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牧区草原生态水保制度建设范文

牧区草原生态水保制度建设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牧区草原生态水保制度建设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牧区草原生态水保制度建设

本文作者:李晓萍王玲单位:新疆水利厅水利水电科技信息中心新疆水利厅电算中心

新疆地处内陆干旱区,水资源短缺,植被稀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新疆陆地生态系统的环境结构由山区生态系统、绿洲生态系统和荒漠生态系统构成。天然林草是构成这3个生态系统安全的基础。草地生态系统直接影响新疆全局的生态系统。新疆草地面积0.56亿hm2,占国土面积的34.4%,其中可利用面积0.5亿hm2,且草地类型丰富,优良牧草多,中等以上草地面积占草地面积的69%。新疆畜牧业以草地畜牧业为主,草地作为畜牧业的基础生产资料,为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草地在阻挡沙漠扩展、保持水土、维护生态环境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新疆草地超载过牧严重,一般超载率达60%~70%,局部地区甚至达100%以上,致使80%的天然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盐渍化,产草量下降30%~50%。据调查,新疆37个牧业、半牧业县的天然草场,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其载畜能力为1261万羊单位,而最近几年调查,其载畜能力已下降为1392万羊单位,仅为原载畜能力的61.6%。因此要实现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必须改善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

1牧区水利及草原生态建设现状

新疆以往的水利建设,受农业结构的影响,水利建设主要是围绕农田灌溉来展开,牧区水利未受到足够的重视,投入尤显不足。据统计,新疆37个牧业、半牧业县的水利投资仅占水利总投资的11.03%。新疆牧区地广人稀,牧民流动性大,牧区水利工程分散,引水能力低、调蓄能力差。由于管理难度大,存在重建轻管思想,使现有水利工程老化、失修,完好率、利用率低,经济效益差。在牧区水利建设指导思想上,由于对草原认识不足,把牧区水资源缺乏作为一个强行要解决的问题来看待,而不是作为一个客观存在的自然规律去认识,无限制地开发草原水资源,大力发展草原畜牧业,而不是根据水、草的承载能力,科学地确定牲畜数量。在无水、缺水草场/遍地开花0盲目打井,为畜群的大量涌入创造条件。这种通过追求牲畜数量和掠夺式的扩张来实现效益的做法,不仅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最终导致了牧民收入的减少,而且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2002年9月18日国务院下发了5关于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的若干意见6,这是建国以来第一个专门针对草原工作出台的政策性文件。2003年3月1日重新修订通过的5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6正式实施,进一步推进依法治草进程,对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实现草原可持续利用和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近年来,新疆牧业生产发生了深刻变化,目前已有0.45亿hm2草场实行有偿承包,占草原总面积的94.4%,明确了草原使用者的责、权、利。截止2002年底,新疆累计定居、半定居牧民14.4万户,占牧民总数的80%;建设人工饲草(料)地近26.67万hm2,改良草地126.67万hm2,正播牧草22万hm2,改善了牧区生产条件,增强了牧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围绕减轻天然草场过牧压力、发展高效草原畜牧业,先后启动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天然草原植被恢复、草原围栏、草种基地建设等试点示范工作,探索和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推动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工作。

总结起来,近年来新疆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模式:¹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大规模人工草料地。如联合国粮食计划署无偿援助的/28170项目;º以昭苏秦力松牧业开发区为代表,建设灌溉设施、培育天然割草场的/家庭牧场0模式;»富蕴县牧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牧工商联合企业0模式;¼实行转产分流的/生态移民0模式;½引水灌溉,提高天然草地产出的/天然草地补充灌溉0模式;¾实施/生态置换0模式,使作为冬牧场的荒漠、半荒漠草场得到保护和自然恢复。

2对牧区草原生态建设水利保障体系的认识

2.1建设牧区草原生态系统水利保障体系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新疆草原牧区地处边远,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经营,应把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和草原牧业改革作为重点去研究解决。高度重视资源和生态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草原牧区的建设也应是重点难点。据调查,2000年新疆农民人均收入1618元,牧民收入仅970元,为农民收入的60%,有些牧区人均收入不足500元,阿克陶县塔吉克自治乡人均收入仅326元。因此只有广大牧区经济发展了,各族人民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才能为巩固边疆、加强民族团结和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为新疆的现代化建设提供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2)恢复和改善草原生态系统和建设水利保障体系是国家生态安全的紧迫任务。新疆来自山地的冰雪带的夏季融水是主要的水源,垂直分布的山地森林带具有重要的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功能,山地的草甸与草原带除了作为夏季放牧场之外,并具有重要的水土保持作用。由于过度放牧、滥垦乱挖以及水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等人为因素,使85%的草地不同程度退化、沙化、盐渍化,其中严重退化面积占37.5%,草地平均超载率达47%,新疆水土流失面积103万km2中有92万km2为风蚀沙化面积,年均有67.0万km2的农田遭受风沙危害,沙漠侵袭绿洲趋势加快,沙尘暴频繁发生,部分河流泥沙量增大,局部洪灾加剧。因此恢复草原生态和建设水利保障体系是关系生存与发展的大计。

