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牧区水资源发展情况及策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本文作者:肖先进艾武单位:四川省农田水利局
1我省牧区基本情况
四川省是草原大省,属全国五大牧区之一,共有草原面积2254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1960万hm2。甘孜、阿坝和凉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州,占全省草原面积的71%,分属青藏高原高寒区、长江上游及黄河中上游草原区和南方草山草坡区。
四川牧区包括甘孜、阿坝、凉山三州48个县和攀枝花市米易县、盐边县、仁和区,雅安市石棉县、汉源县、天全县、宝兴县,乐山市峨边县、马边县、金口河区,绵阳市北川县、平武县等7州(市)60个县。其中纯牧业县10个,半农半牧县50个。
据1988年调查资料,四川草地质量居全国第二位,仅次于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川西北草原的生态环境已逐步恶化:
草场利用不合理,生产力下降。草场承包后,几乎都是以户为单位放牧,放牧半径由过去的3km~5km缩短为2km~3km,部分高山、远山牧场得不到利用,而近村草地却一年四季得不到休息。
不合理的人为活动加剧草原退化、沙化。超载过牧、乱砍滥伐树木和滥挖药材,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牲畜粪便被当做燃料烧掉,减少了草原肥力补给。据统计,三州现在天然草地牲畜超载在80万羊单位左右,年饲草料亏缺10亿多kg;三州盖度在30%以下的重度退化的/三化0草原面积达143133万hm2,占全省草地面积的6136%;盖度在30%~60%之间的中度退化的/三化0草原面积达46118万hm2,占2015%。
草地质量下降。超载过牧使得牧草品质退化,有害植物蔓延,产草量和牧草质量下降。据美姑县、红原县等地草原站调查,亚高山草甸平均亩产鲜草只有210kg,较往年减少3215%。¼草地鼠虫害严重。
草地鼠类挖掘洞道取食草根,导致牧草死亡,引起草地逆向演变,造成天然草场干枯,地面裸露、沙化,破坏性非常大。据典型调查推算,仅此一项四川牧区损失牧草达45亿kg。
2牧区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
211牧区气候
四川牧区属干、湿季分明的亚热带西南季风气候。西北部为干冷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寒冷、干燥、云雾少、日照强,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分明。干季为每年11月至次年5月,降水量少;湿季为每年6月至10月,降水集中。高原北部为全川最冷地区,年降水量为500mm~800mm。川西南高山峡谷区,受谷底和北高南低地形地势影响,气候垂直差异明显,干、湿季分明,为干热河谷地区。
212牧区水资源量
四川牧区水系发达,江河纵横,除白河、黑河为黄河水系外,其余均为长江水系,主要有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青衣江,次级支流大多短小,呈羽毛状。以降水补给为主,发源于高原山地的河流,兼以冰雪融水补给。四川牧区水资源总量丰富,为161613亿m3/a,可利用总量为64615m3/a,产水模数为50168万m3/km2#a,可利用模数为20127万m3/km2#a,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低于全省平均值。
213牧区水资源特点
牧区水资源总体质量良好,仅个别河段存在污染。但水资源地区分布极不均匀,平均年径流深200mm~1800mm,产水模数21175万m3/km2#a~146119万m3/km2#a;地下水可开采模数015万m3/km2#a~2131万m3/km2#a,川西北高原草地区最高达6188万m3/km2#a。且水资源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70%~80%的径流集中在6~10月;同时,年际变化大,呈丰、枯水交替循环规律。
214开发利用状况
由于牧区地广人稀、经济落后,水利工程尤其是骨干工程较少,供水保证率较低,水资源利用水平相对较低。以目前水平计算,2000年牧区总用水量只占总量的0194%。其中,地表水开发利用率为1115%,以攀枝花市最高,为3113%;属长江水系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为0192%,属黄河水系流域的为1123%。牧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潜力较大。
3牧区草原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规划
