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建设专家工作站服务城乡发展范文

建设专家工作站服务城乡发展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建设专家工作站服务城乡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建设专家工作站服务城乡发展

城乡统筹发展是指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等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其中,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1]。经过多年实践,创建专家工作站这种高校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三农”问题,服务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

一、专家工作站的内涵

(一)国外农业推广理念的启示

目前,世界上农业发达的国家无一例外都是依靠农业科技的进步来支撑现代农业的发展。美国作为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建立了以高校为主导的“赠地学院”农业推广模式,即由农业教育-科研-推广体系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心是高校(赠地院校或州立高校农学院),由高校统管全州的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业务。具体而言,就是州立高校农学院负责落实联邦和州政府之间的推广协议,向联邦推广局反馈信息;协调州级农业推广、教学和农业试验站关系,与农村社团保持联系;负责州推广计划的制订和工作安排,以及推广人员的调配、管理和进修等[2]。赠地学院教师的实用技术经过试验成功后向农民推广。“赠地学院模式”实现了农业教育、科研和推广的紧密结合,提高了科研成果的转化效率,有效地促进了农业发展,是实行以高校为主体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成功典范。通过学习美国的“赠地学院”模式,我国可以建立专家工作站来更好地进行农业科技推广,使先进的农业科技可以更高效地服务于农民,以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城乡统筹发展。

(二)专家工作站的内涵及运作机制

专家工作站指导对接县、区、乡、村搞好产业规划,培养一批农村科技人才,提高致富带头人的素质,形成高效农业规模化,不断提高主导产业的规模和层次,推动以高校为主导的农业推广工作的开展。专家工作站站长由专家教授担任,他们负责组建专家组、科技特派团等,并为农村制订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由专家工作站(组)聘任技术员,由专家教授培训技术员;由专家和技术员指导示范户生产经营等。具体地说,就是培养新型示范户带头人,由技术员指导示范户,以便带动辐射户;不断推广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帮助农户成立农民合作社等合作组织,以合作组织为载体,针对农户需求,开展产前、产中、产后技术及产品营销策划的全方位产业化服务;通过企业(农产品专业市场、农民合作组织)等为农户产品提供包括营销在内的统一服务,农户通过农民合作组织等按企业合同要求进行规范化生产,让农户的生产基地转变成企业的“生产车间”,形成“专家工作站+公司(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运作机制。为使专家工作站有效运转,专家工作站要由市县(区)及科技农业部门与科教单位共同创建,为工作站提供办公场所、设备、培训、实验条件等;组建专家工作组,出台相关政策,提供经费保障等。科教单位一方面为地方推广系统如园区基地直接提供人才,引进研发新技术;另一方面培训地方农业推广系统急需的人才。地方推广组织也要为科教单位提供研发和试验示范条件。

二、专家工作站是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新模式

(一)专家工作站可以有效解决“三农”问题

目前我国“三农”问题主要有:农业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备,农村人口教育水平低下,农民生活负担增大,城乡之间的差距扩大等。当前情况下,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仍然在于促进农民增收,而鼓励农户采纳新技术、新品种、新产品是促进农户增收的一个重要科技支撑。张玉梅[3]的调查研究数据表明,近90%的农户认为采用农业新技术是致富手段,80%左右的农户认为采用新技术后增加了收入,并且在各个地区之间农户对新技术需求差异不显著。因此,面对广大农民对新技术的迫切需求,通过创建专家工作站这么一个新型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可以实现专家教授带着新技术与农民零距离对接,实现农业科技直通车全方位、多角度、及时地、长效地开展服务,从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二)专家工作站可以实现农业技术的有效转化

当前地区农业发展已经初步形成适度规模的产业化,经营形成了区域农业生产与产业化体系,这迫切需要技术体系与相应的产业技术体系零距离对接。国家对高校农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也高度重视。据统计,2006至2009年,全国大专院校获国务院批准的中央财政“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立项数为257个,支持金额达16545万元,重点支持领域涉及循环农业开发与绿色社区,现代农业装备与信息化,农业生物技术及产品等诸多领域的项目。但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一方面大多数高校缺少适合我国国情并形成长效机制的科技创新推广服务平台、模式与体系;另一方面,一些产学研合作模式还存在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科学研究相脱节等情况。在新形势下实施科教兴农战略,迫切需要建立专家工作站,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

