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创新思考分析范文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创新思考分析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创新思考分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创新思考分析

摘要:农技推广是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稳定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也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农业,是农业兴国的重要举措。本文结合山西省繁峙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具体情况,分析了新形势下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方面进行的创新思考与探索。

关键词:新形势;农技推广;机制创新

农业技术推广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革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促进农民增收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在当前新形势下,面对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全面脱贫攻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如何能更好地转变农业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是农技推广工作面临的严峻考验。面对新的挑战,繁峙县积极探索并实践,创新发展,在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上积极探索,强化了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为促进当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助推脱贫攻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现状

繁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成立于1985年,前身是繁峙县农业技术推广站,是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部门,隶属于县农业委员会管辖的副科级全额事业单位。现有职工12人,其中推广研究员1人,高级农艺师3人,农艺师4人,助理农艺师4人,内设技术站、土肥站、办公室和派驻各乡镇的13个农业技术推广站。

2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现状

2.1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职责

组织先进实用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的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普及和培训工作;开展耕地资源调查、评价和规划,协助做好耕地保护工作,提供土壤肥料分析和鉴定服务工作,指导科学施肥和节水节能工作;组织地方特色作物的申报、保护和相关工作;履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职责,组织开展农业技术交流和科技咨询活动,做好农业生产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

2.2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近年来,通过招录有学历、有专业知识的特岗农技员的方式,完善了基层尤其是乡镇农技推广队伍的人才建设,有效解决了之前农业技术人才新老交替和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同时在中央、省、市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县财政加大对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的资金扶持力度,先后购置多台大型的检验检测仪器和办公设施,进一步扩展了农技推广的服务职能,改善了农技工作人员的办公条件。经过内部体制改革,进一步稳定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明确了各部门的工作职能及工作权限,为新形势下农技推广工作的改革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制度保障。

3新形势下农技推广工作创新模式

3.1农技推广工作因地制宜

3.1.1转变思路,发展有机旱作农业。繁峙县属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年降雨量400mm左右,且降雨时间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8、9月份。水浇地面积19.38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24.2%,且水利灌溉系统欠发达,大部分农业生产活动还是“靠天吃饭”的“雨养农业”。在农产品中,传统的籽粒玉米、杂粮占比率较高,亩产值较低,区域特色不明显。结合当地自然资源及地理优势,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农业提质增效可持续发展为方向,牢固树立有机旱作农业的发展思路。近年来,繁峙县重点推广了水肥一体化、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农机深耕深松等有机旱作农业技术,并建立了省级有机旱作农业封闭示范片、水肥一体化项目示范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等,组织种粮大户、科技示范户、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带头人和农民技术员到示范区现场观摩、实训,开展田间现场指导活动。同时,农技中心还积极推广新型抗旱品种,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推进了本地特色杂粮和中药材种植技术的应用,初步实现旱作技术与特色产业的有效融合。

3.1.2做大做好做强示范基地。为了加大新技术与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全县建立了多个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示范园区,比如海丰农牧场千亩谷子穴播集成技术示范基地、代堡千亩高粱绿色高质高效示范区、金山铺农牧场千亩膜侧单粒播种玉米示范区、作头村无公害水稻示范基地、新天地种植专业合作社起垄马铃薯2次覆土技术示范区、瓦磁地村葡萄套种板蓝根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基地、集义庄种肥同播技术示范区等多个高标准高效益示范基地。这些示范基地以农技推广中心为主导,以农场、专业合作社、大型家庭承包经营者等农业生产经营者为依托,由基地负责人负责日常田间管理、生长期监控、田间记载等工作,相关专家、县农技人员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监督检查和技术指导,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促进示范基地的规范化建设。在农技推广工作过程中,示范基地一方面可以充当排头兵的角色,进行大胆的试验和尝试,成功之后可在全县范围内大面积推广;另一方面,示范基地也是农民学习农业技术的田间学校,利用示范基地可以开展现场观摩、示范、问题答疑和面对面交流等活动,充分发挥科技示范的引领带动作用。

3.1.3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落实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满足广大消费者对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消费需求,全县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信息系统和监管服务体系,以明确生产者、经营者主体责任,落实好各级监管责任,有效预防和解决农产品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切实提升全县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主要按照“生产有记录、信息可查询、流向可跟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产品可召回”的基本要求,运用现代电子通讯及“二维码”信息技术,搭建覆盖全县各层级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信息系统,将农产品生产过程、产品检验检测信息、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信息及部门监管信息纳入系统管理,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及时分析、有效决策,同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监管服务体系,加大监督力度。目前,本县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相关监管平台的硬件设施设备已基本安装完毕,县级农业部门与各乡(镇)及相关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示范基地等正在对接之中,有待明年开始正式运行。

