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超市农业发展机遇挑战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成为实行资源配置全球化的现代大农业。而当今农业国际的竞争,是整个产业链、生产体系的综合性、整体性竞争。农户生产导向的自主决策变成了市场导向的自主决策,销售体系作为市场力量的代言人在无形中引导着农业的生产活动。超市农业作为一种现代农业经营模式在我国出现,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产品在质量、品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适应世界农产品销售体系的重要标志。
一、我国发展超市农业面临的挑战
1.在国际贸易中,超市成为农产品销售的重要载体。在发达国家,超市业态已存在近百年,目前已成为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品零售的主导业态。入世后,国外农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尤其是蔬菜、水果、奶制品、肉制品等的主要销售途径就是通过超市的生鲜部、生鲜超市售卖。另一方面,2004年12月11日后,我国零售业全面开放,商务部网站的数据显示,在10个率先开放的城市中,外资占当地网点数量的27.7%,销售额占29.8%,其中北京占到了28%、大连占到了43.4%、上海占到了87.6%,厦门甚至占到了97.3%。随着这些超市占据我国零售市场的比重增加,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进口农产品直接通过跨国超市的门店进入我国市场。我国的农业生产者将更多的在超市这个零售终端与国外生产者进行正面竞争。
2.缺乏农产品流通市场的主体组织。超市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品的销售具有品种较多、大量采购、均衡供应、常年销售的显著特点。而农产品流通不同于其他商品流通,农业生产具有分散性和季节性的特点。目前,我国广大农村还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生产经营,农产品市场流通主体较少而且低效,尤其是农民流通组织缺乏,而各地农产品企业虽多,但规模小、较分散,难以大批量、有规模地进入市场,难以满足超市对农产品在品种、数量和时间上的连续性的要求。
3.农产品质量标准亟待完善。农产品生产链条长,生产环境开放,不可控因素多,各个生产环节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农产品生产销售的各道环节中,有一道环节不按标准操作,就会影响到农产品的最终品质。目前,我国农业还存在着生产、加工、储藏、销售等环节脱节的问题,无法建立完整的安全生产体系和实施措施,难以形成统一规范的产品质量认证标准。超市与传统的农贸市场相比,更重视农产品的品质。由于质量无相关认证或是标准达不到要求,使得许多农产品难以进入超市销售。
4.农产品的品牌意识不强。农产品进超市销售,具有品牌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一方面,品牌已成为优质农产品质量和特色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成为了消费者识别和购买优质农产品的主要依据,便于消费者形成品牌忠诚,进行重复购买。另一方面,品牌有利于超市对农产品进行质量跟踪或重复订货。目前我国农产品由于受生产农户分散经营、规模狭小、信息闭塞等因素的制约,不具备创品牌的意识和能力。各地农产品企业大都规模不大,在品牌的推广和新品开发上也比较弱。这些也制约了超市农产品的供应与销售。
5.农产品物流成本较高。一般说来,物流环节越多,中转次数越多,损耗越高,浪费越大,物流成本也越高,农产品尤其是生鲜农产品物流具有时间性强,保鲜保质困难等特点,物流成本比一般农产品更高。从农民的田间到城市的消费者这个物流过程损耗率相当的高,2003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统计的数字为30%,而同比国外先进国家的损耗则只有5%~7%左右。又因生鲜农产品须保鲜供应,物流配送、信息技术和冷链设备成为超市生鲜经营的基础设施。这些特点导致超市生鲜农产品比一般食品经营风险大、成本高。这些也成为制约我国超市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我国发展超市农业面临的机遇
1.中国超市农业的发展空间极大。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我国超市的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超市已经从大城市扩展到全国绝大多数的中小城市,甚至是农村的乡镇,2003年已有7.4万家超市门店,超市销售总额4600亿元,其中约有3000亿元是食品,1250亿元的包括水果、蔬菜、水产品和肉类在内的生鲜农产品。目前,农副产品销售在我国超市销售总额中所占比例不足三成。由于考虑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品的保鲜度及物流成本,进入我国的跨国零售企业也会加大农产品的当地采购。由此可见,中国超市农业的发展空间极大。
2.国际化背景下,城市消费者购物行为发生显著变化。从农产品的消费群体看,城市居民是消费主体。随着城市居民生活节奏的加快,国际消费模式的示范效应,这些都为农产品超市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在购买生鲜农产品时讲求快捷和方便,超市可以实现一站式购物,而在传统市场上购物既费时、又费力,还难以买全,同时又可以省去讨价的麻烦。消费者开始注重舒适的购物环境,而超市购物环境远优于农贸市场。由于农产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对农贸市场的个体商贩失去信任感。超市所销售农产品的品质已不仅仅是产品本身,而与超市自身品牌紧密联系在一起,因此超市更重视农产品的品质。对食品安全的需求也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走进超市。
3.农产品经营已成为超市的核心业务。经营农产品特别是生鲜品,是现代超市功能配置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增加生鲜食品的经营成为超市应对超级中心竞争,以及超市公司之间竞争的重要措施。因为据美国食品零售商协会的调查表明,生鲜食品在吸引消费者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91%的消费者以是否经营高质量的生鲜产品作为选择超市的主要标准。生鲜农产品的经营是塑造超市特色和集客力的强有力的手段,因此,现代超市都在不断扩大农产品的经营,这样为农产品进超市销售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4.政府政策法律的支持。2004年2月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农产品连锁、超市、配送经营,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城市农贸市场改建成超市,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到城市开办农产品超市,逐步把网络延伸到城市社区。”各级政府都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农产品进超市。国家在制定和修订《农业法》、《农药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已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06年11月1日起施行。该法规突出源头治理,加强全程监控,严格市场准入,实行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追溯制度,能够更好地挖掘我国优势农产品的市场潜力,提升我国农产品竞争力,增强我国农业应对国际竞争的能力。
