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牧区水沙资源发展调研及举措范文

牧区水沙资源发展调研及举措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牧区水沙资源发展调研及举措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牧区水沙资源发展调研及举措

本文作者:胡雨琴佘国英杨凤全单位:.中国水利科学院牧区水利科学研究所内蒙古翁牛特旗水务局

科尔沁沙地是我国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高的沙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及吉林、辽宁西部,沙地总面积1238万hm2,以西辽河流域中下游的冲、洪积平原分布面积最广。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境内约占1028hm2,占沙地总面积的83%,生态环境极为恶劣。翁牛特旗位于科尔沁沙地的西部,由于人口压力大,草地超载过牧严重,加之不当的农垦、樵采,导致风沙卷地、沃土尽失,草原生态环境极其恶劣,草地生产能力严重衰退,农牧民生活水平下降。但是局部地区经过40多年不断的植树造林,开发利用水资源,大面积引洪淤灌,兴水治沙,草原生态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

1自然和社会经济概况

1.1土地及人口

翁牛特旗位于内蒙古赤峰市中部,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带以牧为主的旗县。全旗总土地面积1.19万km2,辖31个乡(镇)苏木,到2000年,总人口46.33万,其中牧业人口7.19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回、满、朝鲜等多民族聚居的旗(县)。

1.2气候及草地资源

翁牛特旗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足、风大沙多、干旱少雨为其基本特征。该旗年平均气温6.35e,\10e积温3054e,日照时数2831h,无霜期150d;全年降水量344mm,蒸发量2200mm,是降水量的6.5倍;平均风速3.8m/s,六级以上大风日数20~40d。翁牛特旗草原面积69.51万hm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积59.77万hm2,主要以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沙地草地为主,另有部分沼泽草地,全旗草地平均适宜载畜量为0.64羊单位/hm2[2]。

1.3社会经济及畜牧业生产状况

2000年全旗国内生产总值13.49亿元,其中农林牧鱼业总产值10.90亿元,约占81%,全旗农民年纯收入1281元,牧民年纯收入1504元,属国家级贫困旗(县)。该旗人均占有土地面积2.8hm2,人均占有水资源2700m3。截止2000年,全旗牲畜存栏总数69.74万头(只),其中大畜20.42万头,小畜49.32万只。根据畜草平衡分析计算,牲畜超载率高达163%。

2水资源及开发利用现状

2.1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该旗属西辽河流域老哈河水系及西拉沐伦河水系,地表及地下水资源相对丰富。全旗共有大小河流9条,水资源总量71228万m3/a,其中:地表水资源量22000万m3/a,地下水资源量60369万m3/a。该旗水资源可开发利用量为28417万m3,到2000年水资源利用总量为7040万m3,仅占可开发利用量的25%。在发展灌溉的同时,每年可解决905.38万人,7.24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并为城镇提供生活用水55.85万m3,工业用水320万m3,其他用水613万m3。

2.2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截止2001年底,全旗共建成水利枢纽工程12处,其中大型及较大型水利枢纽有:海日苏枢纽、白音汉枢纽、白音套汉枢纽、响水引洪入沙枢纽。另外,建有蓄水为25.6亿m3的大型水库)))红山水库,该水库座落在翁牛特旗和敖汉旗的交界处,为翁牛特旗的农牧业生产做出了较大贡献。该旗建有上万公顷以上灌区13处,其中草原灌区为幸福河灌区、白音汉灌区、高力罕灌区、白音套海灌区,温都查干灌区。灌区年引水量为5562万m3,灌溉面积1.3万hm2。另有万公顷以下灌区44处,灌溉面积为4.66万hm2。同时建成扬水站37座,装机4538kw,发展有效灌溉面积0.34万hm2。打机电井6911眼,发展井灌面积2.60万hm2;建成灌溉家庭草库伦5941处,围栏面积9206hm2,灌溉饲草料基地面积达7028hm2;发展节水灌溉面积1.5万hm2;建成山丘区水利工程5986处,其中集雨小水窑2580处,发展山丘区有效灌溉面积1.33万hm2;修建防洪堤109km,小水电站4座,装机5950kw。到2000年全旗发展有效灌溉面积11.3万hm2,开辟缺水草原1.26万hm2,解决9.05万人、7.24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有效的改善了部分地区农牧民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