2.2水资源保障体系要为改变传统畜牧业经营方式和畜牧业

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新疆草原畜牧业要走出/超载过牧、草地退化、生态恶化0的困境,要实现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把改善和恢复草原生态系统放在首位。要做到这一点,就应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必须调整草原承包制的关系,改变传统落后的游牧方式,实施/退进0战略,即:没有生存条件的牧民从沙化的草地退出来,进入农区实行/生态移民0;落后的放牧方式从草原退出来,实施围封禁牧、轮牧,逐步实现/暖季天然放牧,冷季人工舍饲0,引进农区种植业的先进技术和品种,建设高质量的饲草料基地,实行/生态置换0;落后的土种牲畜从牧区退出来,引进和培育优良的牲畜品种。同时,根据充分利用新疆丰富的光热资源和饲料资源,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发展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建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公司连基地、基地连牧户的种、养、加、销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系。实现从数量型向效益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走高产、优质、低耗的发展道路。无论实行/生态移民0、/生态置换0,还是建设畜牧业生产基地,都必须有充足的水资源作保障。草原生态系统水利保障体系,就是以水、草、畜平衡为基础,以节水挖潜、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主,建立健全牧区水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通过发展节水灌溉,合理配置水资源,发展草地灌溉,大幅度提高饲草料产量,为舍饲、半舍饲畜牧业发展方式和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

2.3水利保障体系要为促进牧区恢复和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创造条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草原生态系统的破坏主要是超载放牧和不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造成的,水是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最活跃因素,水是干旱地区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最重要的物流系统,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水资源形成一定的时空分布规律。在水利保障体系建设中,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充分利用这种规律,建立起人与水相互依存的、持久的和谐关系,而不是破坏这种规律,诱发区域性的生态灾难。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上,要科学引用地表水、合理开发地下水、严格控制开采深层水,要兼顾源流与干流、上游与下游,充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大力提高草地生产能力。据分析,现有草地水分生产率多为0.3~0.6kg/m3,生产率极低。天然草地盖度提高10%~20%,其固沙和生态功能极为显著,土壤侵蚀量比裸地减少90%以上。固沙和涵养水源分别是林地的2~4倍,土壤水利用率可提高20%~30%,甚至50%以上。如果通过灌溉、施肥、补播等改良措施,天然草场的产量可达14~22t/hm2。这说明草地生态功能有效恢复和保护,既可增加降水、减少水灾害,又能增加草的产量,实现水资源和草地资源永续利用。

2.4水利保障体系要有利于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促进牧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草产业在国际国内市场十分畅销,其经济价值高、效益显著。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灌溉种植牧草,除满足本地区现代化畜牧业对饲草的需求外,还应深加工,逐步达到产业化经营,可以大幅度提高牧民经济收入,实现经济与生态效益双赢。草地畜牧业生产是一个复合生态经济系统,从生态学、经济学角度考虑,草地畜牧业生态系统具有生物质能的产出、经济收入和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等功能。一个良好的草原畜牧业生态系统应该是:既能充分地吸收、利用、转换输入的物质与能量,获得高产优质的草畜产品,又能保持生态环境良好,经济效益越来越高,使整个系统处于优化发展的动态平衡和良性循环状态。牧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如离开草地畜牧业这一大系统整体的综合功能,其特殊功能必将消失,因此,水利保障体系建设要以生态、经济、社会的整体效益最优为目标。

3新疆牧区水利发展的主要措施

3.1完善和深化牧区水利前期工作

新疆水利厅已完成5新疆牧区草原生态水资源保障规划6,在规划的指导下,应进一步编制各地区、县市生态保护规划。在编制规划时要坚持生态系统水草畜平衡和节约用水的原则,依据植被地带分布规律和地貌条件,提出分区内区域水资源配置和生态建设规划,为中央启动草原生态保护水资源保障建设奠定基础。

3.2建立调控引骨干工程

新疆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为不均,饲草料的灌溉必须要依靠相应的调、控、引骨干工程才能保证灌溉;新疆水资源极为有限,今后牧区水利以节水挖潜为主,主要依靠农区节余水量解决牧区水资源。应抓住当前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种植业围绕畜牧业来安排-的有利时机,发展饲料玉米、苜蓿等优质饲草料种植面积,尽快形成粮、经、草(料)/三元0种植结构。伊犁、阿勒泰、博州等牧区地表水系发育,水资源开发潜力大,建设重点以开发地表水为主,依托已建骨干工程,并新建一批中小型水库和引、提水工程,兴建集中连片、成规模的节水型人工饲草料基地和补充灌溉草场。对于哈密等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相对短缺地区,在合理利用地表水的同时应严格限制地下水超采,重点对现有灌区进行种植结构调整、节水改造、挖潜配套,适当建设一批以小水库、小塘坝为主的蓄水工程和以喷灌为主的饲草料地及补灌天然割草场。在塔城、克州等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具有一定潜力的地区,以开发地表水为主,适度开发地下水,对现有灌区进行结构调整及节水改造,重点建设一批中小型引、提水等骨干水源工程,兴建)定规模的节水型灌溉饲草地,发展补充灌溉草场。

3.3要建立和完善各项保障措施

(1)要在宏观上加强协调。与草原生态转换、退牧还草、牧民定居、畜牧结构优化调整、水土保持等建设项目紧密结合,统一领导,确保草原生态和牧区经济发展/双赢0。(2)在宏观上,全疆大部分地区主要依靠农区节余水量为新增饲草灌溉提供水源,因此,用水管理应以/总量控制、定额管理0为核心,加强节水建设,特别是种植业节水灌溉工作,确保新增饲草料地所需水量。中央已开始启动草原生态水资源保障建设项目,新疆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丰富的草地资源,把畜牧业做大做强,尽早实现草地生态改善和牧民脱贫致富。