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功能的有效发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农业科研试验基地既是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也是科研创新和现代农业展示的重要平台。文章以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济阳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为例,分析了该基地的基本情况和功能,从突出科技创新、重视集成示范、加强推广服务等方面阐述了提升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功能的主要途径,并提出了树立合作共建意识、争取资金稳定支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等有效发挥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功能的保障措施,以期使农业科研试验基地更好地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
关键词: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集成示范;科技培训;合作交流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而农业科技进步在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1]。农业科研试验基地作为农业科技的重要载体,是我国农业科技的“硅谷”,是引领区域农业发展的“创新源”,是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孵化器”,是农业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示范推广的重要平台,是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在推动科技创新、锻炼培养人才、助力成果转化、服务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农业科研试验基地是具有开放、联合、共建、共享等特点的复杂综合管理系统[2],而在系统运行和使用过程中,功能定位是整个试验基地规划建设的基础和管理的起点[3]。目前,浙江(农业科研试验基地面积57.8hm2)、上海(农业科研试验基地面积149.3hm2)、江苏(农业科研试验基地面积294.5hm2)、河南(农业科研试验基地面积383.0hm2)等省市农科院都拥有较大规模的农业科研创新基地[4]。国内学者对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的职教性质、生产性质等方面已经进行了初步探讨[5-6],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基地定位为综合性科研基地,在对功能进行定义和分类之后,试验基地的各项具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总体来看,对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的功能定位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具体功能的分类探讨更鲜有问津。因此,文章对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济阳综合试验示范基地(以下简称“济阳试验基地”)的建设条件、基本功能进行分析和探讨,从源头上厘清其建设和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提升试验基地功能的主要途径,提出有效发挥试验基地功能的保障措施,以期为相关单位开展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1济阳试验基地基本情况与功能分析
1.1基本情况
农业是对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有特殊依赖性的生物性生产,复杂性、生态区域性、时空差异性强,综合性、复杂性、渐进性特点突出,开展科技创新必须结合长期积累、连续稳定的田间试验研究。受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影响,农业科研单位驻地周边试验田面积逐渐减少,光照、土质、水源等小气候条件已不能满足科研发展要求。2013年,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实施了试验基地战略转移,地址选在黄河下游北岸的济南市济阳县,规划建设占地120hm2的综合试验示范基地,累计投资2.5亿元,建设了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区、农业科研试验创新区和农业高新技术展示区三大功能区。1)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区占地2.7hm2,建设完成实验楼、公寓楼、餐厅和学术报告厅等,能满足办公、实验和生活需求。该综合服务区具有科研、接待、展览、信息管理等功能,主要分为科研实验区、生活服务中心两个区域,实现了基地管理服务便利化。2)农业科研试验创新区。建设高标准试验田100hm2,修建了灌溉、排水、路网、沟渠和水电设施,配套建设了考种室、农机库、晾晒棚和晒场等,具备了开展田间试验的基础条件。目前,院属13个研究单位入驻基地,开展了小麦、玉米、高粱、谷子、甘薯、花生、水稻、葡萄、牧草、特种经济作物和农机、农药、植物保护等试验研发与示范。3)农业高新技术展示区。农业高新技术展示区占地17.3hm2,建设完成温室、网室、拱棚、干旱棚及物联网系统等。主要依托农业设施集中展示国内外先进农业技术,温室布局合理,同时尽量集约利用土地,实现设施利用高效化、科技使用效果最优化。
1.2功能分析
1)科研创新和中试转化基地。作为一个设施设备齐全、功能完善的现代化试验基地,其重要功能就是满足各科研所的需要。一方面,济阳试验基地能够提供利用现代设施设备进行科研创新试验的场所,辅助新品种的研发;另一方面,济阳试验基地通过引进国内外先进的生物工程、设施栽培、节水灌溉、集约化生产、智能化管理、信息网络等高新技术,并进行熟化再创新,促进以技术研发、产品中试与评估、成果转化为核心的试验转化功能的实现。2)成果展示和示范带动功能。立足农业前沿科技,通过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科技成果引进和成果转化机制,展示国内外先进农业品种、技术、模式、设备等科技成果。一方面,为济阳试验基地技术资源储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确保其始终处于科学技术领先地位;另一方面,促使济阳试验基地成为先进农业技术的扩散源,新知识传播源、经济技术信息源,发挥科技示范与辐射作用。3)学术交流与技术培训功能。依托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国内农业科技学术交流会、农业科技推广会等学术交流与技术培训活动,展示济阳试验基地所采用的新技术、新成果、新的运行机制和新的管理体制;推广各项农业先进技术、信息,培养农业科技人才,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建设,打造技术培训和人才实训基地。
2提升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功能的主要途径
