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业旅游开发战略范文

农业旅游开发战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业旅游开发战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业旅游开发战略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农业旅游的概念;SWOT分析方法,对市农业旅游开发的思考;进行讲述。包括:

一、以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为主体。认为农业旅游是一种以农业景观为基础的新型旅游形式。

二、以体现现代农业功能为主体。认为现代农业是一种即能发展农业生产,又能进行旅游观光的农业经营形式,发展农业旅游的优势Strength,具备农业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区位及交通优势明显,具有农业旅游开发的文化背景支持,来自周围的其它地市旅游的挑战。市与周边城市交通便捷,并且洛阳、开封等古城在国际国内都享有盛名,在春秋两个旅游旺季,洛阳有春季“牡丹节”,秋季,开封又有“菊花节”。同时漯河、许昌、焦作等地农业旅游发展十分迅速,并且有的已经形成品牌。这些都会挑战市的农业旅游客源市场,WO战略:扬长避短、农游结合。市发展农业旅游的自然条件好,资源丰富,但是由于人口多、耕地少造成用地矛盾,这是市农业旅游开发困难。要克服用地矛盾,可以采取发展“高新农业旅游”的办法,高新农业旅游是以高科技农业为基础开发的具有科普价值和娱乐功能的新型农业旅游产品,是生态农业旅游的延伸,观光农业旅游产品的有益补充,有利于促进观光农园的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等。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农业旅游是一种复合型的生产经营模式,它能带来双重经济效益,在工业化和城市化飞速发展的时期具有很强的吸引力。结合市的资源、区位、经济发展水平、政策等条件,利用SWOT分析法,分析市农业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了市农业旅游开发战略。

关键词:农业旅游SWOT分析法

农业旅游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交叉产业,是属于生态旅游业的一种形式。开发农业旅游丰富了旅游的内涵、扩大了旅游业的范围。在国外,农业旅游开发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我国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农业旅游,现在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正成为旅游业的一个新热点。

1农业旅游的概念

关于农业旅游的概念,许多学者都对它进行了诠释,但是,目前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纵观学者们的研究,对广义农业旅游的定义主要分为两类:

一、以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为主体。认为农业旅游是一种以农业景观为基础的新型旅游形式。

二、以体现现代农业功能为主体。认为现代农业是一种即能发展农业生产,又能进行旅游观光的农业经营形式。笔者认为,从本质上讲,农业旅游就是一种利用农村自然景观风貌、农事劳作活动、农村生活习俗、农村建筑构造等作为旅游资源,吸引游客进行旅游活动的一种生态旅游形式。

2SWOT分析方法

SWOT分析法是哈佛大学商学院的企业战略决策教授安德鲁斯(K.Andrens)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SWOT是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挑战(threat)四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农业旅游的发展需要抓住机遇,利用优势,迎接挑战,避开劣势。因此,SWOT分析法也可以作为农业旅游开发的基础分析工具,为其发展作指导。

2.1发展农业旅游的优势Strength

2.1.1具备农业旅游开发的基础条件。市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相对湿度67%,全市自西向东从中山、低山、丘陵、平原过渡,相互分界明显,自然景观种类多样。

在水文条件方面,市有十余条天然和人工河渠,地上水充沛,地下水丰富;在土壤肥力方面,的土壤以耕作肥力较好的褐土为主,肥沃的土壤非常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在生物种类方面,植被约有184科、900属、1900多种,还有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38种,多样的生物种类为市农业旅游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1.2具备农业旅游开发的客源保障。国际经验表明:一个国家的人均年收入达到300美元时,居民就有了参加国内旅游的动机,当人均收入达到500~800美元时,是国内旅游急剧扩张的时期。2009年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达10640元;已远远超过800美元的水平。同时到市旅游的境外游客也在逐渐增长,2009年来市观光、旅游以及从事各项交流活动的境外人员2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1%。丰富稳定的客源为市农业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客源保证。

2.1.3区位及交通优势明显。市位于东经112°42′~114°14′,北纬34°16''''~34°58′。东西长166km,南北宽75km,总面积7446.2km2,横跨我国第二级和第三级地貌台阶,位于中原腹地,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具有“雄峙中枢、控御险要”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

并且,处于我国交通大十字架的中心位置。陇海、京广铁路在这里交汇,107、310国道,京珠、连霍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新郑国际机场与国内外30多个城市通航,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2.1.4具有农业旅游开发的文化背景支持。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这座具有3600年历史的商城有着底蕴深厚的中原文化。是迄今所知的中国商代最早而且最大的一座王都,全市有各类文物古迹14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6处。这些文物古籍给农业旅游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文化背景。

2.2劣势Weaknesses

2.2.1人口多、耕地少、水土流失严重。2003年市人均耕地面积0.048hm2,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053hm2的警戒线和全国的平均水平0.094hm2,用地矛盾十分突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业旅游的规模化发展。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市水土流失严重,2002年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93360h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39.4%。西部和中部黄土丘陵沟壑区,坡度陡峭,植被较少,水土流失情况更为严重。这给人均耕地本来就偏少的市农业旅游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2.2.2灾害性天气时有发生。市属于平原地区,由于没有高山阻隔,所以市常有大风天气发生,冬春季节大风常造成扬沙或沙尘暴天气,夏秋季节大风常伴随雷雨或冰雹天气出现。灾害性的天气常常给游客的出游带来不便,而影响农业旅游的发展。