三、发展我国超市农业的应对策略
1.建立适合中国超市农业发展的模式
目前在中国出现了一些成功的超市农业的发展模式,从各地超市农业发展的探索可以看出,有以下几种可借鉴:
(1)超市+基地+农户。以大型超市为龙头,通过与基地建立订单关系,使基地按照超市的标准和需求进行生产的经营方式。如上海农工商超市农产品销售模式,采取定点生产,定量收购,定牌包装,统一加工,统一定价,统一销售。这家大型超市仅大米就在江苏、浙江、东北、上海等地建立了11个生产基地,双方签订常年供货合同,规定种植品种与种植规模,以及加工包装标准,基地根据订单即时加工成各种规格的“农工商大米”送到超市总部的配送中心,经过验货检查后进入超市的全国销售网络。
(2)“超市+批发市场+农户”的模式。深圳以大型批发市场为后盾,发展超市农业。其突出特点是以全国规模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布吉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主渠道,蔬菜、水果等生鲜品大都是通过批发市场进入超市零售环节。
(3)超市+龙头企业+基地。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一方面由企业与基地建立订单关系,完成产品的预定生产、收购过程。另一方面企业与超市建立合同供求关系,按照超市的需求完成产品的加工、销售过程。另外还有“超市+供应商或加工企业或农民协会+农户”模式,“超市+配送中心”和“超市+农户”等超市农业发展模式。
2.优化农产品供应链,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销售周期短,因而必须一方面减少农产品物流环节,降低物流环节中的损耗;一方面要节省物流环节中的运输、仓储和管理费用,还要提高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信息交流技术,降低物流成本。
(1)开展农产品基地建设,维护生鲜食品供应链的安全性。采购渠道上移,向农田和农产品集散地集中。以现有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为基础,扩大生产基地。
(2)建设生鲜食品加工配送中心提高超市生鲜品的流通效率。通过物流配送中心可以实现农产品的统一采购,统一分装,统一库存,从而降低采购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3.围绕市场需求发展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农产品进入超市经营,其营销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农产品零售业态的改变对农产品品牌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建设传统特色区域农产品品牌。我国地域辽阔、物产丰富,许多地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农产品,这是创立农产品品牌的依托。按照资源禀赋优势组织农产品生产,围绕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抓紧制订与国际标准接轨的质量标准和生产技术规程,严格依照“标准”生产、加工,确保生产的农产品符合现代超市要求。
(2)依托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品牌。龙头企业具有一定规模优势,拥有强大的产品研究能力,可以开发出质量优、科技含量高、具有一定规模的名牌农产品。龙头企业要在高、精、优上下功夫,以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为重点,创立自己的品牌。
(3)加快超市自有农产品品牌建设。超市作为明确的市场主体,具有实力和信誉来监督产、加、销各个环节,并以此向消费者提供安全食品。在超市的组织下,通过社会化、专业化的生产,或是对农产品实行的加工、分级、分类实现农产品的自有品牌化,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4.政府应为超市农业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国家应通过法律、法规、政策等手段,积极推进我国超市农业的发展。
(1)完善农业标准体系。当前,我国实施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和示范农场、标准化养殖小区等均属农业标准实施示范形式,需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建议政府要加大农产品标准化的修订力度,结合我国实际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的标准;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建立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实行特色、优势农产品全程质量跟踪制。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提高农业质检机构的检测能力和水平。对猪禽羊肉、牛奶、水产品、蔬菜瓜果等鲜活农产品,逐步推行市场准入制度,注明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落实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
(3)加快农产品物流的基础设施的建设。继续“绿色通道”的开通与建设工作,改善道路运输环境。大力推进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向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改善农产品经营环境,逐步加强配送功能,推动一些规模较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拓展面向零售终端的配送业务,促进“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配送中心+超市”等模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