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观光农业问题及发展方向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1观光农业的发展概况
观光农业是地域农业文化与旅游边缘交叉的新型旅游项目,以地域生态农业特色和农村民俗文化特色为旅游吸引力,通过开展让旅游者广泛参与的以旅游内涵为主体的现代新型农业经营管理活动,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而城市生活单调乏味的当今社会,追求静谧清新的舒适环境和回归大自然,是现代旅游者的情趣需求。农村空气清新,自然环境优美,野趣浓厚,绿色食品多样,农事活动新奇,乡土文化丰富,对城市居民来讲,是一种别具情趣的享受,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发展观光农业不仅为城市人扩大了旅游空间,学习和丰富文化知识,体验农民生活,促进城乡文化交流,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农业资源,改变单一农业结构,对发展高效农业,扩大农产品销售市场,增加剩余劳动力就业机会,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观光农业的产生、发展过程,就是以农业活动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交叉、相结合、相融合的过程。早在19世纪30年代,欧洲就已开始了农业旅游,意大利早在1865年就成立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农村去体味农业野趣,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作。20世纪中后期,随着观光农业的发展,观光内容不仅包括粮食作物及花、草、林、果、家禽等的观赏,而且出现了购物、游乐和食物品尝为主要内容的旅游活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观光农业园,这标志着观光农业这一由农业和旅游业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的产生。我国的观光农业起步较晚,自20世纪80年代深圳举办荔枝节,以观光农业(荔枝采摘园)拉动招商引资开始,距今仅有20多年的历史。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观光农业建设如火如荼,得到了迅速发展。1998国家旅游局以“华夏城乡游”作为旅游年的主题,使“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农村一景、旅游一绝,从此把观光农业推向了一个新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观光农业游客都在300~4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亿元多。在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和我国台湾省,观光农业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且已走上规范发展的道路,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由于我国观光农业起步较晚,尚处于初级阶段,其发展中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何使其规范发展,走上健康的道路,将直接影响着我国旅游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速度。
2我国目前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宏观调控欠缺,开发经营者认识存在误区
近几年国内出现了兴建农业观光园“热”现象。但从现实情况看,观光农业发展走势有喜有忧。地方部门希望借助开发当地农业观光旅游促进地方经济,出台了一些低价租赁土地、减免财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激发了兴办农业观光园的热情。但因缺乏宏观控制和指导,加上投资者缺乏市场论证,造成投资决策的随意性和开发的盲目性,使一些地方农业旅游的景点多有重复雷同,给价格战恶性竞争埋下隐患。观光农业是一种农业和旅游业相交叉的产业,是一种旅游新产品,同时又是一种现代农业管理方式。受我国城市化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人们对观光农业认识不足,从而产生了2种误区:一是只注重其旅游功能,未以生产为核心,无农业经营收入,仅靠旅游收入来维持其发展,结果旅游地收入在淡季无农业收入补充,波动起伏较大;二是农业经营者仅仅专注于土地本身大耕作的农业单一经营思想,认为旅游业可有可无,完完全全作为次要的一个补充收入。如有些地方对旅游者的接待,要视自家房屋的空余而定。有的地方并没有把观光农业园看作是建立在农业经营基础上的农业和旅游业有机结合产物,而是单纯依靠旅游或门票收入来维持园区发展。