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欠发达地区政府在农业中的定位范文

欠发达地区政府在农业中的定位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欠发达地区政府在农业中的定位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欠发达地区政府在农业中的定位

一、地方政府参与农业产业化的动力和职能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为了调动地方政府发展当地经济的积极性,中央政府实行了自上而下的财政分权制改革,开始逐渐向地方政府下放财权和事权,地方政府因此而逐渐成为相对独立的行为主体,并成为当地公共产品投资的主要组织者和地方经济活动的主要决策者、参与者和管理者。以GDP增长为主的地方政绩考核机制,使得地方政府为谋求更多的晋升机会,以及个人或领导班子经济利益——诸如工资、福利改善的最大化,必须加速本地经济的发展。而在我国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农业经济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中央政府予以重视程度不断加大。所以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与地方政府的利益有直接的关联,如何发展好地方农业经济成为了政府急需解决的难题。农业产业化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它直接关系到我国能否真正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变为一个农业强国,具有能够迅速产生显著经济效应的特点,这引起了各级政府的关注。因此,正是地方政府财政权和发展权的增加,经济自主空间的扩展以及追求目标的多样性,创造了地方政府积极主动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内在动力(陈东、付雨鑫,2010)。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所涉及的行业较多、区域较广以及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要求,并需与之相配套的龙头企业建设、市场体系建设、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等,仅凭自发形成则需要漫长的过程,而各级政府直接或间接的发挥作用,可以加速这一进程的实现。因而农业产业化与地方政府之间能够形成互动局面,地方政府利用农业产业化更好的发展地方经济,农业产业化进程需要地方政府的支持。而地方政府之所以能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主要是因为地方政府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能表现出发挥出各种职能:提供公共产品、提供产权保障、管理和保护资源与环境以及稳定农产品市场(黄红球,2011)等。这些职能正体现了政府作为市场补充而不是代替市场的行为标准。

二、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所遇到的困难

欠发达地区往往是市场经济秩序尚未建立的地区,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还难以实现,其农业经济发展表现为分散经营、技术落后和规模较小,经济效益表现为投入大、产出小。而农业经济本身所具有的生命周期长、易受自然环境条件影响的特点,使得欠发达地区实现农业产业化所面临的困难更加严峻。

1.规模经营问题。规模经济效应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但是欠发达地区小农思想较重,且农业生产力水平较低,分散经营往往是地区农业组织的唯一经营形式,统一经营和大规模经营的理念难以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和响应。规模经济效益难以发挥,这给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来了难以实行机械化生产和采用新技术等诸多困难和问题,严重限制了农业产业化的技术水平和规模。

2.龙头企业问题。龙头企业是实施农业产业化的关键,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它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扮演着生产加工中心、销售中心、信息中心、科研中心和服务中,tl,的多重角色。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自身市场经济水平有限,企业经营理念较为落后,以及资本实力较差等等限制,难以培养出能够带动周边整个产业链发展的龙头企业。缺乏能够带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使得农业产业化企业辐射带动能力不强,产量、品质和深加工水平低下。

3.人力资本的投入问题。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于传统的农业经济模式是一次大的跨越,因而其要求有更高的技术水平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人才。但:是欠发达地区教育的投入能力有限,教育水平较低。而在吸引外来高层次人才上面难以构成竞争优势。同时存在大量培养出的优秀人才外流现象,即智力外流现象严重,使本已薄弱的人力资本条件更加薄弱。农业产业化因缺乏智力支持难以有效进行。

4.农民组织化问题。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低,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合作经济不发达,:灰民组织化程度低,无疑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咸春龙,2002)。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的分散化特征必然会造成农民组织化程度不高的现象,处于分散经营状态下的农户势单力薄,谈判地位低,难以抵御市场风险,不仅进入市场困难,而且保护自身利益也难,难以成长为市场主体。

5.市场问题。近年来涌现的农产品销售困难问题,在欠发达地区表现的更为突出。农副产品销售不畅主要是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发育不全,具体表现为市场建设滞后、市场载体脆弱以及市场机制不健全。缺乏有组织的农产品专业市场,农民收获的农产品不能及时出售,造成大量农产品滞销,甚至腐坏贬值,使得农民遭受重大损失。

