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生态印迹论文:农业生态印迹的动态估计范文

生态印迹论文:农业生态印迹的动态估计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生态印迹论文:农业生态印迹的动态估计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生态印迹论文:农业生态印迹的动态估计

作者:张立志马寨璞安秋丹单位: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态足迹

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其中,EF为区域内人均生态足迹(hm2);m为地域类型(耕地、草地、林地、水域、化石能源用地和建筑用地);km为第m种地域的均衡系数;i为消耗品类型;ai为第i种消耗品人均年消耗量;bi为第i种消耗品全球平均产量。

生态承载力

生态承载力计算模型当生态足迹大于生态承载力(EF-EC>0)时,该区域形成生态赤字,即人类对生态环境的攫取和占用超过了该区域所能承受的范围,主要表现为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当生态足迹小于生态承载力(EF-EC<0)时,形成生态盈余,即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在允许范围内。

万元GDP生态足迹

万元GDP生态足迹是指该地区当年总生态足迹与该地区国民生产总值的比值;结果越大,表示该地区生产力水平越低,产出率越低;反之,则表示该地区生产力水平较高[9]。由于该文主要研究农业生态足迹,故GDP总值取河北省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

数据来源

主要数据来源于2002~2011年的《河北经济年鉴》,其中2011年年鉴中缺少的部分土地面积数据咨询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后确定;计算过程中所用作物产量平均值来源于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和中国农业信息网。

结果与分析

1农业生态足迹趋势

计算农业生态足迹时,因能源消耗账户不属于农业生态范畴,故主要计算生物资源消耗账户,即耕地、林地、草地和水域四大类。消耗量取统计年鉴中人均年消耗量平均值,以2010年为例计算全省农业生态足迹。河北地区针对农业的消费主要包括农产品(粮食、棉花、豆类、蔬菜、薯类、油料、烟叶、麻类)、畜牧产品(猪牛羊肉、蛋类、乳品类)、林业干果产品(板栗、水果、木材)和水产品。根据公式(1)计算河北省农业生态足迹。其中,均衡系数取世界上各个国家最常用的5组系数的平均值。

从表1可以看出,耕地足迹所占比例超过一半,耕地和草地足迹总和所占比例达到92.1%,表明在日常生活消费中农牧产品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也显示出省内总体生活水平偏低。图1表明,人均农业生态足迹呈稳中上升的趋势,说明对农牧产品的需求趋于饱和,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其中2003年生态足迹出现明显的下降,可能是由于当年肆虐全球的“非典”(SARS)限制消费;而2008年和2009年连续2a出现大幅度的增加是受消费模式的拉动,2008年举办奥运会、2009年中央政府4万亿刺激消费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万元GDP下降趋势相当明显,从2001年每万元0.35hm2,下降到2010年每万元0.137hm2,证明河北省加快了科技投入水平,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地域产出率增加,正在向着都市农业和设施农业发展,而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农业。

2生态承载力与生态赤字

根据公式(2)及统计年鉴中各类地域面积情况得出2001~2010年河北省人均生态承载力(见表2),产量因子取世界上各个国家最常用5组因子的平均值,分别为耕地(1.65)、草地(0.25)、林地(0.85)、水域(1.10)。其中,根据联合国环境保护组织建议,需扣除12%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面积[8]。

表2中农业人口比例与生态承载力呈正相关性,城镇人口逐年大幅增加,城市化进程过快,城市面积迅速向周边扩展,占用了大量耕地、草地和林地,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农业生态承载力从2001年的人均0.4015hm2下降到2010年人均0.3467hm2。表明河北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是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这对今后河北建设农业强省非常不利。2001~2010年河北省农业无一例外都处于赤字状态。从图1和图2中可以看出,生态承载力的逐年下降导致了生态赤字从2001年的人均0.07650hm2扩大到2010年的0.13189hm2,10年间扩大了1.7倍之多,意味着要维持河北省现有人口的消费水平,至少还需要809.5hm2的各类地域面积,在农业范围内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城市化加快—耕地破坏—生态承载力降低—生态赤字升高”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因此河北省应该控制城市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控制城市扩张对耕地的污染和破坏,建立生态型农业,提高生态承载力,降低生态赤字。

3地域类型趋势

由于统计资料的限制,部分微量消费品没有纳入该统计账户中,因此最终结果会略小于实际生活中人均生态足迹。按照同样计算方法可得出河北省2001~2010年的人均农业生态足迹[10]。

通过比较耕地、草地、林地和水域4类生产性地域人均生态足迹(见图3),可以发现耕地足迹呈现下降趋势,而草地、林地、水域足迹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草地和林地足迹增加趋势最为明显。表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和消费模式已发生根本转变,不再局限于对粮食等农产品的消费,而是转向肉、蛋、奶等高蛋白高营养食品,从而也导致土地供需发生转变。从图中可以看出,提供水产品的水域生态足迹对总生态足迹的赤字影响不大,因此要改变现有问题,主要需提高草地和林地的产出率,适度开荒,增加草地和林地面积;控制工业和城镇建设对生态空间的占用。

结论

生态足迹理论模型自1992年提出至今,尚处于探索和实践阶段,但在定量确定区域可持续发展与否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唯一的缺点是对数据的依赖性太大,若数据不准确,将会降低结论的可靠性。例如近几年某些地方出现稻田养鱼等复合农业生态系统,在测算耕地和水域面积时将会出现叠加重复计算情况,而且在核算各类型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时缺乏统一的界定标准。

该文在确定生物资源消耗账户时忽略了人均消费量比较小的资源,例如核桃(人均生态足迹0.000092hm2)等。因此,在今后的区域生态足迹研究过程中应对模型的算法加以改进。研究结果表明10年间河北省农业处于严重透支状态,生态赤字越来越大,在城市化发展中,不遗余力增加人口、增加城市规模,忽略了对资源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利用。鉴于此,在今后的发展中要严格控制人口数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对草地和林地资源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