3.2全面提升农民科学素养

3.2.1创新农民培训方式。传统的农民培训方式以下发宣传资料、召开农业技术讲座为主,针对性不强,且培训方式倾向于单向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为了提高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接受程度,努力探索创新培训方式。一是建立了培训反馈制度,根据培训对象的要求和反馈,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的需求以及在农技推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调整、充实、更新培训内容;二是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改变过去单一的讲座、办班培训方式,增加了远程网络课堂、现场交流、入户实地座谈、种植技能高手现身说法等多种形式来开展培训工作,提高了农民的热情与积极性。

3.2.2培育高素质农民。高素质农民从事的农业生产活动相对固定,在生产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先进经验,同时由于生产集约化和规模化的推进,使高素质农民成为新形势下农业生产发展的主力军,也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必然产物。培育新型的技术型农民,不仅解决了“谁来种地”的现实问题,更解决了“怎样种地”的深层次问题。因此,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培育高素质农民也成为新形势下农技推广的重要之举。在高素质农民培训的过程中,将3种类型的农民列入高素质的培育范围,分别是:农村中以种地为生的“老农”,由于长期且稳定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有着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和高效的生产技术;再者是志在振兴农村的返乡创业者,这些新型农民以青壮年为主,他们有知识有底蕴,在城市中务工多年积累了资本,他们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主的主要后备力量;还有就是具有新知识的新型农民,以农业企业、新型农业合作社的专业技术员为主,他们是农业生产的新生力量,也是农业发展的后继力量。同时,为这些农业人才建立了农业人才储备档案,充分利用阳光工程、科技入户、高素质农民培训等相关项目资源,通过农广校、农村职业中专、农村远程教育等相关平台,有针对性地扩大农业技术和惠农利农政策宣传,带动广大农民群众更新农技知识。

3.3创新农技推广服务模式

3.3.1利用现代媒体,推进“互联网+”农技推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推广,利用互联网搭建农技推广工作管理、农情及突发事件的信息平台,缩短技术推广中间环节,全面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是新时代农技推广工作的必然要求。积极改变过去依靠印发宣传资料、刊登报纸、期刊宣传农业科学知识的传统方式,引入手机短信、微信、QQ、微博、互联网数字电视等现代新媒体进行农技知识宣传。“互联网+”的新媒体宣传方式具有多样性、形象性、直观性的特点,一方面可以与宣传对象进行实时实地的沟通,有利于及时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能够有效降低农技推广的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关注,解决农业经营者文化程度不高、学习时间不充足的问题,有效增强农技推广的宣传效果。

3.3.2建立农产品数据库,农技推广紧跟市场导向。在农产品日趋商品化和市场化的形势下,农民一方面对增收有着强烈的愿望,一方面又对市场缺乏了解和掌握,有着畏惧和盲从的心理,导致农民要么出现严重的重茬种植,使土地资源得不到有效合理的利用;要么盲目跟风,使得农产品同质化程度高,缺乏市场竞争力。为了强化市场信息收集,形成较好的信息反馈机制,建立了农产品数据库,将周边邻近县市每年的农业种植情况信息进行收集,并且深入市场对各种农产品价格进行调查,形成农产品种植的数据分析资料,和各乡(镇)及时进行共享,并且在各乡(镇)建设专业的信息咨询服务点,配套相关农技人员,及时有效地为农民进行农产品市场供求预测的信息服务指导。

3.4强化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3.4.1扩充基层农技队伍。随着农业从业人口科学素养的提高以及农民日益增长的依靠科技种田的需求,必须建立起与农业从业人口相匹配的、农业知识丰富的且不断更新的农技推广队伍,以满足新形势下农业发展的需求。随着县域农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基层农技推广人才紧缺的情况越来越严峻,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也是农技推广工作的当务之急。根据各乡(镇)的实际情况,实行人员聘用管理制度,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择优聘用的方式,将有真才实学且愿意为农村经济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选拔到农业基层一线工作,其中委派到乡(镇)农技推广站的人员,由县农业委员会进行垂直管理、统一调度,人员和工作经费也由县农委统一管理。让基层农技站成为县农委的派出技术机构,做到“扎根乡(镇)、服务在村、三权归县”,为进一步实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提供了有力的人员、技术、资金保障。

3.4.2提升农技推广人员素质。为了不断满足农业生产发展的需求,根据农技中心人员素质层次和农技推广服务需求,县农技中心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分类分层,分批分期,认真组织培训学习,并有针对性地安排农技服务人员参加实习活动。对继续深造、悉心研究专业技术的农技工作人员,县级农业部门给予支持和鼓励。同时,建立了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制度,采取异地研修、县乡集中办班、网络远程教育培训和现场实训等方式,对基层农技人员开展知识更新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并将农技人员的学习情况作为年终考核评定的一部分,激励其不断提升业务素养,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基层农业建设。

作者:杨芳 单位: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