三、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定位

地方政府参与农业产业化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但是如果政府的引导缺乏科学性,违背客观规律,在参与过程中越位、错位和虚位现象过多、过重,就会阻碍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人力、财力、物力方面造成极大的浪费,严重挫伤各界,特别是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的积极性(郜丽霞,2002)。根据上述针对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所面临的困难,本文认为地方政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政策定位应如下:

1制定一整套农业产业化宏观调控规划。农业产业化主要是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农户,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对接,企业行为占主导地位(方言,2003)。因此,地方政府应将自己定位在宏观调控政策的调控上。地方政府应提出一整套全局性的宏观配置、调控方案,以保护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利益为中心,突出企业在市场中的主导地位,根据实际情况,研究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一系列政策,使农业产业化经营在其发展之初即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结构体系,在发展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运营体系。

2.充分发挥“经济总管”的综合协调作用。农业产业化经营涉及多个管理部门,且与很多产业之间存在联动的关系。因此,地方政府应注重发挥“经济总管”的综合服务职能和协调职能,按照农业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在行政管理阶层,进一步弱化部门壁垒和管理职责。在农业产业内部,在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的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上,建立统一管理的理事会组织,并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保持各产业间合理的比例关系和优化的分布配置,形成农业、工业及其他各业协调发展的和谐局面。

3.加强制度创新,依法规范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地方政府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应主要体现其服务管理的职能,通过各种制度创新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创造条件,这些制度条件包括财政、信贷、税收、宣传等方面。在财政方面,建立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投入约束机制,规定财政支农支出增长比例,保障财政支农资金的供给总量。并引导多元化经济主体加入到投资体系中去,如银行信贷支持、民间资本参与等等,同时在税费上给予适当优惠政策,减轻龙头企业负担,对非公有制与公有制龙头企业、内外资企业给予平等待遇。在宣传方面,加强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学习、调研和宣传。但是除了服务以外,也应加强对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企业的行为规范,引导龙头企业执行国家农产品质量标准,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

四、结语

从总体上讲,农业产业化是一个过程,是指对传统农业进行技术改造,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过程,是一个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过程。农业产业化绝不是哪一个部门或者单位能够承担得起和能够解决的,仅凭欠发达地区农业经济的自身发展是难以在短期内形成的。而地方政府是社会资源的主要占有者和分配者,在加快欠发达地区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地方政府应大有作为。本文上述论述为欠发达地区地方政府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做了定位,而在此则根据农户和企业行为特点及现有欠发达地区的经济资源状况,并结合当前的经济形势,提出几点具体的意见。

1.为产业化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农业产业化涉及的政府管理部门较多,各部门的交叉管理严重增加了企业和农民的经营成本,限制了农业产业化的进程。因而应加快各级行政部门的改革,打破条块分割、部门分割、资源分割的现状,建立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体化管理。同时加快政府的管理职能转变,由经济建设型向服务型转变。

2.完善投资机制建设。地方政府要制定各种优惠的融资政策,加快形成多元化的针对农业产业化的投资体系。地方政府应明确界定自身的投资与政策扶持的范围,尊重市场经济规律,避免企业之间不平等竞争。可以采取由财政出资给予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贴息的方式,鼓励企业发展。同时发挥金融系统的金融扶持作用,以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的政策性贷款为主,各国有和股份制银行为辅,向龙头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支持龙头企业承担的农业建设项目,鼓励龙头企业发挥比较优势,增强自身竞争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并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充分发挥金融杠杆的作用。通过向龙头企业的政策倾斜,调整贷款结构,优化贷款投向。

3.积极推进农民组织化建设。地方政府在坚持自愿原则的基础上,引导龙头企业加入或建立农业产业化行业组织机构,在市场准入、信息分享、规范经营行为、实施国家和行业标准、价格协调、调解利益纠纷等方面发挥自我管理的作用,切实维护和保障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合法权益。同时相关部门要向行业协会下放一定的权利,赋予协会必须的职能,使协会真正成为服务于农民和企业、服务于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的中介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