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主要做法与成效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随着农业生产格局的发展和变化,基层农技推广工作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传统农技推广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文章总结了河南省修武县在新形势下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创新做法及取得的成效,分析并提出了工作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建议。
关键词:修武县;基层农技推广;做法;成效;建议
引言
修武县位于河南省西北部,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农业县,全县总耕地面积31.4万亩,粮食常年播种面积55万亩。多年来,农技推广工作在全县农业生产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随着农业生产格局的变化,基层农技推广工作一度出现基层队伍不稳、推广体制不顺、基础设施较差、经费保障不足、服务手段落后、技术推广与生产实际脱节等问题。基于此,修武县积极探索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1.1强化队伍建设,健全推广体系
依据《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机构改革与建设的意见》(农科教发[2009]7号)、《河南省农业厅关于加快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通知》(豫农明电[2009]58号)要求,按照“优化推广队伍结构,提高农技人员素质,合理配置农业技术推广资源”的原则,完善了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植检站、种子管理站、农科所、农产品监测站五个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建设了四个乡镇区域站,并对其各自职能进行了划分。
1.2实行“三结合”,创新工作模式
1.2.1领导干部、技术人员、示范户相结合在推广体制上,由农业行政主管领导负责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总体安排与部署,统筹协调各项工作;技术人员直接入户到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示范户提供生产所需机具、生产资料及人工服务,认真落实各项技术措施,形成“三位一体”的农技推广工作模式。
1.2.2推广机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相结合在技术引进与推广上,由县级各业务所站牵头,先后与中国农科院、河南农大、河南科技学院、河南农科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横向联合,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和农业新技术,建立示范点,培植示范户,以点带面促进各项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1.2.3技术与物资相结合在技术落实上,借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粮棉油高产创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项目的实施,采取“技术人员直接到户、技术指导直接到人、物化补贴直接到田”的工作方法,技物结合,加快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1.3推行“农技人员包村联户”,创新服务机制
借助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实施,要求每年每名基层农技人员指导服务农业科技示范户不少于3户,对每个农业科技示范户上门指导服务次数不少于5次,进村入户开展指导服务时间不少于100个工作日。并采取回访服务对象、查看工作日志等方式,对每名技术人员的工作开展情况定期进行抽查考评,提升每名基层农技人员的服务水平。
1.4以示范带动为手段,创新推广模式
以县级农技推广部门、乡镇区域站为主体,通过培植科技示范主体,培养新型农民,建立试验示范基地、新技术示范点、高产示范田进行典型带动,变“讲给老百姓如何干”为“做出来引导老百姓跟着干”,促进农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应用。
1.5以能力提升为目标,健全培训机制
以加强基层农技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为目标,制定农技人员年度综合培训计划,建立健全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的长效机制;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学历等实际情况,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现场实训、网络培训等方式,对农技人员进行政策、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综合培训。
2取得的成效
2.1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初见成效
通过明确职能、理顺体制、强化保障等措施的落实,县级农技推广机构得到进一步完善,办公条件也得到较大改善;西村、高村、五里源、郇封4个乡镇区域站人员配备已经到位,区域站必备办公用品基本配置齐全,初步解决了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
2.2“一三五五”工作机制基本建立
聘请茹振刚、郭天才、王晨阳、李天富等专家为技术顾问,建立了四个“一三五五”工作机制对接服务点,联结部分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开展了小麦、玉米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进行了优质专用小麦高产示范和绿色防控高产示范。
2.3示范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围绕小麦、玉米两大主导产业,以修武县聚龙粮食专业合作社为实施主体,以河南科技学院为技术依托,以修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技术实施载体,建立了“修武县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通过不断努力,示范基地已成为新品种引进、新技术示范、新模式研究及示范户观摩、培训的综合示范基地。“专家+试验示范基地+农技指导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户”的推广服务机制在修武县已基本形成。
2.4农民科技素质进一步增强
以“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粮食高产创建”等项目的实施为契机,在全县150个行政村培植了1000个科技示范农户,以开展粮食高产竞赛活动为载体,带动2万户农户参与高产创建,辐射全县5万户种粮户应用小麦高产和超高产栽培技术,培养造就了一批接受、使用和推广新技术能力强的现代农民和科技示范户。
2.5基层农技人员服务能力达到提升
针对农技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参差不齐的状况,采取异地研修、集中办班、实地观摩、现场教学等形式对基层农技人员开展培训。通过开展分级分类培训,不仅开阔了农技人员的视野,使其对现代农业技术有了新的了解,而且增强了其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3存在的问题
3.1农技推广体系依然存在薄弱环节
虽然县级农技推广部门健全,能正常开展各项工作,但乡(镇)农技推广部门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村级农技推广网络仍是空白。全县8个乡(镇)种植业在编人员32人,专业技术人员仅有7人,村级农技推广无专人负责,仅凭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
3.2农技推广队伍的现状和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受社会因素、行业差别、福利待遇等诸多因素影响,当前农技推广队伍出现了人员老化、结构断层、后续乏力等问题。全县在编人农技人员中,50岁以上占66%,40~50岁占28%,25~40岁仅占6%,部分专业性较强的岗位存在“人退岗空”的危机。
3.3农技推广经费不足,推广手段落后
基层农技推广机构除了人员工资和有限的人头经费外,没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实际工作之中,“有钱养兵、无钱打仗”的现象使基层农技人员不得不“凭经验、靠感觉”来开展工作,不仅工作强度大,而且工作效率低。
4发展建议
4.1健全县、乡、村农技推广网络
建议由省级以上政府部门牵头,财政、人事、农业等部门联合出台相应政策,明确县、乡、村农技推广部门的隶属关系及职能职责,将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及运行经费列入国家财政预算,解决人员编制、工资待遇、办公设施等问题。
4.2建立发展农技推广队伍的长效机制
建议从队伍自身建设、专业配置、岗位设置、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等方面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制定发展农技推广队伍的长效机制,让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收入稳定、待遇提高,吸引农业院校毕业生加入农技推广队伍,确保农技推广的可持续发展。
4.3加大农技推广专项投入
建议相关部门每年配套试验、示范专项经费,用于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开展新技术、新品种引进与推广。根据工作岗位和实际工作需求,配置必需的仪器设备,以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作者:李胜利 单位:河南省修武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