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村耕地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我国1998年就提出了城乡两极分化,提出了一系列的惠农、富农政策,将“三农”问题列为我国的头等大事。但十年过去了,中国贫富分化问题依旧,“三农”问题依旧严重,农村的贫困现状并没有得到缓解,粮食问题却成为威胁我国安全的大问题,这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和当前的农村耕地分配现状紧密相关。要想解决三农问题和粮食问题,首相要解决好农村的耕地问题。
1.1农村的土地分配政策现状及分析
中山先生早年提出“平均地权”、耕者有其田的思想深入农民的心。农民为了拥有自己的土地跟着共产党进行了流血牺牲的斗争。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之后,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决定在广大解放区彻底废除封建半封建的土地制度,实行平分土地,从此实现了广大农民的对土地的渴望。“”“”结束之后,十一届三中全会,认可了凤阳县小岗村的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从此农村摆脱了饥饿,实现了丰收,今天仍然延续着平均分配耕地的政策。由于中国几千年来对土地的渴望和“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等思想,全国各个地方几乎都是在各自村庄拥有耕地的总面积内,按照土地肥沃程度将一块块整版的耕地划分为几大块,分给生产队,生产队再根据各家人口数量,平均分给各个农户,于是一家不论人口多少都会拥有七八块耕地。作者随机调查了20个自然村,平均每户拥有7.63块耕地。在李老庄村一块十一亩的肥沃耕地竟被分为73份。这种情况在全国都很普遍,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很长时间内这种耕地划分方式在社会上起着很积极的作用——实现了平等分配耕地的原则,维护了农民的权益;适应我国农业劳动力多,农业机械化程度低,主要依靠农民精耕细作的国情。但很不适合我国现在的农业生产。
1.2农业生产方式现状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现代化科技、雄厚的经济实力、先进的思想都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巨大的活力。现代化的科技成果表现在农业的生产方式上,原来纯粹人力耕种、收割的高体力劳动任务被机器取代,在调查中发现当前农业生产的纯人力劳动只占总劳动量的30%。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农业注入了大量资金和机械设备,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致富渠道,越来越多的农民愿意放弃农业劳动外出打工。先进的思想让农民认识到改革开放带来的机遇,只要能挣钱,能发家致富不一定非要把庄稼种好,不种地也有粮食吃。出现了农民将自己的责任田转包、出租、甚至抛荒的现象。
社会的发展为农业提供了机会,也提出了种种问题。如农村贫富差距加大;我国大量的农村地区出现了亩产量下降;精耕细作程度减少;耕地抛荒;农业由老弱妇孺支撑;国家粮食总产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我国耕地总面积约18亿亩,农业人口有8亿多,在中部人口密集的地区人均面积只有一亩多。低下的生产方式耗费了农村大量的劳动力,科技的进步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的生活开支,医疗、子女的教育、电费、水费、电话费等成了不可少的开支,婚丧嫁娶,盖房子成了农民为了在村子里“抬起头”必须实现的目标。然而农民靠种庄稼维持生活很困难,农民的生存压力无法靠农业来解决,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问题为更多农民所认知。让我们来简单算一笔账。在河南就2007年来说,种一亩小麦需种子8-15斤/亩,豫麦十八号种子零售价每斤1.75元,耕一亩地成本50元,化肥用最便宜的碳氨复合肥(俗称臭肥)每亩至少需要两袋,35元/袋,播种费10元/亩,农药5元/亩,收割机收一亩小麦需60元。河南平均亩产600斤,每斤0.7元,还不算遇到浇水补苗,重新播种的情况……再看看山东一位农民兄弟的叙述:“俺村人均耕地1.2亩,在山东属于比较肥沃的土地,耕地40元/亩麦,种用国家统一发放的品种每斤/0.90元X亩/20斤=18元。打垄亩/5元。播种亩/18元。每亩用二氨做底肥70斤X2.5元=175元。上冻以前浇水封冻水一次,用电大约10元/亩,春天开冻了,追尿素每亩60斤X0.95=57元。浇返青水一次,亩/10元。除草剂亩/10元。清明时间要浇水拔节,然后是扬花水,最后还有灌桨水,三次30元。防治蚜虫亩10元。麦子熟了,收割每亩今年是70元,亩产800斤,毛收入只有三百元”。穷急则变,农民选择了抛荒耕地也要外出打工,否则等待自己的只有“破产”。
1.3粮食危机的临近