据了解,很多景点的投资者为当地的居民,当他们认识到身边的环境资源能作为”摇钱树”,便按照自己的理解或单纯模仿别人的模式仓促上马,急于获利。为了降低成本,许多人省略前期的可行性研究、评估审查,更由于缺少科学规划及市场定位,造成后期农业旅游经营和管理困难,难以进行深度开发。有些项目建成后因客源不足,便相继亏损甚至倒闭。还有些投资者一发现某地有资源可以利用,便仿效别处进行盲目投资;在开发经营时,多为了节省开支而采取粗放式经营;在当地资源吸引力减弱时,便转移目标,形成“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短期投资。这几种投资及开发经营方式严重浪费了当地的资源,使环境遭到破坏,在原投资地留下破坏的环境在短时期内难以恢复,从而造成更深的贫穷。因此如何使农业和旅游业得以交融,互为补充,形成特色产业,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2景点开发缺乏科学规划,产品档次低
2.2.1观光农业“农”味不足
据调查,有的地方观光休闲农业“农”味并不浓厚,存在“城市化”倾向。比如在农家旅馆的接待服务上,为适应城里人的习惯,农家屋都布置得像城里的小旅店。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内容并不多,甚至没有,游客白天在景区里游玩,晚上只是看电视,旅游项目松散、不合理。由于“高峰期”游客太多,许多经营户开着车到城里买菜,这无疑增加了经营成本。另外,农业季节性很强,存在明显的淡旺季差别,旺季时车水马龙,淡季时门庭冷落,造成了资产的闲置和浪费。观光农业开发所依托的资源不是先人遗留下来的、死气沉沉的、被称作凝固乐章的静景观,不是靠恢复模仿而再现的历史场景,不是失去原有自然环境的高度浓缩的民俗风情[1]。但在目前,部分开发经营者对此理解不够深刻,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不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过分依赖非自然的技术手段,大兴土木,使其城市化、人工化,破坏了自然生态系统,也使其失去了浓郁的乡土气息。
2.2.2项目单一雷同,缺乏内涵和特色
由于忽视了农业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使观光农业旅游项目功能、内容单一,如观光果园只供游人观光、采摘果实,垂钓园只供钓鱼;开发的广度、深度不够。许多具有开发价值的资源未得到很好的利用,无法跟上现代旅游市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目前有地方特色的观光农业旅游项目尚不多见,各地开发模式雷同,开发项目多为观光果园、森林公园、垂钓园等。如山东烟台长岛县就建立了20个民俗文化村,渔家乐就有700个渔户[2]。由于内容的雷同,游客游览后,常会大失所望,重游率较低。由于我国观光农业项目的开发规划存在的这些弊端,造成产品的档次较低,产品更新滞后,缺乏参与性、娱乐性、知识性,市场适应性较差。
2.3产品单一,产业规模小、效益差
受农村土地分散,小规模经营方式的制约,我国的观光农业项目存在类型多,总体规模狭小的特点,尚未形成参观、购物、旅游一条龙服务的产业体系。根据国外的经验,农业观光旅游区在半径为29.5km的区域内才可以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而我国大多数观光农业园的面积小于这个数字,因而造成了客源市场狭小,游客也少[3]。另外,由于我国的观光农业大多由农民自发经营,小团体资金有限,不能满足农业观光项目需大量资金的要求,造成了产品单一,深层次开发不够,产业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贡献小;有些开发经营者急功近利,只注重自己区内的发展,使相邻的开发区、行业之间协作性不强,难以形成功能互补和群体优势,不能形成规模效益。
2.4管理经营体制不健全
由于观光农业发展时间较短,其管理经营体制很不健全。一是大多数民营资本进入后,采用家族式管理。用人制度极不完善,任人唯亲的现象普遍存在,让一些本来无乡村景点管理才能的人居于管理部门,造成内部管理混乱;二是立法机制几乎空白,无法规范开发经营行为。如因项目雷同、争夺资金导致的无序竞争和恶性竞争等的市场营销行为,得不到应有的制约;三是在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方面有很大欠缺。由于现在的管理基本上依赖强制手段,执法渠道不畅,执法手段不严,使环境和资源遭到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了“旅游开发到哪里,环境破坏到哪里”的局面。
3我国观光农业今后发展方向
鉴于我国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以及部分省市观光农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在进一步发展观光农业的过程中,应着力加强科学论证和宏观调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同时,规范经营管理,完善配套服务,强化市场营销,从而使观光农业尽快走上一条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市场之路。
