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增强牧区水利构建推进畜牧业发展范文

增强牧区水利构建推进畜牧业发展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增强牧区水利构建推进畜牧业发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增强牧区水利构建推进畜牧业发展

本文作者:刘国玉单位:四川省畜牧食品局牧区

1四川牧区的基本情况

四川牧区位于四川西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界于北纬26°03′~34°19′,东经97°02′~104°26′之间。东西绵延650公里,南北宽达900多公里,幅员面积29.7万平方公里,占四川省总面积的52.7%。四川牧区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据国家统计资料,在全国五大牧区中,四川牧区草原面积居第五位,牲畜头数居第三位,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畜牧业产值居第二位,单位草原面积畜产品产量和畜牧业产值居第一位。可见,四川牧区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四川牧区包括甘孜、阿坝、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辖10个纯牧区县,38个半牧区县。区内草原面积1633万公顷,占全省的72.5%。1995年,草食牲畜存栏1291万头(只),其中大牲畜629万头,占全省的51.34%,羊662万只,占全省的54.96%;产牛羊肉9.2万吨,奶17.4万吨,羊毛3415吨,分别占全省的33.04%、62.11%和94.85%;畜牧业产值19.5亿元,占本区农业总产值的40%以上,其中纯牧区县高达80%以上,四川牧区畜牧业,不仅在全省畜牧业中,而且在全国畜牧业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2四川牧区水资源概况

我省牧区境内河流众多,水系发育良好。除若尔盖、红原境内的白河、黑河属黄河水系外,其余均属长江流域,水系呈不对称向心状分布。牧区各大河流分别注入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嘉陵江。各级支流中,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760条,流域面积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河流154条。各河流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431.6亿m3,占全省当地水资源总量3057亿m3的46.8%,是全国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除河流众多外,牧区还分布有大小湖泊1000余个,总蓄水量75.6亿m3;各类冰川200多条,总储水量210亿m3。牧区地下水资源也十分丰富,其年流出量为166.6亿m3/年,可开发量10.2亿m3/年。丰富的地上地下水资源,为搞好牧区水利建设创造了条件。

3水利建设对畜牧业生产的影响

我省牧区虽然水利资源十分丰富,但由于牧区地域广阔,地型复杂,气候多变,季节性供水不平衡,干旱缺水和洪涝灾害仍严重影响着牧区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以旱灾为例,据气象资料记载,牧区每年冬干春旱普遍存在,夏旱比较严重,伏旱也时有发生。春旱使牧草返青推迟,夏旱使牧草长势变慢,伏旱使牧草提前枯黄,产草量明显下降。1994年,我省牧区发生特大旱灾,许多地区5~9月降雨量平均不足30mm,致使牧草返青比常年推迟约20天,牧草枯黄比常年提前约30天,牧草产量比正常年景下降20%~30%,牧区畜牧业生产遇到了严重困难。由于牧草欠收,冬草不足,当年冬季和翌年春天牲畜缺草,在雪灾中冻饿死亡41万多头(只),畜牧业遭受了严重损失。为缓解草畜矛盾,保持畜牧业生产的稳定发展,牧区在加强草原建设的同时,注意将草原建设与水利建设相结合。到1995年,牧区已有可灌溉的人工、半人工草地近7万公顷。据测试,草地经过春、秋两季灌溉,牧草返青期可提前20天,枯黄期可推后20~30天,使牧草生长期延长约50天。灌溉过的草地,牧草产量比无水灌溉的草地牧草产量约提高1倍左右。近年来,地处川西南牧区的凉山州在大面积种植优质豆科牧草光叶紫花苕的实践中,水利的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在冬旱的情况下,有水灌条件的牧草产量大都在3000kg以上,而无水灌条件的牧草产量仅1000kg左右。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牧区畜牧业的发展离不开水利建设,加强牧区水利建设,合理开发和利用牧区水利资源,对促进牧区畜牧业的发展和改善牧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都有重要作用。

4牧区水利建设的现状和问题

解放前,我省牧区水利设施十分落后,除半农半牧区热量条件较好的个别地方外均无水利设施。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牧区发展,对水利建设也给了一定的扶持。1949~1989年的40年间,国家在小型水利和基建上共投资3.01亿元。牧区水利从无到有,为农牧业生产的稳定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我省牧区水利建设起步晚,草地可灌面积仅6万多公顷,而且工程标准低,规划不合理,管理跟不上,效益发挥差。目前,我省牧区水利建设的现状,可以用“四多四少”来概括,即:在工程布局上,半农半牧区多,牧区少;在工程规模上,小型工程多,中型少;在工程类型上,引水工程多,蓄水工程少;在服务对象上,为粮经作物多,为草原牧草少。牧区水利建设,远远跟不上牧区经济,特别是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需要。牧区水利建设发展不平衡,滞后于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是认识落后。长期以来各级对牧区特别是纯牧区水利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把牧区水利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对水利建设的重点和方向调查研究不够,缺乏全面的综合建设规划;二是投入不足,牧区地域广阔,条件艰苦,水利建设欠帐多,困难大,农牧业用水和人畜饮水需求大,任务重,但每年国家给牧区投入的水利建设资金微乎其微,牧区水利建设同内地农区的差距不断扩大;三是管理不善,水利科技服务和水利工程管理跟不上,牧区水利科研和技术推广,特别是草原牧草的灌溉试验研究几乎还是空白。

5加强牧区水利建设的几点建议

我省牧区草地畜牧业资源丰富,发展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畜牧业是牧区广大农牧民群众特别是少数民族同胞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业。因此,牧区水利建设应以畜牧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以解决人畜饮水和草原灌溉为重点,在有条件的地方还要搞好小水电开发,以解决照明和草畜产品加工的动力来源。为加强牧区水利建设,促进畜牧业经济发展,应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要把搞好牧区水利建设提到促进牧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的政治高度来认识,把搞好牧区水利建设纳入牧区经济建设规划计划,切实加强领导。牧区各级党政领导都应有专人抓水利建设的组织协调和规划实施工作,以保证牧区水利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在搞好水利建设的同时,要特别注意加强对工程的管理和养护,以充分发挥其工程效益。我省牧区不仅地域广阔,而且地型地貌复杂多变,水利建设不可能千篇一律。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搞好规划,分期建设,综合治理。从以往水利建设的经验来看,水利工程的管理,保护与建设一样重要,过去有的工程由于只建不管,病害毁损严重,效益逐年下降,有的甚至报废,失去了工程价值。为改变这一状况,今后在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应认真宣传贯彻《水法》等水利法规和有关政策,制定水利工程管理,养护的规章制度,做到管理和养护工作一齐抓。三是广开渠道,争取资金。牧区水利建设资金不足,是水利建设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因此,要加快牧区水利建设的步伐,必须加大投资的力度。但是,我省牧区经济基础差,底子薄,财政拮据,国家的水利建设资金也很有限,靠财政增加投入不可能满足牧区水利建设的需要。因此,各地应在搞好规划的基础上,鼓励群众集资和引进外资,促进牧区水利向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综合性建设方向发展,在加快建设步伐的同时提高建设效益。四是重视科研,强化推广。要认真开展牧区水利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我省牧区科技力量薄弱,尤其是水利科技队伍十分缺乏,于水利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养护工作十分不利。为此,一方面要注意培训当地科技人才;另一方面,有关科研、教学和设计单位应组织科技支援和服务,以引导牧区水利建设向科学化、系统化、合理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