(三)专家工作站可以培养科技创新与推广实用人才

长期以来,我国各类涉农高校纷纷利用自身的优势,积极地从事农业科研和推广活动,并在实践中涌现出一些典型的推广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例如,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专家大院”以示范基地建设为中心,以科技培训和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的“一体两翼”的农业科技推广模式。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启动了“一院带一村,辐射一个县”服务城乡统筹发展行动计划(简称“111”计划),组织学校相关教师深入若干个乡村,通过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基地,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南京农业大学通过创建“专家工作站”,积极探索如何将高校具备的“教学和科研中心、成果的产生源、人才的培养源、信息的传播源”特点,以及拥有“人才相对集中、设备先进、学术氛围浓郁、创造力极强”的优势,引入地方并与相关产业结合,形成学校、企业、农民、政府多赢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以上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研究和总结这些宝贵经验,不难发现,在服务城乡统筹发展中,创建专家工作站可以有效地解决一些问题,如:人才培养与生产实际脱离,科学研究成果不符合实际生产需要,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和体系不够健全等。

三、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工作站的实践

(一)南京农大专家工作站建设的现状南京农业大学在多年的“科技大篷车”送科技下乡以及“百名教授兴百村工程”(以下简称“双百工程”)的基础上,围绕农业产业化、城乡统筹一体化新格局,于2006年在连云港辖区四县分别建立了“双百工程”专家工作站,2007年在江苏淮安创建了“南京农业大学科技入户”专家工作站,2008年成立了启东专家工作站。自2009年12月以来,南京农大又相继在江苏、海南、四川等地建立以成果示范推广应用、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一体化的专家工作站,以及以粮食作物、园艺作物、有机肥料、生物农药、动物疫苗、肉品加工为主的六个综合试验专家工作站,在南京农业大学还建立了专家工作总站。通过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条例,进一步加强和深化产学研合作,激发广大师生服务城乡统筹发展的积极性。一方面建设了学校在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应用方面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为培养实用新型农林科技人才创建了平台,同时,架起了师生“围绕农民转,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走,帮着农民赚”的金色舞台,初步形成了高校产学研合作服务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

(二)南京农大专家工作站取得的成效截至目前,南京农业大学已组织上万名师生到专家工作站开展教学科研推广、社会实践和学生实习活动,有效地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型与升级。据连云港市统计,该市近五年来新建养殖基地32个,栽培基地38个,示范园区19个,引进新品种290余个、新技术500多项,培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农技骨干3万余人,人均收入增幅比全市农村平均水平高出14.2%,农民人均收入增幅位于江苏省前列。在全国农村科普工作会议上,中国科协党组书记邓楠在讲话中表示“双百工程专家工作站”是一种创新举措,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平台,发挥了很好的引领指路作用,是一项真正的富民工程。江苏省委农工办牵头推广南京农业大学专家工作站的成功经验。南京农业大学也把这些做法从连云港推向了苏北、苏中、苏南,并进一步形成了服务“三农”的新模式:专家工作站+合作组织+示范户+辐射户,专家工作站+龙头企业+农户,专家工作站+农业推广组织+示范户+辐射户,专家工作站+科技园区或产业园区+农户,专家工作站+村官园+农户,等等。其中,南京农业大学沈其荣教授创新团队与江苏新天地氨基酸肥料有限公司建立的“创新团队+产业联盟+企业+农民”的模式尤其可圈可点。在该模式下,通过建立江苏省固体有机废弃物资源化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紧密结合国家建设与经济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生物有机肥核心技术确定企业研发领域、确定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建立了产学研合作服务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的长效机制,创造了学生、农民、科研、企业、政府多赢的典范。

四、农业高校促进专家工作站健康运行的作为

(一)加强领导,加快转化农业高校应明确和规范相关部门和院系组织教师开展农业推广的职责,推动校地合作,统筹发展。以促进与国计民生和农民增收相关的农业科技推广为重点,加快农业科技信息的集成和传播,加快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普及。

(二)完善体制,协调共进农业高校应创新人才机制,建立专职与兼职队伍,深化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制改革,凸显高校教师的地位与作用,进一步完善产学研密切互动的农业推广体制,构建优势互补、协调共进的农业推广系统。

(三)因地制宜,分类推进根据农业科技研究状况,以及不同区域农业生产发展水平、经济水平,农业高校应和地方合作,分别建立产学研合作办公室、综合试验示范推广站、专家工作站,鼓励师生开展进村入户等特色活动,提升不同地区农业产业化科技含量与水平,并将之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相结合。

(四)政策扶持,积极引导在不影响教学科研工作的情况下,农业高校应积极鼓励教师开展农业推广服务工作,在队伍建设、工作量计算、职称评定和工作生活平台建设等方面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建立资金体制,设立长期专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