3草原生态建设与水土保持现状

截止2000年,全旗水土流失及草原退化沙化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91%,其中不可利用面积有1.13万hm2。为提高治沙效益,落实草原权属,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0的水保建设方针[3],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西部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区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并重,种树、种草并举,建设小型水利工程,恢复草原植被;(2)东部科尔沁沙地以防风固沙、引洪入沙和引洪淤灌工程建设为重点,改造沙漠,治理沙化草地。截止2000底,全旗草原建设总面积67.08万hm2,其中:围栏草原2.43万hm2,飞播种草保有面积8.8万hm2,人工饲草饲料种植面积2.26万hm2。水土流失治理保存面积28.41万hm2,新修水平梯田6.17万hm2,打坝淤地0.43万hm2,造林18.42万hm2,退耕还林还草0.16万hm2。为恢复草原生态,缓解畜草矛盾做出了贡献。

到2000年底,全旗草原建设累计投资7500万元,按草原总面积计算,平均108元/hm2,其中水利建设投资2500万元,平均36元/hm2。水利建设投资主要由国家基建投资、地方集资、个人投工投劳等组成。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该旗草原生态已经发生变化,局部治理区植被覆盖度明显提高,流动半流动沙丘得以固定。引洪治沙提高了沙地草场生产能力,使大片沙化、盐碱化草原得到了治理。引洪淤灌治沙区植被覆盖率普遍提高了20%,局部地方达到了60%,产草量达2400~3600kg/hm2,生态效益已经显现。

4草原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

4.1草地沙化退化严重,沙湖群正在消失

全旗现有天然草原69.51万hm2,其中沙化退化草原面积60.30万hm2,占天然草原面积的87%。在沙化退化草原中,轻度退化草原面积为33.50万hm2,中度退化草原面积19.02万hm2,重度退化草原面积7.78万hm2,草原沙化退化严重,优良牧草减少,植被盖度下降,草地生产力普遍下降30%~50%或更多。全旗流动及半流动沙丘15.3万hm2,占草地面积22%,且每年以10~30m的速度向前推进,吞噬、淹埋大量草原、农田。据最新调查,在翁牛特旗境内有2000km2、100多个沙湖组成的沙湖群,养育着勃隆克地区1万多牧民,近年由于干旱、沙化及沙流侵袭,这片存在千百年的沙湖群正在逐渐消失。如果沙湖群消失,不仅草地失去水分补给,将迅速沙化退化,而且当地的人畜饮水也将受到极大的威胁[4]。

4.2大中型灌区渠系配套率低,造成人畜饮水困难

全旗以灌溉为主的十几处草原灌溉工程,渠系配套率平均不到10%,工程效益不能充分发挥,造成水资源浪费,以及渠首工程投资沉滞。全旗有3.33万人、2.02万头牲畜缺少稳定的供水水源,人畜饮水问题仍然严重,亟待需要解决。

4.3水资源损失浪费严重

节水灌溉工程建设相对落后,防渗问题没有很好解决,渠系水利用系数仅0.3。水源丰富地区大水漫灌,缺乏水的忧患意识,水资源浪费现象时有发生。要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一步扩大饲草料地灌溉面积,必须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5兴水治沙、建设草原生态的经验

5.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政策,以法律法规为准绳规范人们的行为

翁牛特旗政府在兴水治旗工作中始终坚持贯彻执行5草原法6、5水法6、5环境保护法6、5水土保持法6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执法管理体系,培养提高执法专业人员素质,在草原生态生产建设中,以法律法规来规范农牧民的生产行为,提高农牧民思想觉悟。经过多年持之以恒的教育与执法,广大农牧民已经认识到掠夺性放牧是破坏草原有害子孙后代的行为,能够积极行动起来,配合政府实施禁牧休牧工作[5]。

