化层次低。棉花在通榆县是新开发的产业,在产品销售和加工等方面出现断层,产品主要以出售子棉为主,而且大部分靠外地客商收购,影响了棉花生产的经济效益。
3对棉花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笔者认为,要使地膜植棉得到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充分认可,成为通榆县特色农业的组成部分,并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宣传引导。在2010年大面积推广引种成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帮助农民算好效益帐,通过典型引导和示范带动,引导农民把地膜植棉作为种植结构……(朱有才,等)发展地膜植棉增加农民收入调整的重中之重。二是扩大基地规模。要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和人才,争取项目等方式,搞好基地建设,特别要注重从外地引进一部分植棉大户,充分发挥外引户的示范作用,带动本地农民逐步扩大棉花生产规模。三是加大科技培训力度。要积极采取办培训班、电视讲座、科普大集、发放科技资料等形式,加强对地膜植棉技术培训,让农民真正掌握植棉技术。并鼓励农民在学中干、干中学,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植棉科技水平。要着力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棉花科技队伍,确保科技后备力量充足,为棉花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四是实行产业化经营。要根据棉花产业的发展情况,建设棉花加工企业,实现加工增值;要不断开拓棉花销售市场,特别要培养出一批当地的棉花经纪人,形成内外结合的销售格局。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步使棉花生产走向“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发展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