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武鸣农业水利建设的思考范文

武鸣农业水利建设的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武鸣农业水利建设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武鸣农业水利建设的思考

1农业水利与农业发展密切相关

20世纪80年代初农村改革先行一步,基本废除了农产品统购包销制度,提高了农民自主生产意识和生产积极性,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5.9%。但是,粮食生产仍是主要问题,工业品价格上涨幅度高于农产品,重工轻农趋向再度抬头。再者,农村体制尚不完善,农业生产水平不高,分散经营与生产社会化、商品化的矛盾突出了。农业水利实际上也是社会化生产,在这种情况下,水利改革反应滞后,政策剪刀差“剪”下的一块并没有补在农业水利上。相反,农业水利投入锐减,建设缓慢,处在消极维持的状态。一方面,统~规划的农水系统,而对按户承包分散经营的农田,一时拿不出有效的服务和管理办法;另一方面,成本上升,计量或按亩收水费成为农业水利的生存手段之一。

2武鸣农田水利建设现状及问题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武呜建成了大、中、小相结合,畜、引、提相补充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到2006年底.灌区共9处,设计灌溉面积45.98万亩,有效灌溉面积30.5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66.42%,旱涝保收面积25.34万亩,占耕地面积的55.11%。全国人均有效面积为0.65亩,而武鸣人均有效灌溉面积为0.46亩.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2.3%。其中大型灌区】处,有效灌溉面积19.34万亩;中型灌区3处,有效灌溉面积8.9万亩./J、型灌区115处,有效灌溉2.3万亩。已有防渗的渠道共700.39公里,其中0.1~1米3,秒500.28公里,1米3/秒以上的防渗渠道度为200.11公里,防渗渠道占渠道总长1278.66公里的54.77%。由于特定的历史原因,原建设标准低、配套不完善;建成后管理投入不足,重建轻修,加剧了工程老化失修,许多灌区带病运行,加上后期无力系统维护,工程老化破损严重,效益逐年下降。据统计,武鸣现有灌区干支渠道和建筑物完好率仅为50%左右,带病运行问题突出,安全性能差;干支渠道和建筑物实有率平均只有65%,造成有效灌溉面积长期达不到设计水平,仅为设计灌溉面积的56%。有一半以上的耕地得不到灌溉或灌溉保证率低,武呜灌区现有的53.5亩早地只有15%能解决灌溉,多数依然靠天吃饭。大部分灌排设施存在老化失修的问题,农业生产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同时,秋旱夏洪危害频繁。秋季缺水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由于缺乏山区控制性径流调节工程,夏季防洪标准不高。既增加了群众的劳动强度,又增加了生产成本,更是影响了生产效益,挫伤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此外,灌水技术落后,大部分地区未采用田间节水灌溉技术,水资源浪费严重。现有的农田水利设施滞后于生态农业规模化生产,特别是生态农业规模化生产对农田水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现有的农业水利设施满足不了生态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需要:一是没有足够的水源;二是没有完善的渠系配套设施;三是没有大面积的园田化。这些问题,成了制约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发展的“瓶颈”。

3发展措施

3.1加大投资建设力度

目前,乡镇财力拮据、水管单位经济收不敷出、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加上国家取消“两工”政策,乡村组和水管单位更加无钱无力兴修水利。为此,国家要建立农田水利维护基金机制,中央和地方财政要安排部分资金,农民也要交纳一定的水费,用于农田水利设施维修养护,并直接落实到管理主体,比如国有和集体水管单位或农民用水户协会。但这部分资金务必在水利行政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监管下使用,防止资金挤占挪用。同时,还要整合水利、农业、开发、国土、交通等部门资源,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有序推进水源工程、灌排工程、土地平整、交通道路等工程建设。此外,水利部门还应投入大显国家节水灌溉项目资金和农业开发项目资金,推逍园田化建设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

3.2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部分地方仍然存在“上游串漫灌、下游无水灌”等浪费水现象。究其原因,就是渠系配套设施不完善,一些干支渠年久失修、淤塞、渗漏严重。为此,必须加大投入,加快渠系配套设施兴建,切实解决灌排畅通问题。同时,增加凋蓄工程,提高春季用水保证程度。春秋季缺水是影响发展农业生产的关键性问题之一,必须适当兴建控制性山区水库,增强对径流的调节能力,才能有效解决春秋旱问题。

3.3加强灌区科学管理

加强对各种农田水利工程的保养和维修,使其安全运行,充分发挥效益,延长工程使用年限。并尽快改革灌区管理体制建立对水资源进行统一管理的权威机构,加强管理机构的行政管理职能.实现从对水量、水质、水能的多头分部门管理以及对水的供、用、排、回收再利用脱节,转变为水资源的统一配置、统一调度、统一管理,以适应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对乡镇水管站、水库管理单位、村委会、村小组和农民用水户协会等农田水利管理机构进一步完善机制,健全管理网络,并对农田水利设施划定管理范围、明确管理主体、划分管理责任、落实管理任务,统一权、责、利。乡镇水管站负责跨行政村的农田水利管理与维护,指导村组加强农田水利管理与维护;水库管理单位负责水库及其设施管理与维护,督促灌区水站负责灌区的农田水利管理与维护;村委会负责支持自然村的农田水利管理与维护。

3.4发展节水型灌溉农业

调整农业结构和布局,应适当压缩耕作面积,努力提高作物单产,以充分利用夏季丰水,使农业种植结构符合水资源时空分布规律并加大节水型灌溉的力度。现行的灌溉制度,灌水定额与灌溉定额较大。各地应加强对作物需水规律的研究,确定适合本地区的作物灌溉制度,特别是处于灌区下游的地区。引种推广耐旱高产农作物,改进栽培技术。农作物耐早品种和普通品种的需水量差异很大,因此,要选用早熟、耐旱、高产的作物优良品种同时采取保墒耕作措施及节水栽培技术(如趁墒播种、挑水点种和薄膜覆盖等)。

3.5推广应用工程节水技术

当务之急是把已建成的各项工程的渠系及建筑物配套工程搞好,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为减少输、配水渠道在输送过程中的渗漏损失,必须继续大力改建或新建渠道防渗工程。对田间工程,应在田间推行细流沟灌、小畦灌、膜上灌、膜下滴灌、低压管道输水等灌水技术,积极试验并推广水平地块灌、波涌灌等先进灌水技术,形成一套以山区水库一渠道防渗一节水灌溉一竖井灌排与明渠排水相结合的节水型灌溉模式,彻底从引水一水库一渠道渗漏一大水漫灌的不合理灌溉模式中解放出来。在有条件的地区,还应试验、推广滴灌技术,因地制宜发展喷灌,尤其是自压喷灌,但应避免盲目性。

3.6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之路,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必须要保证最低限度的生态用水,保护生态资源,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所以必须统筹规划合理配置生态和农业用水,留出足够的生态水,按照供需平衡的原则,合理确定灌区农业用水。其次,切实加强库区林业生态建设,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有计划地组织植树造林,提高森林履盖率,保护自然植被,保护湿地,着力抓好水土保持工作,防止水土流失严重;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保持水质。

4结语

大力发展以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灌溉为主的农业灌溉,是切实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提高我县农业水利化水平的重要措施因此,在全面摸清农田水利灌溉工程现状的基础上,制定各级农田水利规划(农业水利化规划),对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科学合理性,有计划、分步骤的实现农业水利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