2.1突出科技创新
试验基地是开展农业科研的第二实验室[7],是科研活动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8],是培育农业科技成果的重要摇篮,必须突出农业科技创新属性,集聚科技资源要素,打造农业科技创新的高地。因此,一是要不断优化和提升科研试验环境,提高试验条件水平,健全试验设施,提供后勤保障,吸引更多的研究单位和科研人员入驻基地开展科研工作;二是要不断增强基地科研承载力,创造有利条件,引导各类平台、项目落户基地,实现由自有资金建设逐步向项目实施带动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三是要不断创新基地运行管理机制,围绕试验辅助、信息支持、生活服务、生态优化等,研究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平台支撑保障体系。
2.2重视集成示范
农业科技不仅要解决科技创新的原动力问题,更要解决科技成果的应用转化问题。试验基地作为农业科技成果的直接载体,更要满足农业科技成果的展示示范功能[9]。根据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和乡村产业振兴的实际需要,系统整理现有农业科技成果,在综合试验基地进行集成示范,不仅有利于发挥科技成果的创新性和可持续性,更有利于各项成果的集成与示范,体现“1+1>2”的融合叠加效应。因此,一是要充分发挥试验基地的农业科技成果示范引领作用,千方百计地做好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装备的集成示范,聚力打造引领地方、辐射全国的现代农业高标准展示平台;二是要突出山东特色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亮点,重点开展先进农业技术、作物品种、现代农业装备、农用物资和山东名特优稀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展示;三是要强化系统集成,注重良种与良法配套、农机与农艺结合、生产与生态协调,开展全产业链农业科技创新成果集成示范;四是要注重规划指导,科学规划研究单位试验区,根据作物果树种植特点和基地功能叠加,分别规划建设集中示范区和重大成果示范专区;五是要注重项目支撑,申请承担省市示范项目,积极创建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和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
2.3加强推广服务
试验基地是先进农业技术的扩散源,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孵化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在试验基地进行组装熟化和展示推广,可加速农业发展新动能的发掘与培育,有力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进程。因此,一是基地要积极融入政府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立以“政府+基地+专家+企业+农民”模式为主的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实现农业科研、成果转化、农技推广的有机衔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支撑乡村产业振兴;二是要积极参与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组织开展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应用现场观摩、产品展示和技术服务等活动,加速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三是要有效利用基地科研设施,整合科技力量,加强与地方政府科技合作,共建服务地方产业发展新平台。
2.4坚持引领带动
农业试验基地突出的优势是集科技资源、成果、产业以及人才于一身,对促进农业产业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示范与推动作用[10]。因此,试验基地要以地方主导产业和现代农业技术实际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试验资源、发挥科技优势,着力打造高效生态农业先导区和示范区。在此基础上,以功能划分为依据,建成原始创新核心田、技术集成示范田、科技成果展示田、现代农业模式田,支撑农业科技创新不断深入,提升农业科技的整体效率和支撑引领作用,助推农业新旧动能转化,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支撑。
2.5开展科技培训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乡村人才振兴是关键,对农业科研院所在人才培养、教育培训、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济阳试验基地兼具试验与展示、品种与技术、科技与人才等优势,配有会议培训、参观接待、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可以通过软硬件整合,对外拓展培训业务,体现科研院所的公益性职能。因此,一是基地要坚持“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充分发挥人才、技术、成果等资源优势,探索建立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机制,创建省级和国家级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二是要积极承担山东省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对接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承接培训项目,申办培训资质;三是要突出培训实效,围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组建学术研究专家团队,设计培训课程,开展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业实用技术培训、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等,有力推进乡村人才振兴,促进区域农业产业发展。
2.6开展科普教育
2016年在“科技三会”上指出,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一重要论述对科学普及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指明了科学普及的方向。建设农业科普教育基地是开展农业科普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利用农业生产、生态环境、植物作物、农业文化等资源设计体验活动,实现农业科学技术和知识的普及。因此,一是基地要充分利用农业科技资源,面向农业从业者、广大市民以及青少年等社会群体开展农业科技普及、农业公益宣传、农耕文化推广等活动,创建省级和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二是要优化科普教育条件,完善人文基础设施,突出知识性、科技性、教育性,兼具参与性、艺术性、特色性,打造独具特色的教育农园;三是要结合综合性作物基地实际,体现农业科技创新和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特色,开发作物果蔬种质资源展示、新成果示范、农艺体验、农事农技演示、生态休闲旅游等项目,丰富农业科普教育内涵;四是要建立基地开放日制度,根据不同时期作物果蔬的农事活动开展科普活动。