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是安置八亿农业人口稳定的基地,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由于分散的地块,不利于机械化生产和集中经营管理,作物种植各式各样,种植方式和收割方式也很不一样。小块的耕地经常被闲置。国际粮价持续上涨,我国粮食总产量又在下降,这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
二、解决中国农村耕地问题的有效建议
机械化的集约化农业生产方式越来越具有条件,它能够节约、解放农业劳动力,有利于现代化机械设备发挥作用和农业技术人员进行科学指导,有利于集体抗旱防灾,少量的劳动投入就可以获得很大的总产量收入,既解决了农业人力短缺的问题,又提高了农民劳动的积极性。但是由于农村耕地分配方式的分散和农民对土地所有权过于平均的重视是机械化的集约化农业生产难以发挥。必须从土地资源分散的硬件环境入手,进行重新分地,使家家户户都拥有大块地,为机械化农业生产打下根基。
2.1土地私有化条件不成熟
千百年来中国农业社会的历史为农民植入了土地是命根子的思想。政府也深切认识到了这种过于分散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严重制约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为此一些专家提出农业土地私有化,这是一个危险的政策。首先它不能保证农民的根本利益,当前我国农业产出低下,耕地政策保护严明,按耕地价格是产出的五十倍计算,一亩地能值多少钱。再加上部分农民对农业的误解;农村医保不能有效实现;教育经费巨大;过热的投资消费倾向。一旦耕地私有化,允许农民买卖,在农民遇到孩子考上大学,家庭成员生大病,甚至孩子结婚,在城市买房等情况农民很容易就将耕地卖掉。这是对农民的不负责任,是对农民土地的变相剥夺,势必造成农村和城市的强势群体对农村拥有土地的弱势群体的相对剥削。这样的结果最终会为社会的稳定埋下不安定的隐患。农民分散出售的耕地也不利于购买者进行现代化生产。
2.2国家收回耕地承包权不可取
耕承包权是党和政府对农民最实效的许诺,一旦国家收回土地承包权,农村的老弱妇孺就大大丧失了劳动的机会,农民的粮食问题将面临着很大的压力。农民在短期内无法接受这个要求,也不利于社会的安定有序,庞大的农业人口基数对粮食购买也是一个问题
2.3在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基础上重新分配土地
党的十七大三中全会在《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70年保证耕地的家庭联产责任承包制不变和允许承包责任田自由流转的政策,进一步放活了农业的生产方式。这为稳定农民的对土地拥有的渴望打下思想基础,切实保护了农民的权益。且丝毫不影响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
当前过于平均的分配耕地的措施严重制约了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建议在公平、民主的基础上进行大块地分配方式。
大块地分配方式的原则。在民主的基础上共同协商,自由选择。在公平的基础上,按照农民以往的分地方式进行如抓阄、抽签等传统分地方式。最大可能性保持地块的完整性,每家最好只有一块土地,最多不超过三块。
大块地分配的方法。第一步:提前进行思想动员,告诉村民分地的初始目的和办法,让村民提出各自的意见,由村委会在对意见进行修正之后召开全村大会,讨论表决分地的方式和具体办法。第二步:将村中的耕地面积按照肥沃程度的优、良、中、差折合中等地的面积,各块地折合面积的大小由每户派出一名村民代表进行集体商议,讨论,以最多数人的同意数字为依据确定。汇总村中的土地总面积,计算出人均面积和每家应分得土地的总面积。第三步:鼓励村民自由组合选择自己耕地的邻居,选出每家分地抓阄的代表,自由组合的村民可以派出一个代表代表他们进行抓阄,计算出抓阄的人数。第四步:像以往分地一样,制定公平透明和合理的抓阄办法,及抓阄的目的(确定选地的先后顺序),由每户代表表决同意通过。第五步:抓阄确定选地的先后顺序。第六步:每家都分一整块的耕地。第七步:公示生效。
解决了耕地零散的基础环境,就为机械化和集约化生产打下了基础。村民可以自由的互换耕地,出让耕地承包权以及收益权。机械化的生产方式将大大减少人力的投入,和农业生产难度,老人妇女都可以完成农业的生产任务。有助于农业服务组织工作的开展,甚至形成拥有土地承包权的农民什么都不做,将土地承包给愿意承包土地的人和农业服务组织,每年都能享有农业的收益。
三、中国耕地所有权的未来
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已成为必然趋势。只是未来耕地的所有权和收益权归谁还是一个未知因素。我国在对农业户口的管制政策上提出:
一、大中专升学进行“农转非”,
二、鼓励农村居民向城市化转变,给外出的农民工在居住地放宽落户条件进行“农转非”。
三、城乡二元化的消除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等政策。“农转非”可以,非转农难度很大。三十年之后当前拥有农业户口的中老年人的去世,新一代人大部分不具有农业户口。将会出现拥有农业户口的真正农民将少于两亿人,届时农民人均耕地面积将达到9亩以上,基本上满足了农民依靠耕地收益过上小康生活的愿望。五十年以后耕地将进一步向少数人手中聚集,预计有一亿的农民拥有中国的18亿亩耕地的所有权。将有超过一亿的工人成为农民的雇佣农民。在中国就会出现最穷的人不是农民阶层,而是没有土地的真正的无产阶层,农民将是一个拥有耕地收益权的农场主,像国外农场主一样成为富有的一个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