根据水利部统一部署,四川省水利厅组织人员和技术力量,于2003年年初完成了5四川省牧区草原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规划6,并于同年3月通过了水利部组织的专家咨询。规划结合牧区实际,对急需保护的集中成片的天然草原、对已开发具有一定规模的饲草料地,建设一批小微型水利设施;对已有水利设施进行节水改造挖潜,给草原生态提供水源保障。规划到2010年建设160座小型水库,塘坝12966处,小型扬水站204座,浅井17143眼,水窖及旱井46013处,供水管道5239km;各类水利设施蓄水容积5179亿m3。新建节水灌溉饲草料地10113万hm2;现有饲草料地节水改造1315万hm2。规划总投资3619647亿元。其中水源工程1114652亿元,灌区工程2419016亿元,其他投资015979亿元。
4牧区水利试点项目建设
411建设成效
自2001年开始,四川省开展了牧区水利试点项目建设,有11个县被列入试点(2001年理塘县、若尔盖县,2002年色达县、红原县,2003年稻城县、阿坝县、昭觉县,2004年甘孜县、小金县、红原县、盐源县),共安排项目建设资金24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600万元。2001~2003年的7个试点项目建设任务已经完成,建成草地节水灌溉面积176617hm2。其中,喷灌61313hm2,管道灌溉78617hm2,渠道灌溉36617hm2;完成投资1800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1200万元。试点项目又取得了生态、社会和经济三方面的成效。¹生态效益。改变了局部生态环境,减轻了天然草场承载压力和水土流失,草地/退化、沙化0得到缓解。在红原县项目区,昔日不见踪影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黑颈鹤及黄鸭等飞禽已经悄然出现。º社会效益。增强了抗灾减灾能力,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改善了牧民生产、生活环境,促进了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如红原县在解决草原灌溉的同时,解决了周边1000多人、4000头牲畜的饮水问题。项目的实施,提高了牧民科学、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场意识。»经济效益。据若尔盖、红原、理塘、色达等4县统计,项目区每亩草地增产饲草达到210kg~500kg,年可增产饲草分别达840t、2160t、2000t、2150t,年增产效益分别达2512万元、7413万元、72万元、7714万元。4个项目区年增产效益达24819万元。
412主要问题
41211四川牧区都是地处高山、高原的民族地区,地方财力有限,无力配套建设资金,当地牧民收入很低,难以自筹。
41212四川牧区多在海拔3000m以上,条件恶劣,冬季封冻期时间长,只有每年5~10月份可以施工,但为雨季,施工条件差。
41213四川牧区技术力量薄弱,虽于2003年举办了一期牧区水利技术培训班,培训了58个县的73名学员,但难以满足需要。
5对策与建议
511加强对牧区水利工作的宣传,争取政府领导的重视、支持和社会的关注,加大试点工作力度,并争取尽快实施5牧区草原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规划6。
512牧区水利是牧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要以政府牵头,水利、计划、扶贫、以工代赈、财政、畜牧、水保、草原研究等部门加强合作,整合资金和技术,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如在扶贫部门的/人、草、蓄0三配套工程和畜牧部门的退牧还草、围栏建设中,把牧区水利建设结合进去,加快水源工程和饲草料地建设,同时引入优质饲草料和牲畜品种,必将极大地促进牧区的整体发展。
513四川牧区水利工作起步较晚,在学习新疆、内蒙古经验的同时,应加强以下课题的研究:¹在建设内容上,以饲草料地建设为主,以建成的饲草料地产草量为依据,通过生态置换方式,使牧民从能够产出相同产草量的天然草场退出,实行禁牧、轮牧和休牧,牲畜实行围栏圈养,不能因为饲草料地产草量增加而无限制增加牲畜数量。º在建设形式上,由于四川牧区主要处于海拔3000m以上的川西北高寒高原区和川西南干热高山区,气象、地质条件恶劣,对管道灌溉、渠道灌溉、喷灌等工程形成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对比,找出适合不同地区的工程建设形式。»在资金落实上,一方面要积极争取国家增加投资、降低地方配套比例,同时把多部门安排的项目资金整合起来使用。另一方面,在资金补助的落实上,要综合考虑项目区受益牧户人数、现有牲畜饲养量等多种因素,研究如何做到公平受益。¼在灌溉方式上,要加强对饲草料地牧草灌溉方式的研究,制定适合各地、各种牧草品种的灌水次数、灌溉定额等,尽快出台有关牧区草地的灌溉技术标准。½在管理形式上,一是参照/用水户协会0管理形式,把牧民组织起来,实行民主管理;二是采用/公司+牧户0形式,以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带动牧户发展;三是在草场已承包到户的地方,每户建立2~3hm2饲草料地,解决灌溉问题,牧户自行管理。
514由于牧区条件差,缺乏技术人才,牧民也没有工程建设和管理的基本知识,要进一步加强对当地技术力量和牧民的培训。
515开展并加强对牧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项目效益的监测和评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