2.3机遇Opportunities

2.3.1政策。2009年中国国家旅游局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的基础上,提出2009年全国旅游宣传主题为“2006中国乡村游”、宣传口号为“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要求各地将“旅游产业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本地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农业旅游的发展已经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

2009年3月17日至19日,河南、湖南、湖北、安徽、山西、江西六省共同举办的首届中国中部河南旅游交易会在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大会确定把旅游业的发展作为中部崛起的龙头战略,认为中部崛起离不开旅游业的发展,并且,要把旅游业作为一个战略性产业来做。中部六省的旅游交易会的召开,标志着市旅游业的发展将要上一个新的台阶。

2.3.2游客的旅游偏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都市人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都市居民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候,希望能够到乡野田园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放松一下紧张的心情。城镇居民的旅游需求的扩大,以及旅游偏好倾向的转移,为市的农业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4挑战Threats

2.4.1来自周围的其它地市旅游的挑战。市与周边城市交通便捷,并且洛阳、开封等古城在国际国内都享有盛名,在春秋两个旅游旺季,洛阳有春季“牡丹节”,秋季,开封又有“菊花节”。同时漯河、许昌、焦作等地农业旅游发展十分迅速,并且有的已经形成品牌。这些都会挑战市的农业旅游客源市场。

2.4.2来自其它类型旅游的挑战。市是一个具有悠久

历史的古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距今3600年的商都遗址、五岳之一“中岳嵩山”、“天下第一名刹”少林寺等古迹坐落在见市旅游景点分布示意图。许多游客慕名而来,到旅游多是为了目睹这些名胜故迹,却不了解市的农业旅游、不参与的农业旅游,这也是市开发农业旅游的一个不利因素。

3对市农业旅游开发的思考

依据市的现实条件,笔者认为市农业旅游发展的最佳战略模式为SO—ST—WO型战略。这一战略模式的具体实施措施,目前可以从如下几方面着手:

3.1SO战略:加开旅游专列,大力发展郊区农业旅游。吴必虎在研究中国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时认为,在都市100km范围内,在旅游地的分布上,有两个相对集中的旅游带,第一个是距离城市中心20km的地方,第二个是距离城市中心70km的地方。从中心到市最远的郊区也不过两个多小时,并且根据都市居民的收入条件,完全有能力支付郊区旅游路费。因此,市要大力开发郊区的农业旅游,尤其是距离都市20km和70km范围的地方,并且为了方便游客出行,应该增加相应的旅游专列,尽量缩短游客在旅游途中耗费的时间。

3.2ST战略:抓住机遇、加大宣传、全方位吸引游客。市目前有发展农业旅游的良好的机遇,但是,由于宣传力度不够,游客对农业旅游了解很少。大部分游客旅游会选择到周边其它城市,或者到的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有许多国内外游客到开封、洛阳等古城旅游都要经过中转,由于的宣传不够,这其中一大批游客都没有在停留,如果加大宣传,将会吸引很多这种外来游客,为市农业旅游开辟更广大的市场。

3.3WO战略:扬长避短、农游结合。市发展农业旅游的自然条件好,资源丰富,但是由于人口多、耕地少造成用地矛盾,这是市农业旅游开发困难。要克服用地矛盾,可以采取发展“高新农业旅游”的办法,高新农业旅游是以高科技农业为基础开发的具有科普价值和娱乐功能的新型农业旅游产品,是生态农业旅游的延伸,观光农业旅游产品的有益补充,有利于促进观光农园的规模效应和示范效应。

市发展高新农业旅游不仅可以扩展农业旅游的功能,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生产无公害的农产品,解决用地矛盾;同时对于当地农民来说,还有助于新型农业科技和农业知识的普及,对提高当地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精神面貌有重要作用。新晨

参考文献:

[1]卢云亭,刘军萍,等.观光农业[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50-53.

[2]舒伯阳.中国观光农业旅游的现状分析与前景展望[J].旅游学刊,1997,(5):41-43.

[3]李乃英.对开发陕西农业旅游的思考[J].人文地理,1999,14(2):73-75.

[4]张建华.关于发展农业旅游的几点思考[J].经济地理,2001,21(增刊):285-288.

[5]裴泽生.开发农业旅游及观光农园刍议[J].旅游科学,1996,(4):27-28.

[6]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20(2):119-124.

[7]刘小龙.中国农业发展的新天地——生态旅游农业[J].生态经济,2001,(8):30-33.

[8]杨敏,李君轶.高新农业旅游开发研究—以陕西杨凌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3,31(4):576-578.

[9]吴必虎,黄琢玮,马小萌.中国城市周边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J].地理科学,2004,6(12):757-763.

[10]J.尤里.茅祖六译.观光和“环境”[J].国外社会快报,1993,(1).

[11]市统计信息网.2009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OL].zzstjj/tjgb/Index.html.

[12]市地方史志办公室.大辞典.地理卷[Z].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