3.1做好前期论证,进行科学规划
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不少观光农业项目之所以成了“半拉子工程”或是达到预期的效益指标,长期亏损,入不敷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前期论证不充分。项目的开发,首先必须立足于本地的资源分析,提取特色,浓缩精华,并在自然资源的基础上,糅进民风民俗的中国文化原本。观光农业建设,必须充分论证其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可行性。从自然条件来说,自然地理条件和人工农艺种类是否具有观光价值,其观光价值能够达到什么水平;从社会条件来说,形成观光群体的人群数量、文化层次也不同。因此,在观光农业的建设上不仅要让具有农业工程咨询与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论证和设计,而且在建设前期,要根据所在的区域特点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如民俗文化、农业科技、生态环保、交通旅游等方面的专家学者进行充分论证,对其观光功能进行科学设置。
3.2加强宏观调控,进行合理布局
观光农业是一项展示性很强的农业,是一个地区或一个历史时期农业的“时装秀”,其独特性和新颖性的展示非常重要。因此,观光农业的类型、结构、规模应根据地域分布特点的不同,进行合理布局,力避不顾客观条件的趋同化。具体到一个地区来说,一般应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层次进行布局:从宏观层面看可以分几个圈;从中观层面上看每个圈或每条线上几个点、点多大、分布是否合理;从微观层面上看每个点的功能、特色、及相互配置的合理性[4]。在沿海地区及海上岛屿,可以充分挖掘渔业文化,开展渔业民俗观光旅游。而在内陆丘陵地区,林果业和葡萄种植业发展较好,可重点培育观光花园、观光果园、观光林业等;在内陆平原地区,粮食和蔬菜种植业、畜牧业较为发达,比较适合发展观光菜园、观光农场、观光牧场等。
3.3拓展投资渠道,加大投资力度
大力拓展投资渠道,形成以企业投资为主、以银行贷款为辅的资金筹措方式,利用社会集资,努力吸引外资,形成多元化的投资体系,建立完善的投资机制。如山东龙口探索出集体资金入股,农民以人和住宿入股形式,投资200多万元,建成了集餐饮、住宿和胶东民俗观光于一身的“农家院”,并利用外资改进精品果园。为了观光农业的长远发展,政府和企业应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市场开发力度,推出新的旅游产品,来巩固和发展自己的客源市场。要注重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做好统一审批规划,招商引资,对外宣传等工作。
3.4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观光农业价值
观光农业作为市场消费产业,消费者看重的是观赏价值的高低,只有始终保持较高的观赏价值,观光农业才能得以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要重视现代农业技术和生物技术在观光农业的应用,创造千姿百态的观光农业产品,营造千奇百怪的农业自然景观,让观光者享受返朴归真、身临其境的妙趣,让观光者在获取足够乐趣的同时,从中学到许多科学道理,提高文化素质、科技素质。
3.5规范经营管理,完善配套服务
由于观光农业在我国发展历史较短,其经营管理存在不少缺陷,除了少数企业是按现代企业制度经营管理外,大多数企业是家族式管理,因而制约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这便要求政府在出台优惠政策时,应注重加强宏观指导,制定相应政策和法规,对观光农业的经营加以科学合理的规划与指导;同时,积极吸引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参与。观光农业还需要不断完善配套服务,着力解决好交通、住宿和饮食三大问题,使游客来得通畅,住得舒服,吃的尽兴,玩得愉快。只有如此,观光农业才可留住顾客,企业方能长远发展。这些需要当地政府部门在交通、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上,对观光农业予以支持。
此外,观光农业项目的经营者要向那些已经成熟的旅游项目学习,尤其是要树立市场意识,强化市场营销。可以通过新闻媒体报道,对外进行宣传;也可以通过专门的广告策划,进行有针对性的市场营销,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知名度,进而树立起自己牢固的客源市场。我国农村天广地阔,自然风光秀美,人文景观众多,民俗风情显示多样的生活情趣,加上我国5000年的文明所产生的特色建筑点缀其中,为发展农业观光奠定了最坚实的资源基础。随着人们对回归自然需求的日益增强和对旅游业的进一步认识,我国观光农业必将保持着旺盛的发展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