5.2走养畜之路,是治理沙化退化草场的根本出路

该旗地处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脆弱区,祖祖辈辈靠天养畜。近10多年来人畜不断增长,本来就十分贫瘠的草地,再经人们无休止的掠夺和无序开垦,草原沙化、退化日益严重,沙尘暴频繁发生。近年,政府积极引导农牧民走建设养畜的道路,效果明显,让一些牧民看到了希望。广大牧民积极坚持发展以水为中心的灌溉家庭草库伦,走建设养畜之路。首先采取了减少蒙古牛和土种羊的饲养量,发展草原红牛和小尾寒羊等良种畜,并将基础母畜控制在70%,年出栏率控制在50%。其次是2000年开始实施草原休牧,每年4月1日~7月1日休牧3个月,让牧草在返青期得以休生养息。随着草原建设速度及建设规模的扩大,逐渐延长休牧时间,走半舍饲季节性轮牧之路。根据科尔沁沙地的自然气候条件,结合我国在防沙治沙方面的经验,确立以水为中心的草原沙化退化治理方略,优化配置水利、生物措施,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水能资源,充分研究水力冲淤技术,全面制定/引洪淤灌,以水治沙0规划目标,确保造林种草,封沙育林育草,草场改良,治沙造田工作的顺利实施[3]。

5.3以牧区水利建设为基础,积极开拓治沙产业

该旗根据地表水清水期量小且长,洪水期暴雨集中、流量大、时间短、泥沙含量高,且肥沃的特点,有计划的开展牧区水利工程建设,引洪治沙,开拓沙产业,向沙地要效益。在提高水利投资效益的同时,缓解了天然草原压力,同时配合相关的草原保护措施,使草原生态得到有效的恢复。

5.4坚持/国家、集体、个人0三结合投资方式,促进沙产业进程

在近年的草原建设资金筹集中,坚持以国家投入为引导,以地方投资为主导,以群众投资为配套,实行/三结合0投资方式。鼓励牧民谁建设、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引导农牧民将剩余资金投入兴水治沙再发展中来,提高农牧民对草原生态建设的投资热情,结合产权制度改革,鼓励牧民集资入股,采取承包、租赁、拍卖等方式加强水利设施经营管理,盘活国有资产,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推进治沙产业进程。

6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策

6.1加强领导,建立目标管理制

科尔沁沙地草原生态保护不仅关系到当地农牧民的生存质量问题,而且草场沙化诱发的沙尘暴天气直接威胁京津、华北及渤海湾地区,这一问题已引起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地政府积极贯彻中央精神,做好宏观调控指导工作,制定中长期治理规划目标,建立健全考核评价制度,把各级领导干部的政绩和选拔与牧区水利建设、治沙防沙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草原生态建设工作的顺利实施。

6.2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草原生态

依法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基本要求,因此,必须加强执法机构和执法队伍的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遏制草地资源的人为破坏行为,为草原生态的保护、建设保驾护航。各乡、镇、苏木政府及村级行政组织应该与牧民共同商定有利于保护草原、治理沙漠的乡规民约。

6.3进一步落实草原承包责任,完善激励机制

为了调动广大牧民参与草原生态保护建设的积极性,应将草原承包责任制进一步落到实处,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牧区的基本政策,因水制宜,因草制宜,制定畜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计划,把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牧民利益有机结合起来。同时要制定必要的奖惩措施,促使牧民积极主动的珍爱生态、保护家园。

6.4依靠科技提高草原生态保护建设

旗政府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联系,积极引进科学技术,改进牧区水利、草原生态建设技术。加大新技术的宣传推广力度,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全面提升兴水治沙、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作的质量。

6.5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制定以水为中心的防治沙措施

水是维系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保护的物质基础。干旱半干旱地区沙化退化草场治理与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息息相关。加强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实施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刻不容缓。实施植被保护、大力植树造林、制止过度放牧、施行围封休牧等措施固然重要,但最为重要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开展以水利为中心的灌溉人工饲草料地建设。

6.6加强水忧患意识,大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该旗目前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在0.3左右,水的无效消耗较大,造成水资源浪费,增强水的忧患意识,充分发挥水的经济效应和生态效应,是解决当前水资源短缺的当务之急。应积极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合理配置林草结构,调整作物种植比例,盘活水资源存量,能进一步扩大饲草料地灌溉面积,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6.7坚持不懈开展兴水治沙工作,扩大沙地绿洲面积

截止2000年,翁牛特旗引洪治沙造田1.6万hm2,初见成效,但尚有大面积的沙化草原有待治理。随着人口增加,牧民对高标准、现代化生活水平的追求,对土地资源的需求必然进一步增长。引洪治沙可有效地扩大牧民生存空间,解决畜草矛盾,但是需要在一定的投资强度下,坚持不懈的努力,方可大见成效,可见兴水治沙,建设草原生态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