2.7深化合作交流
基地应坚持对外开放,集聚多方资源增强外生活力,打造科技合作新平台。一是要统筹协调院属研究单位,积极开展国际间农业科技交流与合作,申报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共建国际合作基地和联合研发机构,引进国际优良种质资源、先进育种和制种技术及装备技术等;二是要加强与先进省市农科院试验基地的技术合作,探讨建立基地管理创新联盟,推进基地管理研究,促进基地优质资源共享;三是要加强与省内外农业科研院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的合作,改善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及中试试验,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示范带动农业科技和农业生产有机结合。
3有效发挥农业科研试验基地功能的保障措施
3.1树立合作共建意识
树立“全院基地大家建”的理念,基地管理部门要强化主业意识,以服务科研为工作导向,持续推进基地建设,改善试验条件,优化科研环境,构建促进基地功能拓展的服务保障体系。入驻基地研究单位要强化主角意识,根据学科建设发展要求和科研项目实施进度,积极组织课题组进驻基地开展田间试验,安排示范展示,开展科技推广,不断提高新成果、新技术的显示度和转化率。
3.2争取资金稳定支持
长期稳定的资金投入是试验基地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农业科研的公益性特征决定了在试验基地建设和运行中财政支持的基础性作用。一是要加大国家、省级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示范推广服务项目申报力度,通过项目实施提升科研条件水平,促进基地功能拓展;二是要积极申请省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减小基地运行压力;三是要建立健全多元化基地投融资机制,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投资基地,逐步形成全社会、多部门、广渠道支持发展的新格局。
3.3建立资源共享机制
建立开放共享机制,推动试验用地、科研样品、仪器设施、农机农具、科研数据等开放共享和有效利用。建立入驻单位科研协作机制,围绕生态链嫁接创新链,为协同创新和联合攻关创造有利条件,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
3.4增强基地科研实力
基地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坚持在管理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一是要建立基地科技队伍,围绕基地运行保障和试验生产,凝练设计学科方向,开展科研创新工作;二是要加强技术合(协)作,通过引进创新团队、聘请技术顾问、开展项目合作、建立长期协作伙伴关系等,开展多学科、跨领域的合作研究和集成创新。
3.5深化院地交流合作
试验基地是一个多部门协作、多功能兼具的综合机构,是一个开放、联合、共建、共享的复杂系统。管理好基地,一是要处理好基地与当地政府的关系,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帮助,扩大合作领域,丰富合作内涵,实现合作共赢;二是要处理好基地与农业经营主体的关系,注重示范推广,加强技术服务,强化良性互动,促进农业产业振兴;三是要处理好基地与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关系,依托乡村振兴战略、供给侧改革和新旧动能转换等重大决策,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资金支持,力争更多的科研项目在济阳试验基地落地;四是要处理好基地与入驻研究单位的关系,确保基地良性运转、资源高效利用、功能充分发挥。
4结语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期做好各项“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各地区农业科研基地的发展要根据自身特点,结合本区域农业发展的现状,探索不同的管理模式以及基地的功能定位。要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合理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使用和维护,充分、合理、高效地管理好各类科研辅助设施,从而改善科研环境,将条件建设水平提升转化为科技成果产出能力的增强,确保农业科研能力的可持续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一分力量。
5参考文献
[1]唐杰伟,秦长平,沈彬,等.农业院校校外规模化试验示范基地建设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3,32(2):62-63
[2]吴浩,庞观,袁晓丽,等.农业科研单位基地建设与管理[J].中国热带农业,2012(5):88-90
[3]高兵,朱伟,王爱全,等.对农业科研单位试验基地建设与管理若干问题的思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六合动物科学基地建设的启发[J].农业科技管理,2017,36(2):46-48
[4]茹水江,田恒方,蒋定彩,等.农业科研基地建设管理的实践与思考——以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杨渡科研创新基地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3,32(6):28-31
[5]陈卫东.高职院校校内节水灌溉技术实训基地功能的研究[J].价值工程,2014,33(26):265-266
[6]夏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功能多样化的探讨[J].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8(3):33-35,53
[7]战徊旭,胡海洲,孟霖,等.关于提升农业科研试验基地管理水平的探讨——以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试验基地为例[J].农业科技管理,2017,36(1):39-42
[8]赵逢涛,王宗文,辛淑荣,等.抓好科研基地建设支撑科研创新工作持续发展——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临清试验站运行管理工作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1,30(1):37-39
[9]辜胜阻,黄永明.加快农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对策思考[J].经济评论,2000(6):25-28
[10]蒋和平,张春敏.对试点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重新定位的思考[J].科技与经济,2005(4):30-32
作者:李文刚 王英华 曲树杰 单位:山东省农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